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才读书 有聊多喝茶 ---- 除特别注明,博客里文字均为原创。 若要转用,请通告茶馆主人。谢谢。

关于翻译的一些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1 09:47:16

查看( 326 ) / 评论( 14 )

<人性污点〉电影招贴

 

去年秋天在上海,跟菲利普-罗斯获普利策奖的纪实体作品《遗产》和罗斯的小说近作《凡人》的译者彭伦见面。彭伦告诉我,他们买下了罗斯的好多本小说的中文版权。记得好像没有《The Human Stain》,这是老罗的代表作之一。近日看到国中有消息说,书已出版,竟见到书名译为《人性污秽》,令人扼腕!(好在它不是彭伦做的,他不可能是这个水准)——在我的心中,一直称它《人性污点》。这污点和污秽,很有差别的。这部小说曾改编成电影,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妮可-基曼领衔主演。我特别不愿意它叫《人性污秽》,这样的中译,我连书名都不信任,不会去看的。再说,这本书的翻译有难度的,因它写的是大学教授,涉及文学性的东西,后现代理论等等, 没几把刷子,大概就只能“污秽”了。

坦白地说,我对国中近年的英译中图书是多有成见——除了对我信任和喜欢的彭伦就老罗的译本.我多次跟他说,他做得真好,译出了老罗的滋味儿的。可惜这样的人太少了。

按彭伦告诉我的,老罗是非常严格的,他的中译本必须由他的经纪人在美国找的人作校对的。但这翻译的东西,是扳不过来的。一个本子的调子一定,你如何扳?——这在我读完哈金的《等待》的英文原著,同时读了哈金亲自校的中文译文,就大彻大悟了。《等待》的中文本,跟哈金的英文本是有不同的,一下“文雅”多了。我更喜欢哈金那种特别纯朴的,纯朴得带拙劲儿的英文的,它的力量出在这张力中。当然,《等待》的中译本还是不错的,因为哈金亲自校过。它的不足只是基调上的出入。

彭伦当时跟我谈到他们在译的美国好评如潮的小说《Netherland》。这本书的中译本将在不久后出来。彭伦非常严谨。他说到这本书不好读,在找人写导读。我在这期间,看到了该书的中译稿,是留美的一位先生译的。光是中译书名的定夺,他们就讨论了好久,因为这个书名看似简单,但跟内容相连,却是富于意蕴的。我很敬佩这样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一是来自水准,二是来自态度。我信任彭伦的见地,。记得当我们从季风书园出来,走下地铁口时,他说到今天的人不能明白,读小说,其实比考这证书那证书,这级别那级别更管用,因为你可以在小说中学习生活,了解人性——当然,说的是好的小说,这对你在现世的生活中走高走远,更为重要, 这些话让我很有共鸣,并感动。

我对很多中译感到不满的是,他们的故事是译得出来的,但是,很多文学的,微妙的东西,却被潦草的译文甩掉了。作为中文读者,如果我们有借鉴和学习的心意,要了解人家今日的文学表达到了哪个程度,这样的译文是对我们无益的。那些很溜的中文四字成语,常常就直接带入,将作者最见功夫的文学力量一把把抹平。真是令人痛心!难怪很多国内的朋友说,这些国际上名声很大的书,读起来没甚么嘛。 我在这里就不点那些我读过的很多粗制滥造的译本的名了。当我听到我的朋友告诉我:你推荐的爱丽丝-门娄我读了,没啥嘛。我真的非常痛心。

前几年,美国这里两个女孩以自己在曼哈顿给富人家当保姆的经历写出的畅销小说《保姆日记》,很快就有了中译。这书的英文版我是读过的,就好奇去翻中文版,猜怎么着? 里面的NANNY,全译成“南妮”!满篇的“南妮”长,“南妮”短啊。有这样的低的期待值,当我读到那些困难的伍尔夫译本,我就更能宽容了。

这真是很难说明白的事情。就像我读村上春树的中译,精通日语的朋友就说,日语里的村上不是这样的,可我怎么办?他们说,那你读英译啊!

英译会好吗? 我不能肯定的。就我读英译的中文小说看来,肯定也好不了。去秋见我的汉学家友人魏若冰,她和她的另一位汉学家朋友,都在攻击中文本的英译。甚至点了几块大牌英译者的名(就不在此八了)。想起葛浩文说过他译莫言时的困难,出版社让他要在莫言的稿子上删改,理由是:我们不能让(英文)读者觉得莫言不会写小说。这便是再创作了。

也许我的话说得太满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这里面水平是个问题,更要紧的还有这个时代的关系。老一辈的翻译家,多少时间译一本书啊!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中文底子厚,在读懂了外文之后,能够用非常准确的中文表达。那个时代的人,跟日本人很像,对自己的活儿是有荣誉感的。他们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但是对“信,达,雅”这样的标杆,会有本能的认同。可怜到了如今这个快餐塑胶的时代,怎么去比!而且翻译的酬劳比作家的稿费更低。你要马儿跑得好,还要马儿不吃草,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我曾经读过一本艾柯哈佛六讲的中译本,气得我忍不住骂人。作为语言大师的艾柯如果是这样讲课的话,不要说在哈佛讲六讲,十分钟就会全场走空了。这样的书,要由中文功底好的专业人士来译。说到这里,我就要推荐我朋友慧琦的译著了。她作为在美国长期实践的心理学专业人士,所译的心理学门类的书,就我读过的《日益亲近》,非常好——慧琦有专业学养,又有文学功底,加上敬业的精神,哪能不好?她新近完成了弗洛伊德孙女所著《生活在弗洛伊德家族阴影下》一书的中译,我也特别地期待。

文化的交流是艰难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信马克思的老话。你如果真是执着的,那你得自己掌握武器。

想起扯这些,是今天跟友人谈到,重读到叶芝这首美丽的诗,Ilove it so much.  让我抄在这里吧。

When You are Old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TAG:

小虫隐私处发布于2010-05-02 00:27:05
茶如果是执着的,你就自己翻译。
茶茶道,非常道 陈茶 发布于2010-05-02 01:08:59
我为啥要译啊? 就像我说这电影不行,那我去拍?这餐馆不行,那我就去做,喝喝,小虫啊,
逻辑出问题了哦。

<div class="xspace-quote">原帖由小虫隐私处于2010-05-02 00:27:05发表
茶如果是执着的,你就自己翻译。</div>
hq发布于2010-05-02 02:54:38
茶提出的翻译的看法是对的。在心理学的领域,我不敢给人做审校,因为会觉得译者尽了最大的努力在用中文表达,但是理解可能就先出了问题。譬如Depression boy可以被译成抑郁男孩子,而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是在大萧条时期长大的男孩子。而且很多书为了赶时间,都是导师将书的各个章节分给几个学生,理解表达风格都相异,审校更多是不看原文,只将中文理理顺就是了。

翻译是件辛苦的磨性子的事情。译完《日益亲近》后我发誓不再接译。但终于没有耐住--太向往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故事了。

我接翻译的任务有一个奢侈的前提:那就是我要认识书的原作者--这样可以有沟通,有不明确的地方还可以问。

《日益亲近》的作者Irvin Yalom就在PALO ALTO,每年都去他家一次;译《生活在弗洛伊德家族阴影下》则跟Sophie Freud相处了36个小时,在她家住了一宿,聊了天,看了戏,散了步。

很感慨茶的锐利,你的欢喜更是我的动力。我也期待新书快点面市。
茶茶道,非常道 陈茶 发布于2010-05-02 03:08:30
谢谢慧琦的insights!   

文学领域的书一样的道理的。
你太奢侈了。还可以跟作者交流!! 我特别期待你的新译作。

我读的荣格传记译本,我下回告诉你那译者名,说是海龟的心理学博士,在中国心理学界蛮活跃的,你或认识。读起来还行。



<div class="xspace-quote">原帖由hq于2010-05-02 02:54:38发表
茶提出的翻译的看法是对的。在心理学的领域,我不敢给人做审校,因为会觉得译者尽了最大的努力在用中文表达,但是...</div>
揉钻发布于2010-05-02 13:35:30
终于上来了
茶茶道,非常道 陈茶 发布于2010-05-03 10:46:01
好不容易上来,也不多说两句?

我想你是房火墙的问题,上不来。



<div class="xspace-quote">原帖由揉钻于2010-05-02 13:35:30发表
终于上来了</div>
茶茶道,非常道 陈茶 发布于2010-05-04 11:29:06
删了一个只评分的。

分给得特别低,或特别高的,请评论再评分,
不然以搅局论。踢走。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5-04 14:36:18
我也是一向对国内的翻译作品胆颤心惊的,但凡是翻译过来的,我都要衡量再衡量,实在觉得书的原创思想能弥补我对语言上的失望才买。

就像《忧郁的热带》,这么重要的著作,竟然连起码的校对工作都不尽责,更不要说其中大量犹如天书的段落。但我还是推荐了,因为作者的思想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但是小说,我是尽量不看翻译的。当然,也就只能看英文原版,其它语种没有办法。这些年一直有再多学一门外语的愿望,只是找不到时间和适合的课程。

对于挑剔的读者而言,目前的翻译真是让人头疼。
地洞 戈多 发布于2010-05-04 15:09:36

QUOTE:

原帖由 梁小曼 于 2010-5-4 14:36 发表 我也是一向对国内的翻译作品胆颤心惊的,但凡是翻译过来的,我都要衡量再衡量,实在觉得书的原创思想能弥补我对语言上的失望才买。 就像《忧郁的热带》,这么重要的著作,竟然连起码的校对工作都不尽责,更不要说其中大量犹如天 ...
那你说尼采的那本《我妹妹与我》是真是假,前几天有好几个人说是伪造的书,昨天跟一个朋友谈起来,他认为是真的,我也倾向于真书……
伯牙琴的个人空间 伯牙琴 发布于2010-05-04 15:20:18
印象最深的是:十年前,麦金太尔的After virtue翻译成<美德之后>.够"后现代"的.现在翻译成<追寻德性>或<追寻美德>.应该是进步了些.
星空 梁小曼 发布于2010-05-04 15:20:31
戈多,我没有看过那本书啊,怎么能判断嘛。
地洞 戈多 发布于2010-05-04 15:25:46

QUOTE:

原帖由 梁小曼 于 2010-5-4 15:20 发表 戈多,我没有看过那本书啊,怎么能判断嘛。
你赶紧买一本看看吧,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的,尼采的许多思想都能从中找出端倪与渊源……
南屿的个人空间 南屿 发布于2010-05-06 01:40:03
陈茶老师,请你不要见笑,我看外国中译小说,我喜欢一边读一边用笔把我的译文写上,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这样创作,比原来的好。真是不知天高地原厚。这也是不敢相信译者的文学水平的原因。其实我是一个英语盲。

[ 本帖最后由 南屿 于 2010-5-6 01:42 编辑 ]
茶茶道,非常道 陈茶 发布于2010-05-06 12:07:28
回复 14# 的帖子
很妙的:)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5-04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3087
  • 日志数: 349
  • 建立时间: 2008-01-03
  • 更新时间: 2014-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