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那些因果性的呈现】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7-3-22 15:47 来源: 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说下就下,不说也还是要下。这不废话吗?可现实中难免这样的情景:面对晦暗阴沉的天空,不由自主地来一句对雨的相关判断或者说仅为一种描述性的说说。事实上,即景的话里没有不针对外部世界的“将要下雨”的现象的真正意义上的判断,更像独白似的坦呈个人的经验性质的感觉。

      再者,“下雨”也不对应于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况是将要下雨,二者间构不成必然的联系。我们在下雨之前的感觉和说出的话所采用的的对比材料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更像是对内心潜伏的一场雨的看法,是啊!要下雨了!我们说出对于内心的一场雨的感叹。诸如:天凉了、下雪啦、今天天气不错等等。有对外界场景的真实判断吗?即便外界真的下雨,或像以外部的雨来掩盖自己面向内心世界的一句几近白描的话。

      这是不是我的臆想呢?得对照思维的过程想想,是否是我对自己心中的某些结果的猜疑?对引起这些结果的原因的困惑,继而怀疑开来呢?比如:说“下雨啦”、“要下雨啦”,就是一个普遍的日常用语而已,类似于一个无关的语气词。想到原因,我对眼前的事物感到莫名的悲伤,因为我并不明白垂直落下的果的来由,哪怕我被砸中,似乎我不得不开启怀疑这道程序。因为熟了,所以落了。这解答不了说话者对“要下雨”的场景说出一切以及对此场景的旁观者的疑惑。

      一种线性思维将我们约束起来,我们的怀疑在世界的因果性之内所寻求着,可就是看不见因果性本身体现出的特征,从而过分外延概念的虚无。要知道,纯粹的因果世界没有怀疑,它就是一种简单的对应形式,相对于过度复杂化的现代思想甚至显得有些粗略。习惯追求结果的人,这一形式是复杂的,似乎可以设想无限多的原因,并成为逃避带来结果的原因的承担。而假若走在一条路上,你则可能会立即明白,这条路将要通往何方,即:对于结果就要简单多了,即便在路上想象再多可能性的发生,也难改变我们内心的“一条路”的结果,走比想简单得多,某些可能性仅属于想。

      当然,如果我们把因果当作外界对事物的作用,而不是事物内部的属性,那将糟糕地发现,在“要下雨了”这句话什么也捞不出,以致错误地认为因果如凭空而来的雨一般,由某个外界的地方作用而来,是一个外在的东西。由此导致了一国的不确定性,也吧原本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了,而从本质上讲不确定性否定了因果吗?我们只能说多条因果线之间有干涉、遮掩并产生相应的现象,也不意味着已经发生的因会不留痕迹地消失并不留下任何结果或导致结果的影响。

      再回过头看看关于“下雨”的话题,雨遵循着它“下落”过程的内在规律,雨中人的看见是相对遵循自身因果的结果,更高层次上随着范围的扩大,各因果性事件、事物等之间会有干涉与关联,那些构成我的怀疑是“我”对外的坦露。我,一个荒诞的怀疑者,带着时代的悲伤,在因果之外的不确定性下独自走着、走着。

      注:2017.3.22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