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诗与现代诗的突破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2-11 21:52:36 / 个人分类:123

查看( 159 ) / 评论( 4 )
寻找古诗与现代诗的突破口  
如果说古诗是一首好听的曲子,那么现代诗就应该要是一场大型的交响乐.因为古诗的形式,节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现代性摆脱了他的局限性.如果交响乐曲制造是乱七八糟的声音,那会让人短命,那我宁愿去听一首单纯优美的歌曲.因为,听单曲很安静.如何让现代诗真正成为一首交响乐,是一个艰难而又艰难的问题.现代诗是自由了,但是最基本的韵脚不能丢,如果失去了韵脚,交响乐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魅力.如何让韵脚在现代诗歌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就是应该在一首诗里出现不同的韵脚.内在的情感节奏有起有伏,句子有长有短,写出这样的诗来才算得上真正的现代诗歌.
  诗最初的发展是来自于人们的歌声.歌词没有固定的长和短.随着歌词不断的发展,人们不断的总结经验,就从四言起,出现了五言、七言等等的探索。唐朝把这些律诗推到了顶峰。诗歌写作的方法本来是总结出的经验,可总是有一些人犯了教条主义,他们坐在高高的学位上,硬性规定了诗歌的写法。起初对诗歌发展起到了作用,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这些条条框框又严重阻碍了诗歌的发展。比如中国的对联,当对联越来越规范,就越写越差,因为人们的手脚总是放不开。经验不应该成为死规则,它应该只是对诗歌的学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入门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形成特有的,死的评价标准。比如下棋,练习棋谱可以增强你实战的经验,如果照搬,那样,你永远都不是一个好棋手。当别人稍微改动一下,你就会适应不了,败下阵来。同样的道理,一个棋手不去下棋谱,不去总结别人下棋的经验,那就更加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棋手。所以,诗歌在规则中学习,但又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发展,写出自己独特的意境,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因此如何写好现代诗我们就有了一定的依据,那就必须站在传统之上去发展,因为中国的汉字有中国汉字的特点。外国的诗歌可以借鉴,但坚决不能丢掉传统,否则,就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本人从小就爱读古诗,一天背十几首都行。可是,见到当今的现代诗歌就头痛,什么张力,什么厚重,什么大气,总之是越读越不懂。诗是最高的语言形式,无疑需要凝练,而不是越读越散,现代的诗歌就是越读越散,越读越细,只要会说话,会写字,谁都可以写诗。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是诗,一篇很好的散文分开可以是无数首诗。到底什么是诗,现在已经搞不清了。我搞不清,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搞不清。于是,有些人一看诗摇头就走;有些爱好诗的人坐在边上观望;爱之甚者也动笔写写,开始还觉得新鲜,越写越发现诗已经不再是诗,散也。只要现代诗一说到押韵,那就是歌词了,所以写押韵的诗人少了,好像现代诗不能押韵了。诗为什么会越走越远,越来越脱离群众,无疑是一些自称学富五车的教授们评论家们在炒作,他们不断地翻译着外国的作品,不断地用翻译过的语言去写东西,远远脱离中国文化本身的魅力。他们不需要出门,一天就可以写上几十首诗。开始还说诗要压韵,后来写得烦了,干脆韵也不要了。创新的东西总要有理论依据,那就来个内韵吧。直到现在我都未搞清什么是内韵。,如何评价内韵?诗歌的语言应该就是形像生动,意境深远,高雅,易懂,易记。可是现代的中国诗歌发展将近一百年了,几乎没有一首诗让人看了就能够很快背出来的诗。想想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他们的诗是多么的言简意远,朗朗爽口。也许有人要问,你为什么总要提起古代的诗呢?现代诗就是现代诗,不可能同古人去比,审美的观点不一样,那可以说是一种笑话。我们的文字从哪里来,我们的血液从那里来,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怎么能说抛就抛呢。也许有的人要提起五四文化运动,特殊时期的有特殊的说法与做法。推翻封建体制,必然要推翻他的思想。作出一些过激的反应也是正常的。现在已经不是革命时期了,而是需要不断继承好思想好文化的时候了。就诗来说,个人认为诗歌压韵是必须的,语言简洁凝练是必须的。意境是字词里折射出来的意境,不是靠做个形状那就是意境了,那只能是一种游戏,不可能登上诗歌的大雅之堂。诗是什么,应该是思想里的诗,应该是生活里的诗,应该是形象生动的诗。可以想想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豪情”;想想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生动描写;想想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两句写出天下人心里的一杆称等等,看看流传的那些名诗名句,无一不是生动易懂,易读,易记。
   中国人就应该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可以借鉴国外好的东西,而不是去照搬。因为翻译的诗歌,与翻译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一篇很好的作品可能被翻译成庸作,一篇一般作品可能翻译成高水平的作品。记得有一次同一个人论诗,他说,西方有位诗人说过,“如果别人读不懂他的诗,比自杀还难受”。其实,这句话说得没有水平,在中国一个成语就可以了,“对牛谈琴”。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的有意义。如果把对牛弹琴翻译成其它国家的语言,可以想像,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好。中国诗应该要从模仿里跳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压韵是中国诗的最基本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诗歌的优美弦律,这也是区别其它文体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当然在压韵的处理上不能绝对,我相信有一些成名诗人的诗作在韵着方面处理有时候比没有韵好。但这样并不能影响诗歌的押韵,不能因为一叶障目,而不见森林。我们不可能因为一次车祸而不坐车,我们不可能因为吃饭中毒一次而不吃饭,所以不管怎么样中国诗歌的最基本的特征是需要保证的。

  由于本人对诗歌非常感兴趣,在月下青荷邀请一些朋友试着向古诗靠近,先从临意学起,个人认为效果还不错,或许可以激起一些写诗圣者的灵感,找到真正打开现代诗同古诗之间的钥匙。
  其实,临写别人的诗作,古已有之。例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其中最有名气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临写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中的一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临写之后大放光彩,流传后世,让人羡慕。类似这样的作品古今中外都有。所以临写别人的作品是可取的,并且能很快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临写不是照抄,而是要去体会别人写作的意境。例如李商隐自己的诗作的一些句子“相见时难别亦难”与他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就有异曲同功之妙。这次在青荷文学论坛发起了向古诗挑战活动,参加的人员不多。这种挑战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古人留下来的诗作大都是精品,要达到其意境和美感无疑是难上加难。但读了烟绿指冷写的一首《望归》,我却深有感触,这次向古诗挑战活动是成功的。这首诗我认为写得很不错。请看下面的解析: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望归》

文/烟绿指冷

你走时丹桂飘香
是谁朦胧了月亮
杨柳依依
听,远处传来了风的哭泣


烟绿指冷的这首诗〈望归〉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他们的意境很相似。指冷的这首用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嫦娥与吴刚的爱情典故,在诗里自然呈现作者一种盼望爱人回来的情感。题目遥望归来,与飘,与朦胧,杨柳依依,这样的词,遥相呼应,写得自然贴切,丹桂,月亮,风的哭泣这样的意像处理很自然,韵脚恰到好处,没有造作之感。

---------------------------------------------------------------

你走时丹桂飘香,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很形像画面感很强,飘香,用得很贴切,用美写出伤感。依依不舍的情感出来了。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用两个“期”突出时间,无穷无尽的守望,那种渺茫与无奈一下子呈现了出来。烟绿指冷是以乐写悲,李商隐是直抒胸意。

烟绿指冷是模仿了李商隐这句诗的意境,离别是一个伤感话题,但如何选定意像去处理这种伤感,这就要靠自身去把握。君问归期未有期,其实这是一种自言自答,你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你怎么还不回来,遥遥无望的伤感。两人的感情肯定很浓,很美好,所以,烟绿指冷把他放到了一个美丽的时候,那就是桂花飘香,于是就把这一句进行的实地处理,就产生了,你走时桂花飘香,其实,也就最美丽的心跟随你一起走了。香味伴随你永远。

------------------------------------------------------------------

“是谁朦胧了月亮”,“朦胧”用得好,思念的泪水模糊,月亮时隐时现,写出一种思念的苦,自然而然在文字里体现了出来。“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写到些时内心澎湃,泪如雨下,秋池,显出了苍凉。它是一种直接借物抒发感情,而烟绿指冷,这首却隐含得深一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人离别是伤感的,肯定会有泪水,心情激动,如何处理好泪水与心情,李商隐借用了,夜晚,雨,秋这些伤感的意像来表现。而烟绿指冷,把她转换了,有泪水时眼睛是模糊的,于是想到月亮与丹桂飘香呼应,用月亮来体现思念之情,是一个很平常的意像,但他却让朦胧发生了词性变化,变成了一个动词,来体现月亮的时隐时现,思念总是不经意的产生。这就达到想要效果,也就一呼而出,是谁朦胧了月亮。

-----------------------------------------------------------------------------------------------------------------
杨柳依依
听,远处传来了风的哭泣
依,用字很形像,突出作者那种相见时温暖的感觉,风的哭泣,是谁的声音,这里留下空白,形成独特的空间,也就产生意境,产生诗意,让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想到吴刚的爱情故事,也就一目了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采用了虚写,把见面时的想象写出来,洞房花烛夜里,共剪西窗烛,“剪”字用得好,却,转承有力,就好像历历在目一样。李商隐留给大家的是画面,而烟绿指冷既留下了画面,又留下了思考。

每每想起爱人时,就会想到回到他的身边,回到他的身边是美好,于是就要抒写见面时的一些快乐,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呢,李商隐用剪,剪是前纸,西窗烛,实物,让人联想到洞房花烛夜的美好,见面时又要写出在这段日子是如何想你的,泪水不停啊,于是就出现了,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连起来就写成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只有这样认真体会了李商隐写作的情景。烟绿指冷就想到了用树,两人靠在树下谈情说爱的情景,想到吴刚追嫦娥的情景一跃纸上,也就迸发出了,杨柳依依,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被诗人想到了谁的哭泣声,风到底是指谁在哭泣?会怎样呢,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古诗在形式上有着建筑美,音乐美,是现代诗无法比拟的,但古诗的写作有局限性,新诗比它更自由,更宽广,更灵活。古诗用词非常讲究,而李商隐这首诗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律诗里出现同样的字是大忌,但他第一句却连用两个“期”,反而起到不错的效果。这说明诗歌总是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规则不是死的,最关键的还是看你的诗歌是不是写出了意境,是不是可以感动别人,是不是有韵味,是不是有歌的特征。
  本人也试着临写了一首,特拿出来晒晒太阳,希望能给诗人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下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秦志良
香炉里煮沸着太阳
看炊烟不断的向上
一碗井水
把地球擦亮
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对瀑布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绘。特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这个数字使瀑布更形象,可知可感,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这个形象,九同久是一个发音,比喻落了很久了的意思,让人联想的意境是,做什么事,不是一天可以成就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积累,厚积薄发才能有如此壮观,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寒。而在我们教科书里写的是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样的解释就失去诗歌真正的价值。而本人也用了夸张的手法,李白是由大到小,太阳照着香炉;而我是从小到大,香炉里煮着太阳,香炉里折射着人心灵,太阳象征着希望。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而李白是客观的描写。看炊烟不断地向上,这象征着人类的发展连绵不断,生生不息。一碗水,为什么要单独成行,就是想加重大家对这句话的思考,突出这句话的形象性。本人把天空想成了一个井,而碗是天空的形状,这样的比喻是不是生动,的确值得探讨,是不是符合人民的审美习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我既然写了出来,就是同大家商讨诗歌的写法。而地球就象一个鸡蛋放在碗里,有人把他擦亮。这样新奇而大胆想法,也就写成了这首诗歌。我要想说的是,人的心灵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想象是没有边际,正如雨果所说,比天空更广阔是人的心灵。
  通过以上两首诗,我们发现现代诗同古诗联系是紧密的。当我们用比喻时,在诗歌中这个“象”字同样可以省略,因为诗歌是可以跳跃的。当我们翻开许多诗人写的现代诗,一动就是个“象”什么,其实,这就是散文式的写法,是翻译外国诗歌时,无法找到更好的词去连接,而写出了这个“象”。我们发现古诗与现代诗的写作,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在北岛的一首《晴空》里面有一句,我坐在世纪的拐角处,一杯咖啡,作者并没有说喝咖啡,但却很形象告诉我们是在喝。这种省略了动词的写法,也是沿用了古诗。这就是诗歌的跳跃。语言之间,没有跳跃是不能成为诗歌的。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祝愿喜欢诗歌的朋友们诗歌越写越好!

TAG:

张黎的个人空间 张黎 发布于2010-12-15 20:15:33
---------提一下,支持思考。
丸子发布于2010-12-25 11:53:54
天啊,这么精华的文章竟然没有人讨论!
楼主我太崇拜你了,说出了我最近所想却又不能很好表达出来的东西。
知音啊!
丸子发布于2010-12-25 11:57:33
这篇文章居然没被加入精华,版主打瞌睡了。-_-!
千山雪 千山雪 发布于2011-08-28 07:59:51
诗是最高的语言形式,无疑需要凝练,而不是越读越散,现代的诗歌就是越读越散,越读越细,只要会说话,会写字,谁都可以写诗。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是诗,一篇很好的散文分开可以是无数首诗。到底什么是诗,现在已经搞不清了。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261
  • 日志数: 7
  • 建立时间: 2009-07-07
  • 更新时间: 2010-12-1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