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时间走廊里的精灵 ----- 散文书写。如是我观 /林離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6-15 19:22:06

查看( 194 ) / 评论( 1 )
1.前言

廿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迅速和剧烈变动的世界,我们在一个
科技日新月异和网际网络无孔不入的时代中生活,每天情绪波动大起大落,心头总无时无刻交织着失望与希望,痛苦与欢乐。在现代都市的浮华喧闹与紧张匆忙的生活节奏中,长期面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总是让人容易感觉疲累厌倦,希望能逃到无人烟的小岛或海边舒解情绪。但如果此时能读到一篇好的散文,就有如干枯的心灵被澄澈甘甜的泉水滋润了一般,身心的疲惫洗涤一净,心情也会安定下来。
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阅读一篇好的散文,不仅是和作者做心灵上的交流,更是在优雅的文字中体味人生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陶冶性情之际又舒畅胸怀,有时更能启迪思想上的创意,突破个人成长中时常碰到的瓶颈。
散文是真善美的语言桥梁,它能给人以真诚淳善美好的感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优美的散文呢?中国作家秦牧曾说:“ 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散文,还是不多。”他指出一篇好的散文,除了文字技巧外,还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视野的开拓,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经过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递变,在不同的时空里,多少都会留下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或情爱、或关怀、或思念、或期许、或真挚、或感动、或喜悦、或悲恸,诸如此类的感觉就像看不见的精灵一样,在时间走廊里飞舞,停留,然后散落并隐藏在记忆中某个角落,等待发掘。
法国作家圣修伯里在《小王子》书里提到一个秘密,藉狐狸的口中说出来:“ 使一切美丽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可惜今天,许多人的心灵都开始盲目(麻木?)了,瞎得看不见的眼前许多美好的东西,只会自怨自艾,陷入冷漠的深渊,变得毫无人性。而散文书写,正是让我们开启封闭的心灵,直接用心去感受和发掘这些无所不在的精灵,用文字捕捉时空的吉光片羽,再技巧地将它们串连起来,变成永恒的篇章。
在此,藉这个机会,与各位同学分享一些个人观点,纯属拙见,希望能通过这篇文字,跟大家交流,也希望对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散文有些帮助,以我为‘管’,略窥散文面貌的一‘斑’。同时也衷心希望各位同学在读完一篇好的散文时,真真切切地感觉文字的力量,启迪创意,好好享受阅读的乐趣。

2.散文的定义与定位

2.1 散文的定义

何谓散文?曾经有位作家开玩笑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可见散文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活泼,最坦率直接与无拘无束的文体,它或轻便灵活,便于抒情写景;或嬉笑怒骂,便于进行思想交锋;或娓娓道来,便于漫谈人生。
在西洋文学中,所谓的‘ 散文’即PROSE,可以是一篇历史报告,一篇哲学论文,一篇政治宣言,一段小说片断,它甚至可以是戏剧中的一个角色的一段精彩的谈话。由于PROSE什么都是,所以它什么都不是,在西洋文学中,它只是由辞藻组合而成的语言工具或媒介,以达成一部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散文一义却概括了论说文(哲理性的),叙事记录文(历史性的)及说明文(实用性的)等。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确占着一个极重要的位置,汉代有散文家扬雄、司马迁、班固等,唐宋八大家,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袁宏道,清代散文家颜炎武、方苞等。中国历代较著名的散文甚至可追溯至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齐物》,孔子的《春秋》,左丘明的《左传》,诸葛亮的《出师表》及文天祥的《正气歌》等,历史性与哲理性兼容,而且阐述观念和抒写情绪,几乎包罗万有。
其实汉字‘ 散文’ 比‘ PROSE ’或‘ ESSAY ’更有‘ 散步的文字’的韵味,在文学时空里飞散飘落的文字,更显散文的随意浪漫,让人有更多的联想空间。文字是表现人性和传达思想感情的一门学问,而现代散文更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散文写得好,处处可见珠玑,仿佛让人看到生命中随处都散布着闪亮的珍珠,使人惊叹,也使人欣喜,但若不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这些珍珠往往就如沙粒一样被人忽略。散文书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作者用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宁静思索和探讨灵魂真善美的最佳管道,原因在此,就如含着珍珠的贝壳,能否见天,全看作者的功力和读者的造化。

2。2 散文的定位

台湾作家王文兴曾说:‘ 诗是文学中跳着芭蕾舞的王子,而散文则是漫步于万千风景道路上的路人。’ 由此可见,诗的贵族气派和散文的平易近人。诗人余光中对两者的区别作了最简单的解说:‘ 诗是诗人对自己说话,不小心被人偷听了。散文是有话要说,与读者对话。’ 他又打趣说他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娱人,写评论,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而翻译则是娱妻。其实诗歌是诗人对自己的心灵对话,散文则是作家与大众对话,评论是应付朋友所邀盛情难却,而翻译所赚来的较固定稿费则是取悦太太,成了她的私房钱。这是题外话。
1975年马华作家温任平和温瑞安两兄弟在‘回首暮云远’一书里的《对话录》中,企图为散文定位,因为在之前,台湾作家颜文叔在他的‘文学经验’一书的《文学类型的观念》里,用西洋文学观点的说法,把第一层次文学类型分为三项:(一)诗歌,(二)戏剧及(三)小说。他把散文(包含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小品文、应用文、游记、随笔等)放在第二层次文学类型,列入了小说的范畴。温氏兄弟不同意这点,用了极长的篇幅论证,以中国历代散文发展至今为例,把散文定位在第一层次文学类型的第四项,即:(一)诗歌,(二)戏剧,(三)小说及(四)散文。
通常来说,小说、诗歌和戏剧在结构上,或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较严格的要求,有一定的规格可循;但散文却是可以随意自由地抒写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描绘零星碎落的人生片断。因此温氏兄弟对散文的地位的肯定,个人相当认同,也支持他们的说法,在散文的幅度(增加)、意义(增广)、结构(稠密)、境界(深度)、意象(精炼)和句法(弹性)作出更具价值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这四种文学类型中,诗是人生的意象化,戏剧是人生的直接透露,小说是人生的戏剧化,而散文则是人生的哲理化,各有各的定位,也提供了四个创作的活动空间,而且各自拥有相当的收获与成果。


3. 散文的类型

散文的发展,从春秋战国以降直到近代,并不是平静的,其间波澜迭伏,风起云涌,风格趋向与形式内容都在不断变异。从唐宋八大名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苏洵与曾巩)至五四运动后的梁启超、胡适、鲁迅、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郁达夫等至近代的沈从文、冰心、何其芳、张爱玲、余光中、杨牧、张晓风、余秋雨、席慕容、简贞、三毛、张曼娟等,由文言文至白话文,经典迭出,屡创新格局,精彩万分。
根据温任平温瑞安两兄弟的说法,散文除了是第一层次文学类型的第四项外,在第二层次中也可分为:
i. 纯散文 -- 狭义的散文,感性抒情,知性体悟。
ii. 杂文 -- 广义的散文,理性写实,如新闻报道、时事评析、科学说明、记录随笔等。
无论任何类型的散文,都在透露出作者的一种观念,一种哲理,纵使纯粹是极个人的,他都会企图说服读者,灌输作者的人生观和对事物的看法,虽然可能不是人生的直接反映,但却是思维的直接投射。
按照现代散文书写的趋势,散文可以再规划出下列几种文体
一. 记叙文- 记事叙述,写人事描景观,以物咏志。
二. 抒情文- 记录主观感情表现和抒发个人思路感悟。
三. 专栏小品- 现代媒体产品,短小精悍,讽世论政,内容五花八门,语言简洁利落,如今的网络部落格文章有些可归类于此。
四. 游记- 全球化的关系,游记体散文相对蓬勃,如余秋雨的‘ 文化苦旅’和‘ 行者无疆’,自成一派,异地记事描景加历史诠释,屡有佳作。
以上的分类有些可能比较笼统,纯散文重感性,长以抒情,知性可能不足,而杂文则重实用,长于达意;不过两者并非截然可分,因为杂文写得好,可以当纯散文欣赏,而纯散文也往往有为实用目的而作,两者皆可调换位置,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这些都是个人看法,若拿‘狭义的散文’(纯散文)为例,譬如:徐志摩、张秀亚、胡品清、西西、张晓凤等的作品,是纯文学,而‘ 广义的散文’(杂文),譬如:余光中、丰子恺、刘庸、三毛、南方朔、张作锦、邱立本、马家辉、陶杰、梁文道等的作品,条理分明、文字整洁、形象生动,尽管通篇不涉柔情美景,但由知性转入感性,文气流转,逻辑圆满,也可当作纯散文来欣赏。一篇作品不管出发点是为解决问题,沟通社会,或抒发个人论点的评析(如歌影书评),只要作者有真挚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而又善以文字来表达,那么就是一篇好的散文。


4. 散文的内容与语言

4.1 散文的内容

波兰作家以撒辛儿说:‘ 文学是一种没有方向的力量,好像海洋的浪花那样激发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想起千万种心事。’好的散文就有这种力量令人顿悟禅释,感动人心的除了写作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内容重点能否发挥到位。
相信大家都读过朱自清的‘ 背影’,这篇散文篇幅短小,却具有经久不衰、扣动人心的力量。该文题材极其平常,几乎每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正是因为平常,反而难以下笔,而朱自清采用回忆性的抒写,表达的感情却极为真挚深沉。它通过描绘父亲给儿子送行时无微不至的父爱,抒发了思亲的感情,平淡中更见悲酸怅惘,而且首尾呼应,把中国传统家庭感情压抑全勾画出来,只透过父亲那肥胖蹒跚的背影,便把父亲对儿子的爱怜及儿子的心理变化全盘托出。
散文的好与不好,除了遣次用字恰当,内容的繁复简单并非重点,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温暖人性和爱心,自然无做作,这才是隐藏在文字里的精灵,散文的精华。内容不怕简单平凡,别人写过的题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都可以下笔,‘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能否感人肺腑,全看各自的慧心巧笔。
好的散文具有怀德、怀生、怀善的特质,内容包含社会的道德观,对生命的关注和人性美好的一面。在此,笔者想强调,书写创作时,内容的取舍,必须有所信,有所本和有所守,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热情,真心,人道和生命。有所信,才会有艺术的良心;有所本,才会有道德的勇气;有所守,才会有恬淡的胸襟,方能写出一篇有生命的文字。
在这里,为了易以归纳分类,个人依散文的内容性质再稍为简单地划分如下:
1. 都会城市-张曼娟
2. 乡野风土-司马中原
3. 自然环保-刘克襄
4. 历史典故-柏杨,祝勇
5. 论述立言-李敖
6. 宗教信仰-林清玄
7. 励志教育-严长寿
8. 商业策略
9. 名人传记

如前节所述,这样分类有点笼统,因为不管何种性质的作品,只要文字条理分明,立论正确,意在言外,都可以是广义的散文。有些娱乐专访,食谱,医疗保健与风水学说写来悠美简洁,用字典雅,也可以当作散文来欣赏,这纯属个人意见,不望苟同。

4.2 散文的语言

余光中在‘逍遥游’散文集(1974年出版)里,自认尝试把语言压缩,槌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他当时企图把整篇文字做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字字珠玉,绝无冷场,而且他也做得相当成功。可是在二十年后,他自己在‘ 凭一张地图’书中承认那时写散文,风格飞扬跋扈,意气风发,技巧触须奋张,笔势纵横,属于实验精神。今天,他已转向客观叙事,由主观强烈长而紧张快而回旋的句子转趋于自然从容朴实,如下例引自‘ 凭’书中《落日故人情》里的句子即可看出一般。
“每天黄昏我就坐在这样的窗口,守望着南中国海北面的大门。西子湾的落日是这一望海阔天空的美感焦点,一切遐思与远望的火艳靶心,天的苍苍海的茫茫有了这一丸夕阳,游目骋怀,也就有了定位。
书,总是摊开而不看,笔,总是握着而不写。因为这是最可惜的时刻,若不观礼,转瞬就日落水寒,夜色四起,这世界就由灯塔来接管了。落日,是天的回眸,眷顾着人间,但也是人的回眸,神往于小则一生一世,大则悠悠的历史。一切故事到结局的时候,总是有一轮夕照的吧。”
年少时字字推敲,咬字嚼字,钻进晦涩句子的象牙塔,虽然通篇紧凑,但内容空泛,读来让人费神吃力。这是每个有企图心的作家必经之路。年长后清风明月,用字越见精简,便是应了人生磨出来的刀,‘ 语言属于时间,沉默属于永恒’,无声胜有声,到了最后,真正的作家仿佛都患了失语症,慢慢把生命的音量调低,有时甚至关掉。
马华作家傅承得强调语言的具体,描写抽象事物时,尽量使用象征,隐喻,明喻,比拟等手法,避免陈腔烂调,用想象新颖奇特,意象贴切的比喻,如下例:‘ 如果天空是一张盟书,月亮,就是我为你盖上的印章。’ 这是男生对女生所立的誓盟,以天空和月亮的天长地久,比喻我对你的爱,气象宏伟,比‘ 我永远爱你’的层次超出不止百倍。
总而言之,散文贵在扎扎实实娓娓道来,文字马步好,言语或阳刚(余光中),或婉约(叶珊),或明朗利落(张晓风),或简洁爽快(简贞),或感性(蒋芸),或纯朴(也斯,西西),或灵娇豪气(李默),或巧思妙想(朱天文),这些个人风格,只要勤于笔耕,勤于阅读,勤于思考,自然会慢慢形成。


5. 个人书写经验

法国存在主义论作家沙特曾出版过一本自传,取了一个很奇怪的书名《词语》。整本书只有两章,一是‘ 读’,一是‘ 写’。我想他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不停地读和写。
谈到与书的瓜葛,在襁褓时(这是大我十二岁的姐姐说的),每次要喝牛奶,总是嚷着‘ 奶奶,枕头,书!’ 吸着牛奶抱着枕头看着书,就这样进入梦乡。这是童年记趣,当时大字不识一个,还看什么书,那时的书大概是‘ 南国电影’之类,看明星大头照而已。
小学时看的学生刊物是‘ 海豚’(婆罗州文化局出版,DPB前身),之后‘ 学生之光’,‘ 知识报’,还有‘ 儿童乐园’。以前的儿童学生刊物没有现在这么多,不过漫画倒是看了一大堆,这里略过不谈。
小学念过渡班时才接触到‘ 学生周报’,之后的‘ 学报月刊’,中二开始订阅‘蕉风’,还有香港的‘读者文摘’,‘ 当代文艺’和台湾的‘ 皇冠’。‘ 学报’和‘ 蕉风’我是看到停刊,‘ 当代文艺’也是。槟城有本‘ 教与学月刊’,由萧遥天主编,也是看到它停刊。还有八卦杂志也看了不少,如‘ 新潮’、‘ 姐妹’、‘ 新女性’、‘ 先生’之类,总之,只要是有文字的,有杀错没放过!
当年什么书都看,金庸倪匡梁羽生依达严沁琼瑶等,管它什么武侠科幻言情侦探,都是看了再说。中学时很迷张秀亚和蒋芸,我有个笔名沙其,其实是取自蒋芸一篇散文的篇名,收在‘ 迟鸽小筑’ 。
看书看久了,就手痒痒,也学人动笔。杜甫诗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我尚未读懂,也没有悟通,就为赋新词强说愁,第一篇作品叫‘愁的心语’ ,写一个将要辍学的女生心情,1974年登在当时的RASCOM刊物‘大众报’的‘拉让文艺’版,稿费五元。记得拿稿费时特别高兴,呼朋唤友去路边摊吃三毛钱的干盘,加肉要五毛。
念完书出来打工后,才开始喜欢张爱玲,那时在伊干江拉稍板厂管理货仓,晚上闷着逼自己一字一句去读‘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皇冠出版),才认识张的文字魅力,之后去古晋做工,参加‘ 星座诗社’,帮忙编副刊,编书,‘ 星籁’,‘ 猫恋’,‘ 塑像集’,‘ 石在’和‘ 云涌’都是熬夜熬出来的。
现在还是喜欢看书,有些作者的文字是百看不厌的,下面列些名单,以资参考:
中国作家 :锺阿城,张贤亮、沈从文、鲁迅、郁达夫、林微茵、何其芳、朱湘、余秋雨、陈丹燕、王安忆、安妮宝贝、韩寒。。。。。。
香港 :也斯、西西、黄碧云、钟晓阳、亦舒、林燕妮、李默、邱立本。。。。。。
台湾 :余光中、杨牧(叶珊)、李敖、颜文叔、钱歌川、龙应台、张秀亚、胡品清、张晓风、琦君、蒋芸、侯文咏、简贞,三毛、朱天文。。。。。。
大马 :迈克、雅蒙、风起、叶谁、梅淑贞、张锦忠、许友彬(瘦子)、李永平、黎紫书、龚万辉、钟怡雯、家毅、早慧、温任平、温瑞安、方娥真。。。。。。

个人的写作过程,最重要的是开始的那段酝酿期,想到什么就写下来,等写完了才来整理,有时候写第一段跟第二段的时间相隔一星期都不出奇。基本上,刚开始写作时,都是在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这些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开始学习思考,整理你的思绪,锻炼你的文字,以后人生经验多了,写作方向也会改变。在这里,把一些个人的书写心得分列如下:

1. 多读
如前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过要写有关特别题材的文章,就要多读相关的作品,作记录摘要,别囫囵吞枣,要读懂悟通,消化后才能化成自己的文字,已逝的三毛曾说她一个月要读五十到七十本书,想想自己,天哪!
2. 多听
听一首好歌,如读一篇好的散文或诗,醍醐灌顶,耳目一新,从歌词中吸取营养,启发创意。目前的流行歌曲有些歌词写得如诗篇一样,歌名也取得创意十足,这些都可以是灵感的泉源,如‘ 白月光’、‘ 未央歌’、‘ 且听风吟’。。。。。。
3. 多观察
有时候,我们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熙攘的人群中来去,却从没有真正地去观察眼前的一景一物。如果你抱持着想去描写这些情景的心思,感觉随时会不同。想像你自己是画家或摄影师,注意天空的蓝色有几种深浅,一棵树的树形如何,一条河怎样奔流,若你要把它画出来,从何下手,细心观察自然,多欣赏自然。香港作家也斯在《山水人物》的前记中如是说:‘ 我常想把我遇到的人物和风景记下来,不是为了记录,而是存心留神。写东西帮助我学习观看,找寻事物的意思。我接触的多是平凡的人物,寻常的风景,于我有道理,便提笔写下来了。风景可能是小巷的风景,不是名胜,即使离岛的山水,也有生活的磨蚀;若果我从家里的电器感觉季节的变化,又或者把春天比作母猪,那并无不敬,只是对人们习惯惊叹的美没有同感,老老实实写出自己的感觉。’ 他还说他的书写是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留神,一个人对一条街的留神观察开始。
4. 多想
这个‘ 想’是想象和联想,大家可别想入非非,笑。想象力是创意的泉源,而文学的想象是一种艺术的表现,绝对自由,天马行空,勇于创新,但不要太过离谱。
5. 多用心
生活是产生文章的素材,尽量去承受生命的赐予,不管好坏,用心体验生活,用心感悟,用心留神,也用心思考。只要用心观看,独立思考,那么笔下一山一水必凝聚着深思,寻常风景写来不寻常,从平凡的生活提炼诗情,说人说事散发着温暖。
6. 多写
想了一大堆,如果从不动笔,与纸上谈兵无异。记下生活的感觉,一切事物的观察,一点一滴累积感觉,有机会就能发展出一篇文字。写你所熟悉的,有深深感触的,并且要通过自己的第一关,有没有说服自己,有没有感动自己?隔几天再读几次 --- 有拗嘴的句子吗?有浮词赘字吗?要如剪辑电影一样懂得取舍,删掉多余或无关的字句,基本的起承转合,如果能做到首尾相应,便是一篇好的文章。
还有一个点子,不管在哪里(报章杂志课本),读到好的优美的句子,喜欢的句子,把它抄起来,作为参考。傅承得和黎紫书都有这样的习惯,文字抄下来,印象会更深刻。
张爱玲说她写作的时候,非常高兴,写完之后,简直是狂喜。希望大家也能享受这种创作过程中的喜乐。


6。结语

“文学如同溪涧,允许不同姿势的流览与品味。好寻思的人,临流自伤,说人生是不可眉批的东逝水。自诩清高的人,水清濯缨,水浊濯足,一向自在。至于率然天真的人,俯身溪岸,一咕噜一咕噜地畅饮,把自己喝成一条支流。”
这是引自台湾作家简贞的一篇短文《伏流》,说文学观念主义的异同,不应该影响创作。其实爱好文学者,在真正的文学空间,一切主义都不应该存在,一切主义都应该被认可,差别只是个人的审思角度,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甚至人事。不断自我更新,不固步自封,不矮化谄媚,也不故作权威,那么文学创作的空间决不局限于一般主义纷争否定彼此之间,而是更自由开放,更广泛的空间,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写作时保持开放豁达的心灵和思想,不排斥,不盲目追随,别陷于主义理论巢穴,要知道,摇旗呐喊某某山头主义论者,往往只是一些障眼法和权威感作祟,最后留下来的,还是作品。所以创作是最重要的,除此无他。各类作品,必有其读者群,如水之冷暖,人各掏之,感觉不同是必然的。
散文书写是时间的累积,一个生命体在时间洪流中的感性知悟记录,文字如同精灵,将记忆里的吉光片羽摘取下来,谱成永恒的篇章。当你的笔尖涓涓流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记住,文字本身没有生命,是你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写生命,你不只是在书写个人的存在,而是纪录某一段时空。散文书写,对我来说,就是时间绘画, 素描或速写,全在于你。
诗人席慕容说:“ 在心灵最幽暗之处,生命因诗而苏醒。”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的青春因散文书写而更美好,因文学而无悔。好好珍惜在学院的这段日子,用文字去关心你的周遭,生活中有许多感慨,许多无法掌握的事情,个人的脆弱和孤独,生命里不能承受的轻,无一不是写作素材,都可以透过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回忆。若干年后,当你回首,你会发现,这将是你生命里最难忘的一段黄金岁月。
对成长过程中,每个曾经收留过我们的地方,心存感激,因为这里的一切让我们年少时盘踞在灵魂深处的惶惶然有了庇护,让我们安稳成长。通过阅读与学习,我们与一些深邃的心灵相会,和文字中隐藏的精灵窃窃私语,达到精神的充实,心灵的洗涤,生命的品味和人生的顿悟。
当我们书写时,是在间接地阅读自己,一种自我省思,而阅读别人,则是一种启发。好好珍惜当下,因为时间一直在流动,你现在看到的日落晚霞跟下一刻永远是不一样的。“ 珍惜眼前,活在当下”,记住,再美的风景也只是在经过。今天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散文书写的美好经验,也只是不断地在经过,这是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此刻生命共同走过的痕迹。
末了,希望各位永保赤子之心,有书为枕,有友相伴,有梦相随,人生三幸。从今天开始,努力创作,将来娱己的同时,也能‘ 娱’人子弟,一笑!
祝 心怡

TAG:

Guest发布于2009-06-24 20:28:36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12-08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379
  • 日志数: 14
  • 建立时间: 2009-06-15
  • 更新时间: 2009-09-0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