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才读书 有聊多喝茶 ---- 除特别注明,博客里文字均为原创。 若要转用,请通告茶馆主人。谢谢。

我看《Doubt》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09 15:39:40

 

 

 

圣诞到新年期间,我想看的三部新片分别是克林伊斯特伍德的 “Gran Torino”,大帅哥皮特的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和奥斯卡影后影帝梅尔莉-史特里普和霍夫曼飚戏的“Doubt”,终于都看了。

Doubt 是一部我的类型的电影。它改编自获普利策奖的同名话剧。台词果然犀利,精彩。话中有话,异常凌厉。这种电影,娱乐性偏弱,如果想看个电影寻求轻松的话,我不推荐。但如果你想要活动一下脑筋,欣赏出色的演技,那么,这是一部你不该错过的新电影。

梅丽尔-史特里普不用讲了。而霍夫曼凭在〈卡波特〉(那是多么好的片子!)里的表演,令人折服,让我要忘了他的长相并不是我的TYPE,对其粉起来。这俩在这部新片里可谓棋逢对手,大过戏瘾。虽然相较而言,我以为梅丽尔要更好些。

我进场时,大概迟到了三几分钟,因为排队买爆米花。倒不是真要吃那米花,只是午餐没吃,一下感觉很饿。

我步入黑暗的影厅时,心想这个片子放了好一阵了,人该不多的,没想到竟基本坐满了,只能捧着米花往高处走。霍夫曼正在教堂里讲道,主题是关于“Doubt”---怀疑。

那个时代,是1960年代中期,肯尼迪总统被刺的震撼在人们心中仍十分新鲜。整个国家,正处于一种迷惘的状态。天主教本身,也在变革中,梵蒂冈保守的老教皇下去了,比较新潮的新教皇上来,整个天主教都在动荡,改革中。这时,作为神甫的霍夫曼讲起了“DOUBT”。在影片中,他三次讲道,都是清楚地在在传播信息,联系《圣经》的布道,是有感而发,非常有针对性的。让我想起过去书记们的报告,重点都是针对当前的形势发表指向性意见的。

霍夫曼比演《卡波特》时又胖了好多,他真该减肥的。 席间,天主教学校的校长,修女梅丽尔认真地在听讲,表情严苛挑剔,不时眯起眼,充满着不信任的表情。过了一会儿,她开始起身去巡查,看到座上但凡有坐姿不端,表情不敬的她的学生,她竟严厉拍打,瞪眼,压低声狠骂,看着真真凶煞,让我一上来,就对她反感起来。因为这个校长的角色言行,竟让我想起我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班主任!I AM SO SORRY,隔了这么多年,我还不能完全原谅她。不仅是我,我的所有同学,人到中年,今天提起她,跟我的反应仍是一模一样。她对作为儿童的我们所采用的管教方法,完全是精神虐待式的,直击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极尽羞辱,就差没有体罚。去年夏天我回去,我的一个女同学还在跟我说,她觉得我们如此没自信,都是小时给害的。那个老师,却越做越好,我们班,也年年是先进班级,她后来还当了校长!去年我的同学,好友康时隔二十多年从美国回去,大宴宾客,邀早年的师长同学聚会,她突发奇想要请那老师也来,我的同学们竟找到我,说你得跟阿康去说,那个老师来,我们就吃不下了。

      我们要学会宽恕。可是有些伤害,特别是童年所受到的伤害,大概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吧。我如今已不恨她了,但我还是愿意回避她---这表现在我跟那班主任的女儿是来往的,但我还是不愿碰到她本人 [其实这是一种很负面的情绪,当你记恨一个人,厌恶一个人,受到困扰的,其实是你自己。就像我,想到她,就那么不开心,那么忿,伤神的。灵修的人,宽恕,或说放下,该是最基本的功课,谋的其实是己利啊。要加油的]

     这样,我一上来,就对梅丽尔演的修女校长,生出了反感。

     故事发生在纽约布朗士区的一所叫圣尼古拉斯的天主教学校里。作为校长的梅丽尔,代表着老派传统。她永远板着个脸在学校里监巡着。她讨厌时髦的原珠笔,孩子们的糖果等等,当她出现在年轻天真的修女简任教的课堂上时,戴着耳机听收音机的男孩,开小差的男孩,头上卡着个小发卡的女孩,无一不被她发现喝叱,东西还被收缴。

简这个角色我很喜欢,是由曾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年轻女演员艾米-亚当斯饰演的。她很活泼,善良,跟孩子们关系很不错,当然,孩子们会利用这点,在她的课上搞小动作。相较这些孩子而言,我们小时还是幸运的,至少没人会在课堂上突袭巡视,要不我肯定天天被提到办公室给训话的。

      学校里的修女们在梅丽尔的带领下,过的也是非常严谨压抑的生活。她们在餐座上安静地进食,进餐的规矩,仪态,都在梅丽尔的监督下。她们不时还要回答梅丽尔的提问,在餐桌上讨论的也是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或教会的事情。也许因简特别年轻,梅丽尔盯她盯得特别紧。

     相比之下,学校里的神甫,明显开放自由得多。对比着修女们的安静严肃的进餐仪式,神甫们在餐座上大声谈笑,霍夫曼讲到得意处,仰天大笑,而他们的盘中餐,则是吃得乱七八糟。

    新旧势力的对比,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表现出来。

     一个偶然的机会,梅丽尔修女从自己办公室的窗口往外偷窥时,看到霍夫曼跟一个男生的拉扯,手被那个男生甩开,这让她陡然生出了DOUBT。

     怀疑一经产生,梅丽尔就变成了一只猫,开始了对耗子的追逐。她将她的怀疑,影响了纯真的简。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效果,当你的心中注进了怀疑,世界果然改变了。你越执,你的怀疑就越深。

   简的班级里,有个黑人男生唐纳德,是这个学校里唯一的一个黑人孩子,跟别的孩子都很隔阂,但因得到霍夫曼很好的关照,也没人敢找他太多麻烦。这日在课堂上,简忽然接到霍夫曼的电话,让她叫黑孩到他的住处去一趟。黑孩去了,回来后,神情怪异,完全变了个人一般。简甚至闻到他的酒气。接着,她又看到霍夫曼偷偷地到黑孩的LOCKER里放了一件上衣。她那些被梅丽尔启发出的怀疑,开始放大,令她坐立难安,终于奔向校长梅丽尔举报去了。

    梅丽尔的直觉得到了印证--至少她是这么想的。她将简和霍夫曼唤到校长办公室当面对质。她那种真相在握,真理在握,大义凛然的样子,令我看得都在黑暗里发抖。

这场三人的对话,简直是舞台剧的效果。我不是很喜欢电影出话剧的效果的,但这到底是由话剧改编来的本子,而且就由同一个导演导的,也没办法。

好来坞的演员,在这种时候有个大问题:表演用力过度。本来台词就很有力,戏剧张力十足,他们更落力,将全身的力气都恨不得拿出来,表情很夸张,过火了。要英国演员来演,不知道会多好。

几轮对话下来,霍夫曼明白了梅丽尔的指向,简直是暴怒。他解释说,他的同情心让他特别关注这个黑孩,想要帮助他在这个学校里立下来。这个孩子在喝酒,他在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等等,所有的问题,都是兵来将挡,答得天衣无缝,听得让简大松了一口气,认为真相大白。霍夫曼离开后,简兴奋地表示,事情水落石出了,她善良地笑起来。

梅丽尔却阴郁地说,你太天真了。她坚持怀疑霍夫曼跟黑孩有染--在那个年代,天主教内神甫猥亵男童的事件,还是被掩盖的,对社会上的零星指控,教会是拒不承认的。但梅丽尔这只猫,不肯罢手。

简这就想不通了,问,你没有证据,为甚么坚持这样认定?梅丽尔固执地说,是经验。

梅丽尔在整个过程中的表情,都是冷漠尖刻,咄咄逼人的,让我更要讨厌起来,忍不住在心里很不耐烦,觉得她实在很可恶。

而霍夫曼则是从容的,说话很有分寸,表情和善,他多次使用了“同情心”"同情“这样的词,让我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他这边来。

这时,霍夫曼第二次在星期天讲道了。他这次讲的是“gossip”---流言蜚语。

我在查经班里听过关于流言蜚语的经道的。<圣经〉这样的书,是智慧的读本。说的是:流言蜚语一旦传散,就象那风中的羽毛。这时,镜头里便是无数的白色羽毛,在风中翻飞,四处流散。

梅丽尔还是端坐在席间,面色严峻。她显然是迎上去了,让人简直要想到刘胡兰了。

梅丽尔不依不饶,她打电话约黑孩的母亲到学校来。六十年代的人真是不一样,那个黑孩的母亲穿戴得十分得体。她只中午工间的这点时间,说,只得三十分钟。这母亲最担心的是黑孩功课跟不上,或犯了甚么大问题会被踢出校门。所以当她听说黑孩的成绩可以,不会影响他在六月份从初中毕业,她就很开心了。梅丽尔却不这么看,她很细心地一路送那母亲去上班,以便边走边谈。她说,她找母亲来,是想谈黑孩可能给霍夫曼神父有不当的关系。

听到这儿,我几乎要坐不住了。觉得她已经过线。想想我小时那个班主任再恶心,也还远没到这个程度啊。

那个黑孩的母亲说,她不在乎。她的孩子,一再被学校踢出,喝酒,不听话。她说,我只要他顶到六月,那他就可以顺利进高中了,将来就可以入大学,有更好的前程。

梅丽尔显然听不进这样的话。她觉得更严重更可怕的是霍夫曼和黑孩可能有的关系。这时,那个母亲站下来,叫:那就由他去吧!说着,母亲流下了泪水。她说,黑孩的父亲常打他,不是为了他喝酒,是因为他是有性向的问题。他因此不被过去的同学们接受,到处碰壁。但是,我们不能改变上帝给一个人的特质啊。母亲开始哭。

这个黑孩母亲只出场这么一次。但就是这么一个次要角色,也演得光芒四射。台词真好啊,很简洁,却那么有力。朋友说的是对的,你要写好对话,最好要试写个话剧,因为整个戏就靠对话扛着,你一松懈,戏的张力就松弛,逼着你磨刀。

梅丽尔的DOUBT,又给推进了一步。

而霍夫曼已经看到了这一幕。

[四个主演]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高潮来临-----  纽约的春天嘛,这样表现确实自然,但实在老套。

霍夫曼不请自来,敲开了校长的办公室,明确要求梅丽尔停止对他和黑孩之间关系的调查。激烈精彩的PK 开始,两人唇枪舌剑,直震到天花板上的灯再一次烧掉---上一次是简跟梅丽尔争执的时候----用力过度的话剧又露出尾巴,这点跟那风暴一样好笑。而且影帝影后都HIGH 到极点,脸在变形,声音在颤抖,要不是台词给扛住了,我非要笑出声来:那表情跟我小时看到的那个从刑场上回来的咬牙切齿揪辫子发毒誓的李铁梅,几乎没差别了。

梅丽尔自然是义正辞严地拒绝了霍夫曼的要求,在话赶话中,她说出了,她对霍夫曼的历史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五年三次更换过教区,那些地方的修女证实,这都是因为他跟男童有染! 霍夫曼说,你要去找的是天主会的权力机构,而不是在教会之外寻听流言(gossip),你已经违反了教规!边说边坐下来,记写梅丽尔的话,说要上报,让她被撤职。梅丽尔毫不退让,让霍夫曼当场写辞职信,并命令他马上停职,直到正式离开的申请被教会批准。

 

 

 

 

这时,霍夫曼问出了精彩的一句:你有没有犯过错?  镜头推近,梅丽尔的脸在变形。观众的情绪也拧住了。这话很普通,但在这个语境下,却如此深刻。我们,每一个人,谁可能给出否定的回答呢?

他们两个人站得那么近,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梅丽尔说了,我所犯过的错,都忏悔过了。霍夫曼也逼近:我所有的错,也忏悔过了。这是唯一也是终极的认可。

这样的台词铺垫,是多重指向的。也许他在承认他是犯过梅丽尔指说的事,也许没有。OPEN。 就算犯过,他忏悔过了,就都抹掉;---这是天主教长期被质疑的一个问题:坏事是可以做的,做下,找个神甫跪下,忏悔;出来就是新人,若再犯--只要你在神甫面前一跪,又过去。新教是严苛的,是苦行的,要行动,要自省,不停地修正,没有捷径。

霍夫曼在电影里,最后一次讲道的时刻到来了。他宣布他将离开。梅丽尔安静地坐在席间,表情沉静。

为了探望病中的兄弟而离开了一阵的简回来了。在庭院里碰到霍夫曼,两人坐下来相谈,霍夫曼再一次让简相信,他是清白的。善良的她,为此而欣慰。

当简在庭院的树下,碰到表情哀戚的梅丽尔时,霍夫曼已经离开;梅丽尔说,他高升了,教会认为他是清白的。简说,他也说服了我:他是清白的。梅丽尔这时告诉简,她其实是跟上级教会反应了的,教会认为霍夫曼是清白的。而不是像她自己跟霍夫曼说的那样,是找修女了解,并让他的前科得到证实。

简震惊地说:我不能相信你竟说了谎话!--  对一个教徒而言,说谎在十诫之一诫,何等严重的过线。而梅丽尔承认了自己为了追击错误,竟不惜用了谎言作了手段!

梅丽尔悲戚地说,如果他不曾犯下,我的谎言也不会起作用,他也不会被调走的。他的辞职就是一种承认。说谎让我远离了神,哪怕是为了追寻真相。说到这儿,镜头拉高,一直拉。梅丽尔大放悲声:I have doubts, I have such doubts. 

 

剧终。

我在梅丽尔的悲声中,生出感动。她在怀疑自己吗? 她之前的所有怀疑,到了片终,终于让人看出,也全可能是真的,她可能全怀疑对了。我这里说“可能”。这就是这个剧本的高妙之处,它是模糊的,多重指向的,你往任何一个方向走,都有线索支持你的选择。都有值得拷问的价值。

但是,正如简说的,你没有证据去证明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你心中的真理,为了你自信已把握的真相,说谎是不是有价值----用错去纠正错,让你在阻止背离上帝的行为中,也同样背离上帝?

我在梅丽尔的哭声中看到了她的善良:在老修女因眼疾几乎失明而无法顺利用餐时,她在表面凶煞冰冷的餐桌说教中,会偷偷伸手去帮助老人;为了保护那个黑孩,她从头至尾,从不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而去找他来审问。。。。。。从这点来讲,她比我那个班主任好何止十倍。

同名话剧在2005年获得普利策奖。在百老汇演出时反响热烈。编剧兼导演John Patrick Shanley觉得,他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于是开始筹拍这部影片。这显然是一部小成本的制作,几乎没有外景,场景十分集中,对话,表演都非常舞台。现在,梅丽尔已拿到影评人奖,艾米-亚当斯再次获奥奖提名。她确实是个出色的年轻演员,清新生动,表演自然。

导演指出,这不是一部拷问道德的影片。它的立足点就是片名,“怀疑”。在整个国家处于不稳定的怀疑中,教区,学校也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展现出流言八卦的邪力。很多人只相信口碑的,这样,就像影片中所展现的,哪怕就是是指说霍夫曼“犯下”了,都可能终结他的职业生涯。

影评人都在盛赞梅丽尔和霍夫曼的表演。这是无可置疑的。每一个角色都极其出彩。甚至有影评人只出,最出色的是出场前后只有十二分钟的黑孩母亲的扮演者Viola Davis 。她和梅丽尔的对话,将剧情推向更深的疑云中。Viola 也因这短短十二分钟的出色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

只是,在我看来,如果演员们能HOLD BACK 一点,我以为就会更好。好来坞实在“太表演”了,真象美国人的甜点,不腻翻你绝不罢休的。于是到处是胖子,如果你的甜点不够腻,他们会扫兴。

剧本绝了。每一个回后,每一个转向,都让怀疑不断加深,悬念迭起,非常抓人,因为它的本意就是,事事均可能是捕风捉影,事事却又不见得是空穴来风。

在读帕穆克的《雪》时,我们理解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活着的。梅丽尔所饰演的修女校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天真的简告诉她,她最近(为霍夫曼离开的事)难以入眠时,梅丽尔说,我们也许就是该不能安然入睡的,因为他又去了新的教区和学校---- 这是她为自己所认识的真理,心甘情愿的付出。让人虽然不喜欢她,却不能不起敬。

这样随想随敲的记写,很难写出更多细致的思考,打住。

(完)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3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3084
  • 日志数: 349
  • 建立时间: 2008-01-03
  • 更新时间: 2014-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