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才读书 有聊多喝茶 ---- 除特别注明,博客里文字均为原创。 若要转用,请通告茶馆主人。谢谢。

多余的话──中篇小说集《覆水》后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03 02:10:29 / 个人分类:立此存照

 


 

water

前些年的某个春天,我在给朋友的一封电子邮件里,说我准备对写作认真起来,因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小说家──那时,我刚开始习惯美国硅谷的职业女性生涯,日子安定得让人觉得有些无聊,闲时上网冲浪,面对海外中文网造就的众多优秀写手们的锦绣华章,沉睡心底多年的儿时梦想竟被唤醒了。

那是一封用英文写就的简短电邮。在英文里,Novelist这个词,是如此的中性、低调,没有中文里“小说家”的炫色,让我写下它,有点得意又相当自然。朋友的回信非常短:“哇,小说家!听起来很棒,好好努力吧!”──他回的也是英文。我能感觉到朋友在调侃。我相信,以他对我性格中缺乏恒心和意志力的弱点的了解,他当时并不以为我是认真的。

我便在文学已被边缘化的时代、在远离中文核心语境的海外,凭着个人的喜好,以极慢的速度写起了小说。不知不觉间,写下了如许篇章。

开篇的《覆水》,在《小说界》2002年第六期发表后,得到了评论家和读者相当的关注和好评。它亦是我至今最为满意的作品。《覆水》作为中篇小说,篇幅很长,《小说界》杂志在版面安排多有困难的条件下,仍完全接纳了那些文字,让我深感幸运,因为我以为,这些文字是承载这个故事的容量所必需的。女主角依群的原型,来自我生活中一位相当熟悉却又十分有距离感的女人。在认识那位女士之前,我从来不曾想象过生活的经纬可以如此复杂,人的感情会是这样的百孔千疮。我跟她很近,以致我得以真切地体会到她内心的忧忿和煎熬;我跟她又很远,远到我必须反复思考,才能理解她何以能够承受并坚守。我一直非常希望能够写出一个平常人生在时代风云中的命运感。依群的家庭背景、身体状况给她带来的老少婚姻、跨国恋情,因此导致的人生际遇,为我提供了挑战自己写作能力的难得机会,读到它的人们,如果能够认同它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对我将是莫大的鼓励。

写完《覆水》之后,我计划尝试新的叙事风格,便有了《残雪》这部带有浓厚悬疑特徵的小说。我过去的小说,倚重的是人物的内心情感,故事进程多是以情节为驱动的。我立志要写一篇“抓人”的、序事节奏快的小说。《残雪》的第一稿有近六万字的篇幅,前半部花了很多的笔墨烘托和渲染氛围,有朋友说在夜里读到它时,感到惊悚难眠。小说在《钟山》杂志2004年第2期上发表时,压缩到了书中这个版本的篇幅,从技术上看,压缩过的小说整体结构明显紧凑、平衡了很多。作为作者,有时翻阅初稿时,却仍会对自己最初按直觉写下的文字,抱有难舍的心情。从读者的反应来看,《残雪》是一部好看的小说,读者众多的《小说月报》杂志,亦在其增刊上转载了《残雪》,这证明了小说的故事性是吸引大众读者的关键。丹文那样的女子,是我非常熟悉、也很能理解的人物,我为她感到悲哀的同时,真诚地祝福她。

我的小说处女作《何以言爱》也是发表在《钟山》杂志上的。因篇幅的限制,这次未能将其收入书中。当年我将那篇拙稚的作品投寄到《钟山》杂志后,很快就收到了杂志副主编傅晓红女士多有肯定的回信。这对远在海外、当时正在寂寞中学习写作的我,是很大的鼓励。对此机缘,我心存感激。

书中收入的那些短篇,多半裁剪于我的生活记忆。阅读它们,我会想起一些久无联络的老朋友,感慨良多。《鱼的快乐》的故事不复杂,却为不少朋友所喜欢,他们说我讲出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其实我的本意不是讲道理,是怀想和纪念,一如《看着一只鸟飞翔》。

在如此多元、开放、后后现代的今天,重读《一个红颜的故事》,真有隔世之感,让我对是否该将它收入书中,曾有犹豫。可是朋友们告诉我,它仍能让今天的他们感动。这让我再一次相信,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但真诚的情感,是不会过时的。

《艺术家小猪》早些年在海外中文网络媒体上流传甚广。小说主角的原型小猪经由他在北京的父母通知后读到了它,托人捎话说,将来到纽约找他去。那时他已在苏荷区跟人合开了工作室,这些年下来,知道他是的生活是高低起伏,但我相信,他一直是活得开心的。

我从不曾寄望我的小说拥有庞大的追读者。因为当你面对自己的心灵时,你向外寻找的,只能是知音。也正因为如此,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的写作者,我又是幸运的,因为当我的小说写出来,在茫茫书海里被人选择去阅读,若有人说喜欢,我便有信心相信,他/她是真诚的。

我偶尔会在静夜的灯下独自翻看这些自己在键盘上一字一句敲下的文字,那种感觉极象是在翻看珍藏的老相册。在那些风格不同、技巧各异、水准起伏的字里行间,我能看到自己心灵成长的轨迹;能够忆起写作过程中经历过的种种挑战、挣扎和困难,以及由它们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写作的能力真是上苍对我的慷慨馈赠,它让我得以在红尘滚滚的俗世生活里,享受了那么多出世境界中清风明月的瞬间。

我的父母都已离世有年了。他们从不曾有机会读到我的这些小说。但我懂得,他们一直是明白我的心志的。父亲当年在家里窄小的空间里,用他浓重的湖北口音给我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地演示古典诗词意境的那些夜晚,母亲为我订下的那些文艺杂志、
在假期里从图书馆里为我借回来的一本本小说,启发了我对文学最初的兴趣。直到今天,我仍能清楚地记起,在昏黄的灯下,父亲起步转身间足下踏响的千古马蹄、手间飘落的枫叶荻花……父母的本意不是要培养一个小说家,在我选择高考志愿时,他们甚至阻止了我选择文科类专业。但他们让我懂得了,人可以通过喜爱文学,找到一扇通向心灵世界的门。我非常喜欢英国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如下关于文学艺术的话语,它们正是我的父母无意间种植到我心中的理念:

“It is through Art and through Art only that we can realize our
perfection; through Art and Art only that we can shield ourselves
from the sordid perils of actual existence.”

(艺术,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完美;通过艺术,也只有艺术,使我们得以忘却现实世界的残缺与烦恼。)

在此,感谢我的责编夏源小姐。能够与这样一位认真、敬业又专业的编辑合作,是我的福份。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为我提供了将小说集结成册的机会。能在故乡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

感谢家人对我一贯的包容、信任和支持。感谢与我同行过的每一位朋友和师长,你们中有我的精神导师、知心朋友和患难之交。是你们扶持我,一次次走出悲观消沉的困境。在我高低起伏的人生旅程中,你们从不曾离我而去。更要感谢上苍的垂爱和眷顾,让我学会面对生活,恒持一颗感恩之心。

(2004年5月20日于美国硅谷)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3080
  • 日志数: 349
  • 建立时间: 2008-01-03
  • 更新时间: 2014-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