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新诗二首

发布: 2009-10-29 20:22 | 作者: 柏桦



掏粪工人刘同珍


一、启:完成了身份认同

刘同珍今年24岁,是济南市肥料公司匡山肥料厂的掏粪工。
六年前,他从家乡高小毕业,来济南找工作。他本想当一名
炼钢工人或医生,但却被分配去掏大粪,心里很难受。
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回乡探亲时,人们见他就喊:“在济南府
掏大粪的人回来了!”但母亲的话给了他力量:“当年你父亲
和你哥哥都在家靠拾粪糊口。如今你一定要听党的话,叫干啥
就干啥,可别忘了过去。大粪有味,靠味值钱,庄稼还离不开它呢。”
同样,肥料公司经理的话也影响了他:“小刘呀,咱们这一行是脏,
但只有那些有臭气脏气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人才瞧不起我们。”
接着,刘少奇接见北京市掏粪工人时传祥时的教导又鼓舞了他:
“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是分工不同。”

二、承:苦练硬功夫

一天清晨,大雪刚过,刘同珍就与其他工人挨门逐户掏大粪去了。
他们把一桶捅粪便挑到装大粪的汽车旁,50多岁的老工人刘清和
再一桶桶倒进粪车里。老刘毕竟年龄大了,加上雪融泥滑,一下摔倒。
刘同珍见状,当场就跳上汽车踏板,接替老刘的工作。哪知他一伸手,
六七十斤的粪桶怎么也提不上去。晚间,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痛下决心。
第二天,就找来一个四十七斤重的石锁,每日清晨上班前猛练二十分钟;
先提石锁练臂力,后练双手提举,又练单手提举,一练就是三年。
1964年初春伊始,他就能每天站在踏板上轻快地负起手提的重任,
那可是一日复一日的1140多桶、共重40多吨的粪便装车任务呀!

三、转:统率全局

不久,刘同珍又出任调度工作;他的组的掏粪地段十分庞大:
共有24条街、63个巷、18处公厕、8800多户居民厕所。
如何把全组15副粪挑合理地调度到每户去,并记住每个厕所的位置,
而且还要对每个厕所的粪便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遗漏、窝工,
这绝非易事。面对如此繁复的门牌和太多的厕所,一开始就乱了套:
15副粪挑工作起来,不是漏户就是两个人碰了头。刘同珍开动脑筋,
去市场买来一个小本,下班后,或节假日,就逐家走访、登记人头
(为了解粪便准确数量)、厕所位置、有无上夜班的,以及何时掏粪最恰当,
以上情报都一一记入小本。有人以为是民警查户口,也有人以为在侦破案件。
晚上,刘同珍就背诵那写在本子上的情报。但又有麻烦:城市的门牌
不是按每家顺序编排的,如上一个号数在街上,下一个则在巷里。
这时,刘同珍就根据大门的特点画上一些自己才懂的代号,来加深记忆:
洋灰门、大红门、小窄门、高台阶、铁栅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死记硬背,
他终于把全段的户数、粪量及掏粪时间都掌握得稳稳当当。但又有特殊情况:
按常规,掏粪从早晨四点半开始,可有些剧团的演员由于夜间演出,
睡得很晚,早晨正是他们睡得最香的时刻,若此时去掏粪,就会影响他们。
刘同珍就躲开这段时间,把周围厕所挖完,再返回去。饭馆的厕所也这样处理。

四、合:诗有别才

在掏粪功夫之外,他还是一个修理工。一次,他去济南市委幼儿园掏粪,
发现厕所年久失修,下水道被堵塞,粪水流不走。他就与同伴们开始修理:
污水和粪泥夹杂着碎专乱瓦,用粪勺挖不出来。刘同珍就爬倒在厕所边上,
伸手插入又脏又臭的粪泥中,把碎专乱瓦一块块全部掏出来,随后,
又把粪池和下水道用专砌好。当他用同样的方法为济南三里庄小学
挖大便池的时候,小学生们齐声高喊:“快看呀,这里有一位雷锋叔叔!”

2009-9-4


粪之美,粪之思


依然是1958年初夏的一天,上午,下放(1)干部李峰
(是一个知识分子)耕完大麦地,撒播了种子
接着开始施肥。系列动作很快就从旁学得流利自如:
先是把二十多斤大粪装满筐,将筐斜挂在肩上,
筐头紧贴胸前,两手抓起大粪,均匀地抖在地上。
年轻社员打趣道:“老李,味道如何?”“很香。”
李峰边答边在感受那手中抓住的湿软的东西,
为什么不是干硬块?它长得什么样?
李峰再不敢细想下去,更不敢细看。
风这时把他撒出的大粪迎面吹了回来,
鼻子在厌恶,而无形的利剑正直指厌恶的思想(2);
唉,更讨嫌的是凉风吹出了鼻涕,
“我该怎样用手来处理掉它呢?”

在不到一个月的日子里,大粪变了。“变香了,变美了
变得与我们有感情了。”李峰滔滔不绝,“不错,当我们
在路旁田畈看到别的队的大粪比我们多时,
我们是多么羡慕且眼红呀!”年轻社员还曾打赌说,
你们撒完大粪肯定吃不下饭。结果我们吃得又多又香。
其中有一个同志,吃完饭后,才发现手没洗干净,
指甲缝里还残留着细腻的大粪。就凭这游丝般的证据
同我们打赌的老乡输了。知识分子最终还是赢了。

(1)“下放”指干部、知识分子等到工厂,尤其是农村这些基层去工作和生活。

(2)“而冬天也可能正是夏天/而鲁迅也可能正是林语堂”(柏桦《现实》)这便是辩证的思想。推论之(由本诗中李峰转变可见),臭粪也可能正是香粪,丑粪也可能正是美粪。这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思想。粪中也有思想吗?当然有,不然如何来一句“道在屎溺之间”(庄子);而且禅家也有“麻三斤”、“干屎橛”之说。这里暂且不说古人从粪中见出思想了,来看看今人吧,今人同样能见出。不是吗,请看郭沫若之子,“前朦胧诗人”郭世英的一首流传极广的小诗《小粪筐》:

粪是孩儿你是娘。
迷人的粪合成了堆,
散发五月麦花香。

小粪筐、小粪筐,
清晨唤我来起身,
傍晚一起回床旁。

小粪筐、小粪筐,
你给了我思想,
你给了我方向,
你我永远在齐唱。

而且《人民日报》也在1958年1月7日这一天刊登了一篇文章《新嫁妆——一对粪筐》,勿需全文引来,录一小节(已稍加整理)如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五星社社员李玉珍的父亲,在李玉珍结婚时陪送一对粪筐,并附诗一首:

一对粪筐,送给女儿作嫁妆,
过去陪送衣柜洋箱;
今天陪送一对粪筐。
千车肥、万担粮,
啊!一对粪筐,
这是我陪送你的新的嫁妆。

另外,粪之美还感染了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和副省长李明灏。当他们看见有两个小伙子正从新洲县城用大车搬粪回家时(时间是1958年3月19日),就说:这两车粪就让我们帮忙拉回你们乡吧(因二位省长也正去两个小伙子所在的大渡乡勤劳二社),说完,二位省长各自拉着一车土粪飞快地小跑起来,一溜烟便不见人影了。

2009-8-31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