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sky
sky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文学看点.影视卖点与文人无行.戏子无德
──从畅销小说《废都》、《北京往事》说到获奖电影《色.戒》
艾自由

有句偏颇的古语:文人无行,戏子无德。其实,这是针对少部分无行文人和无德戏子斯文丧尽而言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文人有行、戏子有德的。不少人认为,文学看点、影视卖点和文人无行、戏子无德就象一条食物链,丰富了名家钱袋,推出了耀眼新人,推动了文学畅销,拉动了影视发展,只不过以丧失文艺人的“行”和“德”为前提。新时期以来,描写世纪末文人的颓废和颓废的世纪末文人的两部长篇小说,即贾平凹的《废都》和徐名涛的《北京往事》受到广泛关注和持久畅销,加之根据张爱玲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2007年被搬上荧屏公影后所引起的争论焦点,基本集中为文艺人名利双收是否以丧失“行”和“德”为代价。



英国著名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认为:“长篇小说是一种用滥了的形式,非常草率随意。人人都在写长篇小说,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以往长篇小说的无意识的不高明的抄袭。”

素有“文坛怪才”之称的贾平凹的《废都》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引起文坛争议和社会轰动最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在世纪末感觉到了中国社会文化有一种世纪末的“废”气,但又从精神和情感上自觉不自觉地沉醉其中而又不甘心就此颓唐和幻灭。反映在《废都》中就是讲麇聚在古都西京、以中年作家庄之蝶为首的四大文化名人的颓废故事。在这本描绘当代文人生活的“浮世绘”中,重点揭示了“风流才子”庄之蝶在获得声名的同时丧失自我、迷茫怅悯的种种际遇与感受,他时时刻刻都想撕去自己的社会皮、文化皮,求证人皮。然而,在人皮求证的挣扎中得到的是人性的更大失落。在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庄之蝶自然让人想到了庄周梦蝶的传说。这里的庄之蝶,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贾平凹在世纪末情绪影响刺激下自觉不自觉地放弃精神追求而堕入虚无和绝望的一个具体曲折的表现。就此而论,我们不妨可以说《废都》是一代知识精英绝望和幻灭的挽歌,是人文知识分子世纪末颓废情绪的大曝光。《废都》性爱描写的大胆和直露,不仅在新时期,就是在整个“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小说不厌其烦地详述每次性行为的过程,从正常的性交到变态的口交都有。这对中国传统的审美阅读包括社会接受无疑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挑战。这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在许多地方存在着明显模仿明清言情、艳情小说尤其是《金瓶梅》的痕迹。贾平凹对中国旧小说的临习可能是自现代文学史上有“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之称的张恨水之后最敏感的,《废都》完全可看作是对《金瓶梅》进行了一次背诵练习,做了一个相当成功的当代版本。有人说《废都》是当代版的《金瓶梅》,有人说《废都》是中国版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确切地说《废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幅画卷,是通过对“一蝶四花”的性纠葛来逐步展现的。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那些活色生香的描写和令人想入非非的□□□□,成了亮点和卖点,也成了这本书遭遇毁誉两极争议的焦点,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废书。

近年来在文坛颇为活跃的著名青年作家徐名涛的《北京往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情节曲折,推理严密,富有时代气息,一经面世就引起轰动。本书讲述了世纪末一个看似正常、实际患有抑郁症的中年作家高文骇人听闻的情爱故事,因为臆想中的猜疑和恐惧,最终导致了身边有人为他雇凶杀妻,有人因此自杀,有人锒铛入狱,有人发疯的惨痛结局,深刻剖析了来自人性深处的秘密。作者以新近在欧美文坛流行的通过粗线条的形象勾勒、精炼的环境气氛渲染和简约的人物对话来取得传神艺术效果的“无道具叙述”手法,向我们描述了当代中国人被汹涌的物质潮流怎样被逼到了最后的警戒线,来自人性深处的秘密令人惊叹。故事情节扑朔迷离而又环环紧扣,逼人心魄,人物性格鲜明可触却又渊深难测,匪夷所思。同样是写女人,写性交,写残杀,写畸形的灵魂,作者赋予的却是全新的内涵。所有的结局都出乎意料,令人震撼,令人欲哭无泪,欲喊无声。这是一部深邃的纯文学作品,作者雄心勃勃地想以此开创畅销书的新辉煌。2002年该书初版时,一度成为北京各大医院心理门诊的治病“药方”,许多抑郁症患者看过《北京往事》之后茅塞顿开。由于《北京往事》以作家圈的故事为素材,当有记者问徐名涛这个故事是否有生活原型,徐名涛说,我本身是作家,所以好多人都认为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我只能说它不完全是真实的生活,但是剧中的悲欢苦乐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北京往事》不但写了中年作家高文与郝青、盛珠、千善子、安蓉四个女人的周旋、爱恋和性交,还写了盛珠和非洲岛国两姐妹的同性恋。同样是写“性”事,由于比较含蓄,点到为止,虽也是本书的看点,却未遭致非议。本书最大的看点还在于作为中国首部抑郁症患者心理悬疑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人物性格鲜明可触,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分析极尽专业水准,极尽悬疑、探究色彩,开出了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可读性极强。书中所有人物内心都有着难以言传的死结,作者在成功剖析和展示这些不可告人的内心死结的同时,也在执著探究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恐惧和良知交融,堕落与爱情共存,作者搏杀在人性的两极之中,以全新的态度和观点阐释了特定时期人性悲剧不可逆转的根由,从而感动和震撼了成千上万读者的心灵,成为不少抑郁症患者的“心灵汤鸡”。同时,作者以负面例证向当代人发出的呐喊振聋发聩:二十一世纪,我们追求更好的心情!



图书市场是文学作品的检验场和试金石,畅销的图书大都是看点多、可读性强且有创见的,是掉得足、提得起、拿得下众多读者胃口的。作为一项衡量图书本身分量的硬指标,图书畅销与否还是或多或少还是能反映出它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度。

1993年6月,以写美文著称的贾平凹冒了他有生以来的最大一次险——《废都》在著名文学刊物《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首印48万册。出版前它就被一些小报广而告之地宣称为“当代的《金瓶梅》”。半年后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为“禁书”并作了严肃的处理:出版社被罚款,编辑受处分,作者贾平凹也被折磨得心力交瘁。之后《废都》由大陆而港台,一步一步走出国门。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了《废都》,1994年台湾风云出版公司、韩国汉城文化社、日本中央公论社分别出版了《废都》,1997年法国斯托克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废都》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后来更是盗版不断、争论不断、评论不断。目前关于《废都》的评论集就有10多本,而盗版本就有50多种,印数大约1200万册!内中大量“作者删去xxx字”的性描写让贾平凹招来了“流氓作家”的恶名,甚至被“奉为”后来流行的“下半身写作”的先驱。《废都》可以说是媒体时代的经典个案,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除了大胆出位的性描写外,政府的查禁也为《废都》的畅销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出版社、批评家、盗版商、流言,这几方面奇怪地混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盛大的文学神话事件。而在《废都》的扉页上,作者声明道:“情节全然虚构,请勿对号入座;唯有心灵真实,任人笑骂评说。”一本好的小说,即或情节全然是虚构的,但因写得逼真,会引来一些人对号入座。但从这个声明,明显表达出贾平凹挨骂是有思想和心理准备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朴拙中埋伏机锋,微言内深藏大义——这就是“大智若愚”的贾平凹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而青年作家徐名涛的长篇小说《北京往事》1992年写成后就有民间手抄本,作为非出版物和地摊文学《抑郁症患者》在民间传阅了十年,北京各大院校的学生竞相传阅。2002年由北京出版社力排众议出版了该书,三年内五次再版,并两次为了盗版而更换了封面,总发行量20万册以上,名噪一时。2006年又由作者几经修改,倾注大量心血,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新版1万册,使得本书故事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人物更具典型意义。《北京往事》还被30家媒体以及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受众已达1000万人次。正如作者在这部33万字的全新版《后记》中所言:“1992年到2006年,14年里,我为它改了多少遍,熬了多少夜,不计其数,在我心中这还是一部过程中的书,一部还有很多空白的书,一部壮志未酬的书”。这部以作家为主人公的小说曾被评论界誉为“这是写给穷人的书,也是写给富人的书,更是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书。”它所描绘的主人公担心根本不存在的恐惧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五年来许多影视公司争抢该书影视改编权,2007年4月《北京往事》最终被央视斥重金购得该书的电视剧改编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制作部总经理魏平及《北京往事》作者徐名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将以重金把它打造成心理悬疑大戏。”一台关注心理健康的大戏不久后将在全国热播。



是畅销书造就名作家,还是名作家写出畅销书。应该公正地说,相得益彰吧!

56岁的贾平凹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和专业创作,早在创作出版《废都》之前就在中国文坛很有名气。他的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丑石》最为人们熟知,而《满月儿》、《腊月?正月》和《爱的踪迹》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被贾平凹称为自己“安妥心灵之作”的长篇小说《废都》在1993年引发中国文坛大地震,其冲击波明显扩大了贾平凹的读者群。《废都》遭禁更吊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多方搜购,因为不再正式出版,盗版书成了读者搜求的对象,发行量突破上千万,作者也从名作家变得更加名作家。至今仍有人认为《废都》是自恋的“垃圾”:一个自诩精英的文化人沉溺于与若干个女性的性游戏中,她们之所以争相与庄之蝶发生肉体关系,主要是因为庄是“名人”。在作品中,贾平凹“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在那里,他享受到文人的特权与荣耀,并进入文人的各种习性、癖好和游戏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时表现出男人的征服欲和对妇女的狎玩。”我们且不说贾平凹《废都》中那欲盖弥彰的“□□□□□□”,单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与性有关这一事实就颇值得我们深思。贾平凹写的《废都》引起的争议与批评已经大大超出文学的范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事件,也就是说作品出来已经不单单是文学界关注,而是整个社会的读者群都同时关注!在贾平凹的所有作品中《废都》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后来基本上无论其长篇小说的真正艺术价值如何,凡是贾平凹的作品都受到书商和读者的热捧。贾平凹写了《废都》后,又写了‘废乡’《秦腔》,写了‘废人’《高兴》,照样本本畅销,本本评论不断,只是不再遭受呼天抢地的谩骂了。因此“贾平凹”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和符号,他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和潮流。贾平凹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旺盛的创作活力,轰动的社会效应,一次又一次地证实着他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

而44岁的徐名涛上高中时就开始发表作品,曾在鲁迅文学院进修学习,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报纸主编、央视节目制片人,现为企业管理公司经理,为中国最早推广ISO9000认证专家之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文学的酷爱使投身商海的他写作更具时代气息。《北京往事》2002年初版就风靡一时,三个月就销售近5万册,没想到一部题为《北京往事》的书却引发了几十部影视和文学作品以“往事”跟名,计有《关中往事》、《北平往事》、《台湾往事》、《湘西往事》、《大学往事》、《伶人往事》、《西藏往事》、《中国往事》等。为什么那么多作家编剧喜欢用“往事”命名?“往事”首先是抒情的、怀旧的,从名字上就提供一种沧桑优雅的“阅读期待视野”。这阵风的跟进迎合了一种回避现实烦躁的受众心理。但归根到底说以“往事”命名的作品也不是单纯追求表面时尚,实则是作家和读者双方共同流露一种对现实的无从把握,“往事情结”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现状,值得更深探究。徐名涛被文学界誉为最善于用文字结构故事的作家,许多读者痴迷他作品中那扑朔迷离的故事和鲜活生动的人物。2002年1月《北京往事》出版后,徐名涛2004年5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写实奇幻小说”的《越陷越深》,2006年4月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被评论界称为一部离奇而怪异的民间秘史小说的《蟋蟀》,两部长篇小说出版后照样引起反响和畅销。



文艺无禁区,不能只写阳光不写黑夜,只写希望不写颓废。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多还是消极影响多,是鼓舞人们积极向上还是导致人们颓废沉沦。但是读者水平各个层次都有,欣赏水平落差很大,故《废都》是仁者见政,智者悲命,老者见人,少者见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起《废都》和《北京往事》,就不由想起《色?戒》。据悉,这篇短篇小说张爱玲虽然在1950年就已完成初稿,却经过28年不断修改,1978年4月11日才在台湾《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1983年6月张爱玲将《色?戒》收入短篇小说集《惘然记》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张爱玲还在卷首语写道:“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色易守,情难防。擅长刻画女性心理表现乱世情感的一代才女张爱玲通过《色?戒》来表达自己的爱情故事,即她和胡兰成的那段“不得不说的故事”。所以让女主角爱上一个不该爱的男人,最后甚至为了他沦陷。

本来《色?戒》不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2007年因“好事导演”李安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色?戒》又开始升温。《色?戒》一色惊天下,对“色”的暴露已到极点。无论媒体报道还是坊间谈论,谈得最多的是激情、裸露、出位。激情戏已成为影片最大卖点,因之被美国定为NC--17级,香港定为三级片,韩国定为18岁以下不得观看,德国认为“已到了色情片的边缘”。《色?戒》被美国报纸《今日美国》选为2007年度最令人失望电影和美国女性影评人协会评为2007年度十大耻辱影片。无论东西方文明,似乎都不看好《色?戒》这种赤裸裸的性表演。如果《色?戒》没有那些被删除的片断的炒作,它还会不会这么火?张爱玲的小说在情爱方面写得很含蓄。这也正是她的过人之处,甚至有时候含蓄的而让人想入非非。在她的这篇只1.2万字的短篇小说里,能让人想入非非的也不过百余字,而我们李安大导演仅用了12分钟长的三个床上激情片段就俘虏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的心,本来小说是劝戒色的,而拍成电影却成了色情片。一本《废都》叫人们记住了贾平凹,一部《色?戒》叫人们记住了李安。《废都》看点在“废”字,《色?戒》看点在“色”字。因为“颓废”曾经风起,点中了读者的穴位;而“食色”人之本性,也正中看客的下怀。有人疑问?贾平凹到底在《废都》写没写那些删掉的若干个“□□□□□□”?李安导演的《色?戒》为什么那12分钟只给踏足香港的人们看?那删掉、剪掉的到底能不能写(演)?该不该看?写了(演了)看了又能怎样?不是都做了么!?是“沽名钓誉”?还是“给人下套”?或许只有作者和导演的心能告诉我们!说句实在话,作家和导演是最善于揣摩读者(观众)心思的,这是他们的能耐和本事。但如果把这种能耐加以利用,制造成“卖点”,再专门去套人们的心、勾人们的隐、成自己的名、获自己的利,那恐怕就真应该当机立断,“废了”、“戒了”,倒也“平了”、“安了”。正如一位新浪网友所说,难道中国人在文学和影视方面除了写(演)脱,就没有什么再向世人展示的了吗?



名人效应和名利双收,是文艺界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上不少人认为——现在已由阅读时代迈入影视时代,文学是否会逐渐式微。其实,阅读快感和影视快感是无法互相代替的。近年来,由著名导演导演的影视剧改编自著名作家的同名小说实现双赢的倒不少,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者》改编自余华的同名长篇小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长篇小说,刘浩导演的电影《好大一对羊》改编自夏天敏的同名中篇小说,陈健、张前导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亮剑》改编自都梁的同名长篇小说,高希希导演的30集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改编自徐贵祥的同名长篇小说,斗琪导演的25集电视连续剧《大院子女》改编自石钟山的同名长篇小说等,不但成了收视率的电视剧或票房高的电影,不少还频频引起争议和在国内外获大奖。

再回过头来看以前卫手法探讨女性心理及情欲的的电影《色?戒》,无论热捧上天还是骂下地狱,一个客观事实是,1997年《色?戒》荣获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和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七项大奖,除让台湾名导演李安和扮演男主角的香港名演员梁朝伟更加牛气冲天外,更使大陆名不见经传的扮演女主角的汤唯“脱”颖而出,“一脱成名”。据悉,汤唯在拍《色?戒》前一次平面加影视广告两年的价格为5万元,如今同样广告她的身价已暴涨至150万元。汤唯的迅速走红使人们想起时下影视圈女明星争相“裸露”的现象。不可否认,“一脱成名”历来是娱乐圈公认的有效捷径之一。女明星纷纷敢脱敢露,虽然有的说是为艺术“献身”,有的说是为了展现人体之美,但实际上目的大多只为一个,就是在名利场上敢于博出位,以吸引眼球。当然,我们不是片面地反对拍摄“裸戏”,问题是拍摄“裸戏”应有艺术分寸,不该超越道德底线。不靠实力要靠“脱”来走所谓捷径,这就有点低级趣味了。由于电影《色?戒》在世界各地火爆上映和频频获奖,汤唯凭着对“王佳芝”的“精彩演绎”人气火速急升,成为今年华人乃至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新人之一,更成美国《综艺周刊》杂志选出的2007年十大注目演员之一。于是我在想,由于都涉及到“性”事,本来要戒色的《色?戒》拍成了这个样子。那么正在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北京往事》会拍成个什么样子,在拍“裸戏”时是否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艺术分寸?假如哪时又窜出个“好事导演”将《废都》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将如何处理作为小说最大看点和卖点的“性”事和引起非议的“□□□□□□”呢?


作者简介:男,汉族,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人,1972年出生,毕业于昭通师专中文系。1991年以来在《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应用写作》、《时代文学》、《时代风采》、《云南文艺评论》、《文学界》、《网络文学精品选刊》和台湾《葡萄园》等全国各地5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0余篇。曾荣获第四届云南杂文奖、首届山东青年作家文学奖等多项奖项。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