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伪文本的生活记录】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6-5-23 19:29 来源: 今天

——————————————————————————————————————
     我随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文字,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也许是我看到、听见了什么吧!当然这些记录容易引出一种误会:我记录下了的是我只看见和听到的,亦或是对于我来说的生活的重要部分,进而成了文本化的事实。

    文字会与我同步而行?能将我见完全地记录么?比如:在说出、写出的绿色外面,还有其它色彩,这不需要别人提供一个色彩样板,同样与绿色共同进入我的大脑中(突然,用拼音输入法时,界面跳出“大牢”一词,换换试试,句子变成“同样与绿色共同进入我的大牢中”,蛮有诗意的,却不是我的本意)。但是,在我的例举中,习惯性出现绿色,甚至有时我看见的是黑色、白色,我也会想到绿色。你会说:这不是联想吗?此处,文字在“想”的表达之中,将“见”进行转化,有回避、有曲笔、有误笔等,有为了完成“写”而作出的选择、修饰、改动,为什么不说“这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伪文本的生活记录”呢?

    可我只是在纸上随意写下我的句子,也没把文字当作文字,没把文字当成一个句子组成元素,我认为那些就在我心中(用“心”比用“脑”更接近生命的本来似的)。假如要找出理由,我想我自己都会相信于这些理由的合理,甚至比不相信都还要困难。是不是“理由”都早已被植入那些句子里去?我并不觉得列出的“理由”就比没列出的“理由”合理,就理所当然地真实,因为被列出的“理由”自身没显示出一丁点儿真实的现象,无法证明一个面向自我的判断是否合理,不过为一个“假如”给引出而已。

    需不需要探究我写下文字时的“随意”?我识别着此际的区域,到底我于此看见和听见什么?它们可曾牵引着我的“随意”,在识别区内,现成的图像好像无需一个精心的句子来表现存在,事实上也没有一个既有的句子等在那儿。看吧!我在我的识别区域内漫游着,像是对写下文字的“随意”的一种回应,像在说:是的,写和漫游都是想对我的一种“随意”。这对他者来说又能给出什么样的形态呢?

    对了,忘了我的盲区,可我怎么知道我的盲区呢?“盲区”也是相对识别区内的事实存在来说。那么,文字能记录“盲区”吗?或者说是参照已知来作“有意”描述,那不是对可识别的“合理”的记录,即便所谓“合理”又真的为“真”么?在生活之上,这种文本意义上的记录显得多么虚伪,掩盖着我的随意写下的过程所在。

    我突然意识到:我是在对“写”或“记录”作一种解释、说明。而我在向谁作此解释、说明,这些解释、说明又有多大意义呢?“记录”似在对“随意写下”这个过程进行追寻,它将我在此间的形态深度发掘,让它还原、成为生活中“真”的一部分。

    注:2016.5.23

最新回复

泸州曾一 at 2016-5-26 16:17:11
我们所写以及前人所写都可划入伪文本范畴,只是文化之人也只得从伪文本中去发掘一点又一点真.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