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正韵》(转载)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8-22 10:16:03

《洪武正韵》(转载)

洪武正韵即为南京官话。

中国的韵书。简称 《正韵》 16卷。明洪武八年(1375)奉勅编成。主编为乐韶凤、宋濂。此书分韵76部,计平、上、去各22部,入声10部。但未在每一韵下注出声类。其韵部情况与《古今韵会举要》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北方官话(读书音而非“说话音”)的实际情况。在文字义训方面,则沿袭《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内容。由于保存了入声韵,许多研究者认为它掺杂了南方方音,与编者标榜的“一以中原雅音为定”不尽相合。由于此书既不能充分反映当时的“雅音”,又与读书人习用的传统“诗韵”完全不合,故不受明代学术界重视。但戏曲界以其与南曲演出的声韵较为合拍,故奉为南曲韵书圭臬。明清南北曲用韵有“南从洪武 (《洪武正韵》),北问中原(《中原音韵》)”之说。

洪武正韵的音韵体系

  由于语音演变的原因中国北方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所编的《蒙古字韵》仅存15韵,距离唐宋的206音韵体系甚远。明太祖继位第二年,以唐宋制度作为模范,恢复了科举制度,并立了儒学。《明史·乐韶凤传》:八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由此,在这种复古的情况下,《洪武正韵》不得不呈现著守旧的成分。乐韶凤等人参考《礼部韵略》、《切韵指掌图》等书,延续了唐宋传统的正字、正音和反切传统,并根据中原雅音,对旧韵的韵部进行了大胆改革,盖因宋景祐间丁度司马光诸儒作集韵,始以平声上下定为卷目,今不从,唯以四声为正……平声今通作二十二韵……上声今作二十二韵……去声今作二十二韵……入声今作一十韵,盖旧韵以同一音者妄加分析,愈见繁碎,今并草之作七十六韵,庶从简易也。这76韵分别是:

平声

·····················

上声

······贿··············· 

去声

·····················

入声

·········· 

  据《明史》和《洪武正韵·序》记载:自梁之沈约拘于四声八病,始分为平上去入,号曰类音,大抵多吴音也。及唐以诗赋设科,益严声律之禁,因礼部之掌贡举,易名曰《礼部韵略》,遂至毫发弗敢违背。……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者,如东、冬、清、青之属,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麻、遮之属,若斯之类,不可枚举。……研精覃思,一以中原雅音为定。乐韶凤、宋濂等人并未意识到汉语口音的变迁,而错把继承了南朝梁国的汉语当作吴语。《洪武正韵·凡例》认为欲知何者为正声?五方之人皆能通解者斯为正音也。沈约以区区吴音欲一天下之音难矣,今并正之。四库全书的提要指出宋濂等人所编的《洪武正韵》大旨斥沈约为吴音。一以中原之韵。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声。各为二十二部。入声为十部。於是古来相传之三百六部。并为七十有六。因此《洪武正韵》缩减平上去声为二十二部、入声十部,缩减了《平水韵》的107韵,重韵不分,三四不分,编成76韵。广韵总韵数206,若不计声调差别,只有61个韵。如果并合平上去入,全书可分为二十二韵,入声十韵专配阳声[7]。《正韵》入声的韵尾系统仍是-p,-t,-k。入声韵以外的二十二韵的读音如下:

-uŋ

-yuŋ

 

-i,

z

r

齐祭

-ei

 

 

-y

 

 

-u

 

 

来皆

-ai

-iai

-uai

-uei

 

 

真痕欣

-ən

-iən

-uən, -yən

寒桓

-on

-uon

 

山删

-an

-ian

-uan

-ien

-yen

 

-ieu

 

 

豪爻

-au

-iau

 

-o

-uo

 

-a

-ia

-ua

-ie

 

 

-aŋ

-iaŋ

-uaŋ

庚登清青蒸

-iəŋ

-uəŋ,-yəŋ

侯尤幽

-ou

-iou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