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兰》后记:对一座山的命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4 03:29:36

《摩兰》后记:对一座山的命名

 

一、

一九九四年冬天,我有幸来到……

——算了,为了叙述方便,为了我所描述的地方曾经比我生活过的地方还要广阔,为了不至于把书中之事误导到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以引来不必要的混淆视听,还是按照书中的叙述,把那个地方叫做摩兰好了——

我来到摩兰,在这里生活了平凡而简静的一年。平生第一次看到了草房,听到了草房下的诵经声,第一次遇到了精通彝文的毕摩,第一次听到了那些不识字或者识字少的男男女女所唱的火辣情歌……

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在将来日子里,我会用十多年的时光去追述有关摩兰的故事,去为它写下这么一部笨拙而可笑的小说。

 

二、

三年后,我开始动笔构思《摩兰》时,急于寻找当年的日记。非常惋惜,那一年的日记还不到三十页,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一部像样的小说。

于是,我放下手里的笔,花了两年时间读了十多部我所能读到的有关毕摩、有关先民历史、传说和史诗的书籍。

一次,诗人琪玉在我宿舍谈到《日瓦格医生》时说,你为何不写一点东西?

我说,写哪?心里空空的。

 

三、

直到千禧年到来之际,蓦然之间感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我和越来越多的人们一样,离不开手机、电脑和网络。而在摩兰的时候,这些东西对于山里人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那时,为了思念一个人,除了大量写信之外,就是不辞辛劳,或者是徒步,或者是乘坐简陋客车去访友。

于是,我想,可以为网络时代之前的生活写点什么东西?

也就在这一年里,和我一起长大、一起读完大学,精通围棋、音乐的好友君不幸因病去逝。生前,我答应他,将来有一天会把他写进书里去。

随后不久,我的异姓大哥、爱好象棋、音乐和书法的国华长兄在一次打猎中不幸中弹身亡。他给我的难忘收获即是在我识字之后开启了乡村图书室的大门。

再往前推,数年前,不识字的三姨妈因家事吵架时不慎被三姨爹失手打死。苦难的三姨妈一生没有说出过一句话,因为她是一个可怜的哑巴。

再往后走,数年后,不惑之年的好友张庆涛猝然去逝。生前,我曾经和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可能会在书里写下他的故事。他还认真而期待地说,那我等着读呀……

许多亲朋好友就这样悄然无声地从身旁走过。每每记起他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依在,一个个和生前一样,笑着,说着,走着。

这一天终于到来。出差时途经摩兰山下,从车窗里注视着雄峻浑厚的大山慢慢隐身于暮霭之中,像一个谢幕的老人,无声无息地从视野里消失。

心里一颤。是啊,应该为它写点什么了。但是,究竟要写什么,心里却也空空荡荡。

一路上,隐隐约约构思出《摩兰》的多条线索。半夜里回到家,花了一个晚上,写下了一首古风《山居小吟五百句》,以记述《摩兰》之开篇——

 

山鬼知多少,林中有大漠。

千里素书至,万盏不解愁。

……

驿道秋思长,故土春常在。

细数当年史,虔诚在草屋。

……

子樱悲命苦,不是有缘人。

桑诺叹闺房,无意却成荫。

……

萍水一相逢,相爱无绝期。

大千世界小,书中遇老友。

……

酒中无大小,席上尽戏言。

情书让人喜,家书叫人烦。

……

山上无所有,但愿君能来。

一掬共相思,四季花常在。

……

千般费思量,不如一弹唱。

万人潮涌动,大山传歌声。

……

破灭了无尘,希望在何方。

城里看友人,江边听风雨。

……

淋雨风情园,晨别翠竹轩。

月笼金沙岸,水拍惊梦寒。

……

旷野悲歌发,红尘见真爱。

聚散两依依,千山存肝胆。

……

浊酒千杯少,题诗不嫌多。

双双燕归去,独坐万山空。

……

读书还弹琴,对花慨与慷。

林中飘大雪,山月亦无痕。

 

——这就是《摩兰》的大纲。后来,五百句中的许多场景都化在了全书的一个个角落里,成为《摩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天正好是20001110

 

四、

尽管勾勒出一个轮廓,一个大概,但毕竟太粗太泛,过于简略。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要写一部有关山之魂、山之韵,有关诗、有关酒、有关爱、有关忧伤的小说,是何其艰难。

不知有多少次,构思不断被打乱和打破;不知有多少回,想选择放弃;不知在多少时光里,告诫自己,慢慢来,你有的是时间;不知在多少日子里,曾经自己问自己,仅仅因为在那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一年,就值得花那么多年的闲暇时间去为那个地方写一部传奇?

在孤寂的时候,只好写下一些格言来宽慰自己——心是热的,手才是热的;诗,可以让逐渐疆硬的记忆稍微松动一下;文学永远是近于史诗一般孤独的事业;热闹和荣誉一样,仅仅是一瞬间的事;为将来的芳草地,再插上一束青青的小草吧。

有一年,实在无法写下去,就到金沙江上散散心。一个人走在江边上,突然若有所悟,原来平静的江面下,是浩瀚无边的激流,是雄浑隽永的绝唱。我欣然找到了《摩兰》的基调,并让它始终如一,贯穿全书。

这样断断续续持续到2005年,已经写出了前70章的故事,以及后面部分章节的内容。但从这年到2009年,因为堂兄约我为家乡写一本书《古州遗韵》,从而中断了《摩兰》的写作。也是这四年的时间,让我用钢笔记下有关《摩兰》的四册札记,补充和完善了新的构思。

写完《古州遗韵》,好不容易从尘封的历史中抽身而出,重新审视和续写摩兰的传奇。

 

五、

这是一部写于不同桌子、不同电脑、不同笔记、不同旅途、不同宾馆、不同手机上的小说,因而我把它叫做瞬间写作,或者是片断写作。

如果把心中的故事一一展开,那将是流于自然主义的作品,字数也将超过现在的两三倍。这样做的话,那么就等于重复,等于白写了,还不如不写,还不如放弃。

因而,尽量做到情绪上的克制和文字上的节俭,不去描写工作琐事,很少写宏大的场面,万不得已,往往也是一笔带过,更多的笔墨则是关注寂静无声的角落,尽量写绚丽的瞬间和诗意的片断。

 

六、

有朋友问,子书是不是你?弄得我哑然失笑。

于是,我开玩笑说,他是子贡的兄弟,是子路的大哥。

说实在的,虽然他是参与者,但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思考者。在他之外,还设计了六条主要线索,让它们像七个音符一样,起伏在全书之中,互相交织,共同发展,从而奏响了摩兰之歌。它们分别是子书从失恋到爱恋,又从爱恋到失恋的过程;阿尼和怀珠不了了之的爱情;森宝和子樱、桑诺、林珍三个女人既说得清,也道不白的关系;红妹艰难的求学之路;桃花辛酸的、一夜之间失去的生活;阿妮爱而不得,最终远嫁的故事;三位值得尊敬的山里老人,即希望祖先的东西能够传承下去的白如雪、回忆在打猎时代的卢滨湖和进行着科学实验和追求艺术的李玄三。

因而,《摩兰》用我自己的方式讲述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七、

有朋友不停地追问芸芸是谁?雪儿是谁?桃花是谁?濮水在哪?……

我想,如果我卖一个关子,说“不如留给未来的考古学家去考证”的话,是对朋友的不敬,也是对朋友的取笑了。因而,应着这份好意,只好说一说几个主要人物的简要来历——

 

八、

芸芸是芸芸众生的意思,因而,决定了她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的复合体。

子书的名字的确来源于《论语》的启示,但与这部伟大的作品无关。它最先是用来给我儿子的命名,后来最终放弃,一直让它闲着。直到《摩兰》写完上半部的时候,才忽然想起它来,便立马请它出山,冠以子书这个名字。

濮水来自于我比较喜欢的《庄子》。那是庄子垂钓时说出有名的“我将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生活”的地方。当初不敢盗用庄子的原创,后来无意中翻阅一本古籍时,查到了我要写那条河在上古时代也叫濮水,居住在两岸的先民也叫濮人。于是,大胆使用了这一地名。

至于雪儿,早年想为她写一首长诗,也着手写出了近百行,但是觉得无法表达雪儿的灵性,只得作罢。等写到《摩兰》第三十三章的时候,请她出来上了一回摩兰,并让她来结束全书。

 

桃花是多年前在青云山庄认识的一个女孩。那晚,喝了酒,到山庄后面的林子里随便转转,无意中听到了哭声。走过去问她叫何名字?为何哭泣?

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打麻将输了钱,昔日好玩的朋友闹翻了脸,逼着要钱,拖后两天都不行,因而让她非常伤心。我问她输了多少钱?她说两百。我给她两百,让她去还清了钱,并叫她以后不要赌了。

过后不久,她找到我们,陪我们畅饮到凌晨三点。临别时,问她是哪里人?才知道她是摩兰来的。

一年后,出差经过摩兰山下,忽儿想到了桃花,想起了她给我讲的故事,晚上在梦里梦见了她。第二天返回的时候,在摩兰山下看到一个女孩在打车,正是桃花。我把她拉回县城——她要去的地方——自此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位摩兰女子。

因为这段奇遇,让我知道了生活的另一面。她也许不知道,我已经把她悄悄写进书里,并给了她足够多的笔墨。

 

十、

20114月最后一个礼拜天的下午三点,总算写完了全书的最后一个字。肚子很饿,才发现没有吃早点和午餐,于是喝了一碗稀饭,吃了两个煮鸡蛋,躺到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下午六点醒来,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森弟,可惜他关了手机。

随后,又坐到电脑面前,写下这篇后记,作个欣喜的纪念,并就此感谢各位师友兄弟——

 

十一、

首先感谢的是我的老师顾昱东先生。工作后的第一篇散文《旷野悲歌》,就是先生编发的。近二十年来,先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不要说这么多年来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就说自从把《摩兰》整理发到博客上后,先生一直关注,给予了精当而恰如其分的评点,让人感动,深表感谢。

其次感谢中国书法学术院院长、《中国书法学术报》总编辑何伯群先生,为《摩兰》题写了书名,留下了难得的墨宝。

其次感谢广西的文友、写出了长篇小说《爱是一个人的事》的右手,她在五年前最先读到了《摩兰》前70章的故事,并从广西赶到滇中来看我和另外一个朋友,说要到我写过的地方去走走。我想,假若她真去了,一定会让她非常失望。

其次感谢太原的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董莲旭,没有收到我的一分报酬,一一校对了《摩兰》的大部分章节文字;感谢昆明陌生的朋友丁建萍关注《摩兰》,说此书可以看三遍以上,第一遍可以欣赏里面的故事,第二遍可以欣赏里面的艺术,第三遍可以体味人生的世事无常……

感谢“小说阅读网”的编辑乖乖,是她最先看中了《摩兰》,让它得以在“小说阅读网”上连载。还有易门的悠悠和舒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

还有我的老同学李开义,正当我为火把节写下《情歌一百句》而不满意的时候,在山里遇到了精通三弦的他,让我记下了原汁原味的山地情歌。

还有我的小猪猪,虽然从来不看我写下的文字,但她在最寒冷的冬季,为我准备了烤火器,让我冰冷的手脚得以温暖。

还有苏云兄弟,时不时送来一壶好酒,让我消愁解闷,让我写出了“酒中三味”、“山里最好的药是酒”等章节。

还有画家朋友龚其发、好友李永新、森弟,以及同我一起下过乡、到过摩兰的王东。我从龚其发的画里看到了线条的力量,从诸多朋友身上得到许多启发和灵感。

森弟曾遗憾地感叹说,三十万字的书,为什么连我惊鸿掠影的一个机会也没有——抱怨我没有把他写进书里去。可是,他是第一个读到手稿的人,也是第一个熟悉那些场景和知悉那些秘密的人。他不愧是一个考古学家,最终能考证出书中的许多神秘性来。

说到这里,还得感谢亦师亦友亦兄长的李春福老兄,他早年写出了许多惊人的诗句,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帮助我。这一次,也是他帮我打印出一公斤重的手稿,得以让赤裸的婴儿《摩兰》以独特的方式来到人世间,我会珍藏这个唯一的版本。

……需要感谢的朋友很多,不再一一例举,望谅!祝朋友们能吃能喝能玩能睡,健康快乐,幸福永远!

 

十二、

愿上苍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把剩下的时光献给《摩兰》的姊妹篇《南山雪》,献给让我们吐故纳新的天空和这片滋养我们的土地。

 

2011424于明月读书楼

 

 

附录一:摩兰诗草五章

 

 

《从指间滑过》

 

十五年前生活过的地方

玫瑰和幽兰

像摩兰山上那口见底的老井

早已枯竭

 

梦不知从何而来

山里人用来搓成绳子的

草叶 总是在长

记忆中的温暖

曾经握过的青丝

还有不曾书写的书页

来不及弹的琴弦

无不从指间滑过

 

凭空追忆

遥远如海

真切的芳香

一点点,一步步

像密雨一样

盖住了我小小的窗帘

 

 

《沉入内心的殿堂》

 

一座农舍一般的教堂

隐居在万家灯火的江畔

每次,从桥上走过

寻找不到她那质朴的尖顶

以及失落的光芒

 

暮色中,长街上

欲望膨胀的大厦楼房

抒写着一个个 星汉灿烂

想起那个一同和你走过小巷

一同和你阅读《圣经》的姑娘

石级扶摇而上

像琴键发出清脆的声响

黑暗里,浮现出她的清影

别无放处,只好把它们沉入内心的殿堂

 

 

《生活在深水的洪流中》

 

 

生活在深水的洪流中

游走在狭窄的街道上

不知哪一天

或者是随时随地

洪水会重新合拢

淹没  了无世事的一切

 

生命的黄叶

别无选择

漫天飞舞

飘零 也是一种传奇

 

《到摩兰山寨的路上》

 

1

初冬的山谷

算不上萧瑟

毕竟,生命的翠绿

已经走到了尽头

 

2

艾蒿一般狂长的野黄菊

于鲜红的土路两旁

于曲折向前的河畔

平添着生命的静美和苍黄

 

3

脚下的草坪

延伸到佳处

便是隐没于白云之中的

群山峰谷

 

4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8028
  • 日志数: 144
  • 建立时间: 2010-05-27
  • 更新时间: 2011-11-1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