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后记

辛泊平 发表于: 2016-12-27 11:00 来源: 今天



[size=10.5pt]《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后记


[size=10.5pt]辛泊平




[size=10.5pt]第一次写当代诗歌的解读,好像是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读北岛、顾城、江河、多多、杨炼、芒克、舒婷等“朦胧诗人”,相对于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老诗人,那绝对是不同的阅读体验。于是,就顺着感觉写了几个[size=10.5pt]诗评[size=10.5pt],很稚嫩,没想到竟得到我的老师陈超先生的鼓励。陈超先生是从事当代诗歌研究的大家,他的《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是一部具有诗学意义的文本细读的经典。受先生的影响,后来也写过关于海子、西川、于坚等第三代诗人的诗歌读解,但同样是很稚嫩,就像那些年的作业一样,写过也就忘了。

[size=10.5pt]再次拾起诗歌的文本细读,是偶然,但冥冥中似乎也是必然。

[size=10.5pt]写作多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总会有人有意无意这样介绍我——[size=10.5pt]陈超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介绍,我除了惶恐就是汗颜。陈超先生是大学教授,教过的研究生、本科生数以万计。在我的观念中,只有那些做过陈先生的研究生、传承先生学问的学生,才可以被称为陈超的学生。我没有读过研究生,没有从事专业的学术研究,所以,只能是那数以万计的学生中的一个,是可以用“等等”来等下来的。我听过先生的课,毕业后一直和先生有书信和电话联系,他关心我的写作和工作;我是陈超先生广义上的学生,陈先生是我的老师。这是我能够坦然承认的一种关系。

[size=10.5pt]但是,在阅读当代诗歌的时候,陈超先生的理念及方法肯定影响着我的感受和判断。当读到让我眼睛一亮的诗歌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想写点什么。于是,就有了工作多年之后的第一批诗歌读解。网络时代,诗歌论坛以及稍后的博客,改变了诗歌的发表形式,也改变了诗歌阅读期待,它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读到最新的诗歌。记得最初写下的三篇文字是关于路也、江一郎、李南的诗歌读解,在论坛上贴出来,很快就有了回应。再后来,就是当时任《诗潮》编辑的刘川兄为杂志的一个读诗栏目约稿,于是,就又趁着热乎劲儿写了一些。稍后还在某报开了一个读诗的专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浏览各种各样的诗歌杂志,不管官刊还是民刊,游走于诗歌论坛和诗人博客,不管名人还是新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体验最接地气的诗歌现场,发现让我心动的诗。可以这样说,我的诗歌读解,对象不是名人,而是我喜欢的诗;它似乎没有体系,但却有诗歌的现场和生命的体温。

[size=10.5pt]现在,这些文字放在一起,按诗歌的主题粗略地分成四辑。第一辑,是关于人生之爱的;第二辑,是生活现场,关注的是苦难,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都属于这个范畴。第三辑,是生命的感悟,人生的荣辱与浮沉、执着与超然,构成了大千世界。第四辑,主题没有前三辑那么明确,有点模糊,就归入同样难以明晰的历史与写作吧。各辑之中,除第一辑文字按爱的整体感受、对父亲的回忆、对母亲的爱、爱情、对儿女之爱的顺序之外,其他三辑内的文字基本都是照所选读的诗人的年龄来排序的(当然,因为有些诗人的生平并不详细,所以也只能是大致的排序)。各辑的名字,分别取自蓝蓝、邰筐、韩文戈、远人等四位诗人诗歌的题目。

[size=10.5pt]诗歌是一种记忆。但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开方式,有不同的语调和节奏,所以,面对同一种记忆,自然就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有不同的温度和纹理,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动。在我看来,这些不同恰恰是诗人的意义。因为,它让我们从不同的感受中认识这个多元的世界和多元的生命,认识立体的自我。正因如此,面对不同诗人对于同一种记忆的不同表达,我可能有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读解,因为,我理解感受的差异性,理解感动的瞬间性。[size=10.5pt]


[size=10.5pt]我承认,有许多名家的作品我没有读解,不是那些作品不经典,而是它们已经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经典走进了相对普遍的阅读。我侧重的是“在场”,诗歌现场和生命现场。就是北岛的诗,也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而是他近期的作品。所以,这些诗歌多从诗歌杂志、诗歌论坛及诗人博客选取,基本没有选择诗集里的诗歌。现在,我依然在这种阅读之中,时间变了,环境变了,但感觉没变,关注的方向没变,写作的态度没变。我想说,这些文字不是专业的诗学理论,它只是一个人的诗歌阅读,带着个人的喜好和偏见,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感悟。就是这样,只能这样!

[size=10.5pt]在喧嚣的世界,与一首诗相遇,静静地读下去,让时光在那一刻慢下来,我想,这不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缘分。

[size=10.5pt]最后,感谢那些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对我这种随意的写作给予鼓励的朋友们,感谢康城、李寒等诸兄最初对这些文字的谬赞,感谢刘川兄曾在杂志上给我的版面,感谢李冬兄、红菱姐为我开的专栏,感谢刘春兄为这本书付出的一切,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恩师陈超先生,感谢诗歌与时间!

[size=10.5pt]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恩师陈超先生!

2016/6/17[size=10.5pt]夜


001yQojfzy76AkUW8adc9&690.jpg

最新回复

黑光 at 2016-12-27 12:54:26
在喧嚣的世界,与一首诗相遇,静静地读下去,让时光在那一刻慢下来
岑心 at 2016-12-27 18:02:22
“诗歌的现场和生命的体温”,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字眼,从诸多文字里可以感受到去贴近诗歌本身活力,支持!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