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志亭诗《静听尘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6-15 13:05:44

查看( 117 ) / 评论( 3 )

静听尘音(徐志亭)

如果万物均不发出声响,谁替我们聆听
夜空之上,群星密布
像一场庄严的法事即将拉开帷幕

遥远,可使一切事物扭曲变形
但依然有圣洁的神光
穿透稀薄的云层

有人在广场狂欢,有人在樟树下静坐
时光无声无息,像一股暗流
淌过每个人的肉身

哦,夜幕已经降临
不过是无数黑色的浮尘聚在一起舞蹈
我们已学会沉默,我们已懂得虔诚

  从标题看,静指诗人不干预而是以听者、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尘音暗指尘世一切之音,有一种悲调。

  第一句最宏伟"如果万物均不发出声响,谁替我们聆听"此句初读有些矛盾,实则惊人。诗人以假设句开头,即指如果万物都不发出声响,就没有替我们聆听的这个谁。这声响即指万物在时光中的存在,诗人的这个谁来得神妙。这个谁倒底指什么?就是万物吗?万物发出声响,万物替我们聆听?万物为何能替我们聆听?依我之见,这个谁既指万物也指诗人本身。这里发出声响者也是聆听者,诗人以假设的形式,使主客体完全交融在一起,诗人又能退出这种交融,保持一定的距离静观。如此,诗人既作为审美主体,又可作为被审美的对象。万物通过诗人而聆听,诗人通过万物而发出声响。万物无法挣扎诗人而存在,万物从根本上就暗指诗人本身。

  "夜空之上,群星密布 像一场庄严的法事即将拉开帷幕"视觉从宇宙星空,承上句的万物。"像一场庄严的法事"此种诗的境界的展开并非儿戏,法事也暗示这是神对世间的作为。"遥远,可使一切事物扭曲变形 但依然有圣洁的神光 穿透稀薄的云层"这里的遥远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远,更远,更深的东西无法看清其真实面目而在诗人心中的形象扭曲变形。神光很明显指造物主的光穿过云层向下抵达地球。

  "有人在广场狂欢,有人在樟树下静坐"此句表达了众生在欢畅,在享受俗世的肉身,而唯有诗人在樟树下看淡了尘世。静坐是因为诗人想在静之中聆听万物,静观神光所带来的一切,同时在世俗与神光之间反思诗人所处的地位和身份。诗人以静的方式沉入造物主的另一个世界中去。

  "时光无声无息,像一股暗流 淌过每个人的肉身"至此,诗人揭示出了此诗的核心,神光即指时光,神用时间创造出万物。这也是诗人能够聆听的前提,聆听神的这一切创造。但时间这暗流无法看见,却流过每个人,让肉身在时间中沉痛。诗人既聆听神用时间造的万物的声响,同时也感到时间中的虚无,感到尘世的孤独,人与造物主之间没有的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时间,这造成了一种隔阂。诗人顿悟尘世生活的毫无意义和虚无,价值主体没有亲临人本身。

  但除了聆听,诗人也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因此诗人只得沉默,只得虔诚。这是诗人对尘世的回应,也是对神的回应,更是对诗人自己的回应。


TAG:

徐志亭发布于2015-06-15 16:30:54
谢谢朱如为老师精彩的点评,学生在此向你表示敬意。
黄尘滚滚发布于2015-06-15 17:06:09
个人觉得这诗很有想法,楼主的评点也很到位。
另对于如何运用现代文去表达,我觉得是否可斟酌下。
我乱简化下,纯探讨,也希冀能多点各批评讨论。

尘音(乱改)

如果万物均不声响,谁聆听?
夜空群星密布,
像法事将拉开帷幕。

遥远,使事物扭曲变形。
圣洁神光,
依然穿透稀薄云层。

在广场狂欢、
在樟树下静坐,
时光无声无息像暗流,
淌过每个人的肉身。

哦,夜幕已经降临,
那是黑色浮尘在舞蹈。
学会沉默,懂得虔诚。

朱如为的个人空间 朱如为 发布于2015-06-23 09:37:48
回徐志亭:不用感激,更称不上老师。我只是很喜欢这首诗,尤其第一句让我入迷,希望以后能看到你更精彩的诗。同时也为你写的许多好诗,在《今天》上却没有受到应该有的公正待遇感到可悲。

回黄尘滚滚:我本人还是更喜欢原诗。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4436
  • 日志数: 71
  • 建立时间: 2011-05-11
  • 更新时间: 2016-11-1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