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今天 » 南村小寺 » 日志
未经博主同意,本博文字不得转载。联系[email protected]

公元五世纪前馀姚县考略之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1-07 10:05:20 / 个人分类:随笔

6、董黯

 

《百越先賢志》卷四:董黯董黯字叔建(一作达)越之句章人江都相仲舒後也事母孝比隣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母死斬寄首以祭母自陳于官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中不就

《元豐九域志》卷五:孝子董黯祠并碑唐徐浩文并書

《明一統志》卷四十六:董黯句章人董仲舒六世孫事母孝比隣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後母死斬寄首以祀母自陳于官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中不就

《明一統志》卷六十一:董黯墓在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董城黯漢孝子有唐徐浩所書碑碣又寧波府慈谿縣亦有黯墓

《寶慶四明志》卷八:董黯字叔達仲舒六世孫也事母孝母疾嗜句章溪水逺不能常致黯遂築室溪濵板輿就養厥疾乃痊比鄰王寄之母以風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入骨母死慟罙切枕戈不言一日斬寄首以祭母自白于官奏聞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官不就由是以慈名溪以董孝名鄉呉虞翻稱之云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獸歸懷怨親之辱白日報讎海内聞名昭然光著今子城東南有廟舊志謂即其故居則黯本鄮人也虞翻謂為句章人據其徙居慈溪言之

《延祐四明志》卷四: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会稽句章人生後漢時家貧少孤事母盡孝採薪供養甘果美味奔獻於母母甚肥悦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聞而銜之伺黯出苦辱其母黯恐貽母憂黙而不言母既葬斬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釋其罪召為郎中不就以壽終句章今之鄞縣也黯母嘗寢疾喜飲大隠溪水不以時得於是築室溪旁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今縣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縣母反葬於鄞虞翻云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獸歸懷怨親之辱白日報讐海内聞名昭然光著

《延祐四明志》卷七:慈溪在縣南三十里與大隠山接本名大隠溪里有後漢董黯性篤孝母寢疾好飲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黯遂築室溪濵板輿就養厥疾乃痊因名慈溪

《湖廣通志》卷七十三:董黯姓譜字叔達其先句章人仲舒裔孫也事母孝比鄰王寄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甚及母死斬寄首以祭母自陳於官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中不就後僑寓孝感今邑北百三十里有黯墓

《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董孝子廟嘉靖寧波府志在府治南六十歩祀東漢孝子董黯陳敬宗重建董孝子廟記漢和帝封孝子純徳徴君即故宅立廟以祀唐大厯二年刺史崔殷嘗葺明洪武四年封為董孝子之神每歲六月六日有司致祭

《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四:董黯純徳録字叔達句章人江都相仲舒六世孫居闕湖之涘少孤力學事母黄氏惟謹母恙思大隐溪水逺莫時致黯築室溪濱板輿就養疾瘳乃歸後斵土塪居傍進以奉母泉味如大隠僉謂孝感所致比隣王寄甚富縦酒無行其母與董母相善謂董母曰我衣食頗足而瘠且弱汝不吾若而肥且健何也曰吾雖貧黯孝心常泰而健耳王母歸以喻其子冀其有所悔悟而寄反懐忿伺黯出遂歐董母黯還而母卧床不知所為跪而言曰黯不孝貽母之憂乎曰非也我失言致寄辱耳黯極力祈療母竟不起哀毁負土營葬廬於墓側思復大懟以寄母在未忍枕戈不言俟其母卒且終三年丧手刃寄首祭於母墓自囚以告有司有司以為抱義而行仁復讐而全法事聞和帝嘉其異行遣考功郎邱霖賫詔釋専殺罪召拜為諫議大夫累徴不就年八十終勅封孝子命即故居立祠靈應廟西贈慈母賢淑夫人由是以慈名溪以溪署縣云三國志虞翻曰句章董黯盡心色養喪致其哀單身林野鳥獸歸懐怨親之辱白日報讐海内聞名昭然先著

《六藝之一錄》卷一百五:晉董黯墓碑圖經云即董城石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昔孝子董黯家焉故後魏大統十六年改為董城郡然明州慈溪縣亦有孝子董黯墓唐徐浩所書碑碣尚存當考

《寶刻叢編》卷十三:唐董黯孝子碣唐明州刺史左殷撰前吏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徐浩書孝子後漢人名黯字叔達句章人也和帝時殺其鄉人以報親讐召拜郎中不受大厯中殷為刺史葺其祠宇以大厯十二年二月立此碑

《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二:董黯字孝治家貧採薪供養母甚肥恱鄰人家富有子不孝母甚痩不孝子疾黯母肥嘗苦之黯不報及母終負土成墳竟殺不孝子置冢前以祭詣獄自繫会赦免

《藝文類聚》卷三十三:會稽典録曰董黯家貧採薪供飬母甚肥悦鄰人家富有子不孝母甚痩小不孝子疾黯母肥常苦之黯不報及母終負土成墳竟殺不孝子置塜前以祭

《大清一统志》:漢董黯墓在鄞縣南二里祔母墓側

《輿地碑記目》卷三:晉董黯墓碑圖經云即董城在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昔孝子董黯家焉故後魏大統十六年改為董城郡然明州慈溪縣亦有孝子董黯墓唐徐浩所書碑碣見存當考

《輿地碑記目》:漢董孝子墓表聖燈山之近有董孝子墓墓表云漢益州刺史廣平郡侯董孝子

《甬上耆旧诗》有《董孝子墓古栢為暴風雨盡壞枝柯嘆》一诗,云:孝子祠傍老松樹,蒼然獨守漢時墓。

《萬姓統譜》卷六十八:董黯字叔達句章人董仲舒十世孫(《四明志》及《浙江通志》作六世孙)事母孝比隣王寄之母以黯能孝諷寄寄忌之伺黯出辱其母黯恨之後母死斬寄首以祭母自陳于官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中不受

 

    案《百越先贤志》载“和帝詔釋其罪且旌異行召拜郎中不就”,可知董黯生活在公元80年左右。至少,在公元89年至107年的汉和帝年代,其中有一段时间就生活在余姚大隐。故其在子陵先生之后,大司马黄昌之前。

    案史志,董黯为西汉董仲舒六世孙。《史记》云:董仲舒,广川人也。斑彪考《史记》时,认为汉时广川县,为广川县,并非广川国。即今河北枣强县及景县部份地区。董仲舒致仕后,举家赴长安。

    董黯之祖,何时南迁会稽,已不可考。大概亦在西汉末、东汉初的动荡时期。

    董黯事母甚孝。因其母体态肥胖,与隔壁不孝王寄的母亲成明显对比,故王寄趁董黯不在家时,恐吓和辱骂董母。董黯知道后,恨之入骨,却默而不言,待母忧,即割了王寄头颅,以祭母亲。事后,自缚归官。汉和帝知事始末,以董黯为孝,不但免罪,而且旌其异行,而授予郎中之职。董黯不就。

    慈溪,即大隐溪坑,原名句章水。因董母喜饮此水,于是董黯在大隐溪旁筑板屋,可以让母亲天天都可以享用。句章水,因董黯之举而改成慈溪,后以溪名县,县治慈城。《浙江通志》载:和帝嘉其異行遣考功郎邱霖賫詔釋専殺罪召拜為諫議大夫累徴不就年八十終勅封孝子命即故居立祠靈應廟西贈慈母賢淑夫人由是以慈名溪以溪署縣云。

    董黯杀王寄的举措,可谓凶残之极,后因孝行而被赦免,这在当时也算是个惯例。但若放诸今日,却是不可想象的。

 据说董黯日后迁徙到了湖北孝感。这当在杀王寄之后。案《延佑四明志》云“王寄富而不孝”,或是王姓家族,亦为当时大族。董黯杀王寄后,必与王姓家族对立,生命有虞,遂举家迁徙至湖北,以避祸——这只是个猜测。但董黯终老孝感,似乎也有确凿证据:《六艺之一录》的“晉董黯墓碑圖經云即董城石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昔孝子董黯家焉”,《湖北通志》的“後僑寓孝感今邑北百三十里有黯墓和《舆地碑记目》的“漢董孝子墓表聖燈山之近有董孝子墓墓表云漢益州刺史廣平郡侯董孝子

 

《元豐九域志》载“孝子董黯祠并碑唐徐浩文并書”。

又有《寶刻叢編》载“唐董黯孝子碣,唐明州刺史左殷撰,前吏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徐浩書。孝子後漢人,名黯,字叔達,句章人也,和帝時殺其鄉人以報親讐,召拜郎中,不受。大厯中,殷為刺史,葺其祠宇,以大厯十二年二月立此碑。”

又,《浙江通志》载“董孝子廟,嘉靖《寧波府志》在府治南六十歩,祀東漢孝子董黯。陳敬宗重建董孝子廟記:漢和帝封孝子純徳徴君即故宅立廟以祀。唐大厯二年刺史崔殷嘗葺,明洪武四年封為董孝子之神,每歲六月六日有司致祭。”

又《浙江通志》云“和帝嘉其異行遣考功郎邱霖賫詔釋専殺罪召拜為諫議大夫累徴不就年八十終勅封孝子命即故居立祠靈應廟西贈慈母賢淑夫人

 

宁波的“唐董黯孝子碣”,为“董孝子庙”的董黯事迹碑,亦为庙记碑,唐大历二年立。案《大清一统志》,董孝子墓,在其母墓侧。但宝庆《四明志》和延佑《四明志》皆无载。董黯葬于湖北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7、黄昌

 

《后汉书》:黄昌傳黄昌字聖真会稽餘姚人也(餘姚今越州縣也)本出孤微居近學宫數見諸生修庠序之禮因好之遂就經學又曉習文法仕郡為決曹(續漢志曰決曹主罪法事)刺史行部見昌甚竒之辟從事後拜宛令政尚嚴猛好發姦伏人有盜其車蓋者昌初無所言後乃密遣親客至門下賊曹家掩取得之(續漢志曰賊曹主盜賊事)悉收其家一時殺戮大姓戰懼皆稱神明朝廷舉能遷蜀郡太守先太守李根年老多悖政百姓侵寃及昌到吏人訟者七百餘人悉為斷理莫不得所密捕盜帥一人脅使條諸縣强暴之人姓名居處乃分遣掩討無有遺脱宿惡大姦皆奔走它境初昌為州書佐其婦歸寧於家遇賊被獲遂流轉入蜀為人妻其子犯事乃詣昌自訟昌疑母不類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会稽餘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黄昌妻也妾嘗歸家為盜所略遂至於此昌驚呼前謂曰何以識黄昌邪對曰昌左足心有黒子常自言當為二千石(相書曰足心有黒子者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還為夫婦視事四年徴再遷陳相縣人彭氏舊豪縱造起大舍高樓臨道昌每出行縣彭氏婦人輒升樓而觀昌不喜遂勑收付獄案殺之又遷為河内太守又再遷潁川太守永和五年徴拜將作大匠漢安元年進補大司農左轉大中大夫卒於官

《冊府元龜》卷八百十一:董(黄之误)昌字聖真会稽餘姚人曉習文法仕郡為决曹史行部見昌竒之辟從事。黄昌字聖真會稽餘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學宮數見諸生修庠序之禮因好之遂就經學漢安初為大司農

《水经注》:(姚)江水又东径黄桥下。临江有汉蜀郡太守黄昌宅,桥本昌创建也,昌为州书佐,妻遇贼相失,后会于蜀,复修旧好。

《百越先賢志》卷三:黄昌黄昌字聖真会稽餘姚人家本孤微居近學宮數見諸生修庠序之禮因就經學又曉習文法仕郡為決曹刺史行部見昌竒之辟從事後拜宛令好发姦伏人有盜其車蓋者宻遣親客至門下賊曹家掩得之悉收其家一時殺戮大姓戰懼皆稱神明朝廷舉能遷蜀郡太守先太守李根老多悖政百姓侵寃及昌到吏人訟者七百悉為斷理莫不得所宻捕盜帥一人脅使條諸縣強暴之人姓名居處乃分遣掩討無有遺脫宿惡大姦皆奔走他境視事四年遷陳相遷河内太守再遷頴川太守永和五年徴拜將作大匠漢安元年補大司農左轉太中大夫卒

《嘉泰會稽志》卷十一:黄橋在縣西二百步水經云江東逕黄橋下注黄昌宅橋也

《浙江通志》卷四十五:黄昌宅顺治紹興府志漢大司農黄昌宅在餘姚黄橋南

《河南通志》卷三十:黃昌餘姚人陳相遷河内潁川二郡守

《四川通志》卷六:黄昌蜀郡太守先是前守年老多悖政百姓蒙寃及昌到訟者百餘人悉為斷理莫不悦服

《蜀中廣記》卷四十七:黄昌字聖眞会稽餘姚人初爲宛令舉能遷蜀郡太守先太守李根年老多悖政百姓侵寃及昌到吏民訟者七百餘人悉爲斷理莫不得所捕盜帥一人脅使條諸縣强暴之人姓名居處乃分遣掩捕無有遺脱宿惡大奸皆奔走他境蜀郡大治初昌爲州書佐時其婦歸寧于家道間爲賊所掠遂流轉入蜀爲人妻生有子子犯罪母乃詣昌自訴昌疑此婦不似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会稽餘姚戴次公女州書佐黄昌妻也因歸寧爲賊所畧遂至於此昌呼前謂曰黄昌有何識認耶曰左足心有黒子嘗自言當爲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即相持悲泣還爲夫婦治蜀四年遷陳相屢官大司農

 

案《后汉书》,黄昌的仕途经历分别是:会稽郡决曹、扬州从事、扬州宛令,蜀郡太守(任四年,前太守为李根),陈相,河内太守,颖川太守,大匠(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汉安元年,公元140年)。其大约卒于公元140144年之间。

黄昌认妻,即是妻认黄昌,凭的是黄昌左足心的黑痣。黄昌妻被贼所掠,当是黄昌在被扬州刺史提拔后,担任书佐时发生的。而黄昌再次见到自己的妻子时,他已认不出她了,故会疑惑其“不類蜀人,因問所由”。这时的黄昌妻,很多年前就被拐卖到四川,且生儿育女了——因为其子犯罪,所以黄昌妻诣太守,以求情,触发了一场千古巧合。黄昌妻离开会稽郡,并且与黄昌分开的时间,应有二十年左右。

无疑,黄昌的善良面目,仅止于四川认妻。他是因为“悉收其家一時殺戮大姓戰懼皆稱神明”,而被“朝廷舉能遷蜀郡太守”的。而黄昌引发的杀戮后果,冥冥中也造成了其妻被掠夺和拐卖,楔入了传统因果论之命运。黄昌,与董宣、樊晔、李章等,同列在《后汉书》“酷吏列传”中。酷吏者,残酷之官吏也。

据《水经注》,馀姚有黄昌宅和黄昌桥。黄昌桥,即是后来的大黄桥。如今河浜早已填塞,黄桥亦无存,只留下一个“大黄桥路”的地名。

 

    8、虞氏家族

 

案唐林宝《元和姓纂》:虞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又武王封虞仲于河东,亦为虞氏,会稽余姚人。赵相虞卿。秦有虞香,香十四代孙意自东郡徙余姚,五代孙歆,歆生翻。翻曾孙骧,骧七代孙荔,荔子世南,唐秦府学士秘书监永兴公。生昶,工部侍郎;生茂世,孙逊,郎中历沔州刺史,云荔之后。

案上引,可知虞翻为虞意六世孙,虞意即是虞光虞国的父亲。按三十年一代计,虞意迁徙余姚的时间,当在东汉初年。

 

《水经注》:虞翻尝登此山四望,诫子孙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然住江北者,相继代兴,时在江南者,辄多沦替,仲翔之言为有徽矣。江水又迳官仓,仓即日南太守虞国旧宅,号曰西虞,以其兄光居县东故也,是地即其双雁送故处。

光绪《余姚县志》:《嘉靖志》案《水经注》云。虞翻尝登绪山望四郭,戒子孙曰:“可留江北居,后世禄位当过于我,声名不及尔,然相继代兴,居江南必不昌。”诸虞氏由此悉居江北。又云“山南有百官仓,即虞国旧宅”。

《浙江通志》:虞国宅。嘉泰《稽志》汉日南太守虞国宅,按《舆地志》云:余姚县西有屿山,山南有虞国宅,国在日南爱及民物,出有双雁随轩,秩满还家,雁与偕至其宅,今为百官仓。

 

按以上史料,可知虞氏一族的繁荣,从东汉初年,一直延续到唐代。其最初定居点,为故县城以东的东虞,和以西的西虞。案《南史》云:“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县南又有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厚自封植,百姓甚患之。”

余姚虞氏一族,是余姚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仕宦最多,学术成就最大的一个家族。其世系之长久、清晰,影响之巨大,为本地任何一个世族所不能及,甚至国内少有。

 

9、董袭

 

裴注《三国志吴志》: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谢承后汉书称袭志节慷慨,武毅英烈。】孙策入郡,袭迎於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时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聚党数千人,策自出讨,袭身斩罗、勃首,还拜别部司马,授兵数千,迁扬武都尉。从策攻皖,又讨刘勋於寻阳,伐黄祖於江夏。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众皆壮其言。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明日大会,权举觞属袭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曹公出濡须,袭从权赴之,使袭督五楼船住濡须口。夜卒暴风,五楼船倾覆,左右散走舸,乞使袭出。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於是莫敢干。其夜船败,袭死。权改服临殡,供给甚厚。

 

《蕭氏續後漢書》卷三十:董襲字元代会稽餘姚人長八尺武力絶人孫策至郡襲迎於髙遷亭策使為門下功曹時山隂宿賊黄龍羅周勃聚黨數千人從策出討親斬羅勃首累遷揚武都尉策死權年少初嗣事其母憂之問襲與張昭等江東可保否襲對曰江東有山川之固而破虜恩德在人討逆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衆事襲等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衆咸壯其言鄱陽賊彭寵彭虎等數萬人襲與凌統步隲蔣欽各分部討撃襲所向輒破旬日盡平拜威越校尉遷偏將軍權攻黄祖祖横兩蒙衝挾守沔口以栟閭大紲繋石為矴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飛矢雨下軍不得前襲與凌統俱為前部各將敢死士百人人被兩鎧乗大舸突入蒙衝裏襲親以刀斷兩紲蒙衝乃横流大兵繼進祖即開門走兵追斬之明日大会權舉觴屬襲曰今日之会斷紲之功也曹操冦濡須權使督五樓船駐濡須口夜半暴風起樓船傾覆左右散走舸急請襲出襲怒曰受命在此備賊何可委去敢復言者斬是夜船敗襲死

 

董袭卒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此时,同县虞翻45岁,还没有被贬广州。

 

10、其它一些现诸于史志的姓氏

 

《太平御覽》:會稽先賢传曰茅開字季闔餘姚人為督郵平决厭衆心嘗之部厯其家不入門當路向堂朝拜府君益善之

——督邮,汉代郡太守主要僚属之一,茅开应为汉朝时人

 

《太平御覽》:会稽典録曰邵員字徳方餘姚人與同縣虞俊鄰居員先不知俊十餘年俊至吳與張温朱据等会清談干雲温等敬服於是吳中盛為俊談員聞而愧曰吾與仲明遊居此屋曽不能甄其英秀播其風烈而令他邦稱我之傑

——案虞俊为三国初期时人,邵员当亦是此时

 

《太平御覽》晉書曰王敬伯會稽餘姚人洲渚中昇亭而宿是夜月華露輕敬伯鼔琴感劉恵明亡女之靈吿敬伯就體如平生從婢二人敬伯撫琴而歌曰低露下深幕垂月照孤琴空絃益宵淚誰憐此夜心女乃和之曰歌宛轉情復哀願為煙與霧氛氲同共懐

《太平御覽》吴均續齊諧記王彦伯会稽餘姚人也善鼓琴仕為東宫扶侍赴告還都行至呉郵亭維舟中渚秉燭理琴見一女子披幃而進二女從焉先施錦席於東床乃就坐女取琴調之似琴而聲甚哀雅類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識此聲否彦伯曰所未曽聞女曰此曲所謂楚明光者也唯嵇叔夜能為此聲自此以外傳習數人而已彦伯欲還之女曰此非艷俗所宜唯岩栖谷隐可以自娯耳當更為子弹之幸復聴之乃鼓琴且歌歌畢止於東榻遲明将别各深怨慕女取四端錦卧具繡臂嚢以贈彦伯為别彦伯以大籠並玉琴以荅之而去

——案王敬伯载诸于《晋书》,应为晋或晋以前人。

 

《太平广纪》吳少帝五鳯元年四月会稽餘姚縣百姓王素有室女年十四美貎鄰里少年求娶者頗衆父母惜而不嫁嘗一日有少年姿貎玉潔年二十餘自稱江郎願婚此女父母愛其容質遂許之問其家族云居会稽後數日領三四婦人或老或少者及二少年俱至素因持資財以為聘遂成婚媾已而經年其女有孕至十二月生下一物如絹囊大如升在地不動母甚怪異以刀剖之悉白魚子素因問江郎所生皆魚子不知何故素亦未語江郎曰我所不幸故産此異物其母心獨疑江郎非人因以告素素宻令家人候江郎解衣就寢収其所著衣視之皆有鱗甲之狀素見之大駭命以巨石鎮之及曉聞江郎求衣服不得異常詬罵尋聞有物偃踣聲震於外家人急開户視之見牀下有白魚長六七尺未死在地撥剌素砍斷之投江中女後别嫁(出《三吳記》)

——五凤元年,即公元254年。

 

《太平御覽》卷九十八:太康三年建業有冦餘姚人任振(《宋书》作伍振)以周易筮之曰冦已滅矣

——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

 

《后汉书》:(黄)昌疑母不類蜀人因問所由對曰妾本会稽餘姚戴次公女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