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黄昏碎片】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6-5-29 19:41 来源: 今天

——————————————————————————————————————————————
    1、一种线条极简、近乎抽象的安宁。那样的气氛找不到恰当的词语、语句来形容,当然,用语言来形容本就多余。比如:我们非得用蔚蓝、瓦蓝、白云什么的来形容天空,一旦用在文中,立马又会后悔,为那种不能直抵生活的描述后悔。而多年后,再回味那时天空,留存下来的文字片段里,触摸天之一角,仿佛还能感受语言的温暖、柔和、安宁。

    2、江边、田野、林间小路,当日一个人度过的时光,音乐和漫步相伴,有些单调、重复、孤独。每每黄昏时分,那些江边、田野、林间小路引着我走进思索,走进这些让我存在的孤独感变得异常突兀环境,为什么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古诗词场景中?留给我的思考空间如此广大,寥寥几笔线条都像被稀释于晚风、稀释于黄昏的祥和、宁静中。

    3、曾经梦想着文明的光洁,梦想着如何打磨人群的粗糙,以文明的有序去重组、改变人作为符号的混乱。到后来,我明白任何以完整、光洁、闭合为特征的事物都只停留在理想中,不是这世界的必然路径。而且,世界在表面上总是朝向安静,不过其朝向无序的变化却总是由嘈杂来驱动的,亦即:世界走向无序。

    4、后来,我才想明白一件事,菩提树不是我们共同的阴凉,狂暴者有自己的终端。当然,我说“菩提树”一词容易引出对“菩提树”的包容的判断、“菩提树”的定义的探讨,由是引出我不在“菩提树”的结论。好吧!我不在“菩提树”的阴凉。

    5、生活总是一个话题,被文字捕获、描述后,比生活之中的人和事拥有更多的可分析和可阐释性。好像人人都能对一个文本的沉默发表一通高谈阔论,就在这些高谈阔论中,我们忘却了文本中的案例的具体,悲伤一层层地分解、阐释,越来越淡,以致忘却。

    6、打鱼人并没有觉得那些鱼有多么珍贵,尽管可换来不少钱,钱和鱼之间的简化让视线变得直截了当,成为直接的关联,这种“直接”把天空挤得满满的,也就是说“直接”让天空没有了空间,其它事例亦复如是。

    7、说“藏事”,感觉那些质朴的山水是在“藏境”,我们经历的事儿被放回事例堆里也不是个事儿。“活着”被单独提出来时或许真是个事儿,为不同的人所演绎着,我们各自藏心的事不就是不同案例同一题材的东西吗?

    8、
    我独步于黄昏 越行越远
    那些点亮噪音的灯火
    在我身后发出刺眼的金属般芒光

    我不是夜的猎物
    只是借着暮色前行的路人
    如果为黑夜围困 即退回水中

    当我像一条鱼一样被打捞起
    则成一块石头 身上穿着
    那些曾经喂养我的黄昏

    注:2016.5.28

[ 本帖最后由 无数山楼 于 2016-5-29 19:42 编辑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