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南村小寺 » 日志
未经博主同意,本博文字不得转载。联系[email protected]

秘图山志:“续兰亭会”人员考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3-28 13:34:20 / 个人分类:随笔

“续兰亭会”人员考略

 

按刘仁本《续兰亭会补参军刘密诗并序》载,“续兰亭会”参会人员共计四十二人。但据现有史料文献,仅有其中十二人留下诗文。朱彞尊《明诗综》“续兰亭会注”:诗仅存者,左司而外,都事谢理补晋侍郎谢瑰,乡贡进士赵补参军孔盛,萧山主簿朱右补余杭令谢滕,帅府都事王霖补王献之,萧山教谕诸絅补府曹劳夷平,江儒学正徐昭文补府主簿后緜,秘图隐者郑彝补山阴令虞国,嘉兴路经历张溥补镇国大将军掾卞迪,天台僧自悦补任城吕系,四明僧如阜补任城令吕本,东山僧福报补彭城曹諲。——其中朱右《续兰亭会补余杭令谢滕诗》散佚,在其《白云稿》中也不复见。据此十二人,作一简介:

 

1、 刘仁本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载:刘仁本字德元,国珍同县人,元末进士乙科,历官浙江行省郎中,与张本仁俱入国珍幕,数从名士赵俶谢理朱右等,赋诗有称於时。国珍海运输元,实本仁司其事。朱亮祖之下温州也,获本仁。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云:羽庭集(六卷),元刘仁本撰。仁本字德元,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时方国珍据有温、台,招延诸郡士大夫,仁本入其幕中,参预谋议。国珍岁治海舟,输江淮之粟於大都,仁本实司其事。其所署省郎官,盖即元所授。故集中诸作,大都感慨阽危,眷怀王室。其从国珍,盖欲借其力以有为,徐图兴复,亦如罗隐之仕吴越,实心不忘唐。观其《赠李员外自集庆回河南诗》云:“汉兵早已定中华,孙述犹鸣井底蛙。”於明祖显然指斥,其志可知。厥後国珍兵败,仁本就擒,抗节不挠,至鞭背溃烂而死。则仁本终始元人,未尝一日入明。《永乐大典》题曰“国朝刘仁本”,非其实也。仁本学问淹雅,工於吟咏,多与赵、谢理、朱佑等唱和。尝治兵馀姚,作雩咏亭於龙泉左麓,仿佛兰亭景物。集一时文士,修禊赋诗,自为之叙。其文虽不见於集中,而石刻今日犹存。文采风流,可以想见。故所作皆清隽绝俗,不染尘氛。其序记诸篇,述方国珍与察罕通使,及岁漕大都诸事,多记传所不载,亦可补史阙。原本久佚,谨就《永乐大典》所载,以类编次,厘为诗四卷、文二卷。仍改题曰“元刘仁本”,以存其真焉

刘仁本字德玄,号羽庭,委羽山(今天台)人。卒于西元1367年。《墨林快事》载其“工书,善属文,尝撰并书元至正修学记,字意遒媚,清洒甚可爱。”

刘仁本为元代黄岩四进士之一,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四年(1354),方国珍统辖台温,刘仁本应聘为幕僚,辅助方国珍创立基业。受命在庆元(今宁波)、定海、奉化兴修儒学,修上虞石塘,建路桥石桥,办黄岩文献书院,修杜范祠。至正二十年,刘在余姚秘图山建雩咏亭,邀瓯越名士赵俶、朱右、谢理等人,举办了盛事“续兰亭会”。 

  至正二十一年,元廷命方国珍海运漕粮,授刘仁本为枢密院副使,连续3年出没风涛,万里趋京,海运张士诚江淮之粟计三十余万石。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朱亮祖攻占温州,擒刘仁本。次年三月,被朱元璋鞭背溃烂而死。著有《海道漕运记》一卷、《羽庭诗集》四卷、《羽庭文集》六卷。 

  清中叶戚学标的《论刘仁本》评曰:“庆元、台温数百万生灵,不致尽困於方氏水火者,亦仁本之有以潜消而默化之。”晚清王棻《台学统》评曰:“戎马倥偬之时,独能笃志儒修,振兴文教……其文采风流亦足辉映千古矣。

元贡师泰曾撰《赠天台郡君王氏墓志铭》:至正十七年春二月七日今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天台刘仁本母夫人王氏以疾卒。既卒之。明年冬十一月丙申。葬于居里委羽山之原。又明年仁本请於朝。得封父大夫中书礼部郎中。母王氏赠天台郡君。其冬,师泰奉诏转漕闽广道过舜江。仁本伏谒泣请曰:仁本不肖,幸选于乡吏,于部使者累迁行省幕府以承恤典,皆夫人教训之及也。先生世掌太史,能不少留为吾母铭乎?仁本言若此,其复何辞?——案《墓志铭》,可知刘仁本在至正十九年冬天已在余姚,时贡师泰过舜江,遂为其母铭文。贡师泰撰《墓志铭》的时间,在“续兰亭会”之前半年。刘仁本兄弟共四人,仁本为长。次刘桀,温州路永嘉县丞。次刘斌,台州路儒学教授。次刘章,处州路松阳县尉。

 

2、朱右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十二《朱右傳》载:朱右字伯贤,临海人。元至正末司教萧山,遂徙居上虞之五大夫市。问学该洽,尤长书礼春秋。其文深醇精确,简而有度。尝曰:学文不本诸经,其犹者忽嵩华之高矣乎。故其所作,一以经为本。刘仁本驻师余姚州作雩咏亭于龙泉左麓,集名士四十有二人,修禊赋诗右与焉。洪武三年,以宋濂荐召修元史,史成乞还田里。六年,召修日历,除翰林院编修。七年,与修洪武正韵。八年,擢晋相府长史,寻奉命同宋濂定议王国礼乐。晋王随太子游中都讲武事,右实从。九年以疾卒,葬兰风乡。右尝编性理本原,揭河图洛书于首,次太极图说,次西东铭,附以通书,以正蒙为未纯不录。其严于论学,若是又以深衣之制世代沿革袭以成俗,无复古意乃援礼经及先儒之说,求合古制,使宜于今,作《深衣考》,学者称焉。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载:朱右,字伯贤。临海人。史成辞归,已徵修日历宝训,授翰林编修,迁晋府右长史,九年卒。(《大清一统志》同《明史》《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六载:朱右。《儒林录》,字序贤,宁海人,尝游李五峰,陈两峰之门读书有觉,录其尤要而切近者,名曰性理本原。首揭河图洛书,次叙太极图说,次书西东二铭,后附通书,感兴诗而自叙其首。洪武三年诏征天下名儒至京考礼,右与其选比至兼预修元史大明日历二书,终晋府长史。

案《曝书亭集》,朱右为临海人,又徙居上虞五大夫(即今“五夫”),葬余姚县兰风乡(今黄家埠、牟山一带)。朱右与当时余姚名人学士交流颇多。按《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滑寿传”:滑寿字伯仁……天台朱右摭其治疾神效者数十事,为作传,故其著述益有称于世。明史》卷二百八十五“赵撝谦传”:,名古则,更名谦,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与朱右谢肃徐一夔辈定文字交。《曝书亭集》卷六十四亦有载:赵名古则,更名谦,姚人。宋秦悼惠王之裔。幼孤,贫寄食山寺。与学佛者同学长游四方,乐取友人有一善一能,辄往访,隆寒溽暑,恒徒步百余里。与朱右谢肃徐一夔辈定文字交。

朱右著有《白云稿》,当时名士如永嘉李孝光、清河张天英、临川危素、中、同郡刘仁本、上元杨翮、金华宋濓等为之。案刘仁本《序》:遭时多故,(朱右)栖于越古姚虞之区,至正十九年,予以师旅事过其地,访得之。既相见,出示所著白云稿,累十数。可见,同乡刘仁本抵余姚的时间,在至正十九年,时朱右已定居余姚上虞交界的五大夫镇,常往来于五夫与余姚县城之间,与余姚名士多交游。当时,刘朱相别有数十年矣。

朱彝尊之《明诗综》录朱右诗三首,其一为《次韵白云悦禅师》:

 

向来同览赤城霞,山寺吟行石径斜。

往风流成二老,文章交好属通家。

平安屡问东桥竹,寄远曾将小院花。

支遁肯酬南坞约相期岁晚度年华

 

白云悦禅师,即是“续兰亭会”参与者之一。时称自悦僧,号白云。

 

3、

郑彝,字元秉,余姚人。时与余姚宋僖同为上虞敦交诗社成员,著有山辉集。《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三载:郑彝官教授,私谥孝庄,善作草虫兰蕙,人争购之。(引《绍兴志》)不知此书画之郑彝是否为《山辉集》主人。《浙江通志》亦载:《山辉集》十卷,《余姚县志》(云)郑彝著,字元秉

案《明诗综》,郑彝被冠以“秘图隐者”之名,盖是当时郑彝为布衣身份。

 

4、

谢理,南阳人,官都事。

 

5、

张溥,余姚人,官嘉兴路经历。

 

6、 徐昭文

徐昭文,字季章,上虞人,官平江儒学学正。著有《通监纲目考证》。朱右曾为之序,曰:上虞徐昭文考朱子通监纲目,凡例以证刊本脱误及补朱子之未备凡若干卷,名曰考证。(《白云稿》卷五)

案元贡师泰《徐母叶氏墓志铭》,徐昭文之父与贡师泰同掾江浙行中书省,后又与昭文交。

 

7、王霖

王霖,字叔雨。括苍人,历官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

案朱右《白云稿》之《白沙饯别诗序》云:至正十九年,户部尚书贡公师恭奉旨督漕闽广。是年十月度钱塘,将浮东鄞遵海而南道,过上虞时,朱右洎王霖叔雨各出所著文辞累数十篇,读尽日夜更仆不厌。贡公,即是为刘仁本、徐昭文之母书写碑铭的贡师泰。其过余姚时,是至正十九年十月,刘母徐母之碑铭也应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写就的。这与贡师泰《赠天台郡君王氏墓志铭》中“其冬,师泰奉诏转漕闽广道过舜江”相吻合。

王霖有《题丹山》一诗:

 

三台峰下神仙宅,樊榭春风长薜萝。

万垒层峦连石壁,一飞雨瀑银河。

天光上下云容敛,山色空雨气多。

与客题诗足清赏,归来環珮杂鸣珂。

 

丹山者,现大岚丹山赤水景区。诗中三台峰在四明山,其中“神仙宅”与“樊榭”为汉上虞令刘纲与妻樊翘云登仙事。是时,名医滑寿也有《游白水宫》诗:

 

白水仙宫也罕逢,十年度追陈踪。

寒流光垂玉螮蝀,晴峦秀削金芙蓉。

临溪无鱼石磊磊,采药有路云溶溶。

明当挟我九节杖,更来陟彼三台峰。

 

曾为朱右《白云稿》撰序的临川危素,有《白水观纪》一文:至治(西元1321-1322年)间,余读书信之龙虎山,适里中朱贞一先生同馆舍,其人毛君永贞执侍左右。简默粹门退则过余,从容款洽。既去,隐余姚山中,声迹邈不相闻。后二十有八年,其徒吴国珙来京师,请铭其所居四明山,始询君无恙。既叙而铭之。又后一纪,先生门人薛毅夫,携所刻山图,复请书其所未备……观图有三台峰、云根石屋、龙湫、洗药溪、潺洞。

案王霖官至江浙行省枢密院都事,当在刘仁本(江浙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幕下,随刘仁本治师余姚。遂能在贡师泰路过余姚时,“出所著文字”。可以肯定,在“续兰亭会”之前,刘仁本、朱右、滑寿、徐照文、赵谦、危素、王霖等文人名士已交流颇多。当至正二十年春,刘仁本雩咏亭建成之时,他的周围已经聚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文人墨客,为“再续兰亭”提供了较好条件。

 

8、 朱炯(《四库》作诸絅,案光绪《余姚县志》改)

朱炯,官萧山教谕。

 

9、赵俶

赵俶,字本初。绍兴人。元乡贡进士,明初官翰林待制。

《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两浙名贤录》,字本初,山阴人。八岁能诗文,指物辄赋,稍长博涉经史,为文逼秦汉,赋尤擅美。部使何约至越,闻名,延见之,从容问诸史。谈上下三千年事及形势,如身所履者。约叹曰:穷年读史,不如与赵生半日语。寻登进士,明兴,征拜国子助教。

《明一统志》卷四十五:俶,山阴人,博通经史,为文遒健。洪武初以儒士荐为国子司业名重当时。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俶,字本初。洪武中官国子监博士。以年老乞归,加翰林待制。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七:俶,字本初。山阴人。元至正进士,洪武六年徵至论经史,贯串古今。除国子博士。请以正定十三经颁示天下。屏战国策及阴阳谶卜诸书,勿列学官。明年择诸生颖拔者三十五人,命专领之,教以古文,以翰林待制致仕。赐内帑钱治装。宋濂率同官暨诸生千余人送之。子圭,王兵部侍郎,出知莱州有声。

《珊瑚木難》卷一:俶,字本初。绍兴人,元氏乙亥科书经进士。《龙马赋》为时所称许。先生性耿介,不易与人交,交必久。为本朝太学博士而殁。

案上述史料,赵俶赴“续兰亭会”的身份仅是“进士”。其为绍兴山阴人,赴余姚之“续兰亭会”,盖是刘仁本所邀。案《四库总目》云:“时方国珍据有温、台,招延诸郡士大夫,仁本入其幕中,参预谋议。”即是当时刘仁本门下,已笼络到大量颇有名望的文人名士。

俶及第于元,仕于明。与明代大儒贝琼、宋濂等同事。贝琼在他的《送周逊学赴长洲儒学教谕序》中写道:今年春,余与会稽赵、钱宰金华郑涛,同被召至京师,授国子助教。秋八月望,预朝奉天殿,诏臣等至御前命。时“续兰亭会”中诸士子,仕明者,仅朱右与赵俶两人。

 

10、自悦

自悦僧,号白云,天台人。居余姚之烛溪。洪武初征至南京,赐归。住杭州灵隐寺。

《浙江通志》卷三十六载:黄山桥。嘉靖《余姚县志》莫详其始建岁月,其毁而再建者在宋绍熙间。元至顺间尝修之,至正间复坏。十九年僧自悦重建,潮汐奔溃,不可置一石。自悦祝天:愿少却潮。忽竟日不至,乃力基之,桥始克成。至正十九年,自悦僧重建余姚黄山桥时,刘仁本已治师余姚。“自悦重建”,或是奉刘仁本之意督工。

按山阴诸万里《於越新编》:自悦,余姚人,戒行高洁,通儒书。陶安每与谈易,有异术,能咒潮水不至,洪武初被征称旨。《新编》成书于明代,民间编撰,“余姚人”之说恐有误。“咒潮水不至”,应是自悦重建黄山桥之事。

 

11、福报

福报,字复原,临海人。住四明智门寺,洪武初被召,赐还。

 

12如阜

如阜字物元,余姚明真院僧。洪武初征至南京,卒于天界寺。

嘉泰《会稽志》卷八:明真院,在(余姚)县南三十里灵源山。后唐长兴元年建,号四明院。治平三年改赐今额。《会稽志》卷九:灵源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有泉曰灵源,故名。《明一统志》卷六:大天界寺(即天界寺),在(南京)聚宝门外,晋建,元文宗改为龙翔寺。在会同桥北。本朝洪武中徙建于此,赐今名

案刘仁本《送物元阜上人序》:“余尝至正二十年夏督旅道,经明真寺访支许旧迹”,盖明真院离晋代支遁许询隐居之所不远。

案朱彞尊《明诗综•诗话》:物元居雪秘山,自营精舍。宋无逸(即余姚宋僖)述其略云:吾乡雪秘山物元上人所营,有轩曰入翠,曰逍遥。有室曰观树。有篷曰雪蓬。有阁曰怡云,曰西阁。西阁之前有隙地,植茶曰苦茶原,植薇曰紫薇坡。日离卉林,曰芭蕉亭。阁之右偏,有大沼,潴山泉而溢窦垣下入沟,沟广四尺,泉流绀而洁,经阁前不绝。通沟植莲,有小木梁跨其上,曰白莲港。港之前有地可游息,曰琅玕坞。坞之左偏,有小屋可宴坐,曰桐阴舍。其流循舍下,注石窦以出,而潴于垣外,曰白鹭池。其曲曰漱湾。殿阁池馆,皆曲尽其妙。当元之季,隐居之士多治园亭,结文酒之社,方外自师子林外若阜公者,可称好事矣

雪秘山,当在余姚,或在灵源山中。宋僖也为元末时人,所述精舍详尽,应与之有交游。刘仁本《羽庭集》有诗《灵源山十一咏》,其二:

灵源函丈地,种种植群葩。灿若列琼瑶,明如炼丹砂。

缤纷众仙袂,绚烂五色霞。粉白与黛绿,一一含春华。

为言观树叟,且复观其花。恍然色界天,风雨成婆娑。

 

诗中“观树叟”,盖是物元有室,名“观树”。刘仁本自题《杂花林紫薇坡,盖灵源山十一咏之二也,为住山阜上人赋》。案刘仁本《送物元阜上人序》,可知物元原籍钱塘西林,后隐居灵源山明真院。

至正二十二年春,物元上人奉旨主持持嘉兴圆通寺。《序》云:余尝至正二十年夏督旅道,经明真寺访支许旧迹,寺西偏,林壑尤美,杰阁挺然松筠之表,牙锦轴杂然前陈,儒释之典积万余卷,有伟一僧具足十相,方坐观室寂乎不动,五时八教,心迹俱空,无有滞碍。退而与客作礼,焚香瀹茗,花阴竹影,行云流水,洒然空翠。间客亦坐忘,及问诘而知其为物元也。因示其所作五言诗,多清适古淡,得陶靖节体。又出山中十一咏,因俾余其二。既去,后则又来赴余续兰亭之会于秘图湖上,寻益交往不辍……

至正二十二年,距离续兰亭会已两年,“时上人在灵源山中,适余过余姚。方外交朱景纯来征言曰:物元赴命,幸公作一转語以启行。”

案《序》的说法,早在至正二十年夏,刘仁本在明真寺偶遇物元上人,遂有日后交游。而“后则又来赴余兰亭之会于秘图湖上”——或是刘仁本记忆有误,其与物元上人初遇时,在至正十九年夏?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