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诗歌网 http://xinshige.tougao.com/ 张祈年代诗选(1992——2007) http://zhangqibeijing.blog.sohu.com/

闲话杜牧的《清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4-07 11:05:52 / 个人分类:书评杂谈

查看( 119 ) / 评论( 4 )
闲话杜牧的《清明》


张祈


在中国,只要还有清明这个节日,那么杜牧的这首诗就注定就会被传诵。
只要还有“杏花村”这个汾酒品牌,那么这首诗的香气就不会随着岁月飘散。
不过,在人们对此诗的理解中,始终有一个小小的误会,那就是,这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清明时节天气和风景的诗,甚至人们还喜欢把“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作为乡村诗意的代表。
但在我来看,这首诗的被一再记忆应该有其深刻的心理背景和美学背景,而这恰恰隐藏在人们所忽略的地方。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依照我的解读,这首诗虽然表面上说的是风景,但其内核说的却是一个人对死与生的困惑。
在展开我的解读前,先发上一个简单的注释(百度来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请问。

  解读: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古诗词鉴赏》)


下面是我的个人看法。

杜牧的诗句很清丽浅显,第一行几乎没有什么可解说之处。时间与天气。
第二行,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里的“行人”是指诗人自己吗?我的看法是不一定。因为这里很可能说的是那些在雨中去扫墓上坟的人。
欲断魂,好象失掉了魂魄。这一方面是说那些行人在雨的影子很模糊,看起来不太真切;另一方面也是说,他们被一种悲哀笼罩着,一种是亲人远离的痛苦,另一种则是自己也离那墓地并不远(再过几十年,自己也将离开人世,不再看到这个世界)的恐惧。
在很多的解释中,这个“欲断魂”三字经常被忽略过去。而事实上,这个地方才是本诗真正开始的地方。诗人看到扫墓的人们,想到一个人的生命短暂,不禁黯然销魂:“我们的生命是如此之短,如此飘忽,一个人活着到底能有什么意义?”
第三行。有了这样的悲伤,才会想起酒;有了雨的寒意,才会想到去温暖身体;有了生命短促的忧虑,才会需要考虑到人生的希望。
第四行。“遥指”二字既说明了那村庄和归宿很远,同时也暗说人生的希望其实很渺茫;杏花村,既可看成一个地名,也可以看成是杏花开满的村庄。无论如何,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杏花在开放,它们的美丽虽然只有一季,但也算是没有什么遗憾。
诗歌到此,就算是对前文的生命与死亡问题作出了一个小小的解答,虽然不是彻底解决(也无法完全解决),但也”在一瞬间消除了混乱“(弗罗斯特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来面对生死这类严峻的问题,但在清明这天,这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重新思考的,杜牧此诗既道出了人们的忧虑,也给出了一个似乎并不是很灰暗的解答,也算是一种很诗意的安慰,这首诗让人喜欢并且记住就不难理解了。

[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08-4-7 10:23 编辑 ]

TAG:

一树摇风的个人空间 一树摇风 发布于2008-04-07 10:24:28
我以为牧童应是这首诗的诗眼。牧童的悠然自得超然物外才是诗人心中向往的最后归宿。问好~~
嘘堂的个人空间 嘘堂 发布于2008-04-07 11:32:11
俺觉得张祈兄有些过度诠释了。
前两句只是情境的描摹。“断魂”也只是客观描摹。虽然在断魂者的身姿面容后面确实存在生死之大问题,但作者并无意去深挖。对终极问题的深挖、拷问基本只在汉魏以前的诗歌文本里显性地存在,中晚唐人大抵已无此心力。后两句即此之明证,盖问题尚未提出便被提前消解掉了。所谓杏花村,当非终极意义上之彼岸,而恰是混于自然/俗世的心灵暂歇之所。止于暂歇,以连绵之暂歇消解永歇不得之苦,固吾国精神界向来之主流也。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4-07 11:40:32
我也是这次清明回乡扫墓
偶有所感而写。
一首诗的解读方式也有多种,聊备一格。
嘘堂的个人空间 嘘堂 发布于2008-04-07 11:42:52
呵呵,本来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