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咚 咔

林立 发表于: 2016-8-11 08:56 来源: 今天

[size=10.5pt]        咚     咔[size=10.5pt]



[size=10.5pt]     无聊地在街头溜达,咚咔咚咔的鼓钹声牵扯我的耳朵;循声望去,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小孩儿在击打鼓钹,旁边摆着个烂背篓,行乞的。他俩不会唱,无聊地坐在街边,时不时咚咔咚咔的打两下,围观的人没有,也几乎没有施舍的人。[size=10.5pt]

[size=10.5pt]     我曾经在乡镇上听过凤阳花鼓,情况大不一样,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挨门挨户边打边唱,歌声嘹亮,鼓点合拍,吸引了一群人跟随她俩走,收获虽然不多,却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乡下人把她俩看成了叫花子,欣赏她们的才艺,私下议论,要将年纪大的与某光棍儿配对,建议某家留下年纪小的做儿媳。我暗自好笑,他们把外地人看低了,凤阳人打花鼓是求生的手艺,明太祖故乡的女人,怎肯随便嫁人呢?我很佩服凤阳人,农忙时节在家务农,农闲时节出门吃百家饭,顺便挣几个零花钱,在那困难年头,至少可以节约口粮。[size=10.5pt]

[size=10.5pt]    中国人的面子最为要紧,古训中常说,女人饿死不可失节,男人饿死不可吃嗟来之食。倘若你托钵于大街小巷,世人必定鄙视你,糟蹋你;然而,当你打着董事长总经理的招牌,开着小车奔走于权门,求官求财,同样是乞讨,别人看你的眼光大不一样了。[size=10.5pt]

[size=10.5pt]    我常想,吉卜赛人从印度走往世界各地,我们是邻居,他们的大篷车为何不来造访我们的国度呢?[size=10.5pt]我国的宗族意识太强烈,再多的财富也要留给子孙,不肯惠及他人,博爱思想非常稀薄,这或许是我国没有吉卜赛人的原因。[size=10.5pt]倘若吉卜赛人的车队在我国走上几遭,时而安营扎寨,国人习惯于布施,习惯于尊重流浪人的人格,博爱精神发扬光大,我们的民风民俗必定高尚许多,[size=10.5pt]暴发户不会恣意挥霍,[size=10.5pt]当官的也会克已奉公了。[size=10.5pt]我很赞同卢梭的“政府是人民的形象”的观点,中国腐败的官僚体系为什么能够成活,这和糟糕的民风一脉相承,一个不适合[size=10.5pt]吉卜赛人[size=10.5pt]来往的国度,同样不适合民主制度;一个自私自利的地方,天生是寡头政治的乐土。[size=10.5pt]

[size=10.5pt]    我从不鄙视乞丐,倘若是专业乞丐,我便有几分敬意了。乞丐无须土地资源,不与世人争位置、争房产,更没有包养情妇的野心,只需要一口饭吃,只想看看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的同类,他们不算舍己为人吗?我对佛教是很赞赏的,和尚尼姑呆在庙里,停止了生儿育女,对几何级数的人口增长,该有多大的缓减作用啊!世人怀着敬意为他们提供食品,是完全应该的,也是自己应有的义务。我不但同情乞丐,也没有多少民族自豪感。我如此是出于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出于把天下人都看成兄弟姐妹。我们汉人虽多,由女娲亲手捏出来的很少,大部分是女娲甩跳绳甩出来的,难免缺了这样短了那样,相貌也稀松平常,如果民族自豪感太强烈,不但有失文明古国的君子风度,也不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size=10.5pt]我们不能圈在长城之内自高自大[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    我做诗爱撒野,回帖的说“写散了”,写文章也一样,写着写着就撒起野来。刚才说到有一老一小在街边击打鼓钹,在行乞,我得有所表示。我辈下岗职工,每一文钱都是和实物连系在一起,倘若搞娱乐玩丢了五元钱,等于玩丢了一斤鸡蛋,心里怪难受的。对于眼前的行乞者,我施舍了一元钱,这可是一斤南瓜钱呵,今天的小菜没有了。不知是出于感激,或者是想锦上添花,我身后的鼓钹声分外的响亮了:咚咔!咚咚咔…………[size=10.5pt]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