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一个人习惯叙事】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7-5-31 17:47 来源: 今天

——————————————————————————————————————
      当一个人习惯叙事,也就慢慢老了。采取挖掘记忆的方式活着,偶或惊喜于记忆的伴随物,将单薄的个人经历编撰的厚厚的,好像里面真有丰富的故事讲出,有时直把自己如观众一般感动得跟真的一样,成熟是将人生的缺憾修改得完美。

      在没有惊喜的地方惊喜着,没有曲直处勾出崎岖。每个人记忆的风格都那么独特,像是专门挑选的一种风格或方式,从而将自己的故事更特别地展现。具体内容好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谁又会认为自己的故事之于自己不重要呢?重要是指相对自己生命展示的个体历史,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演绎,而不是宏观社会环境下的群体事实中的一部分,因为在宏观题材中没有人会在意微尘意义。而记忆为主体杜撰的个人史除了用来解释“我”这个概念外,它艺术化地育着一个人的老。

      年轻时,更偏向以抒情方式去抒发情感、感受外界,仿佛抒情能更好接近事物本身。某一天,猛然发现自己内部的情感空了,似乎无情可抒,尴尬地发觉抒情也不是内心的真,不是事物的本性,更像是基于我对自己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错觉,让自己把主观感受修饰一番,覆于对象表面,看上去既直观而又易带入观察者的眼睛。可谁的青春没梦幻般的抒情呢?是啊!一种可爱的青春错觉,总那么让人留恋、让人怀想。

      再后来,理性则使人学会从辩论角度去认识社会、理解世界,直视人生遭遇的各种事物、事件、事实,好像貌似理性的辩论接近事物本身、接近客观真理。其实,这不过是用一种错觉代替另一种错觉罢了。用语法、句子构成的思想事实来置换自然事实、社会事实,一切用来表述对象的概念并不比对象真实,即便这些概念构造了比外在事物丰富、深刻的思维图像,永远表明一些走近对象的可能。如果说这些思维图像、可能性即是存在的组成因素,那辩论这个工具则会充塞属于自由的空间,由于太多的构图和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终将使人疲劳。

      当一个人老了也就慢慢习惯叙事,习惯在自己的故事中老去。叙事就像一个人面对丰收的粮食,细细地慢慢体会着耕耘的过程意义,泪水、欢笑、艰辛、痛苦等也成了必备的故事情节,在几十年的时光里酝酿、发酵,味道越来越浓。当一个人以“老”的形态平缓地叙述记忆中的美好、悲伤,美好和悲伤也不再重要,只是记忆的修饰语;故事的真假也无意义,只是完善故事的补充和修订罢了。看吧!我们的粮食温暖着我们的老。

      一个人的老就在自己熟悉的叙事中走来,记忆载着老来临,无所谓悲欣。假如故事本身还有什么过多的显然修饰,那是我对你在故事里的内容的缺失、不充分的联想,是我对轮回中所历的尘事不悟的念想。

      注:2017.5.31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