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高考里的“酒徒”

发布: 2013-8-23 04:56 | 作者: 李雾



        每年高考,大家都议论纷纷。议论最多的自然是作文。其实语文考卷里其他问题也不少。而且作文挨了多年批评后,从立意到命题方式,确实有变化有改善。现在也该谈谈其他问题了。比如,今年高考新课标语文I卷一道11分的试题,就大有替古人于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之嫌。
        该试题要求考生先阅读陆游一首《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随后问了两个问题,考卷第8题“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和第9题“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贺请求回家乡绍兴当道士,唐玄宗诏赐镜湖一角),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网上门户网站、媒体网站和语文教学网站有对此有“答案”。答第8题曰“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第9题则答为“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这“答案”其实抄自《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内赏析文章(下面称作“赏析文”),再略加发挥。笔者并不知晓该试卷给分标准,只是按经验判断,网传“答案”拿得下全题11分。
        但是,这网传“答案”切题么?
        如果第8题是问考生自己如何理解上阕后两句,那么网传“答案”不算错,毕竟,《辞海》对“酒徒”的解释也说:“自称酒徒,意含狂傲;称人酒徒,多带贬义”。但考题是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问的是陆游的情感。陆游是否认为酒徒只会“整天酣饮”,不该封侯?
        当代人理解这首《鹊桥仙》的第一个关键,是词中“豪举”包括哪些行为。古人生活里,博戏(华灯纵博)和打猎(雕鞍驰射)其实都与酒有关。打到猎物,必是煮了当下酒菜;而博戏赌的或许就是酒。“豪举”其实包括饮酒,比如陆游七律《书意》之“杯觞豪举笔纵横”;又如七古《醉中作行草数纸》之“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诗贵精练,陆游不必将饮酒直接写入“豪举”,古人读时自然知道。当代人(如赏析文)若忽略了这一关键,就可能在“酒徒”两字反封建,以为诗人在抱怨朝廷弃贤用不肖。
        “酒徒”在此有贬义吗?这是第二个理解关键。串得起酒徒和封侯的典故,最常见为李白《梁甫吟》中诗句:“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準 公。……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刘邦和项羽争天下,郦食其去投靠刘邦。刘邦本是市井无赖,他说不见儒生。郦食其对门房叱道:老子不是儒生,老子是高阳那地方的酒徒!陆游七律《衰病》有句“心忆高阳旧酒徒”,显然知道这个典故。在这个典故的语境里,常常也在古典诗歌中,酒徒并不单指“整天酣饮”者,而是读书人不但会读书、并且具备治国长才的另类表征,陆游《病中绝句》所谓的“惯将豪举压儒酸”也。
        陆游诗词中,“酒徒”凡二十三见。比如,诗人在七律《醉后庄门望西南诸山》中自称“身是咸阳旧酒徒”;又如诗人在一首《水龙吟》里感叹身世,“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诗人称自己当年在范成大南郑幕府时,曾是汉中的酒徒;感到孤单时,又称当年的朋友为酒徒,可惜如云散去。查陆游诗词中酒徒用法,并无贬意,仅是指一起喝酒的朋友。上阕其实是说,当年在汉中,自己也是意气纵横很会表现的,只是现在谁都不记得敝人博戏、打猎和酣饮的豪举了。因为当年一起玩的朋友,已经实现了郦食其般的理想,他们都当官封侯了。只有在下无能,流落为隐士渔父。
        最后一句是第三个理解关键。赏析文说,“清代陈廷焯……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赏析文作者认为这首词一点不安分;但按陈廷焯的思路,贺知章功成名就,最后也是在镜湖作个烟波客;陆游未升官,一样可以占尽湖上风光。仕与不仕,殊途同归。“又何必君恩赐与”,即诗人不再追求朝廷恩宠,婉转表示已断了宦途之念,故曰“安分语”。毕竟,在古代,有几个臣子真的敢“笔锋指到最高统治者”(赏析文)?只读圣贤书的古诗人,哪里能有我辈之觉悟。
         (2013年7月1日)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