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陈亚平:诗歌的形式帝国主义

周瑟瑟 发表于: 2016-4-27 08:18 来源: 今天

诗歌的形式帝国主义[size=10.5pt]




[size=10.5pt]陈亚平[size=10.5pt]




[size=10.5pt]一[size=10.5pt]


[size=10.5pt]诗歌形式是诗歌普世的一个最高概念的东西,而且是整个诗歌史从没有退场过的最高概念的东西。[size=10.5pt]
[size=10.5pt]但形式这一概念[size=10.5pt]在[size=10.5pt]我这里,是指先于实证科学,[size=10.5pt]但可指导[size=10.5pt]实证领域的[size=10.5pt]纯思领会的[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size=10.5pt]的总和[size=10.5pt]。[size=10.5pt]于是,我[size=10.5pt]虽然不能把[size=10.5pt]诗的形式是[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size=10.5pt]设为一个前提[size=10.5pt],但是,我也不能不把[size=10.5pt]诗的形式是[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size=10.5pt]设为一个前提。正如我们通常某一诗体在[size=10.5pt]类与种属[size=10.5pt]形式上侧重的领域,为的是如何给语言表达确立某种秩序或格局,分出相互的差别。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为一种表达的差别而给语式确立一个秩序,本质上,就是[size=10.5pt]从存在者-语言身上显化出它的特殊存在现状来。但每当存在者-语言,在它的现身中被暂时依托为某个形式(例如[size=10.5pt]格律[size=10.5pt])时,[size=10.5pt]存在现状上的东西却又总是不确定的并且缺席了的。[size=10.5pt]
[size=10.5pt]那么,究竟是由诗来规定它自己演绎[size=10.5pt]的形式?[size=10.5pt]还是由人来规定诗专门风格的形式?对这一古老难题[size=10.5pt]的[size=10.5pt]原始追问,并不是像上述说的那么简单,这就意味着我要反问诗歌形式的那些太始的造化。[size=10.5pt]
[size=10.5pt]事实上,人们总认为本质上诗的各种形式,就是以言说的差异角度为指导的,或设置界限的,而且在诗体中主宰外观结构同时又控制内在线路的那种东西。人们这种对诗的形式沿用的诱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形而上学的游戏。如果从诗人自己给自己预设的逻辑陷阱里跳出来,就会直见,很多诗人都有先设的形式预定论色彩。但[size=10.5pt]我坚决反对这种先设一种诗歌形式的诗学[size=10.5pt]做法[size=10.5pt],而提倡一种回到诗的质料的不断生异的追问。因为就连[size=10.5pt]诗的外在[size=10.5pt]形式本身,也预设了形式自己没有终极归属的、先天上被异质构造的基础。[size=10.5pt]从我这一[size=10.5pt]命题中所下的判词[size=10.5pt]看[size=10.5pt],诗的形式[size=10.5pt]世界[size=10.5pt],[size=10.5pt]不过是[size=10.5pt]存在者创建着存在所显化的[size=10.5pt]影子[size=10.5pt],因此诗的形式就是本质上没有形式。当我们说诗只能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的时候,已经是我们自己在预设对诗的先行,而纯然不是诗本身在显化。难道不是吗?[size=10.5pt]诗,不是[size=10.5pt]人的创作[size=10.5pt]存在者-语言就能确[size=10.5pt]保[size=10.5pt]着那种存在的东西。这样,[size=10.5pt]即便是驾驭诗的人的心中,有[size=10.5pt]理性与激情的结构的终极,诗也没有它的形式结构的终极。诗,故其然就让诗不成其为人预设的诗。也就是说,[size=10.5pt]诗,先天于[size=10.5pt]存在[size=10.5pt]者[size=10.5pt]状态的[size=10.5pt]一切外观[size=10.5pt]。[size=10.5pt]诗,就[size=10.5pt]在它自己源出、然后先行的纯粹内在性[size=10.5pt]中,[size=10.5pt]它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对它做什么演绎。[size=10.5pt]这[size=10.5pt]就是在[size=10.5pt]源初生长[size=10.5pt]的意义上[size=10.5pt]激发我们沉思[size=10.5pt]的诗。[size=10.5pt]
[size=10.5pt]无论不同时代[size=10.5pt]的每个诗人[size=10.5pt]怎样[size=10.5pt]讲形式问题,但是必须要[size=10.5pt]看清[size=10.5pt],每个诗人对诗歌形式[size=10.5pt]的[size=10.5pt]独特[size=10.5pt]直观,[size=10.5pt]不过是没有任何[size=10.5pt]终极界限[size=10.5pt]与之对应[size=10.5pt]的一种[size=10.5pt]活生生的[size=10.5pt]意外显化[size=10.5pt]。换句话说,一切[size=10.5pt]诗的[size=10.5pt]形式,都[size=10.5pt]相关于这个[size=10.5pt]诗所[size=10.5pt]外化的唯我的什么,而又不被最终[size=10.5pt]如此[size=10.5pt]必[size=10.5pt]然[size=10.5pt]的[size=10.5pt]命题[size=10.5pt]所[size=10.5pt]断定。[size=10.5pt]所以说,[size=10.5pt]凡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在灵感中得到的诗的形式外观,都是一种先于存在者的存在的显化,这样的显化,是创建存在并审查存在的仲裁。它因此而绝对,无域,虚或者万有,可能还[size=10.5pt]是人[size=10.5pt]们[size=10.5pt]的先知也[size=10.5pt]在此不能说明的[size=10.5pt]那种玄的[size=10.5pt]区域[size=10.5pt]。[size=10.5pt]如果我们考虑到[size=10.5pt]这个显化从来就不是它自身,而且总是已经从其自身隐匿到其替代物中去了的出场。那,谁又能做到一个先行于显现在思中的开端与终结呢?[size=10.5pt]经验上,我们看诗的形式,总是从本我角度上与诗对立地去看一个对象,而一旦我们把自己降身为诗的器官,诗的网脉,或者人诗一体的境地,就会看到,诗[size=10.5pt]所[size=10.5pt]显出的形式远不是仅限于纯然的形式[size=10.5pt]本身[size=10.5pt],而是形式[size=10.5pt]本来就有着它有待去完成的那个先天性。[size=10.5pt]
[size=10.5pt]而只有当我探问出诗歌形式的先天性,诗歌的秘密才真正[size=10.5pt]公诸[size=10.5pt]在[size=10.5pt]世[size=10.5pt]:诗歌形式没有后天事实基础上所设置或占据的独一模样,因为诗歌自身都是过程存在所显化中的假托而暂存的喻说[size=10.5pt]。[size=10.5pt]诗歌形式的先天性还在于它的非预设性和去结构性,只有无的空,才设置得下[size=10.5pt]非无[size=10.5pt]。诗歌形式的那形式性的本源,应该是这个。[size=10.5pt]所以[size=10.5pt]人[size=10.5pt]们[size=10.5pt]要搞懂:诗歌形式因素如何为诗歌外观[size=10.5pt]赋予尺度[size=10.5pt]的“存在者”,[size=10.5pt]究竟[size=10.5pt]是不是显化了某种“存在”?[size=10.5pt]因为“存在”本质的关系范畴中就包含有状态、单一与复多的形式母源。[size=10.5pt]也就是说,现[size=10.5pt]场状态意义上的存在者[size=10.5pt]-形式的[size=10.5pt]存在[size=10.5pt],就是实质本质[size=10.5pt]的[size=10.5pt]存在[size=10.5pt]。[size=10.5pt]比如,诗体句式的长与短的组织结构,就是单一与复多的范畴关系的基本结构,而单一与复多是存在的过程本身的形式结构。[size=10.5pt]
[size=10.5pt]但是新的问题是,在事实[size=10.5pt]划分[size=10.5pt]类与种属的形式与[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的形式两者之间,谁又是先决性的[size=10.5pt],[size=10.5pt]谁是[size=10.5pt]第二位的呢,还是两者平行?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貌似关系到胡塞尔的[size=10.5pt]实质本体和形式本体问题,但实际上却关系到对海德格尔存在论问题的新反思。因为,[size=10.5pt]事实[size=10.5pt]分[size=10.5pt]类形式[size=10.5pt]和[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形式那“有所现”的[size=10.5pt]两者[size=10.5pt],都恰恰[size=10.5pt]本质上就包含有:在其显观中就立刻匿踪的变异而生易的过程性[size=10.5pt]。海德格尔晚期悟到的“澄明”与“无”相关联的存在,却没有到达这个本根意义上的领域。比如我说,表面上诗歌事实[size=10.5pt]分[size=10.5pt]类的形式,是在[size=10.5pt]方法中确立规范的有特性[size=10.5pt]的,但诗歌先[size=10.5pt]天的自逆和生异,却总以一种超先性的[size=10.5pt]出场,[size=10.5pt]来随时突破那些[size=10.5pt]秩序[size=10.5pt]的界限。所以,谁能把[size=10.5pt]事实[size=10.5pt]分[size=10.5pt]类形式[size=10.5pt]和[size=10.5pt]先天[size=10.5pt]构造形式两者的界限截然分开呢?这就预示着[size=10.5pt],[size=10.5pt]形式,[size=10.5pt]没有[size=10.5pt]一个固定的[size=10.5pt]母式[size=10.5pt]或组织中心,[size=10.5pt]它[size=10.5pt]内在地规定着它变化情况下所有外观的可能性,它只服从先天就[size=10.5pt]超越在场的主宰。[size=10.5pt]我不会在形式中,[size=10.5pt]把海德格尔说的[size=10.5pt]存在当作在场,我只会在形式中,把过程当作在场。[size=10.5pt]形式的始源从来就是缺席的过程中的,刚刚开显却要匿踪,刚刚是“存在者”却又成“存在”。[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假如我面对[size=10.5pt]诗歌形式[size=10.5pt]最异端的激进情况,我只会看见诗歌自己就是在[size=10.5pt]对某种现成的、通用的自我的缺席。[size=10.5pt]缺席绝不仅仅是[size=10.5pt]它自己对自己的安置,[size=10.5pt]是因为它[size=10.5pt]以另一个存在者的显踪中出场。不信,请纵观人类在世若干年代历史[size=10.5pt]的诗歌极端形式史,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形式接着一个形式的演绎史?还是这些形式显出了“是”或“在”的那种本根的真实史?答案明显是后者。因为当诗人[size=10.5pt]在独[size=10.5pt]立[size=10.5pt]意义上开启了[size=10.5pt]逼出“是”的形式写法新[size=10.5pt]纪元[size=10.5pt]的时候[size=10.5pt],[size=10.5pt]说明诗人已经[size=10.5pt]回到了纯粹[size=10.5pt]形式的过程本身。[size=10.5pt]只有[size=10.5pt]纯粹[size=10.5pt]过程本身,才是比[size=10.5pt]纯粹[size=10.5pt]形式创造更大的更纯然的创造。[size=10.5pt]
[size=10.5pt]纯粹[size=10.5pt]过程无边,过程使形式成了[size=10.5pt]它的存在的[size=10.5pt]家园。[size=10.5pt]
[size=10.5pt]举最典型的例子,[size=10.5pt]与[size=10.5pt]史诗[size=10.5pt]品格[size=10.5pt]同脉[size=10.5pt]的[size=10.5pt]张成德的[size=10.5pt]史[size=10.5pt]剧诗[size=10.5pt]《[size=10.5pt]断石记:大红楼[size=10.5pt]》[size=10.5pt],以我的方法看,[size=10.5pt]诗人如何[size=10.5pt]创新一种用途空间很大的戏仿[size=10.5pt]诗[size=10.5pt]和史事诗两者混在一起的极致联合体呢?如果[size=10.5pt]张成德[size=10.5pt]创造的“[size=10.5pt]史戏[size=10.5pt]诗[size=10.5pt]”作品[size=10.5pt]形式,对这之后的一切诗作形式,真的带来了难估量的存在者特性的用途,带来了这之前世代诗人没有涉身过的[size=10.5pt]边缘,[size=10.5pt]那么,我可断言,[size=10.5pt]张成德[size=10.5pt]在[size=10.5pt]开创极端形式[size=10.5pt]的[size=10.5pt]边缘中,[size=10.5pt]引出[size=10.5pt]了[size=10.5pt]这一边缘所显化出来的东西本身,诗歌的生命由它源出,又预毁这源出本身。[size=10.5pt]于是,形式在这里仿佛成了大地上的异地。而要[size=10.5pt]保证[size=10.5pt]这一[size=10.5pt]大地无限延展的[size=10.5pt]异地的[size=10.5pt]自由[size=10.5pt],就首先要在异地中[size=10.5pt]保证无限延展的自由[size=10.5pt]。张成德[size=10.5pt]诗作[size=10.5pt]《[size=10.5pt]断石记:大红楼[size=10.5pt]》[size=10.5pt]这样显示出诗如何回到自由本身[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惜春,就惜春:纸鸟树上窜[size=10.5pt]
[size=10.5pt]叹春,就叹春:纸船划向湖岸[size=10.5pt]


[size=10.5pt]疯狂的向日葵:滑落的锤[size=10.5pt]
[size=10.5pt]金刚[size=10.5pt],[size=10.5pt]十二[size=10.5pt],[size=10.5pt]格子的睡眠[size=10.5pt]
[size=10.5pt]梯子的借用关系:河山问题[size=10.5pt]…………………………………[size=10.5pt]伪叙述:昼与夜颂词[size=10.5pt]



[size=10.5pt]回来说那石头正文原有“一百二十回”,读到我这只剩“十八回”,故“十八拍”。皆与“胡家十八茄”有别,如有好事者可对阅、放血,如有雷同,非我一日不功所缺,全当时代狐臭。[size=10.5pt]


[size=10.5pt]诗[size=10.5pt]句不对[size=10.5pt]现存的[size=10.5pt]史事作正面的有用性的纪事表述[size=10.5pt],[size=10.5pt]甚至看不到史诗对它曾经引领的痕迹[size=10.5pt]。[size=10.5pt]相反,诗人用迂回历史背景的写法,来直显一种文学文献中的宏大叙事如何变身为戏仿[size=10.5pt]。[size=10.5pt]它显示着这一形式无界限的跨界性。特别是[size=10.5pt]以戏隐诗,以诗含戏,以今喻今,借史寓史那种对形式先天的后天性解禁,是诗人用来超越他人的资源。但是,形式解禁后的无限自由,并不是让每个人都适应得了的。某种意义上,无边的自由反而让人看不到一切。当我们把诗歌中存在的自由形式超前到没有边际的任何地方,就成为无边际的边际,这就是真正的自由。同时,我要说明,形式自由的无边际过程,[size=10.5pt]也是[size=10.5pt]这自由无边际[size=10.5pt]的[size=10.5pt]失去[size=10.5pt]过程。[size=10.5pt]自由内在地被自由自己的无度限制了。但是,[size=10.5pt]这[size=10.5pt]却有我们[size=10.5pt]是对[size=10.5pt]诗歌形式先天的[size=10.5pt]原始本质[size=10.5pt]的最好说明[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自由就是自由的天敌,也同是自由自己的盟友。形式[size=10.5pt]的本源在于纯然的[size=10.5pt]自由[size=10.5pt]中[size=10.5pt]把握到一种过程,此过程即为形式而在。在它所显示的诗的形式中,我们能否看到自由[size=10.5pt]所[size=10.5pt]现身[size=10.5pt]的[size=10.5pt]存在边际,[size=10.5pt]是否[size=10.5pt]是[size=10.5pt]最终的[size=10.5pt]存在者说的存在呢?看诗人怎样说:[size=10.5pt]


[size=10.5pt]第十八拍 石头记禅外禅  梦断红楼归于玄[size=10.5pt]
[size=10.5pt]事呢:事由不得搓泥丸[size=10.5pt]
[size=10.5pt]坐船对岸。钟去了山[size=10.5pt]
[size=10.5pt]大雪封山[size=10.5pt]
[size=10.5pt]你寻炊烟:跑死马不前[size=10.5pt]
[size=10.5pt]本是一程归途似锦[size=10.5pt]
[size=10.5pt]头雁领偏了雁[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




是劫肉呢?是砍刀主义


主谋春秋更上一层楼
人肉难收:冷水喷头亦要馊
归究你:灵魂注水就发飚
蚤满华袍也要飘
大丽花下舞剑
怎比蟒袍、马挂之间放贱
登基宝典:请美女站台


左右之间


[size=10.5pt]我们看到,诗歌天生能[size=10.5pt]承受[size=10.5pt]描述的生[size=10.5pt]机[size=10.5pt]中,究竟包不包括跨界、混乱、无序的范围?如果能包括跨界、混乱、无序的范围,则有可能是以一种更原始的起点,对传统上形式的类与种属标准[size=10.5pt]进行重新[size=10.5pt]扩界。[size=10.5pt]诗作的技术难度,难在诗言不能够全是人说出来的话,而应该是根性的大化之言借助诗人写出的诗并少量的、过程中慢慢地显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诗歌作品得到那根性的大化之言的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存在那[size=10.5pt]内在于过程中不断生成异变的[size=10.5pt]绝对[size=10.5pt]不[size=10.5pt]确定性[size=10.5pt]。但是[size=10.5pt]要领受这种[size=10.5pt]不[size=10.5pt]确定性[size=10.5pt]因素[size=10.5pt],[size=10.5pt]必须要回到诗的先天本质的本身。因为诗的先天本质,对诗歌实证科学形式标准划分的类与种属,形成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追问。我从[size=10.5pt]《[size=10.5pt]断石记:大红楼[size=10.5pt]》[size=10.5pt]语体的结构方面探讨:[size=10.5pt]


自烽烟以来,人有了私欲:大凡天下美女除了入宫,便藏红墙瓦内,看股市太阳升!城外有城、城内有城。
尽可能把石头说得圆满一些。将这块石头推到公众视线时,鸟会有这样想!这样想,天上飞来礼物,民间更需其知情权。风说:“云上燃烧瓶”遇到强气流产生了高温,回到了地面,被僧道人碰到,由此触了电。


天上无用之物、到了地上会不会成为弃物,乌国花园?




[size=10.5pt]不仅[size=10.5pt]实在世界是处在[size=10.5pt]没有[size=10.5pt]本质的结构[size=10.5pt]的[size=10.5pt]本源中的,[size=10.5pt]而且任何[size=10.5pt]逻辑[size=10.5pt]也[size=10.5pt]不能推出[size=10.5pt]形式[size=10.5pt]本[size=10.5pt]身[size=10.5pt]的超验存在[size=10.5pt]与[size=10.5pt]认识上的超经验性。[size=10.5pt]张成德的诗作为我们提醒了一个问题:如果按诗歌跨界、[size=10.5pt]混乱、无序的极端形式的那一源始的存在的生成变化,来说明某个新存在者的现身,那这种存在者就已经抢在了实证科学划分的诗歌类别与种属的前面。何况,实证科学划分的类与种属的传统空间,还有开显过程空间的余地。我现分出专题研究的四大难题。[size=10.5pt]


[size=10.5pt]1[size=10.5pt].[size=10.5pt]先验的[size=10.5pt]表象[size=10.5pt]形式。是以[size=10.5pt]纯思[size=10.5pt]对象与对象之间的[size=10.5pt]没有[size=10.5pt]逻辑关系的特性[size=10.5pt],[size=10.5pt]呈现一种先[size=10.5pt]天预[size=10.5pt]设的形式,它不需有实证的[size=10.5pt]可能性[size=10.5pt]的本源,它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基于主观尺度[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参见诗人创造的[size=10.5pt]“[size=10.5pt]史戏[size=10.5pt]诗[size=10.5pt]”[size=10.5pt]来取消一种诗性的纯形式,就是用极端的形式化来逼出形式本身:[size=10.5pt]


列位:望子成钱串
桔子累果盘
有梦叠纸船
无梦随牛转
三更灯火、五更鸡眠
痴情人离那黄河三百里
在陕西、在山西
水和泥原本唱的一出戏
人见人欢喜,青麦长种粒
牌坊供奉你:上市
洁尘还是洁尘去
花痴还是花痴词


……
一群小脚蹑足出现屋脊上,大观园日子注定要有十八拍,对应着十二个青衣。你说的“三国”就在“红楼”,你说的“演义”就在枕头;净、旦、生、末、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园开。


[size=10.5pt]2.先验[size=10.5pt]形式[size=10.5pt]把握的结构,无法用[size=10.5pt]通常[size=10.5pt]经验来判断一个基本[size=10.5pt]结构[size=10.5pt]对象[size=10.5pt]应该[size=10.5pt]在何处[size=10.5pt]出现[size=10.5pt],它甚至会有一定的概率在一个封闭边界外出现,其不确定关系解构了[size=10.5pt]领[size=10.5pt]域的基础[size=10.5pt]。它预示[size=10.5pt]着隐[size=10.5pt]秘世界的[size=10.5pt]诠释再到多[size=10.5pt]重[size=10.5pt]世界诠释[size=10.5pt]的成立[size=10.5pt]。[size=10.5pt]


——我的黑衣主教:要让桂树兔子
跪向你发愿
可否证明就是污点诺言
大自然分沁二具肉身
有回眸才有光圈才有大神
有爱情才有车轮转
上帝保佑灵魂有闸的人




你的写作永远写作,一只皮球
它应对了谷口哪一边
你的桌子应对琉璃之首
……多少飞蜓停落乳头
改变不了她的锦绣


[size=10.5pt]3,先验[size=10.5pt]形式总体的每一[size=10.5pt]成分[size=10.5pt]都是[size=10.5pt]变化[size=10.5pt]的一部分,[size=10.5pt]它[size=10.5pt]决定了形式[size=10.5pt]的[size=10.5pt]功能在于无序地建构出无限种可能方式的存在状态。[size=10.5pt]


[size=10.5pt]参见诗人对无序的可能性的观念空间的实验:[size=10.5pt]


是站着?还是椅子
浮云之上没有家园
谁的画框站立弹壳
青蛙爬在城楼
检阅何斯广场蜡头
水晶棺内绿草
过得比你好


我歌唱少女多盐
我歌唱老男人多元
没有“美元也可以更远”
决战生命的疲软
后工业时代你藏身汽车头
我的弹弓专打你的灯头
子日:钢管串起一地砖头
秀腿休走




——不识左右,不识南北
夫妻肺片怎能台面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叫兽一片汪洋
[size=10.5pt]……[size=10.5pt]


[size=10.5pt]4.[size=10.5pt]由两个不平行作用的系统的合一[size=10.5pt],即[size=10.5pt]相交织的自我主体与他我主体[size=10.5pt],来[size=10.5pt]促进自我[size=10.5pt]与[size=10.5pt]他我之间的互为关涉、互为本源的[size=10.5pt]全面[size=10.5pt]关系。[size=10.5pt]


[size=10.5pt]参见诗人对主体间性可能空间的建构:[size=10.5pt]


……我是一只小小鸟
阻击着屠夫下手
刀入鞘、鞘离刀
秤杆对肉铺刀
十面埋伏,黑布挂林梢


——你们隔山打牛
如何渡过这样春秋
——他的脚踩在电视镜头
你就点飞身出窗户
冰雪压弯柏树
在定格内摔手
到了解决石榴时候


这石榴主要由你所构成
会重复我的话是小偶
不会回答也是小偶
献给上帝的忧郁
点亮火绳头
非要折断翅膀吗
不要海洋心不死
不折腾天空
眼就盲
玲珑塔内的心


[size=10.5pt]形式超越自己的显化或许是诗歌成为大化生成的、存在可能的先天因素,因为形式在超越自己的显化过程,已经包含了显化过程处在一种大化生成的运行中,本身就内含着单一与复多的范畴体系的运行。我无意盲目领受形式极端化的先天地位,但我也不放弃领受形式极端化的先天地位。


2016年4月27日

最新回复

黑光 at 2016-7-13 09:45:51
诗歌形式没有后天事实基础上所设置或占据的独一模样,因为诗歌自身都是过程存在所显化中的假托而暂存的喻说。诗歌形式的先天性还在于它的非预设性和去结构性,只有无的空,才设置得下非无。诗歌形式的那形式性的本源,应该是这个。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