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观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4-16 11:26:46

邹静之其实只是眼下萎靡的市场里的一个高级小贩,声调抑扬顿挫,叫起来蛮吸引人,实际上却是糟蹋了篮子里带露的玫瑰,把它们当烂菜叶子来卖了。倘若不是陈数的惹眼的表演,真真是一点张爱玲的味道也没有了。把诗拍成注水的琼瑶剧,把臆断的主旋律贴在悲剧的脸上,除了市场,还有什么解释呢?

       张爱玲,可以称得上是女中曹雪芹。她的身世,她的笔触,她对于《红楼梦》的沉迷,她的带有曹氏风情的文字,还有骨子里的苍凉,都是一种无形的注脚。《倾城之恋》是她建构的一道风景,又是她精心酿成的一坛让人微醺而后沉醉的酽酽的酒,——那种在心灵的甬道里迂回前进的叙事策略,浸染着绝望的从容和忧伤,却都被抗日青年的激愤和关于唐家的丰富的想象力毁掉了。美女被肢解得血淋淋的,编剧的脸上还留着刽子手的自得。

       小说中的白流苏,是一个门槛很精,本钱有限的小女人,所以只能希冀着不太可能的希冀。犹存的风韵,只是转瞬即逝的花朵,落寞的心事,好比古井里幽深的若有若无的歌声。试探贮满了小小的狡黠,心跳穿上了矜持的外衣,庸俗的心计乔装打扮。那拉过去又拉过来的胡琴,悠长又有些嘶哑,说不尽无奈与忧伤。

      电视剧里的白流苏,像个优雅的女强人,肩上扛着白家和唐家,左冲右突。她太强了,所以就不是张爱玲小说里的那个人。她身上的弱点被一点点弱化了,便也少了那张氏特有的韵味。张爱玲说,她不喜欢壮烈,而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电视剧最大的失败就是有意赋予流苏以“力”,而削弱了苍凉感,人物在岁月洪流中的不由自主也因此变弱了。只有在香港的辰光,白流苏才是真正的白流苏。挣扎在自己的爱的旋涡的边缘里,想要自尊地抓住爱的稻草,又被命运的河水冲得左右摇摆,欲罢不能,欲退无路。可以说,陈数的表演较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剧中有一个细节,白流苏坐在浅水湾饭店的房间里,手上的真丝手绢揉来搓去,惊慌与迟疑都躲藏在冷静的表情下面,手又忽然撩起并不凌乱的头发。那种风韵才仿佛是张爱玲笔下的流苏。只是编剧故意把一个的世俗的有些美艳的故事,用了太多的佐料来搅拌,味道杂了,节奏乱了。故事中还有几个人物是符合原著的,就是白家的三少爷、四少爷夫妇,他们的怯懦、无耻,也许才影影绰绰地演出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认识。

       一个城市的陷落,阻止了一个女人的落单,也造就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讲故事的女人。现在拍电视剧的人,恐怕不会理会她的心情吧。编剧与拍电视剧的,固然不必都要遵照原著,然而那样随意的增删,总有些轻狂与胆大。无奈,这是一个胆大的人当道的时代。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247
  • 日志数: 14
  • 建立时间: 2009-04-16
  • 更新时间: 2009-06-07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