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各种文字和我的中文下场

发布: 2009-9-17 21:06 | 作者: 唯唯



       用中文读德文作品,是很不聪明的事。不仅浪费了德文,也浪费中文。那些双关语,俚语,韵语,诙谐语,典故,都被糟踏成平铺直叙,不知所云,断断续续莫名其妙的东西,连意识也流不过去了。

       但我一直觉得语言有一种内在的相通性,如果静下心来,让心态处于无国籍,无性别,无民族,无我的状态,原来不知所云的句子会在你眼下豁然清新明朗起来,作者竟然与你用同一种语言交流。这是令人震惊的奇异感觉,好像佛学中的顿悟。

       文学也有顿悟。

       比如有一天突然不再愿意自欺欺人。不再极尽全力去学习如何喜欢那些别人认为有价值,而自己实在看不出价值在哪里的东西,不再站在一幅画面前不懂装懂,眯起眼睛向前迈一步然后向后退一步,仍看不懂到底怎么回事。当祖先,名人,明白人,告诫这是一幅好作品的那一刻,人们就像喝醉酒一样顿悟了。忠实地用一把锋利的凿子,在脑里一条条刻下“好”的标尺,并从此用它来衡量所有的艺术。因此我常为自己的艺术审美而羞愧。

       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感觉被一个当地出产的金属镜框镶起来挂在墙上,和那些好作品一起变黄。成为一个老妇人临走前紧紧攥在手里的殉葬物。你无论如何逃不出去。因为你绝不愿意做孤陋寡闻无知无名的凡夫俗子。谁会拿你当回事儿?

       再美的东西看得久了,就不再如第一次看那么美了。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久了定会厌倦,如果上面有一个瑕疵,大概更耐看一些。盯着那个瑕疵看,并出现奇思怪想,玉本身被很快忘记。美与艺术一样,其价值在于不断地变化和创造。在于瑕疵,走调,败笔,意外。

       新美来自于旧美的错误。

       每个人因其独特性而美,如果这人一定要去模仿他人的独特美,他就不再美。

       如果可以拿毛姆先生来说事,他一次说,只有人人都可能欣赏的艺术,才是伟大的有意义的艺术,一小批人的艺术只是一种玩物。但他紧接着抱怨,为什么要区分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艺术就是艺术。这两句话互相否定了。同样,为什么要区分小批人的艺术和大批人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小批人难道失去艺术评价和审美能力?我怀疑毛姆是住在英国的法国布尔什维克,因为他说艺术的价值不是美,而是正确的行为。这简直就是文革语录嘛。

       我对毛姆还是无限崇拜的,虽然我无法接受过份的正确。过分的合理,过分的全知,过分的善良,过分的道德。我宁愿被感动,而不愿被说服。宁愿听他痛苦地说他的心灵找不到任何安息之处,宁愿看着他作为不可知论者,却深深地怀着对永生和上帝的渴望。因他的挣扎而更加崇拜他。

       有人说像我这样不识好歹的人最好去读原文。我去了。但感觉与盯着中文联想英文没什么两样。不懂的还是不懂。懂的文字像一幅画,从纸上扑面扑来。可惜我的孤陋寡闻使我无法盯着中文联想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印度文,。。。也懒得为了能读一本好书去学一门语言。就这样虚度光阴。

       毛姆用路易。德。莱昂修士的话为我开脱,说“美好之人生,不外乎个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

       所以最好不再自欺欺人。满足于处处瑕疵的世界和处处瑕疵的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读一本母语的国际公认的好书,看一件公认的好艺术品,听一首喜欢的好歌,时而抬头看一眼镶在本地制造的镜框里平板的自己。这难道不正是我的份内之事吗?

       4-27-09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