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新诗歌网 http://xinshige.tougao.com/ 张祈年代诗选(1992——2007) http://zhangqibeijing.blog.sohu.com/
  • 悲凉的诗

    2014-05-12 07:10:36   /   诗歌点评

    悲凉的诗张祈一首诗为什么而写,写给谁,用了什么技巧都不重要。比如今天,2014年5月12日,一场惨烈的地震发生于6年前。除了那些幸存者,这场死难无法计数的地震今天还有一些人在纪念,或者重新提起——但总体来看,人们显然最热爱的依然是遗忘。看过了太多的悲剧,听到了太多的谎言,我一天比一天变得冷血,麻木,猥琐:我不懂得心痛,已经习惯于凝望着历史从眼底消失。啊,请所有的真相远离我。请所有的暗夜来遮盖我。所有的地狱来囚禁我。今天的我已经苍老,死去,一无所有,一无所恃,一无所助,一无所惧。2014年5月12日[ 本帖最后由 ...
  • 秘密国度/梁发芾

    2014-05-09 08:45:55   /   今天茶室

    秘密国度  梁发芾  在中国,秘密这东西具有无穷的魔术性。  我们小时候读的小说,看的戏剧电影,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与秘密有关的。《红岩》中江姐们为保守党的秘密而视死如归,甫志高则为了小家庭温暖而出卖党的机密;《红灯记》中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党的密电码而牺牲生命,叛徒王连举则出卖地下党员,革命同志。那些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窃取敌人的秘密,奋不顾身地保卫革命的秘密。秘密成为革命的神圣图腾。  事实上,新政权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建立起来后虽然百废待兴,但保卫国家秘密无疑是当务之急。  1951年6月,新政权建立刚刚...
  • 崔卫平:为什么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2014-05-09 06:35:16   /   经典・文论・翻译

    崔卫平:为什么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2014-05-07在任何情况下,你都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站在良知、爱、忠诚、勇气、荣誉、真实这一边,这是一些人类久经考验的价值。“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句话,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所运用,而在其运用过程中都纷纷带上了自己的能量与阐释。如今,经过一系列演变之后,成为向我过来的另外一句话,同时也是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说——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这是需要我来回答的。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直接表达...
  • 帕斯论翻译

    2014-05-06 13:44:47   /   经典・文论・翻译

    见图片[ 本帖最后由 张祈 于 2014-5-6 13:45 编辑 ]
  • 黄梵:《“诗歌史”的浮躁》

    2014-04-01 08:55:51   /   经典・文论・翻译

    黄梵:《“诗歌史”的浮躁》中国诗歌的脸——黄梵1、诗歌选集与诗歌史撒谎已被广泛用于治当代史,只要在逻辑上说得过去,哪怕它不真实。因为如果照实直说,就会毁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些人就觉得这类著述是行恶。如此深入中国人骨髓的和谐观,几乎指导着一切评论与当代史类著作的写作。这类“操纵”自如的结论,传递到新一代那里,就充满需要厘清的荒谬。就是说,我们饱经世故的评论,不是在激励创造,是在给下一代制造麻烦,供应着障眼法。如果我们能如饥似渴地查找真相,不难发现,不论一个诗人的作品是好是坏,作品总是真实的,但谈论作品的评论,若不公允...
  • 《今天》文学杂志开放赠刊

    2014-03-25 10:18:25   /   经典・文论・翻译

    许多文学爱好者反映看不到北岛主编的《今天》文学杂志,今年春季号起,《今天》文学杂志拟向更多文学爱好者或者地方文学团体赠刊,有意的朋友请回贴。
  • 洪烛:海子若不自杀是否能成为大诗人?

    2014-03-20 14:50:08   /   经典・文论・翻译

    海子若不自杀是否能成为大诗人?洪烛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开幕,会议由海西州委、州政府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大昆仑》杂志社承办。洪烛等为首届“大昆仑文化奖”担任评委。图为在德令哈文化中心观看资料片。海子若不自杀是否能成为大诗人?【组图】海子若不自杀是否能成为大诗人?【组图】海子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大诗人?洪烛短命天才型诗人海子为何自杀?【组图】【洪烛在德令哈海子青年诗歌节发言】1. 由海子想到“诗人之死”海子是一个干净的人,一个纯粹的诗人,他的经历很简单...
  • 朱大可: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

    2014-03-11 12:29:33   /   经典・文论・翻译

    朱大可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散文的第一种困惑,是它的家族成员究竟有多少?“百度百科”上的所谓“散文”词条,将散文概念无限放大,甚至政论和历史都被算作散文,达到了殊为可笑的地步。而这正是笨拙的“文艺理论”所坚守的“宏大阵地”。尽管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指涉了包括演讲在内的各种文体,但不等于使用修辞手法的文体都属于文学。这种古老的逻辑陷阱,误导了大量散文专家,而他们胡乱归类的结果,就是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史稿、奏疏、诏书之类,统统算作“散文”。按照这种逻辑,则行政公文及各主流大报的社论(政论),都应当划入散文框架。中国五十...
  • 萧沉:诗歌鸡肋谈

    2014-03-07 09:32:20   /   经典・文论・翻译

    诗歌鸡肋谈1诗人谈诗,其实是无可厚非的,许多人也喜欢看。因为毕竟他是写诗的,说出来的话,总要比单纯的诗评家可靠些。但谈多了,其实也有坏处,让人感到你雷声大雨点小,有“诗歌运动员”之嫌。尤其是那些没写出几首好诗的人,讲话就没有力量。也还有一些诗人,比较热衷於编选各种各样的“诗选”以及“诗年鉴”什麽的,乍想来虽说是一件“为人民服务”的事,但捎带脚将自己的诗放进去,也算是没白忙活。知道底细的人,倒也瞒他不过;而不知道底细的人,这一招儿便起作用了。至少许多读者会以为,诗选的编者也了不得,知名的诗人堆儿里...
  • 桑克:十年前的诗人

    2014-02-27 07:15:16   /   经典・文论・翻译

    桑克:十年前的诗人桑克来自: 桑克 2014-02-26 22:08:34桑克:十年前的诗人【导读】在这个事情上,诗人是偏正词组,人是核心。在美学问题上,诗人是主宾结构,诗是核心。  当诗人蓝蓝让我写点儿什么的时候,我确实没想到十年前这件已经影响我此后人生的事。我突然意识到今年也就是二零一三年是这件事情发生十周年的日子。  不少人可能还记得这件与诗,与诗人们发生直接关系的事。现在回顾会比当年梳理清晰,不仅因为现在我更愿意与同行谈论幽默气质是如何在诗歌之中体现的。  这就是发生在二零零三年冬天的“诗人倡议为被焚民工征集...
  • 胡桑: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2014-02-24 10:01:47   /   经典・文论・翻译

    胡桑: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2014-02-24 08:44:52)转载▼标签: 胡 桑 辛波斯卡 诗人 诗歌 文化  1    “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只是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句,用来总结米沃什的好友、另一位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一生极其贴切。八岁起,辛波斯卡随父母迁居到波兰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并在这里居住了大半个世纪,直至生命的终点。她的家位于市中心,是一所两室小屋。2012年2月1日深夜,辛波斯卡就在这所屋子里安静地闭上眼睛,她在沉睡中完成了八十八年的生命。这是从一次完整而静谧的生命中延伸...
  • 北岛“香港诗歌电车行”:诗歌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

    2014-02-19 11:38:41   /   经典・文论・翻译

    北岛“香港诗歌电车行”:诗歌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2014年02月19日 08:48标签:文化原文地址:北岛“香港诗歌电车行”:诗歌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作者:诗人文摘北岛“香港诗歌电车行”:诗歌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6年前,北岛开始筹办香港国际诗歌节,在金融之都倡导一种“诗意的栖居”。现在,他显然想到了一个好方式:让我们在行进于中环银行街的电车里读一首诗吧!  在香港生活了6年,直至2013年的秋天,64岁的北岛才第一次尝试在这个城市搭乘电车,他挺喜欢那感觉,因为“很怀旧”。  这次电车之旅是北岛为“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3”、与英国文化协会...
  • 现代汉诗:谁来英译?(张智中)

    2014-02-18 08:01:29   /   经典・文论・翻译

    现代汉诗:谁来英译?张智中相对于古典汉诗的英译,现代汉诗的英译起步较晚,大概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哈罗德阿克顿和陈世骧合作编译的《现代中国诗选》,在伦敦的达克沃斯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可以说是拉开了现代汉诗英译的序幕。1940年,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罗伯特白英出版了英译的《当代中国诗选》,一时影响昭著。50年代,叶君健等人创办了英文版的期刊《中国文学》,经常刊登一些新诗英译,包括艾青、郭小川、李季、牛汉、舒婷等人的诗作。同时,外文出版社也开始陆续推出中国现代诗人的英文版作品选集,包括鲁迅的《野草》...
  • 章红雨 :冷落与热烈的诗歌出版

    2014-02-17 09:56:36   /   经典・文论・翻译

    章红雨 :冷落与热烈的诗歌出版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2-17 10:37:09)转载▼标签: 章红雨 诗歌出版 冷落 文化冷落与热烈的诗歌出版  谈及诗歌出版,业界很多人说那是小众图书,在市场经济为杠杆的现状下,还是不要关注和出版为好。为此,每年出版的诗歌图书成为浩瀚图书中的凤毛麟角。然而现实中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那就是在今年1月份闭幕的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上,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届艾青诗歌奖全国中小学诗歌大赛颁奖暨获奖作品选首发仪式的举办和长诗集《感动的日子》出版座谈会的召开。在诗歌出版被称为低迷的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黑龙江教...
  • 谭克修//地方主义诗群的崛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14-01-22 15:49:30   /   经典・文论・翻译

    地方主义诗群的崛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作者:谭克修克利福德·吉尔兹在论文集《地方性知识》中谈到:“法律与民族志,如同驾船、园艺、政治及作诗一般,都是跟所在地方性知识相关联的工作。”[1]作诗竟然被这位当代著名解释人类学大师拎出来,与其他各种专业知识并置,你或许会觉得扎眼。这些年,随着所谓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地方性知识”,可说得到了广泛认知。唯独当代汉语诗歌,遭遇到了外界(甚至是除诗歌之外的“文学界”)越来越多的质疑,包括“看不懂”“没有经典”“没有诗味”“口水化”“太散漫”等等。所谓的诗坛似乎也弥漫...
  • 苏小和:为无知付出代价,以诗人穆旦为例

    2014-01-20 11:49:26   /   经典・文论・翻译

    为无知付出代价,以诗人穆旦为例by苏小和浙江海宁的陈伯良先生以80高龄,积数年精力,写出《穆旦传》[1]。按照人之常情,我等后生只有钦佩的份。待我读完之后,却又觉得遗憾甚多,比如从头开始,陈先生似乎一定要把穆旦塑造成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到了文章的结尾,陈先生又忍不住高呼:“安息吧!我们敬爱的爱国诗人”,这种带有道德标签的传记立场,在我看来,几乎要把穆旦的诗歌价值和人生教训彻底遮蔽了。好在我们读《穆旦传》,读的是穆旦的人生,穆旦的诗歌,而不是读陈伯良先生的传记方法。就着陈先生陈列的诸多穆旦资料,我相信所有喜爱穆旦的人会对穆旦有一次更...
  • 流浪的诗圣——杜甫

    2014-01-17 07:35:21   /   经典・文论・翻译

    《流浪的诗圣》 叶梓 著  对于诗圣杜甫,我们除了读过他的诗歌,对他了解并不多,形象也模糊。那么,现实中的杜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作者叶梓在《流浪的诗圣》一书中没有平铺直叙地罗列杜甫生平,而是开篇就从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写起(其时杜甫已三十五岁),然后详述其漂泊生涯,直至终老。通读全书,你大概会得出一个强烈的结论:杜甫太能折腾了。从746年到755年,他一直孤身一人在长安混日子,属于典型京漂。后来谋了个小官,开始了不断地迁移。就职、辞职、返乡、搬迁,从华州、洛阳、秦州、同谷到成都、梓州、阆州、夔州,又到衡州、潭州……十多年几乎没闲着,...
  • 尴尬的诗坛:为何当代中国诗歌难获国际认可?

    2014-01-13 08:43:12   /   经典・文论・翻译

    尴尬的诗坛:为何当代中国诗歌难获国际认可?刚刚过去的11月,诗坛声音不断。先是著名诗人梁小斌重病住院,引发诗人生存境况的讨论;之后,由北岛发起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又如期启动,吸引了不少诗歌爱好者的目光。谈及“国际诗歌”,中国当代诗歌未免尴尬,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当代诗歌没有伟大的诗人,也没有伟大的诗篇。为何中国当代诗歌难获国际认可?[详细][诗人境况系列之一:为何写诗软件大有市场?] [之二:中国当代诗人生存窘境]为什么西方人眼中,中国当代没有伟大的诗歌?图为刘野油画.01题材视野狭窄 诗作单一格局小哲学宗教精神缺失 中国当代诗...
  • 各式各样的诗(古典篇)

    2014-01-08 15:00:38   /   诗歌点评

    写在前面诗歌的分类学一直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人们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技巧甚至关键词都能分出许多的种类,就象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这些分类的诗歌构成了世界诗歌生态的万千气象。我的想法是,研究一下人们是如何对诗歌进行分类的,各类的诗歌又有些什么样的异同点。如果有可能,我还要根据某一分类写一首与其分类相近或者不那么相近的诗。为了方便研究,我先从中国古典诗歌开始。当然,我的模仿诗只能是现代的而不是古体诗。...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