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诗歌网 http://xinshige.tougao.com/ 张祈年代诗选(1992——2007) http://zhangqibeijing.blog.sohu.com/

里尔克《秋日》两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1-28 15:00:02 / 个人分类:名诗新译

查看( 145 ) / 评论( 10 )
里尔克名作《秋日》两译
  
  作者:张祈
  
  
  
  
  M. D. Herter Norton 1938年译文:
  Autumn Day
  秋日
  
  里尔克
  
  张祈 译
  
  Lord, it is time. The summer was very big.
  主啊,是时候了。夏季曾经多么盛大。
  Lay thy shadow on the sundials,
  把你的阴影投放在日规上,
  and on the meadows let the winds go loose.
  在草地上让那风儿放松。
  
  Command the last fruits that they shall be full;
  去命令那最后的果实变丰满;
  give them another two more southerly days,
  再给它们另外两三个南方天气,
  urge them on to fulfillment and drive
  催促它们圆熟,并在
  the last sweetness into heavy wine.
  那醇酒中挤入最后的甘甜。
  
  Who has no house now, will build him one no more.
  谁现在没有房屋,就不必去建筑,
  Who is alone now, long will so remain,
  谁现在孤独,也将长久孤独,
  will wake, read, write long letters
  他会醒来,阅读,写几封长信,
  and will in the avenues to and fro
  并且会在那林荫路上心神不定地
  restlessly wander, when the leaves are blowing.
  来回彷徨,当那落叶飞舞。
  
  
  
  
  J.B.Leishman英译:
  Fall Day
  秋日
  
  里尔克
  
  张祈 译
  
  Lord, it is time. This was a very big summer.
  主啊,是时候了。这曾是个盛大的夏日。
  Lay your shadows over the sundial,
  把你的影子投放在日规上,
  and let the winds loose on the fields.
  让风轻松掠过田野。
  
  Command the last fruits to be full;
  命令那最后的果实变丰满;
  give them two more sunny days,
  给它们阳光明亮的三两天,
  urge them on to fulfillment and throw
  催促它们圆熟,并且
  the last sweetness into the heavy wine.
  在那醇酒中挤进最后的甘甜。
  
  Who has no house now, will never build one.
  谁现在没有房屋,那就永远不必建筑,
  Whoever is alone now, will long remain so,
  谁现在孤独,那就长久保持孤独,
  Will watch, read, write long letters
  去看,读,写长长的信,
  and will wander in the streets, here and there
  去漫步在那街道上,心神不安地
  restlessly, when the leaves blow.
  从这儿到那儿,当那落叶飞舞。
  

TAG: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1-28 17:12:52
北岛和冯至译本
秋日
(冯至译)
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


秋日
(北岛译)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1-28 17:15:36
里尔克
里尔克



——为10周年祭日作



冯  至



    1926年的秋天,我第—次知道里尔克(Rilke,1875,32,4—1926,12,29)的名字,读到他早期的作品《旗手》:Cornen)。这篇现在已有的种中文译本的散文诗,在我那时是一种意外的、奇异的得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铿锵,从头到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像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像—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这是一部神助的作品,我当时想;但哪里知道,它是在一个风吹云涌的夜间,那青年诗人倚着窗,凝神望着夜的变化,一气呵成的呢?

    随后我再也无缘读到里尔克其他的作品,只以为他不道是一个新浪漫派的、充满了北方气味的神秘诗人;却不知他在那时已经观察遍世上的真实,体味尽人与物的悲欢,后来竞达到了与天地精灵相往还的境地,而于当年除夕的的前两天逝世了。

    至于读到他的《祈祷书》(1905)、他的《新诗》(1907)、他的《布里格随笔》(1910),他晚年的《杜伊诺哀歌》(1923)和十四行诗,还有那写不尽、也读不完的娓娓动人的书简,却是最近五年的事。在《祈祷书》里处处洋溢着北欧人的宗教情绪,那是无穷的音乐,那是永久的感情泛滥。在这无穷的音乐与永久的感情泛滥中德国18世纪末期的浪漫派诗人们(他们撇开了歌德)已经演了一番无可奈何的悲剧。他们只有青春,并没有成年,更不用说白发的完成了。但是里尔克并不如此,他内心里虽然也遭逢过那样的运命,可是他克制了它。在诺瓦利斯(Novalis)死去、荷尔德林(Holderlin)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在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涘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岳。他到了巴黎,从他倾心崇拜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了一件事:工作——工匠战地工作。

    他开始观看,他怀着纯洁的爱观看宇宙间的万物。他观看玫瑰花瓣、婴粟花;豹、犀、天鹅、红鹤、黑猫;他观看囚犯、病后的与成熟的妇女、娼妓、疯人、乞与、老妇、盲人;他观看镜、美丽的花边、女子的运命、童年。他虚心侍奉他们,静听他们的有声或无语,分担他们人们都漠然视之的运命。一件件的事物在他周围,都像刚刚从上帝手里作成;他呢,赤裸裸地脱去文化的衣裳,用原始的眼睛来观看。这时他深深感到,人类有史以来几千年是过于浪费了,他这样问:“我们到底是发现了些什么呢?围绕我们的一切不都几乎像是不曾说过,多半甚至于不曾见过吗?对于每个我们真实观看的物体,我们不是第一个人吗?”直到他的晚年,还写过这样的诗句:



        苦难没有认清,

        爱也没有学成,

        远远在死乡的事物

        没有揭开了面目。



里尔克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发现许多物体的灵魂,见到许多物体的姿态;他要把他所把握住的这一些自有生以来、从未被人注意到的事物在文字里表现出来,文字对于他,也就成为不是过于雕琢、便是从来还没有雕琢过的石与玉了。

    罗丹怎样从生硬的石中雕琢出他生动的雕像,里尔克便怎样从文字中锻炼他的《新诗》里边的诗。我每逢展开这本《新诗》,便想到巴黎的罗丹博物馆。这集子里多半是咏物诗,其中再也看不见诗人在叙说他自己,抒写个人的哀愁;只见万物各自有它自己的世界,共同组成一个真实、严肃、生存着的共和国。

    美和丑、善和恶、贵和贱已经不是他取材的标准;他惟一的标准却是:真实与虚伪、生存与游离、严肃与滑稽。他在他的《布里格随笔》里提到波特莱尔的《腐尸》(Une Charognc):“你记得波特菜尔的那首不可思议的诗《腐尸》吗?那是可能的,我现在了解它了。……那是他的使命,在这种恐怖的、表面上只是引人反感的事物里看出存在者,它生存在—切存在者的中间。没有选择和拒绝。……我时常惊讶,我是怎样情愿为了实物放弃我所期待的一切,纵使那实物是恶的。”

    “选择和拒绝”是许多诗人的态度,我们常听人说,这不是诗的材料,这不能入诗,但是里尔克问答,没有一事  —一物不能入诗,只要它是真实的存在者;一般人说,诗需要的是情感,但是里尔克说,情感是我们早已有了的,我们需要的是经验:这样的经验,像是佛家弟子,化身万物,尝遍众生的苦恼一般。他在《随笔》里说:“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是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我们必须能够回想: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回想那还不清楚的童年的岁月;……想到儿童的疾病,……想到寂静、沉闷的小屋内的白昼和海滨的早晨,想到海的一般,想到许多的海,想到旅途之夜,在这些夜里万籁齐鸣,群星飞舞——可是这还不够,如果这一切都能想得到。我们必须回忆许多爱情的夜,一夜与一夜不同,要记住分娩者痛苦的呼喊,和轻轻睡眠着、翕止了的白衣产妇。但是我们还要陪伴过临死的人,坐在死者的身边,在窗子开着的小屋里有些突如其来的声息。……等到它们成为我们身内的血、我们的目光和姿态,无名地和我们自己再也不能区分,那才能以实现,在一个很稀有的时刻有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在它们的中心形成,脱颖而出”。——这是里尔克的诗的自白,同时他也这样生活着。

    关于《布里格随笔》那部奇书的内容,我不能在这里叙述,(我希望将来能有另一个机会来讲它)。在《新诗》前后两集相继出版、《随笔》告成了以后,整整十几年,里尔克陷入一种停滞、枯涩、没有创造的状态中,这中间他忍受了那对他是不能担当的、残酷的灭绝人性的世界大战。

    经过长时期的沉默,忽然灵感充溢,于1922年在几日之内,在瑞士西南部一座从13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宫中,(那古旧的宫墙里只种着玫瑰),一气完成在战前已经开端、经过长期停顿的10首长篇的《杜伊诺哀歌》,同时还附带着写出几十首十四行诗。这时,那《新诗》中一座座的石刻又融汇成汪洋的大海,诗人好似海夜的歌人,独自望着万象的变化,对着无穷无尽的生命之流,发出沉毅的歌声:赞美,赞美,赞美……

    这样他完成了他的使命。

    就他晚年的诗歌看来,他是可以和辽远的古希腊的宾达(Pindar)列在一起的。但若是读起最近出版的他的书简,我们会感到他和我们比任何一个最亲切的朋友还要亲切。我们会跟随着他到俄国去拜访托尔斯泰,到巴黎谒见罗丹,经过丹麦怀念雅各布孙(Jacobsen)和基尔克郭尔(Kierkegaard),在罗马欣赏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喷水池,随后到埃及和西班牙旅行……最后是在哀歌和十四行诗完成后,他在夜半向他的远方友人发出幸福的高歌。

    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他一生在行旅中、在寂寞中,无时不和他的朋友们讲着最亲密的话——不但是和他的朋友们,也和许多青年:年轻的母亲、失业的工人、试笔的作家、监狱里的革命者,都爱把他们无处申诉的痛苦写给他,他都诚恳地答覆。——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



1936年11月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1-28 17:17:19
秋日(绿原译)
秋日(绿原译)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投向日规吧,
  再让风吹向郊原。

  命令最后的果实饱满成熟;
  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
  催促它们向尽善尽美成长,
  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

  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
  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将再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
  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1-28 17:20:06
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里尔克: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关于本诗的段落)

                       文/北岛

  一
  
  秋 日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关于"秋日",我参照了冯至和绿原的两种中译本,以及包括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在内的三种英译本,最后在冯译本的基础上"攒"成。绿原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但他"秋日"的译本显得草率粗糙: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投向日规吧,
  再让风吹向郊原。
  
  命令最后的果实饱满成熟;
  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
  催促它们向尽善尽美成长,
  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
  
  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
  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将再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
  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第一段还不错,问题出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上。首先,他极力把诗行压成豆腐干,第二段每行字数一样,第三段的两部分也基本如此。为了这种外在形式的工整,他用大量的双音词凑数,这在现代汉语中是最忌讳的,势必破坏自然的语感与节奏。尤其是"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这一句特别生硬,本来很简单,就是"两天南方的好天气"。第二段最微妙的是一系列强制性动词的转换,这在绿译本中体现不够。比如,"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酿进"原意是"压进"。第三段开始是祈使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而绿原使用的是陈述句"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改变了这一关键处的音调。结尾加了多余的一笔"眼见",破坏了作者刻意追求的那种客观性描述。
  
  三种英译本中顶属布莱的最离谱。他首先把题目"秋日"译成"十月的日子",把"南方的好天气"译成"地中海的好天气",把最后一句"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译成"沿大树下的小路独自走着,/不回家,落叶纷飞。"人家根本没提回不回家,而布莱非要画蛇添足。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细说翻译,是想让我们知道阅读是从哪儿开始的,又到哪儿结束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弄清诗歌与翻译的界限。一个好的译本就象牧羊人,带领我们进入牧场;而一个坏的译本就象狼,在背后驱赶我们迷失方向。
  
  我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是,除了英文外我并不懂其他外文,按理说我是无法区分牧羊人和狼的,或许我自己就是披着羊皮的狼。然而为了抛砖引玉,继续我们有关诗歌和翻译的讨论,似乎也只能如此?摸石头过河。
  
  "秋日"是1902年9月21日在巴黎写的,那年里尔克年仅27岁。
  
  书归正传,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秋日"。开篇就确定了谈话的对象是上帝:主呵,是时候了。这语气短促而庄重,甚至有种命令口吻。夏天盛极一时。参照题目,显然是一种感叹,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终于过去了。是时候了,是"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的时候了。把?置于及让是命令式的延伸。这两组意象有一种奇妙的对位关系,即你的影子与风,日晷与牧场在上下文中彼此呼应,互为因果。你的影子是有形的,而日晷是通过影子的方位确定时间的;而风是无形的,牧场是日晷在时空上的扩展。一般来说,明喻是横向的,靠的是"好象""仿佛""如?似的"这类词来连接;而暗喻是纵向的,靠的是上下文的呼应。另外,说到诗歌的方向性,这首诗是个很好的例子,是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展开的。日晷是中心,而上帝的影子为万物定位,从这里出发,风吹向广阔的牧场。
  
  第二段仍保持着开始时的命令式。带动这一转变的是风,是风促成段落之间的过渡。前面说过,这一段最微妙的是一系列强制式动词的层层递进:让?给?催?压。这其实是葡萄酒酿造的全部过程,被这几个动词勾勒得异常生动。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若进一步引申,这里说的似乎不仅仅是酿造,而是生命与创造。
  
  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两个名句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即他没有故乡,注定永远寻找故乡。大约在此两年前,他在给他的女友后来成为妻子的信中写道:"您知道吗?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的等待。"也许是这两句最好的注释。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从开端的两句带哲理性的自我总结转向客观白描,和自己拉开距离,象电影镜头从近景推远,从室内来到户外,以一个象征性的漂泊意象结尾。最后三句都是处于动态中:醒来,读书,写信,徘徊。而落叶纷飞强化了这一动态,凸现了孤独与漂泊的凄凉感。这让我想起苏轼的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其电影镜头式的切换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象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有时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由此进入,体验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

[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08-2-2 18:23 编辑 ]
宛丘乐发布于2008-02-01 19:19:59
这多版本,也不在乎多个作业,张版改
秋日


夏日梦断。
是时候了,天啊!
把你的影子挂上日晷,
叫风吹过田野。

等等压队的果实:
来几个好天,
让它们圆满,等等
把最后的甘甜压入酒浆。

谁这会儿没屋,就永远不必,
谁这会儿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看书,写长长的信,
徘徊,这路到那路
脚步不停,落叶翻飞。
一梦的个人空间 一梦 发布于2008-02-02 11:59:26
张祈的两译喜欢第二个。

底下关于里尔克诗的随笔也很喜欢。
张祈:群峰之上 张祈 发布于2008-02-02 18:22:39
我就是想看看
两个英译之间的区别到底在何处。
我更喜欢第一个英译。感觉第二个有些地方不够稳妥。
一梦的个人空间 一梦 发布于2008-02-02 19:06:52
回复 8# 的帖子
我的英文水平不够读诗哈。

我读得只是译诗。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

比较一下开头:主啊,是时候了。夏季曾经多么盛大。
             主啊,是时候了。这曾是个盛大的夏日。

感觉夏季这个词放在前面好些。

其实,我没有字斟句酌,说的只是一个总的印象。
一梦的个人空间 一梦 发布于2008-02-02 19:07:45
另:你说不妥之处在哪?
特克的个人空间 特克 发布于2008-02-03 07:17:02
这里还有这么个有意思的玩儿:)
首先这个英译板会不会有问题,英诗在音节,韵律上是很讲究的,但这首译诗没有音节也失去了英诗的吐字优美的味道。
当然译诗即要抓住原诗的意味,还要保持原诗的形式,的确很难。
我这里有个William Gass译板和原诗

“Autumn Day”
William Gass 译)

Lord, it is time. The summer was too long.
Lay your shadow on the sundials now,
and through the meadow let the winds throng.
Ask the last fruits to ripen on the vine;
give them further two more summer days
to bring about perfection and to raise
the final sweetness in the heavy wine.
Whoever has no house now will establish none,
whoever lives alone now will live on long alone,
will waken, read, and write long letters,
wander up and down the barren paths
the parks expose when the leaves are blown.

Rainer Marie Rilke的原文)
Herbsttag
Herr: es ist Zeit. Der Sommer war sehr gro.
Leg deinen Schatten auf die Sonnenuhren,
und auf den Fluren la die Winde los.
Befiehl den letzten Frchten voll zu sein;
gieb ihnen noch zwei sdlichere Tage,
drnge sie zur Vollendung hin und jage
die letzte Se in den schweren Wein.
Wer jetzt kein Haus hat, baut sich keines mehr.
Wer jetzt allein ist, wird es lange bleiben,
wird wachen, lesen, lange Briefe schreiben
und wird in den Alleen hin und her
unruhig wandern, wenn die Bltter treiben.
(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