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读书札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09 11:32:38 / 个人分类:杂文

查看( 155 ) / 评论( 13 )
1.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特别是一些创作理论和见解上,能够有新的发现和首创,已经可能性不大了。有些你认为是你首次提出来的说法和理论,说不定只是把别人喝剩下的酒装到了自己的瓶子里,还得意洋洋贴上自己的标签。其实,现在的学术研究,最主要的还是看你在前人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或如何挖得更深,研究得更透彻,能够在整体上做得更好。

2.
人的直觉有一种奇怪的能力,它可以根据这个人以往的阅历经验,把那些与其臭味相投的、跟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路的、自己觉得有阅读价值和品味的作品迅速准确地分离出来,择优阅读。通常,长期有类似的艺术熏陶和文学修养背景的人,他们的是很容易相通,心神领会的。


3.
灵魂多半也是有频率、视觉和气味的,只有思维和感觉处于同一通道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内在的共鸣。如同读一个人的文章,有些人读了津津乐道,交口称赞,惊为天人,而有些人则觉得味同咬蜡,一点阅读兴趣都没有,估计就是这个原因。

4. 韩非文辞俊俏,思想大胆、犀利,其著述赤裸裸地为统治者总结出了一大套察奸、识奸、治奸、防奸、“用人”、“南面”等等实用可行的政治权谋和卑污手段,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厚黑”的法西斯理论专家。他甚至在《五蠹》里指出,社会上有五种人是腐蚀国家,有害于社会的蛀虫,无益于耕战,应该予以清除,才能更好地推行法治。这五种人是:(一)学者(儒家),(二)言谈者(纵横家),(三)带剑者(游侠刺客),(四)患御者(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五)工商之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但这韩非却是个纸上谈兵之辈,加上说话口吃,不善辩说,要不也不会轻易就被其同学李斯陷害自杀。李斯这小人虽然没韩非学问大,妒忌韩非得要命,但对韩非思想的了解和掌握倒是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你韩非不是有“矛盾之说”吗?那就以你之道,治你之身,估计这家伙把韩非当作所谓的“儒家”或者“纵横家”给灭了。

5.
对于政治野心家来说,治理和破坏都是殊途同归、到达成功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他们要的只是权势的荣耀和成功的满足。只要能成就个人,有所作为,他们是可以不择手段、不讲原则的。比如苏秦,在他兼并六国的设想没有达到秦王接受的时候,马上调转刀头,反戈一击,“兼并六国”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合纵抗秦”。
                                                                                           2010.3.21


TAG: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3-10 09:18:03
人的直觉有一种奇怪的能力,它可以根据这个人以往的阅历经验,把那些与其臭味相投的、跟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路的、自己觉得有阅读价值和品味的作品迅速准确地分离出来,择优阅读。  这说明了我们看见的某些东东有可能是幻想,特别是一些消极的幻象。冒险的时候,你只要告诫自己,好的都是真的,坏的都是假的,别回头,也许就能避免看见太多竹子花了。尤其是一些有自杀倾向的人。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3-10 09:22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4-18 08:37:33
6.  别人送了一本藏传佛教金刚上师白玛俄热仁波切的《心愿之旅》,一直丢在一边没翻。今天顺手拿起翻了两下,发现这句话说得有点意思,他说,“时值二十世纪的今天,很多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和有些知识分子,往往对学佛的人,会产生一种偏见和误解,进入寺庙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或误以为是封建迷信,甚至认为是落后、无知、愚蠢。”我就想了,这种状况是咋造成的呢?说到底,还不是传播者的素质不高,沟通能力不够,没能让人正确了解佛教精髓有关。现在佛教的传播都比较形式化、教条化、功利甚至经济化。信徒们大多冲着菩萨保佑去的,学佛被当成了一种仪式,给人搞迷信活动的印象是很正常的啦,实际他们搞的也就是迷信——这是任何宗教的低层次传播不可避免的情况。比如道教,在最低阶层,也是人们迷信和骗子敛财的工具。现在尼姑和尚还上街“推销”了,他们真的在潜心学佛,弘扬佛法吗?人们不偏见才怪。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4-18 19:16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4-18 19:16:05
7.宗教分一神教、多神教、无神教。但不管有没有,信不信,这个世界的神秘莫测都是存在着的,只是言说方式不一样而已。正如佛教和道教对于“我”的说法好像是反方向的,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天人合一的。

8.能读懂古人的书,是很不错的。能把古人的思想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转换过来,那就更不错了。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把古人的思想生发、补充、完善,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不懂文言的今人都能无障碍阅读、吸收和受益,不是更好吗?我不认为能把文言文说得跟古人一样之乎者也,顺畅、晦涩,就表示一个学者的学问、能力有多大。这跟翻译外语诗文的文采是一个道理。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4-18 19:18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4-19 14:41:33
9.把自己变成一只能够在灵魂间爬进爬出的探险之虫,你就会体验和感觉到存在的奇妙和人类的秘密 ,欣赏到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瑰丽奇景。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4-19 16:16:51
10.刚才看有人在百度国画吧我的帖子下留言道:“你的诗作高啊,还是希望廖大师以后作诗不要引经据典,直接写群众都看的懂得,那个境界是超越大师的。”本人深不以为然。呵呵,这么小菜级的东东就让人觉得引经据点了,那古人背的笠翁对韵等东东不白搭啦?其实,那点互文在古人来说,如果不算家喻户晓的常识,都必定是古代文人作文之前的敲门砖。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很反感“引经据典”呢?主要还是因为有阅读障碍。因为我们的文化在民国时就开始断层了,我们已经把以前的传统忘得差不多了,包括我们祖先创造的很多词语都任由他存放在字典里,不会灵活取用了。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4-22 16:48:37
               《密室*蝙蝠》
                       文/廖又蓉

-1. 超声波里的一切都是赤裸的,蝙蝠们从来就不用穿衣服。
-2. 你在镜中看我,我看着你眼睛中的自己。
-3. 怀念使过去存在,我使你存在。
-4. 我放任你们在我的掌心舞蹈,我是多么仁慈、宽容,你们别无选择。
-5. 那个鬼魂他确实存在,他现在正附在所有人的身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说“他人,即地狱!”
-6. 没有方向感的耳朵注定会在不存在的墙壁撞得头破血流。
-7. 因为选择,所以自由。因为自由,所以超越。因为超越,所以虚无。
-8. 一大堆臭味相投的耳朵先后落入早就被人谋划好的自由陷阱,跟着死蝙蝠去向阴暗的核心深处 。
-9. 天堂与地狱有一条时光隧道相通,这条隧道的闸门由人心掌握,芝麻开门的密码,即人的集体无意识。     
-10 .他人根本就不是地狱! 这只死蝙蝠输啦。但这肯定也是他的愿望。                                       
            
                                     2010.3.10——2011.4.22添加9-10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4-22 16:51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6-10 18:01:59
     美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这决定了美学就只能针对其附着物来进行研究。就研究对象的不同,美学一般可分为哲学、艺术、历史、自然、社会、基础、心灵、物质、教育、技术类美学等等。这些美学及其细分的各种实用和不实用美学共同构成的审美体系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是我们平时很少将美与政治、经济这两实体挂钩,甚至还长时间人为地将艺术与它们故意拉开很大的距离。但话又说回来,现在时髦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可以算美学的一小块了。如果按这样的推理说开来,政治、经济就肯定逃不出美学的直接影响。因为一个社会要更好更科学的发展,必定需要有尽可能多的知识、历史经验和管理艺术的参与。没有纯正美学原理支撑的指挥实体,自然会被同样无知且贪婪的蛀虫们搞得千疮百孔,一团乱麻。
                                                                            2011.6.10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6-10 18:07 编辑 ]
李飞骏发布于2011-06-10 18:20:33
梅花开始整语录体啦。好看,继续。。。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6-18 22:27:47
《美是永存永动的》
                   《美是永存永动的》
                                    文/廖又蓉
  
    美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人对事物感觉的惬意反应,是一种随心而变的、主观内在的感觉集合状态。

      这种心理活动受体验者当下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深层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因人、因地、因时,尤其随体验者的心理阅历而不断变易。这种不显现的、随机的状态决定了美的概念不可能拥有确切的定论,美也永远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

      因为人总是会出现不在审美状态这种情况。所以有可能你认为很美、很有趣味很快感的东西,别人刚好认为特别丑、特别不和谐。甚至你原来以为很美好的事物,在某个心理时段感受也是不同的。
                                                                         2011.6.18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6-18 22:41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07-19 20:24:15
   字典里的语言是死的,“说的语言”是活的。但口语中可用的字比“书面语言”中的字词少。“书面语言”使用的字词又比字典中的字少多了去了。如何灵活地把字典中死板的字词、古典意象中的僵死意象救活过来,组合成全新的意境、怎样在新诗中构建坚固、厚重的哲思支撑,在保持古典诗歌感性表现和抒情含量的同时,摆脱掉古诗单薄的“吟咏性情”式的触物感发,减少新诗那种散文化的逻辑陈述,兼顾汉语古典诗歌的圆转美又不失思想深度。让诗心抵达事物本身,并实现这些元素的无缝衔接,是现代汉语诗歌应该解决的一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7-20 00:23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11-10 20:23:50
《艺术、生活、虚构与宗教》
1* 艺术的疆域正在越界、扩大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只是传统的书画、诗歌、音乐、行为艺术等等才叫艺术了。 其实这个意思,亚里士多德在《诗论》里好像早就表达过,中国文人修齐治平的生活也一直是这么过的,只是时机未成熟,现在不一样了,科技和时代已经跟上来了,尤其是网络的传播、交流的快捷发达。

2* 艺术生活美的本质或者严肃地说“诗意地栖居”的形式表现在外在上,白一点说跟玩游戏(以前是单机,现在可以实现联网互动)差不多。


3..实现艺术和现实对接的最完美方式也许可能是“让街头涌动的人潮都一个不少地表演上他们自己。”这样,跟着他们的脚印和表现出来的人性,一个单独的导演就可能到达他原来一个人想都想不到的极限!说得更好玩点,就像诗人木芙蓉花下诗歌所比喻的——遛狗和逗猫。


4* 艺术和科学一样,要的只是虚构的想象而不是胡乱的幻想。成功的虚构可以以现实为参照物超越语言及符号的疆界,生发出无限的可能。为什么呢?只从科学而不玄虚点说,人的行动是由念头指引的。


5* 唯有虚构才能走出自身,唯有想象才能触及到尽可能多的现实、人性疆界。其实现实也是由虚构创造的,要不电脑、飞机、机器人等等这些玩意儿咋出来的。

6* 美永远是同思想的深度成正比的。(好像爱默生说的。)要不就会显得单薄稚弱,主要还是如何诗性表达思想和哲理的问题。诗歌要接近生活,反映更具体的生活,对话、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现实的精神上的问题,发点单一感慨那种形式是不够用的。

7* 一般人的耳朵都是骨头比较少的,大部分时候哪边人多就朝哪边倒!


8* 历代圣贤和枭雄玩厚黑都玩几千年了,我们现代诗人再捡起来玩还有什么意思。再说,现在这世道,稍微灵光点的人,谁不会玩厚黑,谁又看不出来你在玩厚黑。现在轮回到玩透明才是先锋和时尚的时候了。天心顺物——道。


9* 严格说来,佛教才是正儿八经的无神论,基督教好像本质上也一样。(佛和上帝其实都指向的自己) 但是很多信徒却当真以为这两种教都有传说中的神。 不过,当工具确实还是能派得上用场的,关键是如何用。

10* 里尔克早暗示过人们:神赖以人生,没有人也就没有神。我倾向于把神理解成人类对美好事物的集中指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审美的人类,也就没有神。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11-10 21:28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11-19 11:40:19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诗歌跟写作者的出发点和原始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有关系但不起主导作用,而跟阅读者当时的心境和过去累积的心理体验有关,心里有什么,你就会对什么产生共鸣。这也许是造成“误读”的最大原因。一首貌似尖锐的反讽诗,如让心里刚好“有鬼”的人读来,读到的可能是讽刺、挖苦、攻击,可让心怀坦荡或者心里有爱的人来读,读出来的或许就是幽默、趣味、快乐。正如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乌鸦的叫声也是喜鹊,心情不好的时候,喜鹊的叫声也等于是乌鸦。其实喜鹊乌鸦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

[ 本帖最后由 画梅花女人 于 2011-11-19 11:42 编辑 ]
画梅花女人的个人空间 画梅花女人 发布于2011-11-19 11:50:15
1. 文本有时是需要心境激活的,所处的境况变了或者阅读者的角度变了,读出来的意蕴就会跟着改变。有些你先前读起来没啥的感觉的甚至有些没啥诗意的语句,放到某个特定的刚好与你当下触景契合的时空,文本便会被散发出更多的味外之味,言外之意,韵外之趣。物象和心象重叠得越多,共鸣越大。


2. 要达到诗歌语言与内心相等,是不容易的,也不大可能达到的状态!因为词语本身就象泥鳅一样油滑,我们只能追求无限接近。词语达不到的地方,朦胧一点未尝不可,这样包含的东西更多,感觉更有张力!

3. 模糊多义不等于含混不清。诗贵营造雾里看花的清晰意境,如果黑成一团就成了一头雾水,而意象杂乱无章即会成为乱流淙鸣,无头苍蝇。成功的模糊是弹性的多义、精致的恍惚、清晰的朦胧、精确的暗示。意象流向一致,意象属性一致,事物、情感之间的密切关联是诗歌各个层次的意义得以和谐呈现的前提。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