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周瑟瑟 的个人空间

我的论坛主题

  • 陈亚平:过程诗学哲学论

    2015-03-18 06:29:04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过程诗学哲学论(节选)过程构造的历史不是结构的历史,过程决定自在与自为的实存的关系,因之,过程活动的本体属性就是过程的先验构造,具体说,过程作为哲学思维与诗学语言维度上的审美活动,构成了内在联系,因而,以过程辩证关系的思维结构来寻求与诗学中的内在统一性,成为诗学与哲学关联的特质。我认为:审美的本质在于是一个以有限之在与无限之在相交应对过程,而哲学是整个过程的构造。审美的终极境界是在一种过程中对过程的形而上介入(思考)。过程的有限进入无限之过程,就是物心有限进入无限的过程(无人合一),就是诗学词物合一之有限进入无限的过程,也更...
  •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跨先锋---元诗学美学论纲(三)

    2015-02-13 22:03:37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跨先锋-------元诗学美学论纲(三)七、元诗的元文本性,是创造性转换(1)元文本的过程取向所有范畴,在知性上都来自主体。而所有范畴的推进与演绎,都是自身矛盾所驱动的。元诗的元认知是对诗歌对象的认知知识进行再意识修改、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就是说,诗的认知与元诗的元认知识存在差异的。元诗的元体验结构-----周瑟瑟元诗分析表现为,元诗创造者自我主体生产性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综合结构物,这种个人自足的经验-先验重构生产的认知体验就是元性的,最终可进入意识领域,形成观念驱动和指引的元化诗性场。示例...
  •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后-元诗学

    2015-02-04 22:28:12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后-元诗学――元诗先锋美学 (二)四、存在的本原性转换为元诗歌审美方法我们讨论元诗的元学,不能在先于我们主体自身存在发生的本源层面上讨论,只能以我们主体在场逻辑当下,来思考诗歌的“元”性依据。而对“元”性依据的先决追溯,必然要涉及:事物起源的时空划分的本源与事物内在生成根源的本体的划分,也就是关于存在的第一原因的最终极范畴的讨论。首先,讨论事物的起源就必然涵括:始源,源头,来源,本源,根源,起源,源端,元端,初元,还元,原点,导源,起始,本根的命题追溯。然而,事物起源的命题本身,就包含了事物的本质。因为,本质上,本源与本...
  • 陈亚平: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元理念――元诗先锋美学(一)

    2015-01-28 12:29:13   /   经典・文论・翻译

    前沿哲学语境下的元理念――元诗先锋美学(一)陈亚平探讨哲学框架内“元本体”地位,是前沿思考发挥的一个方向。这其中的无序性与必然性、语境性和范围性等模态共同存在的一些交互,使我对元本体问题,在思辨的形而上基础上,对“元”的理念,以运用的框架作为互补的可能。这样,本文的内容使我必须以跨越的思维作为基础。一、元范式的本体论结构体系(1)元本体的绝对意识主体性“元”的根据,是在先验形而上中设立的第一本源、第一基元的在场性,即基元是通过终极起始而被思考。它是一个超验的没有对象的纯粹概念结构,也就是“元”的本体论暂存。因...
  •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四,节选)

    2015-01-16 21:09:28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四,节选)陈亚平(三)70后小说文学“日常写作”理念,是对海德格尔“生活世界”存在哲学理论的展开。理念具备对理论领域的横向延展性、补充性。哲学的历次转向都是观念史的自我演替。这是人类自身主体所走向的,也是本体性追问的必然方向。人类的观念从主体到主体的演历过程,发展到,主体与客观建立为共同一主体的演替过程,都是先对立,后来又统一的交互生成。胡塞尔先以唯一在主体所构造的、后来又可经验到实在性的、并能在知觉范围被给出的日常生活世界,作为直观的人的存在,就是包括了人的经验层面,但同时也通向先验自我。...
  •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三)

    2015-01-09 15:46:01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三)陈亚平2,以作品的观念和理念划分流派依据之一的探讨我认为,在流派划分的标准引导中,一些基础性前提不可能形成共识。因为其所谓公理标准的客观基础,在本体论上,就是具有多维性,互补性与拓展性特征的。尤其是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拓展。拓展也构成此在。但是,好在本体性真理的普适性,就在于,它能从多方面分歧中,具备最有利的形式和最有说服力的系统结构。因为,它能以一种新思想的极限、暂在和局部形式, 从过去的领域中,保持自己的此在性意义。在相互联系中找到开放性,在比较系统中确定其存在。流派理论与流派理念我认为,从过程建...
  •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二)

    2015-01-04 14:15:30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二)陈亚平1,以作品创立的历史时期划分流派依据之一的探讨流派标准总有一种实际性的或重叠共识的原初维度。 但在流派标准划分运作中,由于有目的与手段、对各自主张的评价、实证量化、概念的模糊性、规范的多样性、他化性质空间有限性等影响因素,实际性的原初维度就存在着许多不可能完全克服的研判负担。比如,限于某种话语体系下的主观建构,使得“客观性划分”陷于限境之中。因此,作为一种尺度的意识,可以超越性地设定一切,但不可能设定自身不在此在的历程中。假如我们以实证或后实证的线性参照,作为划分流派的内在标...
  • 陈亚平:2015:重塑70后

    2015-01-01 14:47:39   /   经典・文论・翻译

    2015:重塑70后(一)陈亚平70后先锋文学艺术群体是介于前后两个文学形式或文化趋向的代际之间,但他们生产了自己的功能与精神历史,而由此带有了一种间性的特殊的历史性。这种历史性的时间性与此在存在的本体相关。如果以审美政治化的精英主义立场,来忽略70后先锋文学艺术群体的阿基米德点,就可能没有一种客观的、历史性从时间性中获得自身的此在的基础。而也可能就造成对中国先锋思想那种整体构架上的局限。同时,对70后先锋文学、艺术群体在时代上的认识论处境,如果缺乏他者在场状态的历史性此在的尺度,缺乏一个不在场者在另一个在场者中反映自...
  • 陈亚平: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四)

    2014-12-20 18:07:04   /   经典・文论・翻译

    陈亚平: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四)后—后现象哲学探讨人类的思想应该是,在一种时间域(三维:过去、现在、将来)连续性的线性,与空间域连续性的网性四维思维中,不断趋向超越这种四维的状态空间。这可能是无限的(包括先验条件的非逻辑)的界面。因为,思想的历史既是时间的差异,又是空间的差异。空间就是历史,就是处在的此在。人类思想的限域却通常表征为,一个界面与另一个界面之间的联系,一个显现到另一个显现的连续延源,改源,并源,近源,互源,同源,扩源,混源的线性,并决定着对(历史)那先行了的原思,前思,本思,再思,未思的一个本原的现在,持续为一个再造的现在。...
  • 陈亚平: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三)

    2014-12-17 19:32:03   /   诗歌点评

       驱动中国先锋艺术的哲学探讨(三)                          陈亚平先验哲学探讨先验-经验既独立于经验也独立于先验的哲学尺度,直接与存在语境的范围有关,即“先验”应该具有,互构经验世界实在对象本源性的基础要素,这个范畴包括:1,普遍的暂前性--有待经验世界做具体规定的超越性对象。2,普识性---一种普遍而非特殊认识方式的先天可能性(可能世界),即在经验世界前,以主体的认识的先天生理架构与功能---感性知-直觉形式,而预先存在于自我(认识)的能力。3,或能性,---使直观成为现实可能的各种潜意识概念、前直觉...

我的资料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