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符號不過我們敘事輕如鴻毛的詠歎調 --by 冰夕 blog:閱夜.冰小夕 http://blog.sina.com.tw/faninsa223/ 【 冰夕.詩集 《 謬愛 》2015年12月 出版 】
【 冰夕.詩集 《 抖音石 》2010年7月 出版 】
冰夕阅读北岛〈黑色地图〉关键词的触击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02 07:38:22
/ 个人分类:诗评赏析
查看( 747 ) /
评论( 13 )
冰夕阅读北岛〈黑色地图〉关键词的触击
〈黑色地图〉 作者:北岛 发表于2002年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
跟你所有灯光干杯
让我的白发领路
穿过黑色地图
如风暴领你起飞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一、从钢冷弦音到怀旧情结:
诗人北岛写〈黑色地图〉于2002年诗成,距今约莫有六年。然在我阅读北岛诗人作品,凡举从1995年开始集结付梓的《午夜歌手》诗集里,就近乎有五分之四的作品,让我爱不释卷的品读其简洁、犀利的掌控了“关键词”的运用加乘于诗旨的输出,苍劲刻划出:朗朗上口、易记诵、直击生活底层(内里)的声纳,叩击如冷弦的回响于烽火连绵的寂夜中照见当时的社会体制。
读北岛作品,我向来有着一种紧致且简炼浑厚的中心思维贯穿其诗旨的谕示而抒其感发的互鸣,不仅在于诗艺技巧上的递变。
然在《午夜歌手》、《开锁》此两本诗集里,我读到的多以钢冷弦音为主旋律。而时至〈黑色地图〉一诗中,则见到一份“怀旧”(nostalgia)的情结,写出作者对岁月柔软的思情,对现代化囚锁于有形框架、体制而欲企求一种互补平衡的出口。于怀旧中切入时空的断面,而剖析观照出,欲辅助改善现下所处框架的诉求;在回首里同时审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合而为一的反刍与期许。形成此首〈黑色地图〉有着刚柔并济的诗想观,而让我流连不己的品读的再三回顾。单就这首诗本身,做出浅析如下:
二、归程的所在、人本精神的义涵: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在首段的诗末三行,作者指出“归程”比迷途还长、长于一生所求的“归乡”。叙说出,便纵是迷途的挫折使人们心志倍受煎熬,但归程却有着更特殊的意义于人本,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万物之灵来说,更无价于自由欲归返的故土。
是以,我们所见世上最不忍亲睹的是,明明知道父子情深血浓于水,却苦于无法相认;又客居、客死于异乡流亡者的心境。然而诗人也如血肉之躯的感悟此一归程,难以置身野外、海外的引颈故乡的生长地。自然比起短暂人一生所承受种种挫折的苦难,要更为艰钜的难遣其抱憾孤老毕生的返乡路上,所体受、咽喉哽咽的发声。(更甚,如被主人一再赶出家门的忠犬,惹泪,无法告老还乡的愿景,又岂是一般人所能遭遇苦楚境地的无形枷锁。)
从而回溯,此诗,首段的第一、二句,如下: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试问,得有多少只寒鸦,方能拼凑出“黑色地图”的夜,而感发出的形貌、样态的夸饰兼具拟人笔法里,何止作者自喻为一只寒鸦的体察,体察其翅膀相衔翅膀的共象,喻此奋力撑开双臂的诗志而担负一纸地图之重?
三、关键词汇的运用,互文空间的旁征与诗余韵: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在第二段里,从“冬天的心”、“泉水”、“蜜制药丸”、“彩虹”、“黑市”的词汇中,凡举以拟人笔法的:冷冽寒微如冬天的心、泉水的生命力与真知的象征、蜜制药丸的糖衣与谎言、彩虹如雨后初晴的象征希望、伏蛰于黑市里漂流的人生楚境…等等。恍如看见并交感出一种,从门外的锁孔,目击有如楚浮内心视镜的赤子心,如何交错逆境中的溯舟而上。
尤以,在第四、五行,作者写到:“当记忆狂吠”如张牙利爪之忆往,来袭之后,虽然亦有“彩虹”闪现于脑海的片刻光明,最终却只能出没在黑市?尤为耐人寻味,个中寒暖的结语,了然于心扉的痛感。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在第三段的关键词,从“回声”中出发,于时间转瞬即逝的河流中,已为“虚”的替代者(交棒的人),而真正实体是由后人、亦即作者,来承继诗中父亲的期许所延续,回声的义涵。一种代代相传生息不止的“根本”所在。犹如“望子成龙”的儿时镜象却是从父亲如豆的眼神,冒出自己火焰般抱持其理想一生中的回溯,而旧日情人与信(薄如纸片的情书、家书)具化为一阵风也逝的转角,不复企及时间之流,重覆展演出历史镜象于微渺短促的生命体。
四、节制的对白与吟哦,运用于现代诗: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在这首〈黑色地图〉首、尾段,相呼应的“归程”与“重逢”里,从简单的句式,更添吟哦、喟感如追缅盛唐时的文风,而“小窗”一词汇乍现于此现代诗中,巧置的穿插出一种“等待”,凭添出壮志未酬的诗境,犹似明月近在眼前,却难以触摸永恒如李白感逝《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立遗世的冲击着内心所想望的高度。
也许读者会揣想此高度,是指什么?然而依我推想在此诗题命名之际,作者即己清楚表述出,明月欲突围逆境中的黑色地图的意旨可循其此一留白伏笔的联想空间,作结end的首尾段,呼应其诗题与首段的诗境而征得。
又及,如上我们所见,在对白与吟哦的抒出,并非仅止于古典作品,而是掌控在作者手上。如何妥贴运用于现代诗里恰如其份的释出,势将加乘其效益的彰显出一首诗的怀物惜情之作。反之,若运用过度,则易削弱整体诗主旨的力度,曝险于小我诗情的狭境之中而造堪虞。
五、综结:阅读北岛作品与诗艺
综结:一、阅读北岛作品:
阅读北岛的作品,我只能说有如对艺术的鉴赏诗,耐人玩味的一再检索其一种极为严苛严谨自我要求的自持里,所鉴赏。而未敢说伟大(包括任何诺奖诗人的得主)因为伟大近乎神性,而此首〈黑色地图〉读来充斥着对“家”、“乡”铭刻肉身记忆的想望与纯净灵魂的挣扎,渗入少许甜糖一瞬即逝的追缅,便纵是诗人一早屹立于我遥不可及的傲岸彼端。从而当下横跨时间界域、肤色、语系,以简洁俐落的“词语”和看似陌生化,却演绎出似曾相识的化学氛围楚境所碰撞、互文的撞击点,隐现诗中密语的幽微地带,有如边缘人伫立于大社会体制的悬崖上,摊展开以肉身书写的黑色地图。
便纵是深黑,却始终持守一份初衷的赤子心,延至年少轻狂时期,漂泊异乡的中壮年,截至现下的剖析出自我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现示与对家国的观感、观照。
综结:二、诗艺的展现:
一首诗的首要先决条件无非是感动人心,又能诉之对于人本与当下局时的体察,所结合出一种共为体识生命难得可贵的志节,化文字有如充斥诗中奈米力量的共鸣器。
然在一首诗的关键词的运用中,并非大杂烩的将其力度简练的词汇或政治的或生活层面的或哲想…等等,堆砌于一首诗中,即能巧取其诗的“份量”。而是得从作者本身于写作当时:不仅将捕获灵光缪思的霎那融合诗中,亦须针对诗题、诗旨做出相对应的符码,不只在文字表面的显示,其留白的余韵、互文(也即旁触的驰想空间)亦为一首诗达到言有尽的节制里,而衍生出意蕴犹存的余韵,线索着符码的方向所趋指、应和,继而产生出一种共为交感的群体生态意识,所互鸣的体认。
是以,我阅读〈黑色地图〉深感其独特简炼的诗艺,如何收拢于压缩、节制、揭缔于互文中现示的符码,集结不同成长阶段的剖面;又同时输出惜情思乡之作的感念,有如离岸遗世沧海桑田之中,遥望故里,那纸单薄于逆风中而往的〈黑色地图〉。
冰夕2008/11/26初稿 2009/01/02二次汇整
Picture:北岛诗人2008年12月在香港《今天》三十周年朗读〈黑色地图〉的近照。拍摄者jiajia
相关阅读:
- 冰夕读诗笔记、九 (冰夕, 2009-8-29)
- 冰夕 蓝调码头 (冰夕, 2009-9-02)
- 冰夕 烽火楼 Jul`2009 (冰夕, 2009-9-10)
- 曾经水光荡漾 (冰夕, 2009-9-18)
- 诗两首:女身、赤身 (冰夕, 2009-9-27)
- 日出.风城印象 (冰夕, 2009-9-20)
- 冰夕 租界 (冰夕, 2009-10-06)
- 慢慢 (冰夕, 2009-10-20)
- 冰夕 盗题诗《发呆》 (冰夕, 2009-10-24)
- 不止 (冰夕, 2009-10-25)
论坛模式
推荐
收藏
分享给好友
管理
TAG:
关键词
冰夕
阅读北岛
黑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