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深情的行走与倾听——读远人《新疆纪行》

发布: 2015-4-16 16:40 | 作者: 辛泊平



        我曾以想象的方式去认识那些我未曾到过的地方,想象的天空和大地,想象的风俗和人情。在想象中,当下里有历史的影子,风光中有文字的痕迹。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走入历史。许多时候,那些我们熟悉或陌生的地方,它只是地图上一个具有地域意义的存在,冷冰冰的,缺少人文的呼吸和体温。我羡慕那些衍生传说的地方,那些走入文字的地方。因为,它们借传说和文字进入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进入了不朽。我曾想象过扬州。那个弥漫着诗意的地方,那个接纳过李白故人的地方,似乎永远有烟花三月的温度与灿烂。想象过成都。那个演绎过后代士大夫人格坐标的地方。当然,在我的想象中,还有那片神奇的西部:青海,新疆,和西藏。
        因为这种想象,我渴望遇到一种和那些神奇的土地相匹配的文字,渴望借助文字,走进我心中的圣地。所幸,我读到了海子的《德令哈日记》,从此,一座西部小城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我读到了马原,从此,那片雪域高原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然后,我又读到了远人的《新疆纪行》,我开始借助诗人的文字,一点点去碰触那片弥漫着歌声与果香的地方。
        远人是诗人,也是小说家。他的诗歌优雅从容,有动人的书卷气。他的小说有玄幻的色彩,极具阅读的快感。但无论是小说和诗歌,无论是什么样的思维走向和写作技巧,有一点谁也无法回避,那就是文字功夫。在我的印象中,只要是文坛大家或才华横溢的作者,似乎所有的文体都能轻松驾驭。远的不说,就是当代作家里,诗人北岛、于坚的散文,韩东的小说,小说家余华的随笔,格非的理论著作,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远人的《新疆纪行》是散文,但同样体现了他的才情和文字功夫。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在远人的博客上读过他的“有画要说”系列,真的喜欢。一幅幅时间久远、静静存在的画,远人却读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吐纳。这需要扎实的美学修养,更需要充盈的想象力和人生的智慧。三者缺一不可。因为,一点不足,就会露怯。和读画不同,《新疆纪行》却是在行走中完成的文字。读画是从静中读动,而游记则是在动中生静,是在行动中寻找静止的风景和成为化石的精神。似乎是两种相悖的写作,但远人两者都做得漂亮。在我的印象中,游记这种文体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它的门槛似乎很低,只有你行走,只要你记录,便可以留下贴上游记标签的文字。然而,事实上,也正是这种看似低门槛的写作,让许多名家都望而却步。因为,行家都清楚,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表达。常言道,画人画虎难画骨。要想写出一个地方的本质特征,必须有独特的视角和化腐朽为神奇的笔力。否则,即使你用了诸多技巧,用了太多的辞藻,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印象,也只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浅层感叹。而在远人这里,我读出了摇曳多疑的新疆风光,穿越时空的人文打量,以及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度思考。
        在远人笔下,新疆充满了新奇。那安静得让人忧伤的“旱地”,那充满人生哲理的鸣沙山,那宛如人间天堂的纳木错湖,那被张艺谋用于《英雄》场景的胡杨林,飞机下的天山,一切的一切,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风物,而是一种和人生、和艺术、和时间息息相关的存在。是的,也只有这片缺少现代文明打扰的地域,才会有那清澈宁静到让人忧伤的湖水;也只有在这片充满风暴的土地上,才会生长出带着原始生命力的树木;也只有在新疆,才会出现那种由沙子堆成的小山。此时,语言显得苍白,但印象与感受却是那样强烈。远人说,“我从来没意识过,安静是有深度的。它哪里也不去,只往大地深处下沉。安静越是广阔,就越是往地下沉入得从容不迫、沉入得我行我素”。是的,在自然中行走,人声便显得喧嚣。所以,我们也只有跟着安静下来,随着远人的步伐,听着远人的呼吸。因为,我知道,他笔下的文字就是新疆,新疆的山,新疆的水,新疆的植物,新疆衍生出来的感情。
        在新疆,山水有新疆的风格,人也如是。在远人的记叙中,新疆的文朋诗友热情,新疆的牧民粗犷而深沉。他们喝酒,喝的是一种胸襟,他们唱歌,唱的是一种情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是草原的孩子,所以,他们也像草原一样有着辽阔而坦荡的心胸。沉稳持重的亚楠,热情的艾布,质朴的阿苏,在高速公路上“走失”的二毛,《西部》编辑部的朋友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一种留恋。也只有在这样的人群中,远人才会有那样的细致而深情的咏唱。他们不是故人,但一见如故;他们不是亲人,但情同手足。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新疆的山水。物欲横流,我们看惯了互相提防和尔虞我诈。但我们都怀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归那种质朴而又温暖的人际关系,让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彼此关怀,彼此温暖。
        在我看来,远人是带着朝圣者的虔诚走进新疆的。所以,在他的视野中,无论是荒凉的废墟,还是渐渐被人遗忘的展览馆,都是一种独特的意义,都有它固有的价值。当然,远人的虔诚并非放弃理性的顶礼膜拜,他坚持着自己的怀疑与审视。面对克拉玛依油田,面对新疆军垦博物馆,他想到了昔日的铁人,想到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想到了昔日的荣光,想到了昔日的牺牲,但同时,他也反思了那个时代个体生命选择的难度和缺乏理性选择的代价。历史无情,但记忆有情。正是这种理性的回望,让那些有名的、无名的个体生命有了当下的重量和尊严。在这一个谱系里,远人的笔调是持重的。因为,他知道,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每个时代的人必须承担属于他们的荣耀与责难。后人的猜想只是猜想,它只能提供一种打量历史的视角,却无法重新设计它的走向。这就是人间正道。
        可以这样说,在《新疆纪行》里,远人的情绪是饱满的,是多向度的。他时而惊奇,那是面对没有被世俗污染的自然风物;时而感动,那是面对那些可爱可敬的人们;时而沉重,那是面对历史的陈迹。但无论如何,他的情感都是一贯的,那就是虔诚,那就是炽烈,那就是从来没有放弃的思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远人用他的文字记录了一个诗人的行踪,记录了一个爱着的灵魂在新疆大地上深情的呼吸,感动,思考,以及长长的留恋。
        
        2015-3-20
        (《新疆纪行》 远人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4年11月版)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