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话到口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5-13 01:02:43

查看( 145 ) / 评论( 10 )


       白话诗和口语诗应该不是一回事,就像爵士和蓝调不是一回事一样。白话诗以格律诗为反叛对象,故意不着调,带有文人矫情玩味的姿态,生存经验只是借用品。口语诗则以学者写作为反叛对象,故作不认真,摈弃一切文化企图和技艺的虚饰,着力挖掘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意和生命质感,从简单中体现万种风情。


       在外观上,白话诗和口语诗很相似。细加端详,区别还是明显的。白话诗的核心诉求是文化解构,或可衍伸为思想解放和性灵舒张;口语诗的核心诉求是生活重构,或可衍伸为生命尊严和个性解放。两者都隐含社会进步的先导意义。白话诗已作古。早期口语诗自我限定得厉害,后期口语诗把白话诗的一些内涵也囊括进去。


       朦胧诗刚出现时,有强烈的断代感,也不是怎么从文化贫瘠的环境中冒出来的,好像高空对流层飘过来的花粉。朦胧诗有自身错综复杂的生态,但艺术风格用创办《今天》的那两个人来划分,更方便一些。北岛偏向西洋史诗,芒克偏向东洋抒情。天知道这两个殊异又互补的人,怎么凑到了一起。

       “眼光四下瞟,小孩儿在街上撒尿。无论语境和情态,都是活脱的口语诗。但紧接着涌现的后朦胧诗群,大多走的是西洋一路,口语诗被生生憋住了。盘峰诗会是一个标志,被压抑得不耐烦的东洋一路奋起反扑,很快打下半壁江山,而后占据大半诗坛。尽管两路诗风日趋融合,东洋抒情的一路,仍是最强悍的。

       新文化时期的白话诗,技艺稍显粗疏。诗品高一些的,人品却不高。衣袖一扫,就全倒了,过不了中国的伦理关。但那时也有一个长处,就是丰沛淋漓的元气,来自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现代文明的见识,或许是当今欠缺的。所谓矫情玩味,恰恰是艺术必须的距离,藉此摆脱沉闷拘谨的形象思辨和心绪单薄的虚张声势。


       米斯特拉尔曾为年轻的聂鲁达支招,智利的文化特征,是健旺精神。后来他的确一路健旺下去,甚至有些神经质。其实哪个国家的文化不如此呢?就像唱歌,不健旺就达不到腔体的透彻共鸣。朦胧诗最初的爆发力,受益于生命的压抑和传播的阻断,迫使诗人只能盯着诗和生活本身。压力足,不论西洋和东洋,都是本土。


       网络像一个减压装置,便于增长见识,却泻了火气。文字像转基因产品一样被高速复制,也不知在追赶什么。其实前边除了生命的量化宽松,什么也没有。尤其是年轻人,犹如青葱的庄稼,在大风中摇来摆去,授粉、抽穗都无法正常进行,成长机会被搜刮得好惨,上哪去获得较高的生命质态的内省意识呢?


       阅读经典当然是一个提升方法,但阅读的那点心得,还不够在网络上实时发散的。关键还是要在内心打造一个相对封闭的高压环境,蕴育必要的坚邃和丰腴。不必像原子对撞机那样强大,能像老式爆米花机就足以出彩。随着压力增强,碰的一声,好东西出锅了。然后是一阵浓香,还有垂涎欲滴的孩子们喜悦的叫喊。





[ 本帖最后由 老周 于 2015-5-13 01:02 编辑 ]

TAG:

千山雪 千山雪 发布于2015-05-13 02:02:04
白话诗和口语诗应该不是一回事,就像爵士和蓝调不是一回事一样。白话诗以格律诗为反叛对象,故意不着调,带有文人矫情玩味的姿态,生存经验只是借用品。口语诗则以“学者写作”为反叛对象,故作不认真,摈弃一切文化企图和技艺的虚饰,着力挖掘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意和生命质感,从简单中体现万种风情。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5-05-13 09:09:21
回复 1# 的帖子
蕴育必要的坚邃和丰腴。不必像原子对撞机那样强大,能像老式爆米花机就足以出彩。随着压力增强,碰的一声,好东西出锅了


——————


精彩的!
诗者海客 海客 发布于2015-05-13 10:47:13
“盘峰诗会”是一个标志,被压抑得不耐烦的东洋一路奋起反扑,很快打下半壁江山,

——————

盘不盘峰的,对有些人有用。对互联网时代独立诗人没有太大意义。知不知道盘峰,并不影响个体的大量中外经典阅读和诗歌独立创作

看了一下从五四开始至今,起码有四十个以上诗歌流派,百年后哪几个能够在文学史上站得住,能在世界上被如阿克梅派一般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只有个别。这四十个,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炉的,2000年后劈头盖脑涌现更多”主义””派别”…………


个见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15-5-13 14:17 编辑 ]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5-05-13 22:18:37
回复 2# 的帖子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5-05-13 22:20:51
回复 4# 的帖子
盘峰诗会只是个事件,学者写作和民间写作激烈冲突,本身构不成一派。
鬼谷空侯:毫无先例地活着 鬼谷空侯 发布于2015-05-14 00:06:51

QUOTE:

原帖由 老周 于 2015-5-13 01:00 发表

阅读经典当然是一个提升方法,但阅读的那点心得,还不够在网络上实时发散的。
.
断章取义地说,这句最有共鸣。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5-05-14 09:17:16
回复 7# 的帖子
是啊,质变需要高压。
亮子发布于2015-05-17 00:38:36
回复 8# 的帖子
还可以吧,“顿悟”是困难了些,但还是可以慢慢开悟的,我觉得还有可能是互联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反馈过于明确,迅速了,很容易干扰到作者的修行吧。能被关注的确是一件很爽的事,我想可能从古至今,没有比现在的作家更照顾读者了的吧,关照他们的学历,文化,精神面貌。发言也是这样,会不自觉的联想收到的评价、回复。我不知道在网络之前的写作是怎么样的,但我想应该有很多作品是写给自己的(尤其是那些带来顿悟的作品)。可现在,几乎全是献给读者的,除了销量见不到什么野心。真是可笑,在这个自私的时代,作品反而是最无私的了。其实自私一些,节制一下,现在的提升理应容易的。
老周(周新京)的个人空间 老周 发布于2015-05-17 15:22:19
回复 9# 的帖子
求道之心,是自私呢,还是无私?
亮子发布于2015-05-17 21:16:55
回复 10# 的帖子
应该是自私的吧(凑字数)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4415
  • 日志数: 258
  • 建立时间: 2008-12-25
  • 更新时间: 2017-01-22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