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出入物我.迴游天地──評介蘇紹連詩集《隱形或者變形》

发布: 2013-11-28 14:45 | 作者: 張上冠



        《隱形或者變形》這本詩集內分九輯:「調色板」、「腹語木偶」、「剪貼簿」、「工作坊」、「圓桌思考」、「魚限幻境」、「南十字星」、「逆光人像」以及「催眠術」。每輯自成單元,各具特色,然而卻互相關聯,讀起來有如在一個個小小的天地中來去迴游。比方說輯六「魚眼幻境」包含十八首詩,詩人藉著隱入各種昆蟲興動物的形體之中來展開他的人生觀察和反思;在輯一、輯二與輯三理,詩人卻「物化」為無生命的形體,以無觀有,深刻地勾勒出人生經驗的各個層面。在輯八「逆光人像」裡,詩人又化身為他人,從「他者」來探測自我本體的生命奧祕。
        整本詩集還瀰漫著一種弔詭的迷人氣息。就拿詩集名稱的英譯來說吧:Disappearance and Deformation 在初看之下令人有些不解,因為一般說來「隱形」英譯成invisibility 或 concealment 是比較貼切的。disappearance則是消失而不存在的意思。同樣的,「變形」通常英譯為transformation (或 metamorphosis 這個有古典意味的字眼);deformation 則常指形體的殘缺與不全。然而在英文裡,特別是在當代文學理論的範疇中,dis-和de-都帶有所謂的「解構」(deconstructive )的顛覆色彩,如此觀來,這本詩集名稱的英譯在表面上(明?)似乎不算妥當,但是骨子裡(暗?)卻產生了奇妙的文字張力,因為這個譯名暗示了自我的一種衝突、掙扎、否定,不過在這種負面力量的籠罩之下,卻又能從中取得某種均衡。這一點充分地反映出詩人自由出入各種形體,並能意至神隨,在物我之間做任意的逍遙之遊的創造能力。
        正如詩人在(後記)所言,其自小的夢想是「將自己隱形」──「消失自己的形體……隱藏在某一物品裡面,或許隱藏在某一生命體裡面」,以及「將自己變形」──「變成動物的形體……或者物品的形體」,其目的是藉此觀物觀人「就像上帝觀察著世界,而世人卻看不見上帝」。有趣的是,在(後?)現代的時空中,上帝雖然已經遠離,也許已經死去,但是依舊存在的世界卻成為上帝創造的見證。同樣的,詩人完成了他的詩作,詩人作者的創造生命也暫時的終止,然而詩作的存在卻給予了詩人的精神一個永恆的標記。
        盲目的(後)現代人在白日中是不會感覺到月亮存在的,然而當黑夜來臨,在天空中綻現光華的,不正是隱而不現卻又無時不在的月亮嗎?在目前各種政治的、商業的、娛樂的、宗教的「光環」令人目眩神迷之際,承襲詩人這個古老而神聖職務的作者卻仍在無悔地散發自己溫柔敦厚的光芒;不管光度多麼微弱,歷史終將證明,只有詩人才能給人類的生命尊嚴留下一線希望與夢想。
        ─原載聯合報讀書版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