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時間與空間的真實解讀:讀嚴忠政《玫瑰的破綻》

发布: 2014-8-21 14:54 | 作者: 楊寒



        嚴忠政曾得過許多文學獎,他的詩處處透露出令人驚喜的意象和語言結構的巧思,嚴忠政於2009年出版詩集《玫瑰的破綻》,他在序言中提及:
        
        這本題為《玫瑰的破綻》的詩集,不說「綻放」,而說是「破綻」,乃肇因於,美感經驗中「經驗」不單純只是個人過去心智活動的總和,而是一種我們從「活動」中抽譯出來的意義,特別是對個人的意義,祂存在於個人的意識中。很多時候,祂是一種「內在現實」,而非「外在現實」,因為這些現實的不能完美,所以「破綻」意味著,我們必須去重新審視生命的種種問題。
        
        嚴忠政對於西方哲學涉獵頗深,據此其掌握語言及思想的深度非一般詩人所及,讓他的作品能化平凡現實為出色的符徵結構。對於語言與意指的觀察與體會表現在他的作品當中,他深刻體驗到詩語言不僅是意象與隱喻的結構,是經驗的「內在現實」,個人意義的再造。此詩集呈現的「破綻」,實際上就是「外在現實」的破綻,語言文字直指心靈深處的破綻,由於有這些破綻,我們得以自詩語言的觀察、發現嚴忠政所經驗和所欲表達的「內在現實」,在心靈世界中無限趨於完美的視野與想像。
        在嚴忠政的書寫世界中,他的思想及創作的理路相當清晰,除了將「外在現實」轉化為詩語言的實現外,在他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刻蘊藏的哲學思維,換言之,嚴忠政的詩是有深度的,能促使讀者跟隨著詩人的目光或感受去思考詩作中的現實。
        詩語言的現實是一種生活世界真實的表徵。在整個外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凡人所感受到的虛妄、荒誕與真實的可能中,詩人為我們汰選出真正能觸發我們情感的,真正能引導我們思考的,真正對於我們所感受到而深以為確切的真實出來。而且,在嚴忠政深具思想性的文字中,我們時常可見到令人驚喜的結構及意象。
        在此短文中,我將《玫瑰的破綻》此書的特色暫分為以下空間與時間兩部分加以論述。
        
        一、 空間現象的想像與綻放
        
        視覺的空間感知是常人最初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注視生活世界,然而正如約翰.柏格所說的:「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受知識和信仰的影響。……我們只看見我們注視的東西,注視是一種選擇行為1。」人類注視的視角是一種選擇行為,而選擇視覺畫面的書寫,更是選擇中的選擇,視覺現象如何被書寫出來,有賴於詩人觀察和想像的敏感,例如〈書店〉此詩中所呈現嚴忠政他對於書店的觀察:
        
        想像成千上萬冊,同時翻動為
        草原風格。其上
        游牧與曠野之間
        沉思和驚喜互為幾何
        這是書──我愛人類的理由之一
        
        原本應該靜謐的書店在嚴忠政的想像與觀察中,呈現出「游牧與曠野」的草原風格,寫活了書店給人的視覺畫面,而這樣的空間書寫實來自詩人的想像與沉思,也就是說,「內在現實」才是作者嚴忠政所強調的「書寫畫面」。嚴忠政的詩巧妙而難解,正是因為嚴忠政詩語言所描寫的視覺畫面不全然屬於我們肉眼所感官的空間,而更多屬於作者獨有的「內在意蘊」,再舉例如〈尷尬〉此詩第二段:
        
        看合攏的城垣在時間的佔領區
        空得有些尷尬
        誰是前來叫陣的敵方,意志?
        一隻野狗跑到對街遠遠吠著
        他不改神色,冷冷收拾二手書裡的
        破舊山河
        
        雖然此段首字是「看」,然而這首詩卻是描寫「拾荒老人」拾荒整理別人不要的二手書景象,而城垣的景象被虛寫象徵時間,「一隻野狗跑到對街遠遠吠著」的視覺畫面也是虛寫,實寫當下時間對於「二手書裡的破舊山河」時間感的衝突。又如〈表情的複雜問題〉中:
        
        在靜物畫裡拿走一個咖啡杯
        怎麼還若有若無的有水漬從圖面滲出
        我看著我的倒影
        它用兩種表情微笑
        
        靜物畫的視覺畫面原本應該固定不變的,但嚴忠政在詩語言超現實的想像裡,扭曲了靜物畫所呈現的視覺現象,將「內在現實」於詩中擴展了對靜物畫的空間感受,並濃縮了詩的意象。詮釋嚴忠政的詩正需要透過文字的解析,深刻體驗到他所隱藏、濃縮在文字當中的「內在現實」,發現嚴忠政所欲表現的生命感受與議題。嚴忠政的詩在文字上都相當精準,他不會浪費字句僅刻畫平面的視覺現象,而是賦予所有視覺空間書寫「內在的情思」,他所謂的「真實」。
        
        二、 時間戲劇的設計
        
        嚴忠政的詩作難解,因為他所書寫的視覺空間總是帶著他獨特而精巧的情思,而他詩中所呈現的時間書寫呢?嚴忠政對於時間的書寫總是帶著戲劇性的。模利士.那坦森說:「我們很容易把時間性的過程(temporal process)轉變成時間系列(time sequence),在時間系列中,一個原始事件發動了一串事件的因果鍊2。」我們對時間的觀察很容易變成對事件與事件的認知,可能是一個事件的因果關係,或者一連串事件的觀察,而事件的變化或事件的交疊所產生的戲劇效果,是最能引起我們對時間感知的因素,嚴忠政顯然非常瞭解這一點,因此他的詩作中對時間的描寫從不僅就時間做直接的敘述,而是設計了戲劇化情節的表現手法,不但表現了時間先後的關係,也隱然從事件的戲劇設計,呈現作者的「內在現實」思維,如〈茶匙〉這首詩:
        
        選擇和遺忘都相安無事
        貓最多只是弓著腰
        比主人早一步
        舔動咖啡杯裡
        有金屬光澤的自己
        然後不帶判斷力地離開
        
        這首詩本質上是一首「詠物詩」,詠物詩因為所歌詠的僅是死物,通常都較死板、單調,但嚴忠政將歌詠的主題「茶匙」比喻成「一隻養在櫥櫃裡的貓」,刻劃出主人與茶匙以及咖啡杯的情節,將主人喝咖啡的悠閒時光以及茶匙攪動咖啡杯的時間順序很巧妙地編排出來。
        在〈此後,不及於其他〉這首詩中,嚴忠政則透過「我」和「父親」的情節想像將生命在時間中的流動性表現出來:
        
        我在喝南瓜湯的小館
        想起單身時的父親。他那時還不知道
        我的模樣,我的味覺……
        乃至現在,他的不在
        
        黃國鉅說過:「因為時間本身沒有內容,它必須借助一些比喻(analogy)的方法來表現它的格式3。」時間本身沒有內容,當詩人要描寫時間時,總要用其他的事物來填充它,嚴忠政選擇用父親和人子的關係來呈現他對時間的感知,而如此情節的安排也讓此詩的時間敘述上透露出些許溫情,讓讀者按文索驥想像作者與其父親的關係,也懷想起自己與父親的情感。
        列舉上述兩首詩,就可以稍讓我們發現嚴忠政對於時間書寫並非單純從感官或直接想像來經營意象,而是透過事件或情節的呈述,以戲劇性烘托出詩人「內在現實」的時間想像,使詩意濃烈而凝煉,對於時間描寫的詩質得以壓縮到極大。對「時間」的書寫不只是停留在空泛的感懷,而是詩人所感知並沉思出來的真實意蘊。
        
        結語
        
        嚴忠政的詩意象總能引起讀者的驚喜,原因不外是他熟練運用語言技巧來表現常人所難以窺見生活世界的「內在現實」,而嚴忠政的詩難解也在於他刻意在「外在現實」的畫面中製造「破綻」,邀請讀者與之共同進入詩的「內在現實」當中去發現文字背後的真實及詩人所察覺並表述的現象。本文初步從空間、時間兩個部分來發現嚴忠政的文字如何悠遊在其所謂「外在現實」與「內在現實」之間,我們可以察覺嚴忠政詩語言的所有敘述都是強烈指向生命最深層的裡層,那裡是意識與情感的原初,想像力的天堂﹔閱讀嚴忠政的作品,我們看見他對各種生命現象感知的審察與反思,這也可能正是我們各自可以去重新審視或思考的種種生命問題。
        
        1 約翰.柏格著,戴行鉞譯:《藝術觀賞之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頁2。
        2 模利士.那坦森(Morris Natanson)著,高俊一譯:《現象學宗師──胡塞爾》(臺北:允晨文化,1982年11月),頁130。
        3黃國鉅:〈《老子》的現象學分析與時間問題〉收錄於《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現象學與到家哲學》,臺北:邊城,2005年,頁124。
        
        ──發表於《創世紀》,2014年6月。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