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每日识字帖

木芙蓉花下 发表于: 2016-11-03 11:50 来源: 今天

黥颜劓鼻
qing,黥
yi,劓



汉语词汇量,能代表一个诗人的文化档次。以后,有不常见的美词丽字,都纪录一笔。
这个是自曝己丑的行为,小学生学习,从零开始。
倘若坚持一年,会很可观!

秦朝法家治国,苛刑峻法,满街黥颜劓鼻之人,也就是面上刺青,鼻子被削去的劳改犯。
黥颜劓鼻,这个词如果打不出来,没有词汇量储备,写作的时候会卡。

秦法严苛,普通百姓动辄得咎,成为劳改犯。秦人不以黥颜劓鼻为耻,反而以触法网为荣,那么,刘邦项羽这些野心家就有民意基础,揭竿而起,应者云集。

我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其实,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思想认知,所以,词语成形凸显,属于文化智识的成熟。



字都没认全,如何诗?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3 12:06 编辑 ]

最新回复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5 16:49:35
精神镜像


IMG_20161105_164137.jpg



11月26日《乱声》(水墨小品)画展及简述
                                       
    许多年未作任何画展了,这次的水墨小品展之所以命名为“乱声”,除了本身有对古代曲赋中的“乱曰”精神、混沌学与十几年前在《琴殉》中关于《广陵散》之“乱声”段落的一种镜像表达,也是对当前世态、社会、当代视觉生产现象与个人精神困境被碎片化后的一种反应。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反应,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最初汉字中的“乱”与“治”的古字,是两个非常相近的字。即(乱)与乿(治),在许慎《说文》或《集韵》等很多典籍中,在甲骨文、籀文与异体字中,原本也可训诂为一个字。孟子云:“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在传统中国思想中,治乱交替就是对历史的根本总结。《春秋》之喻也是这个意思。把秩序与混乱,作为对一切朝代文明兴衰的象征,拟定其为无须解释之本质。这是一种关于历史时间与人间烟火的双重奏,是阴阳,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若将此概念投注于绘画中,我们也可以说,五代宋元山水精神与绢本花鸟人物可以为“治”,而晚明以后至近代一切大写意可以为“乱”。西方概念之古典、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时期可以为“治”,达达与现代主义以后包括装置、行为与工业化材料的表现等则可以为“乱”。而且每一种乱都来自于对治的分解。因乱的本质还是要回到治,它们是同一种观念在不同时期的表达与诠释而已。就像在那些特殊年代,我们曾被称为生活在大同理想的乌托邦之中,好像是天下大治了,而在别的国家看来却是陷入最大的乱一样。
    说这些,是因为我个人无论绘画、文学还是音乐等,本心其实并不太在意任何所谓艺术史、器物与技艺等问题。除了想去刻意完成“类书”式百科全书的创作野心之外,我主要还是关心所谓传统士大夫式“文以载道”的思想最终如何能进入现代性的问题。我的一切创作之总动机,都是基于对此矛盾之徘徊、批判、怀疑,以及在迷惘中如何寻求归属感。因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之根本。至于技艺种类或文艺种类的分野,具体完成了多少艺术作品,是关心点线见性情还是解构透视与抽象,激变于幻想力之魅力,是关心新型材料效果还是肌理光影,问鼎于架上还是物象等,总的来说全都是次要的。
    我从来不想本末倒置,因这个时代早已本末倒置得够乱的了。
    虽然也许最终都只能靠作品来界定个人的意义,但接受“乱”的意义,大概就是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开放的无序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彻底的秩序,古今皆适合。我想自晚明以来大概有真知之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罢。
    于是,权当是我个人对眼前这次小画展的一点解释吧。
    当然,作品也重要,但绘画(或艺术)更重要的不是视觉,而是叙述、是倾听、是人的态度,乃至是人对记忆的拆散和重新组合。人不可能发明视觉,只能修改视觉或赞同或反对别人的视觉。也包括在力所能及的视野范围内修改自己。但绘事后素,无论反传统还是反现代,总归得有一个能面对自己的立足境,一点画境或一点语境。哪怕真是散点式的“无立足境”,本身也是一种立足方式。如沉默也是一种语言方式。乱也是一种治。这次展的小品基本都是这两年的水墨小写意,只能算是一次热身。受“好食好色艺术空间”策展人老贺兄之邀,仿佛是用黑白给当前这个乱世之秋一点颜色。大概表达、友情、世俗压力与内心仓皇兼而有之。所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知黑守白也好,寄沉痛于幽闲也罢,怎么说都无妨。反正甘蔗没有两头甜的,其它也不必多想了。



-----------------------
以上是杨典画展简述,我反复读过几遍,因为,一个艺术家埋首纸墨思接千古两年,他的心路的综合性表述,相当凝练深刻,在这种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和诉求中,有我们常人或者旁人所不了解的幽谧趣味。
杨典也用一个词概括他的艺术: 镜像表达。

镜像,在互联网也存在,如某个网站打不开的时候,会出现镜像,保留着那个网站的一些文章图片信息。
它不是可以面对面真实的事物,只是一个影像,一个类似镜子里的东西。

其实,我们见证的物质世界,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个水中的月亮就是一个镜像。
我们仰望的星空,也是一个镜像,很多星球离地球有几亿几十亿光年,我们看到的只不过它曾经的一个影像。它其实早已经消亡。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标准。
事实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人是生活在镜像中的,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也都是镜像的感官。
何况记忆?


精神镜像,频繁出现在诗歌里。
恰是现代汉语诗歌,运思在灵境。

这张照片是我刚拍摄的。
下午的阳光照耀着我的陋室,照在我捡回来的根和柳须上,投影在岳氏名园拓片上,形成了一个影子。
我感觉到一种游离现实的美,于是,用手机拍了下来。

镜像,似曾相识,有缘飞燕,但是,它隐藏得很深。
在深处,我的祖父,油灯,油库探照灯,79年代的荒凉和温暖,遮天蔽日的潘阳湖大雁群,小伙伴,长江漂浮的裸体女尸以及我们对女尸的性幻想和虐待。。。

这个可能是我生命记命标识的精神镜像,我的诗歌和一切行动念想的根源。
我还有其他的精神镜像,关于智识和情感的,个性化标记。
我也在镜像里,记录和沉淀着雨时代的遭遇,反刍和展望,而此时此刻都是这河流里的浪花。


我想,我对杨典的阅读和解读,临近了谈话倾听的地步。



这张照片如何?
今天的一个生词:精神镜像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5 17:24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5 17:56:38
在失亿的悬崖边   返回
湖泊  长江  雁群
秋天已经窖藏
立冬之后  松鼠吻着松针

草堂幽径有一只凤冠鸟
迎面相逢的偶然
雕刻成 镜像里的光

镜像会一再重复   某句
命运的汽笛   镜像也是
稍纵即逝

当我们洁净地翻书
整装待发地去生活  生活
那片沼泽之上   女体的颠倒曲折
与沙场  文场  鞭挞相邻

我们脱离
这尘劫里最粘连和狭窄的念想
星空帷幕上  璀璨的
镜像
网络里不联络的人

榜上无名
--------------------------------
美术和音乐,都是镜像显影。镜像有幽深变体和粗俗浅陋之分,比如梵高的画,就是梵高对自然人生的镜像,张大千也一样,有文化背景和个人印记。

精神镜像,一般人不会内视,在黑暗里不露容颜,只有艺术家和修行者,才会反观,发现并表达自我个性化的精神镜像。这是一种很高超手艺的文化雕刻,词语的凸显,也就是精神镜像的雕刻。


仓吉造字,汉字就是古代人类的精神镜像。
字母文字属于数理逻辑领域的精神镜像,象形文字属于感性思维的精神镜像。当然,也只是总体如此推论。


汉语和汉字是华夏民族祖先精神镜像的结晶,形成文化和文明载体。
小学,训诂,音韵等,也是一大学问。这个里面是历史沉淀的文化结晶,一条通自然上古之心的古道。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5 21:18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5 21:11:04
临屏

镜像2

香忆  凝结成一条褐色的
伤疤  蛇形文字闪光着凄迷的春天

她的井离我的很远
一样地倒影明月  汲水搓衣

也许  我是她碧潭里的一条
鳄鱼  影像在桃花门前

地藏道场  香忆是一篇祭文
七宝佛珠里存在这次相遇

良人啊  你的权柄是非世俗的
却哽咽在这极权的路边

-------------------------------------------------
自从回乡后,一直没有写诗歌的兴趣。除了刚回来的那段日子,手机斗诗临屏外,几乎没有创作。
不过,最近在整理和恢复。
我需要对过去积累下来的东西,做一次整理工作。
然后,才可能有比较明晰的方向。

诗歌,其实是一次偶遇。也就是说,诗歌需要有生活环境和场域。
巴蜀那种生活环境,适合写诗歌,一旦离开,那种写作的状态好像丢失了。

六年多的巴蜀生活,像我的诗歌的一个土壤,一旦离开,新的诗歌土壤没有熟透,感觉到生涩。
不过,我现在进行的整理和总结,也是必要的。
那些灵感的句子,隐藏着评论词汇和语言,当时只是瞬间的灵感,其实,有很深刻的艺术概念内涵。

对创作进行批评性概念的审视,也是一次意识境里的艺术提升。
从潜意识上升到意识里,进行储备,很有意义。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5 22:18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6 20:48:22
江州石

江州石,又称湖口石,产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该石呈青黑色,稍有光泽,形态瘦透玲珑,一般个体较大,适宜作供石欣赏,亦可用于制作山水盆景。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 ,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以刺刃剜刻之状,石理发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东坡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贾小玲珑”之语。






上、下石钟山屹立于长江与潘阳湖交汇处的东南岸。双峰对峙,相距仅一公里。扼江控湖,素称“江湖锁钥”。乘游船从江上或湖上远远望去,作山看,则是两座小巧玲珑的石头山;作石看,则是两处壁立千尺的奇石。
唐代李渤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任江州刺史时来鄱阳湖口,见上、下石钟山“欹枕潭际,影沦波中”,即称之为“双石”。进而扣石聆音,发觉“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认定上、下石钟山“泽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才有如此“铜铁之异”的奇石,因名“石钟”。应该说,李渤是接受了当时民间较为流行的说法,并把自己细心考察的结果作了真实的记载。
宋代右丞相周必大也是为石钟山作记的名家之一。他在文中称上、下石钟山为“上钟石”、“下钟石”。他还执意找到了李渤曾经敲响的两块奇石。文中说,上、下石钟山“山前数石绝奇巧而不宏壮,全类假山”。并说上石钟山“一石高四尺,扣之有奇声,东坡所笑者也”。下石钟山“攀援而上亦有一石,阔丈余,可扣击,他石否然”。所以他认为“李渤所谓南声北音,也未为无据”。
上、下石钟山和鞋山都是石灰岩结构,经过千万年的浪涛搏击和风雨侵蚀,地表留下了丰富的奇石景观。上、下石钟山地处江湖交汇之要冲,战争岁月多烽烟弥漫,太平盛世则商贾云集。秦汉时期山上就有建筑,但人世沧桑,屡建屡废。自然石林历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于地表的石头,虽是东鳞西爪,但千姿百态,突兀嶙峋,构成一处处奇石小景。石钟山的假山、假石却也有天造地设之妙。150多年前,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主持修建石钟山园林建筑时,在浣香别墅前院,“列石则皱、瘦、透三者皆具,另撑石笋一枝,望之如箨甫惊雷,有凌云之概。对立响石,扣作渊渊声”。经芸芍斋,过且闲亭,石岩障前,疑入绝境。石岩前是一个半月形的小水潭,水深而清冽,水中有成群的鱼儿在游动。石板曲桥把水潭分成两半,右边一石笋耸立水面,自称梅花使者的彭玉麟在石笋上亲题“冷云”二字,与水潭边壁立的石岩上同是他题的斗大的“云根”二字相呼应。踱过石板曲桥,一石门洞开,原来是“桃花洞口,渔人精舍”。桃花洞是一个石峡洞,虽仅能容膝,但却是天人合一的建筑精品。洞内湿渌渌的石壁上,有诸多珍贵石刻,尤其是彭玉麟题刻的三个不同写法的“梦”字,让人浮想联翩。穿洞而过,左边是梅坞,右边是半绕梅花厅的天河。天河边是长廊,对岸是石林。河中奇石挺立,水里鱼儿往来游动。河上飞架天河桥,桥上观景,别有情趣。
鞋山的石林基本保存完好。穿行在石谷、石洞、石隙之间,不由得深深地赞叹大自然的伟力。千奇百怪的石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玉兔东奔石、蛤蟆望月石、狮身人面石、千年龟石等。鞋山叫得出名字的石头有20多处,每一处都有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令人拍手称奇的是,鞋山北端山脊云眠亭中的云眠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酷似鞋山,简直是云雾缭绕的鞋山的缩影。
鄱阳湖口水位落差大,一般年份都有10米左右。夏秋盛水期,上、下石钟山和鞋山山麓的天然石洞全淹没在水中,只在冬季涸水季节才露出洞门。临水的崖壁上留有明显的水位痕迹。从未被水淹过的石壁是铁青色,并长有藓苔藤蔓;而常被水淹的石头,则被波浪冲洗得莹白如玉,光洁平滑。石洞透漏玲珑,莫可言状,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或曲折狭窄,仅能蛇行而入;或平坦宽敞,可容纳千人。有的石洞还有题诗题字,十分奇妙有趣。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字迹黯淡,无年代可考。大概是清代以前僧人、隐者或游人的狡狯之作。
上、下石钟山和鞋山与高山大岳相比,确实是三块小石头。因其小,而又镶嵌在大江大湖的怀抱,无怪乎人们称之为精美的盆景。早在宋代,会嵇郡王杨次山就吟有“真山从作假山看”的诗句。或许是从奇峰异石得到灵感,宋代湖口人李正臣就蓄异石九峰,精心制作成盆景,赢得当时苏东坡、黄庭坚等社会名流大加赏识。
苏东坡曾三次来湖口。第一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县任县尉,路过湖口,泛舟夜探石钟山,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石钟山记》。第二次是被贬岭南,再过湖口。也就是这一次,他有幸见到了玲珑宛转的异石九峰,当即名之为“壶中九华”,并“欲以百金买之”,欣然作七律《壶中九华》。诗中他是这样描写这块奇石的:“五岭莫愁千障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真是天下第一奇石。第三次是遇赦北归,又过湖口。觅“壶中九华”石,谁知已被好事者取去。苏东坡惆怅不已,复步前韵,又作一首七律《壶中九华》,慨叹“尤物已随春梦断”,只好自我安慰说,“真形犹在画图中”。没得到这块奇石,苏东坡留下了深深的懊悔。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好友。公元1102年来湖口,李正臣捧苏东坡《壶中九华》诗来见。此时,苏东坡已去世。黄庭坚万分感慨,用苏诗原韵,也作一首七律《壶中九华》。诗的末句说:“赖有双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意思是幸好上、下石钟山谁也不能拿走,带着槌儿来敲响石钟的千古奇音吧!黄庭坚已把上、下石钟山看成了《壶中九华》的替代品,也就是把上、下石钟山看成两个精美的盆景了。
黄庭坚还记述了与“壶中九华”并称的另一奇石。说是“有老巫邹生,以三奇石随高下体著成屏风三叠”。黄庭坚戏名为“肘后屏风三叠”。“石色绀青,嵌孔贯穿,击之铿铿,云雨之上,诸峰隐现”。黄庭坚觉得此石十分怪异,不亚于“壶中九华”,并说“他日湖中百怪并出,当以此两石为祖”。
至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与彭玉麟等“棹小舟至石钟山下,寻石洞。入可数十丈,仍由东大石下出入,石即东坡所称可坐百人者也”。此大石原在下石钟山东面不远处,后拓展水道被炸之,我们已无缘领略其独有的风采。
英雄石屹立于上石钟山东面水中,与上石钟山仅一步之遥。一石卓然出群,突出水面,高十余米。石之顶部,有一块略呈四方形的巨石,好象是叠上去似的,称英雄石。相传1363年,常遇春从朱元璋与陈又谅大战于鄱阳湖。在一此战斗中,陈友谅骁将张定边奋勇争先,直逼朱元璋帅船。慌乱中帅船搁浅,被张定边率军包围。这时,常遇春从岸上赶到,以枪挑起一块巨石向敌军砸去,巨石稳稳地落在突出水面的奇石上。敌军早闻“常十万”威名,今见如此英勇,吓得纷纷后退。朱元璋这才脱离险境。英雄石上,至今还留有枪戳的窟窿。长期以来,英雄石一直是勇敢者十分感兴趣的攀登目标。




古籍记载

壶中九华
苏东坡曾于李正臣家见此奇石,赞叹不已,叹为“壶中九华”。并做《壶中九华》诗:“前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峰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灵碧玲珑”。可见此石之妙。

云林石谱
宋·杜绾《云林石谱》江州石:“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在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状;一种匾薄空嵌,穿眼通透,几若木坂似利刀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
土人李正臣蓄此石,大为东坡称赏,目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贾小玲珑"之语。然石之诸峰,间有作来奇巧者,相粘缀以增玲珑。此种在李氏家颇多,适偶为大贤一顾彰名,今归尚方久矣。又有一种,挺然成一两峰,或三四峰。高下峻峭,无拽脚,有向背,首尾相顾,或大或小。土人多缀以石座,及以细碎诸石胶漆粘缀取巧,为盆山求售,正如僧人排设供佛者,两两相对,殊无意味。”

园冶
明·计成《园冶》湖口石:“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似利刃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

石钟山记
苏东坡《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一块巨石:月夜从石钟山下泛舟回,“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如乐作焉”。

入彭蠡湖口
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云:“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说的是鄱阳湖口有一块圆亮如镜的奇石。

湖口县志
清末的《湖口县志》对这块奇石也有记载。说是“有石圆如镜,可鉴”。据推测此石原当在上石钟山或下石钟山临水的崖壁上。遗憾的是随岁月流逝,已难追寻其踪迹。

水经
从石钟山溯湖而上9公里处,于万顷碧波中,一峰独立,这就是鞋山。鞋山为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四面峭壁,形状如鞋。汉代桑钦著《水经》给鞋山着了浓墨,惊异地称“孤石介立大湖中”。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7 00:12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6 20:53:55
江 州 石                                    
——壶中九华石   


20141208112416_8668.jpg




江州石产于九江市鄱阳湖中,是历史名石。据宋朝《云林石谱》记载:江州(即九江)石有数种,或在水中,或产水际。一种青色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状;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板似利刀剜刻之状,石理如刷丝,色亦微润,叩之有声。九江人李正臣蓄此石,大为苏东坡赞赏,并题著名“壶中九华”诗一首: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  江州石的母岩为4亿年前,早古生界下奥陶系中的硅质岩或硅质泥岩。在地壳运动中,经风化、剥蚀、破碎以及多次热液活动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使得原岩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发生了淋滤、富集,后再经过数万年雨水、湖水的浸泡、冲刷以及生物作用等。形成了历史上就享誉全国,并令大诗人苏东坡为之动情,追之数年,称之为“壶中九华”的江州石。  江州石,亦可称壶中九华石。质地坚硬(莫氏硬度可达6.0),结构致密,石质多为玛瑙、玉髓以及蛋白石等矿物组成,玉化程度高,包浆好,蜡感强,有的呈胶状体、有的显冰冻状,透明-半透明(部分可作玉雕原料);石中小颗粒水晶晶体,晶莹剔透,光照下似繁星闪烁。造型奇特优美;可谓“天池水落层层见, 玉女窗 明处处通。”色润且色彩丰富,红色似火,黄色如金。石理如刷丝,有的似“丝瓜缕”,有的如“核桃皮”。声脆、质纯,石中无任何对环境和人类有影响的化学元素。块度从几厘米到数吨重均有出现。所有种类的江州石全部是“实为天工,宛若人造”自然天成,蕴含着琴之韵、诗之境、画之意、道之理,是天造地设的瑰宝!  所以说:江州石是奇石界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良好的经济价值。它是石友收藏的极品;是普通人家装饰家庭、美化庭院之上品;是馈赠亲友之佳品;亦是园林景观之精品!  


老熊      2013年12月

华夏收藏网讯 中华特色文化──奇石的收藏与投资是艺术市场上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奇石成交天价频频爆出,更使得赏石、藏石者上升到三百万.投资者对奇石的兴趣越来越浓,中国出现了一股"赏石藏石热潮".奇石,主要是指自然界赋予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天然石质艺术品.那么靠人工雕琢出现的石刻、石砚、石印章和宝石等工艺品,都不能称做奇石.
奇石的珍贵超越文物,奇石的年代比文物更为久远,许多奇石经专家鉴定,已有亿年的历史;奇石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成千上万年地壳运动、风吹日晒的成果,不具备任何固定的形状,是唯一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艺术品.
玩石之风,在国内收藏界越来越盛行,业界流传一句话:"黄金有价,奇石无价".玩家们抱着冷冰冰的石头,越玩越上瘾.随着奇石收藏市场的成熟,并且由于资源不可再生,升值空间巨大.现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奇石展销会和拍卖会,投资奇石前景十分诱人,有收藏家透露,一块有特殊价值的奇石在价格上甚至可以抵得上北上广的一套别墅.
江州石,又称湖口石,产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该石呈青黑色,稍有光泽,形态瘦透玲珑,一般个体较大,适宜作供石欣赏,亦可用于制作山水盆景.江州湖口石有数种,或产水中,或产水际.一种色青 ,浑然成峰、峦、岩、壑或类诸物.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以刺刃剜刻之状,石理发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东坡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贾小玲珑"之语.
在藏石界流传着不少财富神话,也流传着很多历史的趣闻佳话.历史上很多名人对奇石有着情有独钟的痴迷,相传北宋书法家米南宫珍爱奇石,见形状奇丑巨石,狂喜之中具衣冠拜揖直呼"石兄"不己,世称"米颠",可谓对奇石拥有非比寻常的热情;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苏东坡也是一位嗜石成癖者,曾藏有"雪浪石"和"仇池石"等名石,并将自己的书房改作"雪浪斋".他对奇石有着特别的情愫,并留下了许多咏石诗文.


20141208112416_3597.jpg


苏东坡喜爱江州石成瘾,一次他路过湖口,在藏石家李正臣家见到一块奇石.其石高起的部分耸立挺伟,低下的部分委婉曲折,形势宛转盘旋如九华山缩在壶公的壶中,故题名为"壶中九华",并作诗一首:"前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石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对石赞不绝口,还想用重金购买此石,与仇池石作伴,后因行色匆匆,未能携走.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到一款稀世奇珍的"江州石奇石",它是江西九江名石,是天然的艺术品.经过了千万年的浪涛搏击和风雨侵蚀,藏品表面留下了丰富的奇石景观:侧面看千姿百态,突兀嶙峋,构成一处处奇石小景;从正面看又像是云上的亭台楼阁、周围是琼楼玉宇的仙境.江州奇石上的石英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也有天造地设之妙.
"江州石奇石"表层上的小景观千奇百怪,用手触摸有冰凉感.由于经历了千万年的水力冲刷,奇石被波浪冲洗得光洁平滑,上面的石谷上下数叠,犹如山脊上云中的亭子,仿似是云雾缭绕在其左右,十分有趣.


20141208112415_8531.jpg





“江州石奇石”最奇在于它会“ 变色”,遇水则红。只要你把水洒在奇石上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流过的地方竟然全成了红色,乍一看去,好像水被染色了,没过水的地方却是原来的样子,十分神奇。奇石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也兼备着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品石,世界上不可能再寻觅第二款的稀世珍品,具有不可言喻的收藏价值。
“江州石奇石”美在自然,妙在天成,贵在不沾一点儿人工痕迹,它是大自然造化的瑰宝。它的存在是取其大自然造化钟神的奇工,而它所包容的天成的神韵、凝固的历史、无糨的奥秘,均不凭雕刻家的任何功力,全靠大自然的造化。






-------------


哈哈,这种石头我每天能捡一大堆,太多啦!!!
发财了。
这个照片的石头不怎么样,我的石头比这个好看多了。
晚上闪光,遇水变红,真的哦!!!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6 22:39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6 22:31:36
壶中九华诗

宋  苏轼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余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识之。
我家岷蜀最高峰?,一作清溪电转失云峰。
?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一作石泉影落涓涓滴。
?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小?一作碧玲珑。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宋  黄庭坚


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
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
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6 22:34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7 15:59:58


IMG_20161107_155421.jpg



蓬莱仙阁。
这块石头,似乎是蓬莱仙山,有阁楼走廊。夜晚闪闪星光,石英片之故。这个就是苏东坡痴迷的壶中九华石,也叫江州石,只产在我这里,潘阳湖和长江的交界处,湖口。壶中九华,现在成为奇石的一个雅称。殊不知正宗壶中九华,还是我的江州石。此石埋没千年,或许在我手里才发扬广大,也未可知。


IMG_20161107_155515.jpg



石钟山


IMG_20161107_155535.jpg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7 16:13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7 16:16:17
壶中九华

宋  苏轼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


果然不虚!!!

------------------------------------------

这是有水的照片,此石为什么称奇,惹得东坡居士相思而终?其妙处需要细心领悟。http://www.997788.com/41816/search_1111_40556223.html
以俺木芙蓉之诗才,方可欣赏和发现此石,此石也必在木芙蓉诗人手里名扬四海!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7 16:49 编辑 ]


IMG_20161107_155535.jpg


se40556223a.jpg


se40556223b.jpg


se40556223c.jpg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07 18:52:20
故乡的蓝天白云


20150925_2bd347ced02713bc0da1DXxkHCgv2anA.jpg





20150925_5fd4de5bf6ac018a712dDD6C0P3rNzDk.jpg.thumb.jpg





20150925_031c4b12514b463c673fVItsmXuAZ2VP.jpg





se40556223a.jpg




这是长江中下游相对污染较少的地方。雨天放晴,碧空如洗,如在童话之中,让人觉得那种灰暗阴冷的日子和心境,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也只有这样的蓝天白云,才配得上壶中九华石。无污染,纯天然。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7 18:57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0 22:20:41


IMG_20161108_164455.jpg




IMG_20161109_000711.jpg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0 22:23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0 22:23:43


IMG_20161110_214834.jpg




IMG_20161110_215054.jpg





IMG_20161110_215757.jpg






---------------------------------------------

第一件,两个木头,一块石头。
底座那个木头,很漂亮,像个山。那个树一样的,也是一个单独的木头根。
尝试下组合,摸索艺术感觉。


第二件,花两天时间清理出来的一个烂木头根。
配上瓷器,蛮不错。




这些比较粗糙,没有成形,但是,已经天生丽质。这就是田园生活!

我有几十个大小根,慢慢清理出来,就成一个小根石玩家。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诗歌是核心,散文小说绘画音乐都是外延。我是一个诗人,已经成熟,但是,如何外化成其他艺术形式,并且被人们欣赏接纳?

这存在一个转化问题,不过,这个转化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只是还需要开窍。
你要有激情,去诗化那些石头和根,一次不断深入的对话。
这个根语言练习,其实道理一样。

怕就怕你的诗歌很低级,那么,其他艺术形式也没有内在源泉。

壶中九华石和百年河流根,都是绝品,大自然的恩赐,问题是我怎么才能玩出东东?



1,
一丛开盛木芙蓉,醉眼红白思巴蜀。误将梦里旧侶唤,累于庙堂错敲钟。滩头激流身无主,飞渡松云乱称雄。且自秋风凌霜立,孤帆青衣入潘湖。

2,

小坐秋风意不孤,钟山袖锥敲玲珑。末世无胆走夜路,道途有志念弥陀。净土本无立足境,诗行且留济世情。长空碧血丹心照,草檄功名纸上书。

3,

拨草寻碑漫汗意,挑灯读书续良缘。俯首拾洗前朝戈,小坐秋风意不孤。瓜棚豆荚聊艳鬼,铁马瓜州祭英雄。自古中国有南北,从来劳燕分西东。

4,

寒露冷沁芙蓉色,立冬雪飘梧桐树。凤凰歧山鸣夜晚,哲人萎蔫在今朝。白鹭雾霭田畴歇,大雁人字天上飞。忆起匡山东林塔,可脑青丝又缠头。

5

欲步先贤玉中韵,便做后学打油诗。字虽孤陋虔诚意,词也含香到花丛。飘零勿显支离态,归乡但忘激楚音。边城有酒可邀月,小坐秋风意不孤。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0 23:09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1 20:08:10
今天,江边捡一个不小的树桩底座,扯了不少柳须。积累几十件根石组合,就是小玩家。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1 20:52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2 20:04:08
今天,捡了5-6件江州石,清洗后配个底座,真是漂亮。

一种扁薄嵌空,穿眼通透,几若木版以刺刃剜刻之状,石理发刷丝,色亦微润,扣之有声,东坡称赏,目之为“壶中九华”,有“百金归贾小玲珑”之语。

这种石头确实是描述的一样,晚上星光闪闪,水晶片之故,遇水变红,扣之有声,玲珑也!

一块石头不起眼,多了后,各领风骚,实在观赏石之上品。
以后,弄点大的,做打盆景。

上帝不是资本家,而是给人乱发工资的诗人资本家。我在成都淘书的时候,已经领教,这次又被乱发工资了。

照片暂时传不上来。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玲珑石?却无人问津,真是大妙!
壶中九华,真配得木芙蓉之诗歌!
俺赏玩此石,忘记吃饭,满屋星光,玲珑剔透,好一个壶中九华!
难怪米癫会称石兄,真是木石之妙,不可言说。

估计俺这回算开了小窍!!!诗歌之美,与石头之美,都在深境,非到幽径处,方显灵魂之爱,天地之情。



小坐秋风意不孤,寒夜觅韵旧恨无;
怜我浪迹成凡鸟,幸系前缘伴诗书。
壶中九华江州石,百年柳须故园情;
七支坐暖无鹤帐,踏雪寻梅又一冬。


江州石的母岩为4亿年前,早古生界下奥陶系中的硅质岩或硅质泥岩。在地壳运动中,经风化、剥蚀、破碎以及多次热液活动等一系列地质作用,使得原岩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发生了淋滤、富集,后再经过数万年雨水、湖水的浸泡、冲刷以及生物作用等。形成了历史上就享誉全国,并令大诗人苏东坡为之动情,追之数年,称之为“壶中九华”的江州石。  


其实,这就是我的碎米达王爷和水月。
地老天荒。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2 20:56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3 10:45:19
啥叫“知黑守白也好,寄沉痛于幽闲也罢”?
俺如今遇到石兄,痴醉忘世,不知今夕是何年!
日日与四亿多年的石兄,切磋对话,侬言是啥滋味?
猪头!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3 10:54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3 23:02:54
今天,去江边捡了两个大的石头,几个小石头,均有玲珑心。


IMG_20161112_184553.jpg




江边有个小庙,在渡口,记得夏夜傍晚在渡船上听寺庙晚钟,蚊子咬,贵州山里的妹妹发短信,恍然隔世。
我在寺庙围墙外走一遭,竟然发现一个香炉,一个笔筒,青花现代瓷器。于是,也就搬回来。
香炉不小,放一个大石头,晚上,闪闪星光,让人感觉到温馨清凉和豁达。


IMG_20161112_184539.jpg



我的玲珑石,一定会是名石。
还有一个很大的石头,暂时搬不动,寄存在长江的怀抱。
小说稿子,开始动手修改。
都是些中学没毕业的人,还翻译小说,让我干这种粗活,简直是糟蹋人才。

以下照片,就是今天捡的壶中九华石,苹果那张参考大小尺寸。
闪闪发光,照片不明显,整体效果大约如此,照片是手机拍的,效果不好。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00:03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3 23:53:59


IMG_20161113_234513(1).jpg




IMG_20161113_234530(1).jpg


IMG_20161113_234732.jpg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00:01 编辑 ]


IMG_20161113_234628(1).jpg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4 00:22:18
这些石头,太漂亮了,我要谋些好的底座,拍照。千姿百态,玲珑剔透。



IMG_20161114_003507.jpg





IMG_20161114_003529.jpg





IMG_20161114_003554.jpg





IMG_20161114_003618.jpg




看见那星光了吗?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00:43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4 11:43:31
做米癫的忍人,得有铁石心肠。笑喷饭!烟霞痼疾、泉石膏肓

尘埃洗尽辨媸妍——米芾《研山铭》辨伪
作者:范 曾
这真是令千古文人墨客叹惋的悲剧,以烟霞痼疾、泉石膏肓闻于朝野的米芾,一旦失去他的爱石研山,比丢掉乌纱更让他哀伤。他朝思暮想,再一见研山而不可得,昔日的知友薛绍彭,成了“忍人”;因为米芾已用研山与他换了宝物,既已作研山之主,他深知米芾装痴卖乖不择手段而索取宝贝的伎俩,当然不敢再给他看到。你拗不过米颠的耍赖,他有天才,又痴迷得真醇,会使你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那惟一的办法是作一次“忍人”,让他去孤泣吧。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此有所描述,所幸其文不长:“此石是南唐宝石,被道祖易去。仲美旧有诗云:研山不易见,移得沁翠峰。洞色书几,隐约烟朦胧。岩自有古,独立高崧。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立壁照春野,当有千丈松。崎岖浮波澜,偃仰蟠蛟龙,萧萧生风雨,俨若山林中。尘梦忽不到,触目万虑空。公家富奇石,不许常人同。研山出层碧,峥嵘实天工,淋漓山上泉,滴沥助毫端。挥成惊世文,立意皆逢原。江南秋色起,风远洞庭宽,往往入佳趣,挥洒出妙言,愿公珍此石,莫与众物肩,何必嵩少隐,可藏为地仙。予亦有作云:研山不复见,哦诗徒叹息。惟有玉蟾蜍,向予频泪滴。此石一入渠手,不得再见,每同交友往观,亦不出视。绍彭公真忍人也。予今笔想成图,仿佛在目,从此吾斋秀气当不复泯矣。崇宁元年八月望,米芾书。”既然“忍人”无情如此,童心未泯的米芾在百无聊赖中的办法是凭记忆画出了这稀世的案头清供。这段文字一直为后来的文人在笔记中辗转抄录,最近翻阅明末天启五年(1625)版的《苏米志林》,几乎一字不落地转载此事,足见这一文坛私案,牵引过几百年来文人的情思,这其中包含着感同身受的对一切可珍惜的事物失去后的怀恋,我们不妨称之为“研山情结”。
这“研山情结”在21世纪初的中国演出了《研山铭》回归故国的轩然喜剧。
先是国内忽传米芾之真迹《研山铭》自日本归国拍卖,以天文之价被故宫购得,苟果有米芾之真迹在900年间寂然无闻、历尽兵燹虫蠹、人世沧桑,忽见天日,并且东渡复归,这种发现的可能性当然少之又少,这不啻是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亿万光年外的恒星。人们的欣喜、奔走相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米景扬先生将一卷《研山铭》的复制品送到我眼前时,我的心不免凉了半截。
迎面而来的是一股从《研山铭》卷轴中透出的忸怩伪态,且不说这铭文从南宋至明清未见诸任何典籍笔记,单从铭文本身看,也殊乏诗意,倒颇似道家的符偈,前言不搭后语,境界阙如,一定说这是“天下第一等人”(苏轼赞语)米芾的作品,并强作解人,把这陋诗吹到天上去,难免有些滑稽。显然作伪者会用十个谎言圆一个谎言,于是在卷中出现了《研山图》,这《研山图》紧跟于《研山铭》之后,当然是希望人们相信这是米芾“笔想成图”的那幅《研山图》,但是,它却完成了我们对《研山铭》的第一审问。
首先,《研山图》笔力柔弱如小女子作,而《宝晋斋研山图》六字及“不假雕琢,浑然天成”八字篆书幼稚如初学,隶书更非宋人风骨,以颠狂恣肆如米芾者决不会画出、写出这样的东西。我们无幸亲见米芾的“米点山水”,才气过人的米芾诗文书翰的妙绝是不容怀疑的,然而绘画一项却是需要颠狂者耐着性子下一点“应物象形”上的功夫的,这一点米芾大概做不到,而平日又口出狂言,纵横点评,藏拙应是米芾的上策。纵然如此,米芾的下笔大概还是可观的,过去只见过《珊瑚帖》上那根枝杈横斜的珊瑚,那线条还是如金刚杵不同凡响的,与这《研山图》比较,真有天壤之别。我心里的凉意,驱使我冷眼转向对《研山铭》的第二审问:米友仁鉴定书的真伪。
大小米的书法渊源上溯王献之,王献之的书法比乃翁圆融不逮而犀利过之,这在大小米的书法中可见消息,他们的字都有刚艮不驯的一面。而《研山铭》后米友仁的鉴定证书,则用笔拖沓疲软,面目可憎,进一步细审之,则看出依样描摹而非直抒胸臆的痕迹,如果这直觉八九不离十的话,那当我们将此两行小楷与米友仁其他为乃翁真迹若《简尺并珊瑚帖》、《苕溪诗卷》、《草书九帖》所作鉴定比较,立刻证明了本人作为艺术家直觉之敏锐无误。毫无疑问,米友仁这两行字乃是拙劣之极的摹拟,用笔的迟疑来自看一笔写一笔的状态,而线条的拙笨,纯属摹写者的低能。最露出马脚的事终于出现了,试看《研山铭》后米友仁的鉴定跋文,与《草书九帖》后的字迹何其相似乃尔,字距、笔画长、粗细、倾斜程度几近克隆术,有一点鉴定常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必有一件为伪。自古真伪同冰炭,真者自真,伪者自伪,《研山铭》后米友仁的跋文伪态毕露是意料中事。再看那“恭跋”二字的撇捺,简直令人大噱,而“研山铭”三字因无范本,则生硬硬、死敦敦跳入视线,这假得离谱的字,国中鉴定诸家,难道看不出吗?
好了,现在我们挥师讨伐《研山铭》,这是在彻底心灰意冷的情态下的讨伐,当然扫却了一切不负责任的热情,此时只有冷峻而凌厉的辨判精神。前25字自“研”至“泽”尚有可观,“泽”后掉“厚坤”二字不谈,后面的12字与前者比较,显见非一人之手笔,不仅墨色有异,连毛笔也更换了。前25字所用笔刚柔相济,羊毫中兼以狼毫,故偶有提笔细画者。而后面的字则笨拙无以复加,“前轩书”三字,直为市井恶札,岂会出自米芾之手?前面已判定米友仁之证书为伪,则米芾《研山铭》似可以为赝品无疑,为的是有过证伪而迹真的先例,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上述的辨析。
对《研山铭》的三审过后,此书为伪是毋庸置疑的,除此,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些低一层次的追问,譬如金人王庭筠的题跋,显为与《研山铭》牛头不对马嘴的插科。试问,王庭筠那是在谈米芾的字吗?似乎是在称赞一幅鸟虫篆,故有“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太,笔底有神”之说,作伪者不知从何处割来一段名人手迹,非惟无助其真,更显其伪。又《研山铭》上钤盖的两方“内府书印”骑缝章,既然米友仁跋文为伪,此两印无须再辨,而其篆法笔画上的差异与前面《研山铭》上的那一方“内府书印”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内”字上端的方圆弧度。
收藏界沉寂太久之后,需要一些刺激的因素吹皱一池春水,前半年的沸沸扬扬是到了该冷静的时刻了。对于一些突发的收藏事件,全社会的从众心理是必然的,个个都对《研山铭》翘起了大拇指。而鉴定家的目光在被热情洗礼之后,严苛化为了宽容,那明显的支离破败如《研山铭》后12字(不包括“厚坤”二字),则以为米芾才高八斗故有此跌宕不羁的险笔。我们切莫被书画史上的颠者、狂者蒙蔽,大体那是一种生存艺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米芾、张旭、怀素都不能逃此法眼。因为他们的作品告诉我们,他们绝对有冷静的审美判断以控制奔突的创造热情,他们再颠狂的作品中几乎无一败笔,便是铁证。真正神经出了问题的是徐渭,在他天才俊发的作品中时不时地来一二败笔令人扼腕。米芾可能吗?当然不会。
静言思之,倘若故宫专家们验定“内府书印”、“封”、“悦生”诸印为真,那么我们现在大可拿出福尔摩斯侦破疑案的推论术,来作一次900年来的巡视:最初,发现一张类似米芾的字《研山铭》,没有落款,到了宋内府后,盖上了“内府书印”;再后到了权相贾似道手,他是天下的大玩家,眼力当属不俗,对此字有所怀疑,所以虽盖了“封”和“悦生”葫芦印,但未收入其《悦生所藏书画别录》之中。这幅字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应在宋末,一切作伪者都在元后,因为有了前面的钤印,穿凿附会之想是难免的了。又过相当时日,则补纳凑合的有米友仁伪跋的米芾《研山铭》终于问世,此是米友仁已殁百余年后事,其后越元、明、清,附庸风雅的文人对书道不甚了了,题两段废话,盖几枚印章,则不在本文辨析范围之内,可作儿戏观。可惜此幅赝品没有到董其昌这些厉害角色前,苟然,今天的一切争论恐怕都是多余的。
附诗一首:
辨《研山铭》
研山一失剧堪怜,大米曾经抱石眠。
滴泪无筹寒月下,挥毫寄想画图前。
铭文恐是闲人笔,印玺原为过眼烟。
拭目烦君追远古,尘埃洗尽辨媸妍。
(作者地址:南开大学)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11:50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4 11:52:06
石痴米芾


《米芾拜石图》,陈洪绶以米芾为主人公所创作的一件历史人物故事作品,在表现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面貌。

北宋年间,有一位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嗜洁成癖的书法大家——米芾(音同“福”),他与同一时代的苏轼、黄庭坚、蔡京合称"宋四家”,并以癫狂的个性名震一时,人称“米颠”。900多年过去了,这位书法大家依然“癫狂”: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屡破天价,多少人求而不得。




祖上是开国元勋



米芾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最后定居镇江。他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07年)。本名黻(音同“福”),41岁时,他自称是楚国芈(音同“米”)氏后人,“芾”与“黻”读音相同,形又似“芈”,故改名为“芾”。

米芾出身官僚家庭,五世祖米信,是北宋初年的开国元勋,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员,自父亲米佐,开始读书学儒。母亲阎氏,曾是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米 芾出生时,当时还是太子的英宗,送来了一支2尺多高的玉珊瑚作为贺礼。米芾6岁熟读诗百首,7岁学书,10岁写碑。18岁时,高后之子继位为神宗,念及阎氏旧情,“恩荫”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文书校对,订正讹误。

尽管有母亲的这层关系,神宗也很欣赏他的书画才能,米芾还是没能飞黄腾达。他辗转于广东、广西、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历官18任,其中礼部员外郎算是履历中的最高官职,后人因此称他为“米南宫”(“南宫”是礼部的代称)。

说起当官,米芾还真不在行。史书上说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绝不是夸大其词。他游戏官场,屡屡被人打小报告,仕途不顺,可以想见。

米芾曾写信给宰相蔡京,诉说自己转宦南北、流落江湖之苦。有一次,走水路到河南,全家老小十余口人辛辛苦苦挤在一只小船上。为了说明船的大小,他就在信纸上画了一只。蔡京边读边笑,而当时弹劾米芾的奏章正是说他行为疯癫。

米芾的癫狂,在皇帝面前也不加掩饰。有一次,徽宗藏在帘后观看米芾写字,只见他反系袍袖,跳来跳去,落笔如云,龙蛇飞动,察觉到皇帝在帘子后面,丝毫不觉拘束和难为情,反而大声打招呼。

对于自己的癫名,米芾却不服气。有一次,苏轼在扬州召集宾客会饮,在座的都是名士,米芾也在场。酒喝到一半,米芾突然站起来,对苏轼说道:“世人都说我癫 狂,你觉得呢?”苏轼笑着回答说:“吾从众!”还是古人说得好:“唯不自谓痴乃真痴。今则痴人比比是矣,饰痴态以售其奸,借痴名以宽其谤。”不承认自己痴狂的人,才是真痴狂。



米芾生活中,有两大爱好:一是石,二是砚。

他在镇江的宅子中,有一块奇石,上面共有81穴,秀润异常。当初用了100多个人,才将这块石头运至家中,题名为“洞天一品石”。他曾在江苏涟水做官,涟水靠近安徽灵璧,其地盛产一种敲击起来有金属声的石头,人称“磬石”。米芾收集了很多这样的石头,在自己的书房中流连把玩,终日闭门不出,将公务通通抛到了脑后。

著名的“米芾拜石”故事,今天已经成了艺坛上人所熟知的风流佳话。米芾在安徽无为做官时,见官署中有块石头生得十分奇特,便命人取出官袍,手执朝笏对着奇石行跪拜礼,口里还叫它“石丈”。言官们听到这事后进行评议,一时在朝廷中传为笑谈。对于拜石一事,米芾自己倒是很得意,他曾自作《拜石图》,以为纪念。后世也喜欢用这个题材来作画,很多著名画家都作有《米颠拜石图》。

米芾酷爱奇砚,连皇帝的砚台都垂涎。有一次,徽宗召米芾写字,用的是御案上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捧着端砚跪下,对皇帝说:“这方砚石,臣下已经用过了,恐怕不好再供御前听用了……”皇帝哈哈大笑,就把端砚赐给了他。米芾高兴不已,抱着砚石退出,衣服上沾满了墨汁也不在乎。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是文人、书画家的必备之物。米芾对砚石素有研究,曾著有《砚史》一卷,对各种古砚的品相、各地砚石的特点等都有精辟的见解。米芾自己也收藏过很多珍贵的砚石,他对这些砚石的爱护,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爱之如命”。他留下过一封书信,收信人是谁,现在已经不知道了。似乎是对方向他索要一方砚石,他拒绝得很坚决。信中写道:“拿走心,就变成了失心人。砚石,就是我的心。是谁教唆你来向我讨要这方砚石?我一定会深究这件事。不过,我手中有一幅徐熙(五代南唐著名画家)的《梨花图》,权当是砚石送给你吧,算是保全我们之间的交情。如果一定要拿走我的心,我只好像项羽那样自刎在乌江之中了。”



米芾拜石1

为书画费尽心机

当然,作为一名书画家,米芾平生最爱还是书画。他的书斋名为“宝晋斋”,因为里面多是晋人手迹。他的儿子米友仁曾记载说:“父亲所藏的晋唐真迹,天天都摆在书案上,手不释笔,临摹学习。到了夜晚,就收在箱子里,放在枕边,才能入眠。”米芾出门时,往往还要带上书画。他到江南做官,在官船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大书“米家书画船”等字。黄庭坚为此作诗赠之:“沧江尽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米芾自己也写道:“满船书画与明月,十日随花窈窕中。”

米芾对自己所藏书画,爱护备至。他制定的规则是:灯下不能看书画,喝酒也不能看。对朋友借观,他也立了一个“阅书之法”:准备好两张干净桌案,铺好纸张,然后米芾净手,从盒中取出字帖,展开给客人观看。客人端坐案头,不能触碰字帖。客人说“打开”,米芾就打开;客人说“卷轴”,米芾就卷轴。

为了得到这些书画,米芾不但钱财散尽,而且费尽心机,有时甚至不惜强取、骗夺,乃至有“米老狡狯”之说。唐代著名书法家沈传师有一幅《道林诗》,字体像手掌那么大,藏在湘江边上的道林寺中。米芾在长沙做官时,曾向寺僧借出来观赏,越看越喜欢,到了晚上,竟带着沈传师的手迹飞奔而去。僧人不得已,讼之于官,最后是官府派人才追讨回来。

还有一次,米芾和蔡京的长子蔡攸在船上游玩。蔡攸拿出王羲之的《王略帖》,米芾惊叹不已。他想拿自己别的藏品与蔡攸交换,蔡攸面露难色。米芾说:“如果不答应,我就去投河!”说完就大呼小叫,一手扒船舷,做出摇摇欲坠的架势。蔡攸不得已,只好把帖子拱手送出。这幅《王略帖》是米芾心爱的“神物”,他曾经说:“我看过的书法很多,此帖算是天下第一帖。”

米芾临摹古帖逼真,往往瞒过众人眼目,被人当成真迹珍重收藏。他曾临摹过王献之字帖一卷,辗转落入沈括之手。有一次朋友聚会,各出书画,相互观摩。看到沈括手中的王献之帖,米芾惊讶地说:“这是我写的呀。”沈括还不信,勃然大怒说:“我已经收藏很久了,怎么会是你写的呢!”

据说由于擅作赝本,米芾骗取了别人的很多古书画。也由于擅作赝本,米芾向人借阅古帖,曾碰过一鼻子灰。越州某僧人,藏有一幅珍贵墨迹,米芾曾写信要求借观不得,后来又托同僚带去自己的官告(类似“委任状”),想以此抵押向僧人借看,还是遭到拒绝。他好作赝本一事,甚至被朋友们拿来戏谑。有一次,米芾拜访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今天我专门为你煮了河豚肉。”河豚有毒,米芾听了,停下筷子不吃。朋友这才笑着说:“放心吃吧,这不是河豚,是赝本而已。”



米芾拜石2

董其昌眼中的“第一”

除了各种趣闻、传奇,米芾最让世人惊异的是他的书法,其成就又以行书为最大。徽宗曾向他问询当时的书法四大家,米芾自己说:“蔡京不得笔(指其创作没有艺术性),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这个“刷”字,生动描绘了米芾的书法特征:体势骏迈,沉着痛快。黄庭坚则评价米芾的书法“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

500年后,明代收藏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苏轼之上。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米芾的书法中,许多字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含着巨大的张力。

米芾长子米友仁,继承家学,世称“小米”。父子两人在中国画史上,也有一份独特地位。他们创造了“米氏技法”,主要在于水墨的积、染、破、分与浓、淡、干、湿的运用上。著名的“米氏云山”、“云山墨戏”,其特点用后人的话来说,就是“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云雾缭绕、山林隐映,取意不取形。

米芾晚年学禅。据说他临终前一个月,写信与亲朋好友告别,还造了一副楠木棺材,在棺材里面吃饭、办公。临终前7天,开始吃素,更衣沐浴,焚香静坐。到了辞世那天,遍请郡中同僚,当众念道:“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人欲识去来,去来事如许。天下老和尚,错入轮回路。”合掌而逝。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11:53 编辑 ]
木芙蓉花下 at 2016-11-14 16:33:31
目前,有几种材料资源:
根,江州石,柳须,孔雀毛,白茅。

如何将几种材料,进行一种创作整合,调制出艺术风格,写视觉诗歌,这个需要好生琢磨。

今天,又扯了不少柳须。这个资源属于得天独厚,在我是太多了,但是,确实非常少见的自然资源。
孔雀毛,有个养殖场,只要去捡,总有的。

--------------------------------------------今天,又去捡了几块石头。
这种石头,其他地方没有,我只碰运气。
那个地方的江州石,快被我捡光了。
需要去发现新的资源。
-------------------------------------------
2016,中国经济崩溃已经开始。
我自个玩这些,扎根井冈山,其实是对的。大萧条的时候,还想发财,那是疯了。先保命,才能东山再起!
因为,春天到来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饿得没力气,你有力气。
傻逼,猪头!



今天,认识了马兰野菜,以后,去挖!
野菜,无污染春天然,而且营养丰富,多识别野菜,非常重要和关键。


01300000080242121697849525022.jpg




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等,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兰头原是野生种,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马兰头有红梗和青梗两种,均可食用,药用以红梗马兰头为佳。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浙江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营养价值
1、营养成分及含量
马兰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及β-胡萝卜素,17种以上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由高至低依次约为:K、Ca、Na、Mg、Zn、Fe、Cu、Li、Mn、Ni、V、Se、Co。其中钾含量是普通蔬菜的20倍,与一般蔬菜相比,其Se、Zn、Mg、Ca含量更丰富。
  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酸等,马兰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每100g马兰的嫩茎叶含水分86.4%,蛋白质3g,脂肪0.9g,碳水化合物5.2g,粗纤维1.1g,VC36mg~69mg,胡萝卜素31.5mg,VB0.36g,尼克酸2.5g,钾530mg,钙145mg,镁46.8mg,磷70mg,铜0.24mg,铁4mg,锌0.43mg,钠1mg。全草含挥发油,油中的成分有乙酸龙脑脂、甲酸龙脑脂、酚类、倍半萜烯、二聚烯和辛酸等。

每100克马兰的营养成分:能量25千卡、蛋白质2.4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4.6克、膳食纤维1.6克、维生素A340微克、胡萝卜素2040微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13毫克、烟酸0.8毫克、维生素C26毫克、维生素E0.72毫克、钙67毫克、磷38毫克、钾285毫克、钠15.2毫克、镁14毫克、铁2.4毫克、锌0.87毫克、硒0.75微克、铜0.13毫克马半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棕黄色细根和须根。茎圆柱形,直径2至3毫米,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表,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头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2]
2、菜谱
长寿马兰头:
原料:鲜马兰头250克,香豆腐干5块,五香炒花生米50克,酱油、麻油、精盐、白糖、味精各适量。
制法:
1、五香炒花生米去衣后小火炒黄,研成细末备用。[float=right]

香干马兰头

[/float]

2、豆腐干沸水略焯后用切成细末。
3、马兰头洗净,沸水焯熟后挤干水斩成细末。各料拌和并加上调味品即成。
效用:清热,开胃,益寿。适用于偏阳质体质,易上火见目赤、咽痛,或皮肤疖肿等。也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及饮食积滞者。
香干马兰头:
  1. 洗净马兰头飞水,控干水,切碎待用。
  2. 香干飞水,切碎粒。
  3. 热锅放油,煸炒香干粒,加入盐、鸡精、砂糖拌匀,关火放入马兰头并加香油拌匀即可。

药用价值
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食积,利小便,散瘀止血之效,在福建广东通称田边菊、路边菊,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通称鱼鳅串、泥鳅串、泥鳅菜,云南称蓑衣莲。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1]
马兰头就是马兰,仙居人称:马头兰。马兰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马兰,生泽旁。如泽兰而气臭。北人见其花呼为紫菊,以其似单瓣菊花而紫也,又有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丫,不对生,花心微黄赤。亦大破血,皆可用。《本草正义》谓其“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中国医学大辞》:马兰根露,马兰根蒸取之露也。辛凉无毒。散结清热,破宿血,能治痔疮。
名称:马兰头,性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
1、功效
马兰头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2、主治
马兰头主治吐血,流鼻血,崩漏,紫癜,创伤出血,黄疸,泻痢,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痈肿痔疮,丹毒,小儿疳积。
3、用方
1、马兰头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连根),湘莲子四两,红枣四两。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入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
  2、马兰头治血与泽兰同功。近人用治痔漏云有效,春、夏取生,秋、冬取干者,不用盐、醋,白水煮食,并饮其汁。或以酒煮,焙研糊丸,米饮服之,仍用煎水,入盐少许,日日熏洗之。《纲目》
  3、马兰头治衄血不止:蟛蜞菊鲜叶一握。用第二次淘米水洗净,捣烂取自然汁,调等量冬蜜加温内服。
  4、马兰头最解热毒,能专入血分,止血凉血,尤其特长。凡温热之邪,深入营分,及痈疡血热,腐溃等证,允为专药。内服外敷,其用甚广,亦清热解毒之要品也。若谓其破宿血而生新血,则言之过甚矣。《本草正义》
  5、马兰头治肺结核:蓑衣莲根四钱。炖猪心肺服。
  6、马兰头根、叶,破宿血,养新血,止鼻衄、吐血,合金疮,断血痢,解酒疸及诸菌毒;生捣敷蛇咬。《日华子本草
  7、马兰头治小儿热痢:鱼鳅串二钱,仙鹤草三钱,马鞭草三钱,木通二钱,紫苏二钱,铁灯草二钱。煎水服。
  8、马兰头根、叶,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纲目》
  9、马兰头治打伤出血:用马兰、旱莲草、松香、皂树叶(冬日无叶,可用树皮)共研细,搽入伤口。
  10、马兰头治妇人淋浊,痔漏。《本经逢原

11、马兰头治诸疟寒热:赤脚马兰捣汁,入水少许,发日早服,或入沙糖亦可。
12、马兰头补肾命,除寒湿,暖子宫,杀虫。治小儿疳积。《医林纂要》
  13、马兰头治传染性肝炎:鸡儿肠鲜全草一两,酢浆草、地耳草、兖州卷柏各鲜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14、马兰头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质问本草》
  15、马兰头治水肿尿涩:马兰菜一虎口,黑豆、小麦各一撮。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温服,以利小水。
  16、马兰头活瘀止血,消痈,解毒。《福建民间草药》
  17、马兰头治丹毒:用马兰、甘草,磨醋搽患处。
  18、马兰头消食积饱胀及胸结气胀,除湿热,利小便,退热,止咳嗽,解毒,治蛇伤。《四川中药志》
  19、马兰头治胃溃疡、结膜炎:马兰鲜根二两。水煎服。
  20、马兰头根: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痹痛,小儿疝气。《云南中草药》
  21、马兰头治喉痹口紧:马兰根或叶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或灌喉中,取痰自开。
  22、马兰头清热解表。治外感风热。《广西药植名录》
  23、马兰头治咽喉肿痛:马兰全草一、二两。水煎频服。


  24、马兰头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将汁咽下。

25、马兰头治乳痈:毛蜞菜叶捣烂敷患处。
26、马兰头治痔漏:春夏取生马兰,秋冬取干马兰,白水煮食,连汁喝下。又方:马兰,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米汤送下。另用马兰煎水,加一点盐。每天熏洗患处。
27、马兰头治外耳道炎:马兰鲜叶捣汁滴耳。
28、马兰头治腮腺癌:马兰头根(白),野胡葱头各适量捣烂外敷。
  29、马兰头治急性睾丸炎:马兰鲜根二至三两,荔枝核十枚。水煎服。
  30、马兰头治缠蛇丹毒:马兰、甘草。擂醋搽之。
  31、马兰头治疔疮炎肿:蟛蜞菊鲜叶一握.洗净和冬蜜捣匀涂贴,日换二次。

4、禁忌
炮制:马兰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马兰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马兰头适合人群:
孕妇慎服。
马兰头食疗作用:
马兰头味辛,性凉;归肝、胃、肺经;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主治吐血,衄血,崩漏,紫癜,创伤出血,黄疸,泻痢,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痈肿痔疮,丹毒,小儿疳积。
马兰头做法指导:
治大便下血。马兰、荔枝草各30克,水煎服。
治紫癜症,马兰、地锦草各15克,水煎服。
治打伤出血。竹节草、旱莲草、松香、皂子叶为末,搽入刀口。
治小便洒痛。鲜马兰30至60克,金丝草30克、土丁桂、胖大海各15克,水煎服。

[ 本帖最后由 木芙蓉花下 于 2016-11-14 23:34 编辑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