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我的两次高考经历

石买生 发表于: 2017-6-07 14:35 来源: 今天

我的两次高考经历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1980年首次参加高考,没考上。次年补习了一年,再考,结果考上了。因为按我们老家都昌的习惯,第一年考上大学的人很少,那时都时兴补习,现在叫复读,补习能考上的,也算很不错。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农村,哪家能考上一个大学生,那跟哪家有人参军一样,全家光荣。
我的两次高考经历,有不同的况味。
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印象深刻。
我初中升高中时,因为没有考上重点班,没有机会上三汊港高中读书,只好在三汊港初中临时设立的一个普通班读书,所以高一基本上是在懵懂和无聊中度过的,除了玩,基本上没学到什么东西。好在高二时来运转,我们普通班转到高中就读,跟读重点的同学一样享受同等待遇,那对我们的刺激呀忒大。我们整天高度兴奋,可惜上课啥也听不懂,整天坐飞机。特别是数理化,我更是一窍不通。更不幸的那时代又特别重视数理化,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类的口号整天喊得贼响,搞得我更是郁闷非常。

不过高二刚开学不久,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和我的同学的命运。这件事就是高二文理分科。当年,我们高中都是读两年,读完高二就高考,因此,分科是头等大事。
当时,从家长到学校,都重理轻文,报理科的学生多,报文科的学生少。学文科跟学理科比,好像人要矮三分。不过,在分科动员会上,邱崇德校长的一席话,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他说,你们如果理化基础差,还不如读文科,这叫扬长避短。叫你们有些同学读文科,我们不是把你们当包袱甩,我们是在拯救你们。事后证明邱校长的话有先见之明,要不是读文科,我和我的好几个同学,第二年也肯定考不上大学。所以,一个好校长,可以改变一批人的命运,所以,至今我们仍对邱校长心存感激。
戏台已经搭好,目标已经明确,本来只要好好唱戏就是。可,这一年---1980年高考,我们一拨人为啥又没有考上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们基础太差,数学还需启蒙,英语两眼望天,其余一知半解,考试左顾右盼,结果偷看等于没看。内因相当爆表,但外因也相当惨淡,最有代表的是教我们英语的吴老师是学俄语的,他上英语课我们基本上是用游戏和他互动。幸亏当年英语高考分数只按百分之三十计入总分,不然我们会死得更惨。我们没考上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录取比例低,当时的百分比大概是百分之六左右。这么低的录取率,我们这么差的农村生,怎么可能考得上呢?就我个人而言,没考上还与我有些恶习有关。因为上课听不懂,成天鬼混,晚上熄灯之后,我常点起蜡烛,邀三两同学在木箱上偷偷玩纸牌赌博,有几次被老师逮个正着。因为赌博有瘾,学校不行,我就有时逃课,邀吴义河和吴礼凡到校外小山上的采石场赌博,常玩得面红耳赤,兴尽而归。
平时没学好,考试考不好是必然。
我记得当年考试要到县城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坐汽车都不容易,上县城更新鲜。我们学校的考生住的地点是县委党校,党校的房子多、大、气派。房间里的床是上下两层的木架床,住的舒坦过瘾。未曾开考,我们都觉得县城真好,繁华,热闹,连树上的蝉叫也特别嘹亮,跟乡下不一样。因为刚到的一晚睡得香,第一天开考中午又睡得甜,结果我村的同学石海龙睡过了,同房间的同学又没有将他叫醒,结果考了一场就回家了。那年冬天,他参军入伍到了海南。我复读时收到过他的来信。
那时,高考是七月份考。七八九三天,史称黑色的七月。于我而言,七月更黑,我接到的落榜通知书上,赫然写着223分。
那一年,吴义河考上了中专,当他拿着通知书从我村经过时,我正在田垄的打谷机上劳动,农村也叫双枪,实际上就是干农活。当时我一身是汗,满脸污垢,我向吴义河的脸和他的通知书投向一憋淡然的目光,既没有羡慕,也没有沮丧。

我的第二次高考经历有点励志,甚至有点悲壮。
因为高考分数太低,补习也没有什么希望。我娘就主张我跟我爷(父亲)学做篾。我爷当时是公社木竹厂工人,是远近有名的篾匠师傅,学做篾也是一个好出路,出师了不愁没饭吃。我的想法是,学做篾好苦,我曾见过我爷蹲在地上做篾的情景,整天蹲在地上,双脚严重畸形,十个篾匠九个罗圈,再加上驼背,双手皲裂,不是一门好手艺。我一想到我一生也跟爷一样受累受苦,我就十二分的不愿意。再说,我自己的本质我清楚,我实际上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每次回想暑假跟爷娘在骄阳下汗流浃背,皮肤热辣辣的痛,我就不寒而栗。于是,我就跟娘说,人家的娃儿补习好几年,我就补习一年,再考不上我就跟爷学做篾。
于是我哥就从景德镇建工队回家,到高中给我报了个名。教导主任王主任看到我寒碜的分数,对我哥说,石主任啊,不是我说啊,你佬弟分数太低,恐怕补也没希望啊。我哥微笑说,主人麻烦你了,让我佬弟试一年吧。
从此,我的命运回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我的未来也露出一点曙光。
从此,我洗心革面,发愤攻读。我抄了很多名言在笔记本上,勉励自己,我记得最清楚的两句话是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补习一年,大部分同学都自觉勤奋,学习你追我赶。但在老师眼里,对特优的同学上心难免导致偏心。最有名的花絮来自Z同学,班上长期考第一名,更令我们羡慕和沮丧的是,该君背功了得,不管哪种书,皆能倒背如流。班主任曹老师在班上号召我们向Z同学学习,我们稍有骄傲和冒犯,就揶揄我们,你们不知几斤几两,多向Z同学学习,他若考不上,我们班一个也考不上。吊诡的是,1981年高考,我们补习班七个同学考上了大学,T同学名列第八名。下一年,他再补习时,考上了江西师大。
现在,我为人师多年,我经常讲这个教学案例。我想说的是,对老师,对同学,要以平常心视之。任何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只要不放弃,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在我补习那年的某一假期,我细叔从我家门口经过,见我在一间暗黑的房间的窗户旁看书,劝慰我说,秀才诶,别苦读了,伤了身子,我们家没有读书的好坟山啊。我应了一句,啊,谢叔。
1981年七月底,某一日中午,我肩一担尿桶从自留地回家,在村东一条土路上,我大妹桂春截住了我,她手里朝我扬一张纸,大笑着高喊:哥,你考上了!
那张纸上写道:政治75,语文77,数学41,英语8,历史76,地理82
那张纸,让我走出了韩婆庄,改变了我的一生。


下载.jpg

最新回复

南屿 at 2017-6-07 15:51:57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