上一篇 | 下一篇

斯托塔德與《坎特伯雷故事集》

发布: 2015-7-09 18:57 | 作者: 葉揚



        斯托塔德與《坎特伯雷故事集》(Thomas Stothard and Geoffrey Chaucer’s The Canterbury Tales)
        
        日期:2015-02-15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在文藝復興前夕的歐洲,拉丁文仍然是佔統治地位的官方語言,但是各國的作家已經紛紛開始用當時被稱作「方言」的母語寫作。以義大利文撰寫自己的巨著《神曲》的但丁,還用拉丁文寫了一篇《俗語論》,為自己使用本國的「俗語」寫作張目。英國詩人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出自這一波使用「方言」的熱潮,成為英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喬叟用香客朝聖途中輪流說故事來作為全作的框架,顯然受到薄伽丘的《十日談》的影響。不過除此之外,這兩部作品大不相同,《十日談》用散文,《坎特伯雷故事集》則用詩體,每行十個音節,每兩行尾音相諧,開了日後英語詩歌裡抑揚格五音步的所謂「英雄對句」的先河。薄伽丘作品的《開篇》著重描寫佛羅倫斯街頭大瘟疫的慘狀,對於故事敘述者的青年七女三男,沒有多加描摹,全書大多是以第三人稱敘事,口吻比較單調。喬叟在《開篇》中對於駕到塔巴德客棧的二十九位香客,卻是從外貌衣著到言談舉止,仔仔細細下工夫描摹,而且在隨後的故事裡,也是根據各位敘事者的身份,以第一人稱繪聲繪色。年代久遠,此作流傳下來的版本各異,殘缺不全,但是即使如此,也為中世紀的英國社會及其貴族、僧侶、勞工三大階層,留下了一份廣闊而生動的圖卷。此外,喬叟對於反語和譏嘲的運用,極為圓融純熟,許多地方,必須從字裡行間去細心領會。
        這幅油畫,出諸英國畫家斯托塔德(Thomas Stothard, 1755-1834)的手筆。他出生于倫敦,父親是一家客棧主人,家道殷實。他幼年就顯示出藝術天分,被送到一位絲錦緞花樣設計家那裡當學徒,但他志不在彼,一有機會就繼續作畫。23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進入皇家藝術學院深造,後來被學院聘任,長期任教。當時知名的出版商羅伯特·克羅邁克委任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為《坎特伯雷故事集》作畫。但是克羅邁克對於布萊克的作品不甚滿意,轉而請也是布萊克朋友的斯托塔德創作。斯托塔德的作品畫在一塊高31.8釐米,長95.2釐米的長條橡木板上,完成于1806-1807年間,就是如今收藏在倫敦泰特美術館的這幅油畫了。克羅邁克非常喜歡這幅油畫,據說當時將此畫陳列于密室,有興趣者必須付一個先令方得入內參觀。後來他又請人將此畫雕版付印,銷路極好。不過如此一來,布萊克老大不高興,無端指責斯托塔德偷襲了他的創意,兩人因此斷交。熟悉《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讀者,可以根據喬叟在《開篇》中的描寫,按圖索驥,在畫中一一找到各位香客。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