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非马诗创造》第十四章 吉祥鸟

美国非马 发表于: 2016-10-17 23:16 来源: 今天

《非马诗创造》,刘强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北京,2001.5

第十四章 吉祥鸟



非马是当代诗坛“超重量级”的讽刺诗大家。


他的讽刺诗,量之多,层次之高,变化之美,蔚为大观。


非马有写“黑鸟”的诗篇,可以用来命名他的讽刺诗。


我认为,非马的讽刺诗具有一种特别的美,就叫作“黑色的美”吧!


不是有所谓“黑色幽默”的说法吗?非马的讽刺诗比较轻松,别具一种幽默美色。


它的美色让人喜,让人惊,让人痛,也让人深省和反思。


它是亮丽的,却不艳;它是深沉的,却不迷;它是飞动的,却不乱;它是冷严的,却不晦暗。


黑鸟,从我们的上空飞过,带来几声厉叫,一阵清风。掠过几缕乌云之后,天气,格外地明朗晴和。


欢迎它的光临吧!



一、黑鸟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丑恶,总是相依附而存在,相比较而发展。即使是稳定繁荣的盛世也是如此,只不过性质有异,消长之势不同罢了。


如何扬抑和褒贬它们,这就得说到诗人的良心了。


诗人的良心,也是民族的良心,是社会的责任心。他应当疾恶扬善,鞭丑颂美。


鞭笞丑恶是为了褒扬美好,最终达到“化丑为美”。


这对于诗人来说,在另一个层次上,也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


先秦时代,诗的第一次大繁荣,《诗经》的《国风》中,“美”和“刺”几乎平分秋色。颇耐寻味的是,“删诗”的孔子,他是主张“温柔敦厚”的,却也对讽刺诗投以青睐。其用心当是很明白的。


可见,诗有“美”和“刺”之分,自《诗经》始。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说过这样的话:“法律之剑达不到的地方,讽刺的鞭子可以达到。”


讽刺诗,是社会的一种“活力”。


讽刺诗,是桃符、鞭炮,鼓舞人们除弊兴利,去旧布新。


对于一个蒸蒸日上、充满活力的社会,讽刺诗在任何意义上都并非预示“不祥”。相反,它的繁荣正标志着政治上的开明,和文化环境的宽松。倒是“祥兆”。


讽刺诗,是啄木鸟,为社会除“虫”。


那“哒,哒!”啄木的敲击声,十分动听,使人们对于藏于树身深处的蛀虫,警觉起来;更欢呼啄木鸟啄出了安宁、吉祥。


因此,啄木鸟是“吉祥鸟”。


非马,是诗坛的一只“吉祥鸟”。


非马的讽刺诗,以敏感尖锐的特征,睿智幽默的话语,深受读者喜爱。


非马的讽刺诗,披荆斩棘,劈路前进,消除黑暗,弘扬光明。


非马的讽刺诗,涤瑕荡垢,更显出生活的珠圆玉润。


非马的讽刺诗,担当“吉祥鸟”的角色,是一只黑色的“吉祥鸟”。


读《白茫茫的雪地上喜见一只黑鸟》:



    就是这一只不怕冷的


    鸟


    使昨夜的那场大雪


    没有


    白


    下



    就是这一点不妥协的


    黑


    使冷漠呆滞的眼睛


    迸出


    万


    紫


    千


    红



这首诗以色彩造象,是非马写诗的俏皮。


它的结构和以分行造成的强节奏,都是色彩的组合。


它以白衬托“黑”,突出“不妥协的/黑”!


“黑”的涵义,便赫然显现。


它能警醒、明亮人们“冷漠呆滞的眼睛”,使大地“迸出万紫千红”!


这是何等的伟力!不只是“啄木鸟”所能及的了。


“昨夜那场大雪”,孕育、绽放并烘托春天的生命。“黑鸟”,以它颜色极强的反差,抗拒严寒;“不妥协”地展示生命的蓬勃、灵动。


接下来,便是种种生命色彩的热烈绽放,迸出一个“万紫千红”的大宇宙,美得令人震慑!我以为,这是描摹讽刺诗这只“黑鸟”的魔力!


非马还写有两首《乌鸦》,更有意思,耐人寻味。


《乌鸦》一:



    一年到头


    就这么一袭灰黑


    全不理会


    连乡下教师


    这年头


    都一身光鲜



    舌头其实不笨


    却不肯凑热闹


    说些婉转好听的吉利话


    祗一心想做良心诗人


    成天哇哇


    招来石头与咒骂



《乌鸦》二:



    一年到头


    就这么一套灰黑


    全不理会


    这年头


    连乡下教师


    都一身光鲜



    又自命良心诗人


    哇哇


    煞黄莺儿的风景


    竟不知道


    风靡耳朵的


    是邓丽君的录音带


    一按即唱



这不正是为讽刺诗正名和张扬吗?


可以说,非马这只诗坛的“吉祥鸟”,他是一只特别的“吉祥鸟”--一只“成天哇哇”的乌鸦!


非马替被人视为“不祥”之鸟的乌鸦平反,而认定它其实是“吉祥鸟”!


啄木鸟的“哒,哒!”声报“喜”,和乌鸦的“哇,哇!”声报“忧”,同样兆示吉祥:加速“忧”的消亡,就能快迎吉祥的到来。


这个世界,爱听和喜欢唱赞歌已习以为常:“邓丽君的录音带/一按即唱”!


非马创作讽刺诗,可能会迎受着社会的冷眼和偏见,甚至于有人还会“对号入座”,以之于“招来石头和咒骂”。他却不顾及这些。


“煞黄莺儿的风景”,不用动听的歌喉“风靡耳朵”,不求讨人喜欢,也“不凑热闹”,只一心一意做“良心诗人”,扫除“不祥”的阴霾,呈现吉祥的明天!


对于非马来说,无论是“颂”还是“讽”,都能代表社会人心,代表民族精神的脉动。


“美是生长,刺是呵护!”这话是对的。



二、一医万病


非马的讽刺诗,针对社会的一些阴暗现象,丑恶现象,腐败现象,是有的放矢;但是,他的讽刺诗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仍然是:一“灵”医万病!


他仍然在启迪和开发人的“灵性”上下功夫。


非马的讽刺诗,旨在拯救人的灵魂,让人的灵魂获得自由!


《端午》一诗意味深长,见出讽刺的端倪:



    照例


    一只只龙舟


    争先恐后


    出去


    照例


    一只只龙舟


    垂头丧气


    回来



    找遍了


    所有的大江小河


    湖沼沟渠


    找遍了那水花一溅后


    一下子便过去了两千多年


    且看样子还会绵绵下去的


    时间之流


    就是不见踪影



    或许


    我们该


    循江入海


    或许


    我们并不真的知道


    屈原的模样



这是端午节,诗人由龙舟竞赛引发感叹:屈原找不见了!而我们过端午,划龙舟,不就是为了纪念、寻找屈原吗?


诗人以为:或许,我们压根儿不知道“屈原的模样”?


屈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不见了!


屈原精神--上下求索,追求灵魂自由的精神,找不见了!


这难道还不应该作灵魂的反思和拷问吗?如龙舟竞赛等,一切的行为,看似轰轰烈烈,却都成为例行公事甚至盲目、麻木的了。


这种讽刺诗,堪称大诗。


于人性深处挖掘出一些什么,这才“刺”中要害。


不过,诗的主题是隐藏着的,没有直说出来。诗人的感叹,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此诗“讽刺于无形”,在讽刺诗的艺术上是一个发展。它不是那种一味地“说教”,而真正成为一种高雅的幽默艺术,艺术品位甚高。


讽刺诗需要智慧和灵气,此诗见出诗人的睿智。诗的思索余地很大。


下面这首诗,也是“讽刺于无形”,诗美艺术在高层次上。



        
《再看鸟笼》



    打开


    鸟笼的


    门


    让鸟飞



    走



     
把自由


    还给


    天


    空



细读,才能品出讽刺的深长意味来。


天空没有鸟飞,何显自由?


那是一种死寂,没有了灵魂。天空不自由,原来是鸟被笼子关起来了。


读这首诗,想到了什么吗?诗人所作的呼吁,仍然在追求灵魂的自由!


西姆斯①的一首诗《给麦克尔和克里斯托夫的风筝》,写道:



  “我的朋友说:人的灵魂/与一只小鸟的重量差不多,/可是那停泊在天上的灵魂,/那下坠再上升的线,/却沉重地好像一条地球的犁沟要被拉进天堂。”



这意思是说,人的灵魂不容易被拯救,像放飞风筝那样,轻松地升入“天堂”;会被尘俗的“犁沟”,沉重地拉扯着。


他似乎有些消极,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非马的诗创造,不论“颂”与“讽”,都把人的灵魂作为提升目标,而且是不遗余力的。


他谆谆诲人,循循善诱,“讽”、“颂”兼加,两个方面都能拿手。


而他的讽刺诗创作,似乎更着意在拯救、升华人们的灵魂。


更为特别的是,他的讽刺的“鞭子”,常常摇落在现实生活的激流漩涡里,掀起层层浪花。


读《凯旋门》,我们可以揣摩到他的良苦用心。



    条条大路


    都通向


    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


    商业区



    在一截野草丛生的废道上


    我看到左右跨开巨人般双腿的


    凯旋门


    默默站在暮色苍茫里


    想不起当年


    凯旋的队伍究竟从哪一头旌旗蔽天鼓角动地而来


    只有顽皮的风


    在它宽容的裤裆下


    钻来又钻去


    不停地钻来又钻去



这是一首很大气的讽刺诗,很不一般。它在非马整个诗创作中,占据重要位置。


现代工商业社会,商业潮流滚滚。俗话一句,“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罗马的“条条大路”,“都通向/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商业区”!


“凯旋门”的精神不见了!


胜利的慷慨豪情、宏大气魄不见了!


“不商业”的灵魂丢失了!


诗人洒下轻松的揶揄和嘲讽:


“只有顽皮的风/在它宽容的裤裆下/钻来又钻去/不停地钻来又钻去”。


“凯旋门”的崇高精神,再也没有人顾及,也再没有人能够欣赏了。


大家热烈奔赴“发财第一”的时代潮,财富与罪恶携手竞逐。


更多的启示,在诗外、弦外,象外。


要想抗拒金钱、物欲的诱惑,除了道德的力量之外,更需要一种高尚的“欣赏力”(比如对“凯旋门”精神的欣赏)。人们能够欣赏超乎金钱物质之上的东西,才能产生优秀文化,也才能形成高雅的社会风尚。


自然,这首诗是在拷问人的灵魂。


非马的许多讽刺诗,都能得到在灵魂深处进行反思和拷问的效果。


有些诗看似讥讽一些社会现象,却不只是到现象止,而是深层次地挖掘人的灵魂,从灵魂深处施行疗治。


读《饱嗝》:



    一个饱嗝


    石破天惊而来



    请原谅


    这便便的大腹



的确,是在讽刺一种社会现象: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妙的是这一词语:“石破天惊”!一语双关,隐藏众象。


使人想到公款吃喝,一顿吃掉数千、数万,一顿吃掉几个农民、工人一年的血汗,怎能“原谅/这便便的大腹”?


该死的,这些“公款肚皮”!


这些人灵魂深处掩藏的“私”,也在肚皮里膨胀起来,也会“石破天惊”!


再读《鼠》:



    用一根


    绷得紧紧的


    失眠的神经


    呲呲磨牙



    谁都不知道


    什么时候他会


    突然停下来


    张大嘴巴



    喀嚓!


    试它们的锋锐



“鼠行为”的卑劣!


灵魂的阴暗、肮脏!没有直说出来。


--自然现象全息社会现象。


这首诗,指明这种“鼠行为”见不得天日--绷紧“失眠的神经”;并且,伺机窥察,一有机会就“喀嚓!”一声,下了口。


多少国家财产,断送在这批“老鼠”的嘴巴里!


大意象。《诗经 · 硕鼠》艺术的现代化、意象化。



三、美刺


当前的诗坛,讽刺诗的创作尚不能令人满意,生存的环境(包括发表、出版和读者等)也不容乐观。


目前的讽刺诗,题材比较狭窄,内容往往重复,形式显得单调。


而非马的讽刺诗,却常常在艺术上出新。


我想,如果出版一部《非马讽刺诗选》,其内容必是十分丰富,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人性的等等题材,涉猎面颇广;而且艺术形式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不和别人雷同或局限于单一。


它不像一般讽刺诗那样,只有单一的针砭性,审美特性是突出的;


它不只是面对政治,而是深入人性的深处提出设问;


它避免和克服了“说教”味浓的毛病,成为高品位的幽默艺术。


非马的讽刺诗,品种比较多:


有“强刺”一类,如前举《饱嗝》、《鼠》等;有“睿刺”一类,如前举《端午》、《凯旋门》等;也有“美刺”一类,下面要提到《皮萨斜塔》、《花 · 烟火》等,种种。


读《皮萨斜塔》:



     
一下游览车我们便看出了局势


    同大地较劲


    天空显然已渐居下风



    为了让这精彩绝伦的竞赛


    能够永远继续下去


    我们纷纷选取


    各种有利的角度


    在镜头前作出


    努力拖塔的姿势



    当地导游却气急败坏地大叫


    别太用力


    这是一棵


    不能倒塌更不能扶正的


    摇钱树



这首诗是一种“美刺”,以诗的意象造成讽刺。


导游的商业目光(“摇钱树”意象),和旅游观光者“不商业”的情趣,形成强烈反差。


在旅游观光者的眼光里,“皮萨斜塔”所创造的,是一种科学现象和艺术现象的一致,一种神奇现象;而在导游的眼光里,“皮萨斜塔”便是金钱的化身!


现在,后者取代了前者,一切都“商业化”了。


在现代工商业社会,“皮萨斜塔”之所以还站在那里,只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一棵“摇钱树”--一种典型的商业现象。不然的话,它早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吗?


商业目的,成了终极目的。


社会的堕落,便是以金钱衡量一切!


这首诗成了非马讽刺诗多样化的代表作:美刺的代表作。


诗人于此中寻找到一种美的幽默、滑稽情趣。诗的第二节的创造,精彩绝伦!


诗人的发现--“皮萨斜塔”变幻“摇钱树”,最有意思不过了。这是一种艺术匠心独具。没有这种艺术发现,也就没有这首诗。


非马的讽刺诗,把诗的双重特性--“审美”与“审丑”二者相结合,张开一双翅膀飞翔。


他常常把“颂”和“讽”融于一首诗里,做一种“比较性”的讽刺。


读《花·烟火》:



    微弱的星光下


    一群植根泥土的花


    仰着天真的脸


    看


    花枝招展的烟火


    现身说法


    渲染大都市的酒绿灯红



    黑暗里


    花们看不见


    烟消火灭后的凄寂



这首诗也属于“美刺”一类,以比较见美、丑。


讽刺一种人生或一种社会现象:追求表面一时的华彩,看似轰轰烈烈,花团锦簇,实则昙花一现;而以默默奉献精神与之作比较性烘托,方见出境界高下。


这其中有哲理睿思和“灵性”启迪,其实是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比较。


贪慕虚荣,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其天机浅”!


踏实做事,处静息迹,默默奉献,“为而不争”。两种活法,两种品格!


写到这里,我再引伸地强调一下非马诗的幽默。


前面说过,我把非马的讽刺诗分为三种:强刺,睿刺,美刺。睿刺和美刺,尤其是美刺,都渗透着非马式的幽默。幽默不同于讽刺,但非马式的幽默,它和讽刺是交融的,意味深长,于幽默中见讽喻精神,讽刺中也渗透了幽默。将讽刺交融于幽默之中,使讽刺富有幽默性,成为幽默性讽刺。这样,讽喻一类诗才能更诗意一些。它可以缓解人们的情绪,让人压住火气,更冷静一些,不致剑拔弩张。


非马的讽刺诗,是一种美的幽默艺术。


因此,他的不少讽刺诗,无论睿刺还是美刺,有时甚至是强刺都写得十分轻松、俏皮,富有幽默感;因此,十分耐人寻味,读过后在内心里留有一种惬意。


《读书》写:



    打开书



    字带头


    句跟随


    一下子跑得精光



    只剩下


    一个畅销的书名


    以及人人谈论的


    作者的名字



    果然好书!



无内容、无意义,甚至于也无艺术可言--这大概就是目前一些所谓“畅销书”的面目和实质了。


“畅销”的只是两个名字:书名和人(作者)名。所谓“名人效应”吧!


“果然好书!”绝妙。“好看”的当然只是两个名字!


由“畅销书”到读“畅销书”的人,大概都是在追赶某种时髦、新潮吧!


这与“追星族”的“追星”现象差不多,同样的“名人”效应。


讽刺诗,绝不是谩骂,它必须营造意象。


讽刺诗以艺术意象的魅力,感染人,启迪人。


读《狗人》:



    夹着尾巴做狗的狗


    夹着尾巴做狗的人


    夹着尾巴做人的狗


    夹着尾巴做人的人



    狗


    非人


    非狗


    非人非狗



    你——



此诗营造一种“狗人”意象,很特别。


当然还是“人”,只不过是类狗之人,狗性人。


或者其实是狗,只不过呈现“人形”,所谓“非狗”所指即是。


“狗性”即“奴性”。


有人误解此诗“骂人”,非也。它只是对几千年的专制主义奴化人,儒文化滋长“奴性”束缚的无比憎恶而已。


这是一首痛砭“奴性”的讽刺诗,精彩。


最后,“你——”占用末节整整一节,怒其不争,欲说无言。


诗人对“奴性”深恶痛绝,前面的诗已见端倪。不过,此诗的意象更其突兀、锋锐。




注:


①西姆斯 · 希尼,获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