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随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21 05:58:26

太极随感

 

我们的太极老师有真功夫。每教一式,他都要找学生上来演示。我们看过他的“倒拔垂杨柳”:把一个虎背熊腰的学生拍皮球似地轻按一下又提起,再顺势甩在一边,还笑呵呵地对大家说:“我可不是跟他拼力气,小杜可是能抱动冰箱的。”我们的老师还有个“四两拨千斤”的绝活:和大块头的学生叫劲时,明明是让对方出击,他却在拧腰振臂间,把对方弹出好几米。班上看得最起劲的自然是男同胞,不论老少,都在一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只是这些打斗的“真功夫”对我来说很遥远,太极不就是为健身吗?好在太极老师平时看上去不但毫无“杀气”,反而平易近人。他常对我们说,太极其实是文人活儿,要用心悟,贵在坚持。

 

很早就听他向我推荐太极内功,内心神往,后来才知道,这功夫就是马步蹲裆再加上双臂松弛高举、慢动作地从这头抡到那头。“太极内功”这名字太玄,叫“抹墙功”才恰如其分。然而,跟着抹了一阵,才逐渐体会到难度,竟没有一次抹到点子上,老师每走过身边都只提醒一个字:松,松,松!

 

后来经班上的台湾大师兄的指点,我才了解“抹墙”的要义。他说真功夫在于腰劲,太极讲究“腰如车轴气如轮”,当我们摆动双臂时,发劲应在于腰胯,而不在于臂,全身一体,用腰身带动臂。师兄还打了个比方:碰到很重的门推不开时,如果不用胳膊,而是全身靠上去就可能把门推开,这也就是全身发力的妙处。力气要用在点子上,如果只是胳膊空甩,上身就在飘;但是“全身用力”也并非肌肉绷紧、机器人似地用僵劲,“松”的要诀是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而不懈。因此,练“抹墙”是基本功,只有桩站稳了,打太极才不至于是花拳绣腿。

 

这“站稳”俩字的确耐人寻味。跟老师比试过的一位男同胞说:不比不知道,平时自我感觉还不错,但一上场就倒,感觉就像一棵扎根很浅的树,经不起任何风吹。

 

我记起滑雪也讲究平衡和站稳。有一次,在高山滑雪的缆车上碰到一个年长的美国滑雪教练,他自然是要去陡峭起伏的雪包那边。我羡慕地说“你滑mogul肯定是驾轻就熟”,他却摇头说虽然滑了几十年,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对他而言,mogul是个constant struggle,每一次颠簸都是个新的挑战,在每次挑战面前他只有力求站稳。

 

还有一个偶然机会,我听一个牧师讲道,也是惊讶地听到这个词“站稳”:

 

所以要站稳了、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弗6:14

 

牧师说圣经上所讲的属灵的争战并不是杀气腾腾的冲锋陷阵,而是像摔跤比赛,要掌握重心站稳,为的是跟看不见的空中恶势力作战。

 

这个七十多的老牧师还诙谐地举例,说有个和他年纪相当的美国老人并不服老,仍在球队踢球,本来是后卫,却最爱满球场的冲杀,自然是冲到前场就跑回不来了。他于是提醒大家还是应练好属灵的基本功,不要厮杀,而要打好信仰的根基。

 

原来,“站稳”是为了内心的坚持,如英文俗语所讲“find your own bearings”,不至于在人群中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站稳”也是为应对生活中诸多试炼,好比带孩子,即使看了再多儿童教育的书,面前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也能让一个经验不足的父母霎时间乱了阵脚。

 

一个旅美的教育学博士在她的子女教育讲座中就回忆道,不惑之年的她带着两个混血儿子第一次回台湾探亲,因为时差,俩孩子整夜不睡,而是兴奋地在床上乱跳,头痛欲裂的她终于忍无可忍地冲孩子们大喝起来。孩子们惊着了,连她自己也讶异:怎么,一个别人眼里知书达理、温柔虔敬的她也会来一声“河东狮吼”?返美后,她的老父也打电话来训她:“我们辛苦地培养你,送你出国读书,亏你还读到了教育博士,怎么能对我的孙儿这样野蛮无礼?你从小到大我们还没有这样吼过你!”


Js0}8X \0

她说,通过亲自带孩子,才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才感受到为人母在欢喜之余也有“破碎”。身为基督徒的她还总结说:最初,孩子的降临按创世纪上的说法,是出于对人类始祖犯罪后的“咒诅,比如,女人生育要经受痛苦,养孩子要经过苦楚。不过,这种“咒诅”又可以变作祝福,只要我们能认识真道,不轻易发怒,耐心地完成这爱的功课。

学习“站稳”是人生的基本功,需要操练,如练“抹墙功”,看似简单,唯有持之以恒,才能练出由脚底到头顶、浑然一体的一种定力。

 

@2011-12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