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sky
sky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靖国神社何必修改
郭宇宽

日前看到一则国内媒体转载的消息介绍,靖国神社游就馆将要从07年元月一号开始调整关于中日战争的展示内容,在此之前也有报道说要调整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展示内容。但是究竟如何修改还没有确切的信息,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有关人士说,“现有表述因存在表述不足而给人造成误解的部分,打算采用更加柔和的措辞”。我为此询问了几个日本朋友,他们告诉我的是这条新闻在日本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争议,媒体也只是报了一条消息而已,没有什么炒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样下去靖国神社会发生悄然的改变。

对此大多数意见都是欢欣鼓舞的,但我却并不赞同。我观点的形成要从去年到日本的一次采访经历说起,那时是为了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最为紧张的日子,而靖国神社是最“庙小妖风大”的地方,因此我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亲眼到靖国神社里看一眼,我的习惯是越是众人都骂其为混蛋,我越感兴趣究竟有多混蛋?而且想搞清楚其混蛋逻辑是什么?在参观靖国神社之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些靖国神社的照片,它们大多用很吓人的标题,那些爱国青年自称从靖国神社“冒死偷拍”,通常附上“是中国人就顶!”一类的留言,让人觉得进一趟靖国神社是闯龙潭虎穴,但我还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靖国神社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这种风险是值得的,我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实际上却异常顺利。

靖国神社的正殿是一些人祈愿的地方,我当然不会向这样的神邸鞠躬,不过和中国的寺庙一样,你花钱就可以买一个木牌,挂在神龛上,据说非常灵验。我冒昧翻看一下,大多是“保佑我找到丢失的钱包,它对我很重要。”;“保佑我考上法政大学”;“保佑我做井上君的妻子”云云。

我参观的重点是游就馆,游就馆的取名,是源于荀子劝学篇中“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的“游必就士”之意而来。其实就是靖国神社的展示厅或者说一个战争博物馆。游就馆展览的主题是“为效忠天皇而进行的战争和牺牲者”。主要有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件,有一些很有史料价值,比如日本进攻珍珠港成功后所发电报、战败后日本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自杀之前的遗书也陈列其中。

按规矩里面是不能照相的,但是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因为我是记者,我准备即使被罚款,也要把我看见的照下来,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游就馆里参观者不是很多,我端出照相机不停的照像也没人管我,看见我照相的人也没有怎么大惊小怪。

该展览馆的主题思想忠君爱国,交织着国家崛起的自豪感和惨烈战争的悲壮感,叙述主线是一个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的岛国如何“自强不息”,为了赢得生存发展权先烈如何“抛头颅,洒热血”。很多语言的表述会让中国人有会心的感觉,比如在描述日本如何战胜腐朽的大清帝国,有一副日本军人和留着辫子的清国武官拍马舞刀的绘画,和三国演义的插图一样。看得出来他们对日清战争中日本的胜利非常骄傲,在介绍《下关条约》也就是我们的《马关条约》的展室,他们用了一个很大的汉字标题“卧薪尝胆”。

而更让他们自豪的是,日俄战争的胜利,在他们看来这场战争是工业革命以来,亚洲人第一次战胜了白种人。这场战争日本可以用惨胜来形容,尽管从学术角度已经有很多人争议那场战争得不偿失,并给自己的国民和别国的国民带来苦难,可另一种声音却告诉他们这场战争使得“日本人再也不会被人小瞧了”,“亚洲人终于在白种人面前挺起腰杆了”。这种心态与我们中国人对于那场和联合国军在朝鲜展开的惨烈战争的心情颇有些相似。

出于一个中国人的敏感,我特别留意展览中对于侵华战争的表述,很多地方都使人愤慨,描述日军“勇猛顽强”之际,有意地回避了对被占领土人民的烧杀淫虐。比如对于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大屠杀,游就馆就介绍称:“昭和12年12月,包围南京的松井司令官向属下部队发布略图,用红笔标明外国权益和难民区,要求严正军规,杜绝不法行为。中国军队败退到下关,遭歼灭。但是南京城内,在此之后一般市民的生活恢复和平。”还有些方面更是赤裸裸的颠倒黑白,比如提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排斥日本的开始,却不提日本对中国步步进逼及“二十一条”,引用日军少佐川崎写下的《阵中杂感》来证明战前中国民众的“辱日态度”,似乎日本侵华是“自卫反击战”。凡此种种混账论调不胜枚举,如果其撰稿者出来到中国韩国转一圈,一定是属于抻着脖子找抽的类型。

馆内还收藏有军人遗影约5000枚,不分将军士兵,无论尊卑,所有相片都是同样大小,把整面墙都挂满了,有人也许是家属在前面默哀,让我既感动又遗憾,感动的是也许他们偷袭过珍珠港,也许他们占领过南京,也许他们手上沾过无辜者的鲜血,也许他们曾陶醉于侵略别国的血腥荣耀,但他们最后也归于泥土,他们不再是“皇军”的大佐,少佐,成了家人魂牵梦挂得太郎,次郎,他们年轻的生命,再也没有机会通过忏悔获得救赎。遗憾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罪恶战争的受害者,但却在一种荒唐的历史观包装下成为符号化的“烈士”。

更加让我感到触动的是普通日本参观者看完这些后的所思所想,在游就馆的出口处有一排厚厚的留言簿,我很想了解日本人看完这些是也会产生反思意识,或是被那些军国主义论调洗脑,那些肺腑之言应该能反映日本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于是仔细翻看,借着汉字我能猜出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就问翻译,结果非常让人欣慰。

大约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留言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含义,比如: “自私的家伙!谈论战争,怎么能光顾自己,没有从中国/韩国这些被侵略的国家立场考虑呢?”;“我曾经到过中国的大屠杀纪念馆,感觉里面的陈列很不客观,宣传色彩太重,但在这里我觉得也有一样的问题,对历史没有客观的认识,真是让人羞愧。”;“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错误的政策会把人民拖向苦难的深渊!!”;“这些混蛋,没有一点战略思想,就害得我们的年轻人做自杀飞机去送死,还以为了不起,太愚蠢了!”

大多数是表达对死者的告慰和怀念:“战争时我还很小,感谢你们让我在这里又见到了我的父亲。”;“今天我们享受了和平的生活,你们可以安息了。”;“太残酷了,但愿永远不要再有战争。”

我没有找到一条留言是宣扬仇恨和报复的,或者歌颂战争的,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绝大多数日本人的心情,我看到的态度最“右翼”的话就是:“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这种爱国精神,今天的日本人对国家没有尊敬,对工作不讲奉献,光知道享受,真是惭愧。”

那天晚上,我来到东京著名的四季剧场里,观看日本全国巡演数百场场场爆满的历史歌舞剧《李香兰》,此剧对于日本军国分子发动战争的罪行和带给亚洲国家和日本自己人民的苦难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日本知识分子执着的努力,让我做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工作者非常惭愧,它借李香兰的故事,讲述了极权体制如何借爱国的名义发育,并把一个国家拖入罪恶的战争,在该剧末尾描述了军国主义穷途末路的景象,借一个痛恨集权体制但被征入伍的神风突击队员之口说:“自由是不可战胜的,我痛恨国家的政策,可我无可选择。”接下来,背景的屏幕上一架被击中的飞机,象被折断翅膀的鸟,从天上翻滚着坠落大海,剧场里一片啜泣之声,那一刻我想起了在游就馆里看到的那些照片,泪水也忍不住涌了出来。

这段经历给我自己也带来一种反思,作为一个南京人我曾经恨不得铲平靖国神社,但现在我个人认为在一个言论已经足够自由,历史事实可以得到公开披露的社会,保留一些丑陋的历史遗迹其实有更大的意义。那些参观过靖国神社的普通日本人的留言,使我不担心它那样荒唐的理论就能够给人民洗脑,这些反倒更加能激起人们对于罪恶战争的憎恶,并增强对于裹挟人心的沙文主义思想的免疫力。眼下对于靖国神社的游就馆,我的观点是可以增添参考信息,比如我期盼有朝一日把张纯如发掘出来的资料也放在“进入南京”的展区,但原先的资料即使那些令人恶心的解说词都应该保留,而不是悄悄换掉,应该保留下来这些资料,就象把风干的苍蝇钉在墙上一样,保留一分军国主义思想的标本,而且应该大量组织中小学生去参观。

靖国神社背后有个别人意图美化战争,不过他们低估了一个信息开放社会人民的智商,几十年前能裹挟民心,是因为那时日本没有新闻言论自由,所有和军国政府不同的观点都被封杀,所有批评国家政策的人都被关进监狱,人民只能接受一种愚蠢的观点,而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今天,你扯直了嗓子宣传那套垃圾理论也不过自曝其丑而已。

拿中国来说,巴金老人呼吁了这么久,喊讲真话的口号,把大家喊得都快阳痿了,文革纪念馆还是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假如有一天,有一帮人要建一个全面展示文革历史的博物馆,即使他们是出于歌颂文革的目的,我觉得也无大妨,至少比让大家强制性集体遗忘要强,从这个道理来讲我也支持原封不动的保留类似重庆红卫兵墓地之类的遗址。

前些天我陪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外公去参观北京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进门吃惊的看到挂着一幅巨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油画像,革命军事博物馆美化张献忠和靖国神社美化战犯我想是出于一个同样粗鄙荒唐的逻辑,美化张献忠的依据是造反有理,只要是农民起义,让无辜百姓血流成河也是正义事业;而美化日本战犯的依据是,只要是为天皇效忠,生灵涂炭也在所不惜。看到“无产阶级革命家”张献忠同志跃马扬鞭,英姿飒爽的姿态,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这幅画从何时起被挂在那里?更不知比如四川人看到这位屠尽川人的“革命家”是何感觉,有没有人提出过抗议?但我第一刻的想法就是,不要让这幅画被悄悄撤掉,连解说词都不要改变。

每一个人的脑袋都长在自己的肩膀上,即使出于教育的目的,原汁原味的让后人看到一种意识形态曾经荒唐到如此地步,也比成堆的说教更加有效。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从苦难的历史中走出后,为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永远牢记教训,保留那些使我们感到耻辱和尴尬的反面教材同样是当务之急。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