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继两位美国朋友之后再看中国艺术界(之一)

发布: 2010-10-14 19:52 | 作者: 王瑞芸



       当两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艺术史学者,直接了当地对我说中国对西方艺术了解“很不够”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因为我看到的是,国内对西方事物介绍得又多又快。比如美国古根海姆艺术馆今年1月到4月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有关东方影响西方艺术的展览,《艺术地图》杂志在4月出的一期不仅报导展览,而且已经把展览目录中两篇很长的文字翻译了出来,我真佩服他们的速度。(而我在美国ARTFORUM杂志上看到对于这个展览的评论是在他们5月号的一期。)
      
       不管怎样,美国朋友的说法促使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国内艺术界的情形。
      
       最近在雅昌网上看到高岭的一篇题为《艺术批评不该缺位》的文字,说“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可实际上)“这个时代不缺少有关艺术的文字写作,因为成本成卷的展览图录和各种所谓的文献里刊登着大量为艺术家‘量身定做’的评论文章……展览层出不穷,美文四处洋溢,在繁忙的背后,却没有对这些美文评论的批评和反思,更不用说透过这些铺天盖地的美文能够让人看到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真知灼见了。”
      
       高岭于是认为,“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的艺术批评,其实早已没有了20年前力排政治干扰和观念束缚、恢复艺术的自由和尊严、推进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民主的敢为天下先的远见、勇气和信心。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批评没有了自己应有的精神指向,也就不可能发出真正的声音。”
      
       高岭的指责,我也从其他人那里听到过,高岭给出的原因,行中估计也不会有人反驳,但鉴于两位美国人的提醒,我却愿意从技术层面去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是我们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知识和理解都不够,也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当代艺术难以理出头绪,因此不敢贸然作评?
      
       我因此开始留心,国内艺术界是如何介绍西方的。(这里我用“介绍”,不用“研究”,因为既然美国朋友认为中国对西方了解都“很不够”,“研究”二字先搁置不用罢。)
      
       看看国内网站吧。国内的艺术网站可真够发达,对国外的关注真够密切。比如,在“美术同盟”上直接有和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打造”的“英国艺术”专页,直接报导“来自英国最新的当代艺术”。对于美国,则乾脆设有“纽约艺术北京网”,几乎是要在网上把两个艺术中心连成一处了。网站编得很漂亮,格式和美国的也不差什么,有“文章与评论”,“艺术资讯”,“展览”,“精选”,“访问艺术家”等等等等众多栏目,我点开“文章与评论”,跳出的却是一幅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下面统共两句中文“60多年来,摄影师Gordon Parks手中提着像机、心中怀着目的,前往世界各地。他到处拍照,记录无名氏和名人。” 然后是大片空白,在空白的左下角有个“详细”钮,再点开,还是同样照片,同样的上面那句话,下面只多了一句:“浏览英文版文章,请登录《纽约艺术》英文网站” 。
      
       换一页,就换一个艺术家,也是一样,两句介绍(多一句都没有), 然后请读者“登陆英文网站”。
      
       再看“展览”栏目,点开竟全是英文介绍了,但其中也有几处中文介绍,比如“西班牙area3工作室影像及装置作品展 ”,这一项能跳出中文说明,是因为展览在北京,原始文本是中文的:“area3工作室是由一群艺术家、设计师和音乐家于1999年在巴塞罗那成立。通过研究、开发和实验,他们制作出高品质的科技、音乐和平面设计作品。2009年是area3工作室成立十周年,作为庆祝活动的序曲,他们从巴塞罗那来到北京,在纽约艺术北京空间展示其影像、装置及视听音乐作品。”再点开“详细”,里面还是同样这点文字(多一句都没有), 但做到了图片上的详细--提供了好一堆图片。我明白了,文字虽然不足(准确地说,是中文文字不足,英文文字很足),可图片十分管够,读图时代嘛,不要搞错!
      
       这尽管让我这样一个史论工作者不大开心,但是想,倒不要去苛求人家,也许是翻译的力量不够吧,可十分巧,偏偏就在这个网站下面赫然登有一个广告:
      
       **TTA──翻译艺术──Translating The Arts
      
       * 专业为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提供翻译服务
      
       * 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经验;长期为杂志、网站、画廊、美术馆、艺术家完成翻译工作
      
       * 根据要求编写中、英文原创艺术文章
      
       * 完整的中英文艺术编辑、写作团队
      
       * 服务快速、可靠;价格合理
      
       既然这样,我就有理由大大地不开心了。我们中国人怎么可以把事情做成这个样子?难怪美国人在我跟前抱怨。这里建议有心人不妨去看看美国ARTRORUM杂志的网站(
www.artforum.com),他们有英中文两部份,英文部份全是英文,中文部份全是中文,满满登登,结结实实,不开个小侧门把美国读者往中文网站一推拉倒。编辑若敢这么做,美国人大概会把他骂死--要他做什么用!
       
      


21/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