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岳飞在江州资料

木芙蓉花下 发表于: 2015-5-03 09:19 来源: 今天

[float=left]历史背景[/float][float=right]编辑[/float]12世纪,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金国,先后灭掉辽国和北宋。北宋灭亡的那年,金国人无心统治中原地区,就想出了“以汉治汉”的方法——立傀儡皇帝张邦[float=right]岳飞画像[/float]
昌为帝,张邦昌仅当了33天的皇帝,就将政权转让给了宋高宗赵构,赵构建立起南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赵构只知南逃,不敢抵抗,甚至一度乘船入海,不敢登陆。他写信给金军统帅宗翰苦苦哀求:“自古面临危亡的国君,或是奔逃,或是坚守。我现在已经逃无地,守无人。乞求元帅赐予怜悯和宽恕。”全军南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一些主战派将领,坚决抗击金兵。岳飞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员。


[float=left]2[/float]

[float=left]岳飞简介[/float][float=right]编辑[/float]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家贫力学,尤好兵法、弓弩。北宋末年从军参加征辽战争。南宋初他曾作为河北招抚司的下级将校,随王[float=right]岳飞画像[/float]
彦渡过黄河在河北一带抗金。离开王彦后,又投到东京留守宗泽的麾下参加开封保卫战,为宗泽所赏识。宗泽死后,岳飞随军南下,转战于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在抗金战争中迭次立功,建炎四年,金兀术率军自临安府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伏击北撤之金兵、收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这时的岳飞,已经经历了大小200余战,因英勇善战,声誉日高,很快就升任独当一面的将领。当绍兴二年(1132年)他刚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守卫长江中游的主帅。岳飞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北伐中原、“还我河山”,他曾书写下流传千古的豪词──《满江红》,高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个人经历:
1103年2月15日出生。
1126年(靖康元年)相州投刘浩军。
1127年1月下旬成为宗泽的部将。
1127年3月末(天会五年二月),受令改隶黄潜善
1127年9月(建炎元年八月),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充中军统领。
1128年1月(建炎元年十二月),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建炎二年岁末,返回开封
1130年(建炎四年)进驻宜兴
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江州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被杀。
1178年(淳熙五年),谥武穆

[float=left]3[/float]

[float=left]历史记载[/float][float=right]编辑[/float]背景[float=right]岳飞塑像[/float]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当时宋朝嫡亲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组织兵马的康王赵构和哲宗的废后孟氏幸免于难。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是为宋高宗。历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称为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首都后来定在临安(即杭州)。

赵构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与其父、兄(徽、钦二宗)一样惧怕与金朝打仗,为保持皇帝的权位而一味求和苟安。赵构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二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为了笼络人心,他曾一度起用因组织开封保卫战而声望很高的李纲担任宰相。不久就因李纲坚决主战,不符合他的苟安议和的意愿,只让李纲担任了75天的宰相,就罢了李纲的官。建炎元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准备南逃。十月初从南京(今河南商丘)出发,月底逃到扬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完颜宗辅率东路金军自沧州渡河,进攻山东完颜宗翰率中路金军自河阳渡河,直攻河南,西路金军由完颜宗望所派的娄室率领,进攻陕西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经镇江府杭州。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至明州(今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float=right]岳飞画像[/float]
,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

这年九月,金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统治河南、陕西大部地区,与南宋对峙。面对金朝的入侵,虽然南宋最高统治者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人民纷纷奋起抗击金军的残暴虏掠,而宋廷内部的主战将士亦活跃在抗金的最前线。如韩世忠、岳飞、吴、吴麟刘琦等,他们在各地抗击金兵,收复了部分失地。其间,宋军打了多场重大战役,如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以八千人力拒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天;刘琦顺昌大捷,以不到二万人大败金兀术大军十余万。其他如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大仪之战等,众将都令金兵吃了苦头,大大鼓舞宋朝军民的士气。 在南宋的抗金将领中,岳飞的抗战态度最坚决,功绩、贡献最大,但其结局也最悲惨。
挥师北伐[float=right][/float]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因此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与沧桑戎马、屡立战功的韩世忠、张俊,以及世世将家、久历战阵的刘光世被称为南宋的四大将帅。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中流砥柱。

皇帝求和由于南宋军民的英勇斗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宋金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先是韩世忠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一带大败金兀术;在陕西战场吴玠吴璘兄弟亦给金兀术以沉重打击,并迫使他放弃由陕进入四川的打算;在荆湖一线岳飞重创伪齐收复襄阳六州军,使西北战场的防线同两淮战线的联系保持畅通,南宋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绍兴四年九月金兀术率军伙同伪齐军大举渡淮南侵,又遭到岳飞、韩世忠所率宋军及两淮许多水寨义兵的英勇抗击,很快以失败告终。这一切说明宋金战场的形势,已经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金兵的军事逐渐在消失,就连金人自己也认识到“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因此,金廷内部掌握实权的挞懒一派主张将伪齐管辖的河南、陕西划[float=right]岳飞抗金故垒[/float]
归南宋,以此换取南宋的臣服,决定同南宋议和。这个消息传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认为多年盼望的“和议”又有了希望。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为此,南宋小朝廷还大事庆祝,文武官员纷纷上表庆贺。

宋高宗、秦桧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战派将士的强烈反对,岳飞不仅没有按惯例向宋高宗敬献贺表,反而上表对宋高宗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次求和协议。岳飞这种坚决反对“和议”的态度。使宋高宗甚为恼怒,更为秦桧所切齿,从此被宋高宗和秦桧视为眼中钉。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廷内部发生内讧,原主张同宋朝议和的挞懒,被金廷以谋反罪处死,对宋战争的急先锋金兀术掌握了军权。他立即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并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祐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金兵对淮南的威胁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马上改变主意,立即向岳飞下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收复郑州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人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
金兵大败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术率部在郾城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金军出动重铠骑兵“铁浮屠”作正面进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岳飞遣背嵬亲军和游奕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杀伤大量金兵,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岳家军中的勇将杨再兴,突入敌阵,打算活捉金兀术,杀金兵数百人。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郾城之战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接着岳家军又在颍昌府打得金兀术狼狈逃窜,并一直追击到距汴京仅四十五里之遥的朱仙镇。这时黄河南北许多坚持斗争的义兵,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响应岳飞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转[float=right]岳飞抗金故垒[/float]
入局部反击。抗金斗争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方是时,岳飞喜极,对其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金军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曾准备撤离开封,到河北以避岳家军的兵锋

岳飞根据中原战场的大好形势,向高宗上书提出宋军全线进攻,渡河以光复失地的要求,然而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满意足了。所以不仅不同意岳飞的要求,反而急忙下令各路宋军班师,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状况,接着又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惋惜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奈何地下令班师,班师路上,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绍兴和议宋高宗、秦桧强令岳飞班师后,为了扫清向金人议和的障碍,先后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然后向金乞和。而这时金兀术攻打淮西又连败于宋军,终于使他认识到对宋战争已不可能用武力取胜,也表示愿意与南宋议和,于是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和议活动。宋高宗和秦桧见和议可成,像岳飞这样的良将不仅不再需要,还有碍于投降活动,加之金兀术害怕岳飞反对和议,也派人授意秦桧害死岳飞。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此后宋金双方终于在绍兴十一年十一月订立和议:南宋正式向金朝称臣,每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以淮水为界,将淮水以北的地区划归金朝。这个和议因是在绍兴年间签订,故被称作“绍兴和议”。绍兴和议订立不久,秦桧秉承宋高宗的旨意,伙同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加紧了迫害岳飞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及张宪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云年仅23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 [1]
岳飞被害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float=left]4[/float]

[float=left]抗金功绩[/float][float=right]编辑[/float](1)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
(2)岳飞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史称郾城大捷

[float=left]5[/float]

[float=left]历史评价[/float][float=right]编辑[/float]岳飞抗金是在女真贵族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float=right]岳飞画像[/float]
正义的,功绩不可磨灭。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岳飞应该是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杰出的抗金英雄。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他一生坚持抗金,身经大小战役百余场,未尝一败,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他写下了《满江红》这一传世之作。“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也和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最新回复

木芙蓉花下 at 2015-5-03 09:19:56
在古老的土地守望民族精神

孔荣林  

一九八八年除夕。江南古城九江被震耳欲聋的鞭炮,炸出一派轰轰烈烈的喜庆。当地有放完边炮便闭门吃年夜饭的习俗。少有行人往来的大街小巷,比一年任何时候都显得空荡。城北毗邻长江有一处古遗址----小师墩。据考是岳飞当年在九江备战北伐时训练水师的地方。1142年除夕的头一夜岳飞含冤被刺风波亭。传说第二天(即除夕)岳飞化为大鹏鸟,在小师墩上空震翅怒飞。此刻远处的焰火此起彼落,那一闪一闪的五彩的亮光,朦朦胧胧地映照着小师墩。它菀若一艘迫在江边的巨大趸船。如果这时有游船驶经这里,会见到不可思议的惊人一幕:一个个头稍矮、气宇轩昂的五十多岁男子屹立于小师墩上。有顷,他整肃衣冠,满脸庄严,然后襟对长江,望空长拜。突然,一曲旋律深沉的《满江红》,从他的喉咙有节奏地流出来。不,歌声经他灵魂和血脉的滋润,从他山一样的胸中缓缓喷出。一忽儿歌以激昂,可遏夜雾中奔腾不息的长江巨浪;一忽儿歌以悲壮,令除夕凛冽的霜风更加寒澈冷峭;一忽儿哀极音绝,因被热泪阻塞,歌声如一片枯叶,随江水似有似无地飘向远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恩 师 楷 模

    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人生难题。刘堂鑫遇到的第一个人生难题,是他二十岁时候。1933年,他出生在九江市往南约二十华里的桂家垅。父亲是九江市海关的职员,土改时被划为工商业兼地主。刘家在桂家垅的田亩宅第悉数被没收土改。1949年,十六岁的刘堂鑫随同全家从桂家垅迁往市内。1955年从同文中学(现市二中)高中毕业。他从小聪慧好学、博闻强记,屡获老师好评。按照当时不成文的招生政策,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欲读大(中)专院校,报考非保密性的理工类较易录取,报考文史类则不易录取;因为后者毕业出来有可能进入各宣传要害部门。刘堂鑫出生剥削阶级家庭,偏又酷爱文学与历史。这是他面临的第一个人生难题。也是他第一次从生活字典里,掂出“权衡”“取舍”这类字眼挤兑的份量。刘堂鑫报考了南昌航空学校并被顺利录取。他对航校的工科课程无甚兴趣,但也能成绩不落地跟班而上。
    南昌航校有一位姓尤的老师,知识渊博、学养深厚,深得师生敬重。刘堂鑫常向他请教读书与写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尤老师也很喜欢这名读书刻苦才思敏捷的学生。这师生二人遂结为忘年知己。尤老师有个二哥在上海三联出版社任副总编。尤老师便介绍刘堂鑫与他建立书信联系。刘堂鑫不时寄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尤老师的二哥先后推荐给《文汇报》等报刊发表。刘堂鑫很想当面感谢他,也很想当面向他请教文学问题。1956年暑假,刘堂鑫邀另一同学结伴到上海,自然住在热情好客的尤老师二哥的家中。一日,尤老师二哥对刘堂鑫正色道 :“不久中国必有一场大的政治风暴。我和你老师恐难逃一劫。你虽然是个青年学生,但在大报发表了一些文章,在小小的南昌航校自然算个人物。又加上你出身不好,你回校必定凶多吉少。依我看,你还是装病休学为好。”刘听后大骇,匆匆离沪。回九江后,他便到医院制作病历,匆忙把一纸“久治不愈的腿病”的医院证明寄到学校。从此再也没去过学校。刘堂鑫依计而行果然躲过1957年反右浩劫。
1957年底,尤老师、尤老师二哥以及另外两个高知身份的弟兄均因严重的反党右派罪行,被关押在彭泽县芙蓉农场。刘堂鑫听到这个消息,便决定去探视尤老师。他打听到农场吃不饱缺油水,便烧制一大瓶红烧肉带去。在芙蓉农场简陋的探视室,先前周正儒雅的尤老师变得那么衰老瘦弱。他象一头受过多次枪击的老兽,仿佛一阵微风就能把他吹倒。尤老师木雕似的望着刘堂鑫。刘堂鑫太熟悉尤老师的眼睛,那眼睛平日总是透着平和透着善良。然而此刻,有一种令他很陌生的光,从尤老师的眼里弥漫出来。刘堂鑫心中不免一阵辛酸。他悄然打开行李袋,取出瓶装红烧肉,走过去忍住泪叫了一声:“尤老师……”以后发生的事是他压根儿没有想到的,也是他这一生到死也不会忘记的。尤老师接过红烧肉,啪一声狠狠往地上摔去。红烧肉块和玻璃碎片立刻迸撒一地。一股好闻的肉香在屋里弥漫。尤老师圆睁怒目,指着万分惊愕不知所措的刘堂鑫厉声喝道:“你看看你是何人!你多大年纪!此地岂是你来的地方!你想到老师想肉吃!是的!谁不想肉吃!要是我吃了这瓶肉,你势必还要送第二次!第三次!……”。尤老师用脚狠狠地踏碾着肉块,仿佛他对肉块有什么仇恨似的。他累得喘了两口气,又继续喝道:“你早就不上学了!我也多日不当老师了!你我师生名份早已不存在!我这辈子再也不想看到你!你跟我赶快走人!现在就走!快走!走!……”
刘堂鑫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尤老师的。老师圆睁的双目产生一种巨大的“场”,强大的排斥力将他推搡出来。他在来时的路上准备好一肚子话:有思念有安慰还有对彷徨人生的讨教。可他什么都没来得及说,甚至没有问一声好道一声珍重,就这么离开了,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不应该那么离开老师!”数年之后,当他来到芙蓉农场的黄麻地,在尤老师四弟兄的土坟前凭吊,他便有一种固执的悔恨。也许如果我对老师说大丈夫当忍辱负重,也许如果我对老师说同学们相信您是好人,也许如果我对老师说我俩的友谊可以抵御一阵风雨……也许这些话能增加一丝老师活下去的力量。但是生活是严峻的。生活没有也许。
因“病”休学之后的一段漫长日子,刘堂鑫杜绝往来,闭门读书。他很爱读宋史。他就是在这时对岳飞发生兴趣。当然还谈不上研究。他只是对岳飞单纯地崇拜、景仰。许多年后回顾这段生活,刘堂鑫认为,他之所以被岳飞吸引,有一个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潜在原因,这便是岳飞和尤老师有一种内在的相似点。岳飞在九江驻军十年。九江流传岳飞杀敌和爱民的许多动人故事。市郊更有著名的岳母墓、岳夫人墓。随着岁月流逝、阅历老成,他深感岳飞在九江的史迹,比杭州、汤阴诸地厚重得多。这反过来又激发他关注岳飞在九江的活动与史迹。但是,他真正立志研究岳飞,寻找岳飞在九江的家园,是在1975年他从死牢里释放出来之后。
                           

结 缘 岳 飞
刘堂鑫曾设想,如果自己是尤老师,大概也会对自己摔红烧肉的。但是命运注定远比“设想”残酷。不久以后,他必须用生和死的抉择,去亲身接受中华民族经典的做人准则的检验。
1958年,刘堂鑫分配到九江平板玻璃厂搞化验。化验这个工作干净清闲,有人身体不好同他商量调换。换就换吧,不就累点,他便干上了维修工。他还当过职工夜校的老师。此后几年工作屡有调动。由于有擅长写“年终总结”之类的好手笔,他于1964年底辗转调到九江市总工会宣传部。主要职责是在市工人文化宫,组织市工人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排练与演出。
1968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5月的一天,市总工会造反派很严肃地找刘堂鑫谈话,指出刘涉嫌攻击林彪副统帅。1966年初的一天,九江市国棉二厂文艺宣传队队员A某和B某在刘堂鑫办公室闲聊,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林彪,说林彪太紧跟毛主席没有好下场。二人谈到兴奋处还冲着刘堂鑫一笑。刘堂鑫回了一个似笑不笑,便急忙有意走开。现在A某和B某向市总工会造反派“揭发”刘,说刘在他们面前攻击林彪紧跟毛主席没有好下场。刘堂鑫听完这些“揭发”,心中不免慌乱,心想还有照实说吧,他们议论林彪,我并未搭一句话,照实说与我干系不大。忽又一想,不行,如照实说,他二人此种罪行是要判死刑的。刘堂鑫对市总工会造反派说,他在文化宫的办公室是个准公众场所,爱唱爱跳的年轻人往来不断,加之工作又忙又乱,他从未听到有谁议论林副统帅什么的。又说,他自己已近中年,跟那些唱唱跳跳的年轻人只是业余辅性的工作关系,他不可能同他们深谈政治问题。市总工会造反派认为他平日谨言慎行,从情理上说也不可能。此事不了了之。
1968年10月在“学生下乡干部下放”的大潮中,刘堂鑫从市总工会下放到市副食品公司工会。他上班没几天,就被市副食品公司造反派专了政。罪名是“恶毒攻击伟大的林副统帅”。A某B某又加上C某共同向市副食品公司造反派揭发了刘的上述罪行。他的任何申诉与辩白,被市副食品公司造反派一律斥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地主阶级孝子贤孙搞翻案死路一条”。该案作为要案很快移送到市保卫部。在受尽严刑拷打和精神摧残之后,他被迫承认“攻击林副统帅”的罪行。他和家人都知道,等待他的是死刑。在严刑逼供、哭告无门的日子里,刘堂鑫想得最多的人是尤老师。尤老师那双善良的眼睛经常看着他。尤老师无数次在他牢房里摔红烧肉。他想对尤老师说,尤老师,您煞费苦心想保护我,可我还是被他们害了。我是学习您而去保护他们的。可他们反过来陷害我,把我往死里逼呀。他又从尤老师想到岳飞。岳飞也是好人,也是被冤屈死的。我们三个人是一样的。尤老师,虽然我们比不上岳飞伟大,但我们配得上是岳飞的精神子孙呀。岳神爷!你要保佑我呀!你当年驻军九江十年,曾给九江带来和平与福祗。后来九江出了许多象尤老师那样的慷慨悲歌之士,这与你“忠义”血脉的哺育是分不开的呀。岳神爷!我现在受到的冤屈你一定都看到了!你要保佑我呀!刘堂鑫在牢里七年,总是偷偷地唱岳飞《满江红》。这成了他在狱中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力量。
1970年5月,刘堂鑫被判为死刑。同监的张道士说你老刘“印堂发亮必无大碍”。青天白日说梦话!绞绳勒进了脖子还能活!一天午饭后短暂的洗衣服兼放风时,刘堂鑫凑到正在洗衣服的老黄身边,告诉他自己判了死刑。老黄有五十来岁,是投诚的国民党团长,坐牢前是副厂级领导干部。老黄的号子和刘的号子相隔不远。他们常在放风时聊彼此的案情。老黄鼓励刘堂鑫设法自救。他郑重叮嘱道:执行死刑之前一定会提审一次,一定要利用这个唯一的机会救自己。接着教了自救的方法。
果然两个月后刘堂鑫被提审。他大呼冤枉,并在结案的表格上写上“上述供词全部不是事实。”经过一顿抽筋拆骨的老打和呼天抢地的号叫之后,他在结案的表格上写上“上述供词全部是事实。”半个月后市保卫部又提审他。他又大呼冤枉。接下来,提审他的全过程,就是半月前的翻版。两次签字同半月前更是一模一样。当然他挨的打比上次更厉害.刘堂鑫的死刑案从此被无限期拖下去。
1973年林彪叛逃事发。刘堂鑫的死刑改判为五年刑期。1975年出狱。1979平反并恢复在市副食品公司工作。
生活向刘堂鑫展示久违的一另一面:自由、平常、美好、诱人。他是否象大多数受过苦的人一样,尽可能地去享受生活,把受苦的过去补偿回来?
                          


暗 立 奇 志

享受生活?是的,当然应该。刘堂鑫说他愿意拼着命去享受生活。他说问题是对“享受生活”四个字,你怎么去理解。
平静的生活常常使人平庸。刘堂鑫却不会。他总是同日常的忙乱与琐碎保持着距离,用心去寻找与发现新的生活目标。一旦目标锁定,他便会全身心地扑到工作上。他少时有大志,希图在写作上一展报负。生活道路多有不尽如人意处。他便积极调整目标,投入到宋史研究中去。由于个性化的秉赋,由于目睹身受恩师的忠义之气,由于阅尽周围令人沉重之各色人心,他现在更愿倾力于忠义化身岳飞的研究。当他由死刑改判为五年刑期的时候,他就曾暗下决心,出狱后一定要在岳飞研究上有所作为。“忠义”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仁”。岳飞以仁治军,以仁安民。岳飞爱兵如子,爱民如子,待母最孝,对友极诚。岳家军扫荡处,黑恶绝迹,贪贿现形。岳飞“精忠报国”光夺日月!气盖万世!此后,随着刘堂鑫在拓荒路上渐行渐远,他深切地感受到,对以岳飞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及其民族精神,国民正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认同感与强烈而深沉的呼唤意识。他甚至对研究岳飞有一种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多年来岳飞研究这一学术领域少有进展,更无突破。史学界的最大尴尬,是多年来未发现相关遗迹与实物。岳飞1132年奉诏镇守九江十年,并从河南接来母亲及家眷。九江实为岳飞第二故乡。九江现在仅有岳母墓、岳夫人墓二处重要古迹。刘堂鑫认为,即使有年代久远、自然灾难、战争损毁等诸多不利原因,九江也还一定隐藏着部分岳飞文物与遗迹。他决心下半辈子要干好一件事:寻找九江的岳飞家园。谈何容易!八百多年灰飞烟灭!没有道路。没有方向。一名业余学者,且是单打独干。更无政府支持、资金保证。谁能担保这事做下去有结果?这不就是拿生命剩下的几十年去赌?刘堂鑫却不这么看。当年自己打入死牢受尽折磨的时候,日日偷唱《满江红》,无数次祷告岳飞保佑自己,难道真的指望岳飞现身来搭救他。那不过是心灵的需要,精神的企盼,是向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寻找生命的支撑。他立誓要寻找岳飞家园,这不仅是当年狱中祷告的回应,更象是一棵精神之树结出“过去” “现在”两颗果子。即使经过努力没有找到岳飞家园,也并不要紧。他走了一半的路,一定会有别人接着走。只要是合乎真性情,那工作就是有意义的,甚至是伟大的。他的人生会因之充实而多彩,他的人格会因之高尚而完美。
刘堂鑫找来各种方志、史料、传略等相关书籍。九江找不到的,就写信到外地联系。他如饥似渴地大范围阅读。与此同步,他又到九江市的大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细心地实地考察,不厌其烦地深入民间访问。哪怕是打听到一点点可能的线索,也会穷追不舍。他一次次地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他一次次地兴奋,又一次次地沮丧。但他从未绝望。在这个同时费脑力又耗体力的独特领域,他独自品尝探索与失败酿出的人生之酒。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除夕夜在长江边咏唱岳飞《满江红》,正是他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伟大的岳飞亡灵寻求力量。他相信这样做能激发他与岳飞声气相通、心灵感应。他希望岳神爷能理解他、帮助他,指导他,就象坐牢时给他保佑一样。除夕夜长江边祭奠岳飞,刘堂鑫持续了十年。

1983年,刘堂鑫在小狮墩找到了一只“韩瓶”。他当即写信给江苏宜兴博物馆。博物馆回信说,根据刘对文物的描述与鉴定,这极可能是岳家军的军用水壶。这给寻找岳飞家园的刘堂鑫打了一针兴奋剂。
1985年底,刘堂鑫发现清代毛德琦编的《庐山志》中有这样记述:“宋周必大云,出(庐山)石门涧,由官路稍前即岳家市,自此可上化城。”宋代《户部复田宅符》也谈到岳飞有部分田宅在岳家市。《九江史话》也印证了这点:庐山西北麓有岳家市,传说是岳飞特许驻军与当地百姓集市贸易的地方。
岳飞的孙子岳珂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据传其著作《金佗粹编》有许多关于岳飞的记载。说不定还会谈到岳家市呢。九江市图书馆借不到《金佗粹编》,他就求助于庐山图书馆馆长徐效钢。徐效钢是一位因保护国家财产而救火致残的英雄。徐不但慷慨地借给他《金佗粹编》,还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一个月供他阅读之用。刘堂鑫从该书读到这么一段:“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膳守家”。岳珂说的一区宅第,是否就是石门涧畔的岳家市?刘堂鑫认为就是。但他要拿出证据。他开始全力寻找岳家市遗址。刘堂鑫在野外考察全靠步行,且总是独自一人。庐山西北麓的许多村民都认识苦行僧似的他。他记不清走过多少田埂地坎。这里敲敲,那里挖挖。他反复走访那一带的所有村庄,见人便问有没有带“岳”字的地方。1993年他六十岁。他发狠实施密集考察。这年夏天出奇的热。一天,在庐山脚下的通远镇,听说附近有岳家大塘、岳家墩、岳十几、岳家畈等地方。他兴奋得不顾酷热,急忙往岳家墩赶。不想在半路上中了暑,心脏病也犯了,一下昏倒在山边。良久,他迷迷糊糊从身上摸出急救药,咬碎咽下去,又爬到沟边喝了几口水,才慢慢缓解过来。
他始终没有找到魂牵梦绕的岳家市。综合全部史料信息为:庐山西北麓有一石门涧,距石门涧不远即岳家市,岳家市有岳飞房舍498间和水磨5座等产业。但是这些书籍均未记载岳家市距石门涧的远近和方位。刘堂鑫在石门涧周围考察了十多年。石门涧啊石门涧!他熟悉你的每一棵崖树、每一个弯道、每一块巨石。你难道要对这巨大的秘密永远保持缄默?岳家市你在哪里?
                           


岳 园 重 现
1997年春,庐山大雨数日,山洪滚滚。在赛阳镇与石门涧之间的一大片菜园地被冲毁,显露出许多大石。其中最大的石头显现出南宋“淳佑丁未年”刻的“岳氏名园”四个斗大字。这块大石的座落处是林场老职工崔宏伦的菜园地。近几年,老崔听刘堂鑫问带“岳”字的地名问带“岳”字的古物件,他耳朵都听起了茧子。刘堂鑫接到老崔的电话心急火燎地赶过来。他手抚凹凸有力的“岳氏名园”心潮难平。后又在不远处发现石门蒙井、漱石、枕流、牡丹亭等石刻。刘堂鑫凭着他多年考古的直觉,认为这就是岳飞的家园遗存。治学严谨的他深知,“岳氏名园”不能等同于岳飞的家园,何况丁未年距岳飞遇害相隔百年之久。鉴证史实,不能凭直觉,也不能仅靠推断,必须求得史料的支持。他又回到图书馆。他先后查看了五十多部有关宋代与岳家的史书,但史无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绵长的苦闷期。如果刘堂鑫用他力不胜任的劳累,用他六十四岁迸发出的全部精力,甚至用他的生命,可以去换取“岳氏名园”的确认,他会甘心奉献,无怨无悔。可是,他进行的工作是科学考古,是规范的史学研究,并非仅凭决心和勇气就能完成。“我决不能做个失败者”。刘堂鑫不止一次地鼓励自己。他就象一个泅渡者,已经游了很久很久,只差一步就可以到对岸。他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弱者。他多么希望有谁伸出手来帮他一把。
刘堂鑫记不清曾有多少个夜晚,他独自踯躅于长江岸边。这里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模样。麻石和水泥合造的防洪墙,已成为整齐划一的沿江风景。小师墩早已被改造得踪影全无。这处原先僻静的去所,已变成市中心最热闹的延伸。他身边不时有一对对情侣经过。外部环境的改变,决不能妨碍他与古代伟大灵魂的交流。他眼望滚滚长江,轻轻咏唱《满江红》,准确地说,他是在用心默念,用灵魂感受。
有一次刘堂鑫陪两个朋友去白居易草堂。因一路讨论什么问题,到半山腰时错了路。他说退回去两里就行了。外地的一位朋友却说,反正知道目标,换个方向走走看。后来他们摸索着走了半里灌木林,插近到了草堂。晚上回到家里,那句话突然从脑子里跳出来:反正知道目标,换个方向走走看。对呀!为什么求证“岳氏名园”,不换个方向想想?他开始专门查找宋代以后,在九江做过官的人所著游记、诗词。他耐心地在图书馆查找一年多。1998年夏天,终于在《四库全书》中有了有价值的发现。其所载董嗣杲《庐山集》有五首咏岳园、岳家市的诗。董嗣杲于岳飞被害一百多年后曾任九江榷茶官。他多次到岳园造访凭吊。他在《岳园醉宿》诗中有“名园独步欲谁群”、“金佗坊里岳家园”等句。证据链上缺失的一个链条终于衔接上了。“岳氏名园”即岳飞在九江的家园毋庸置疑。
这个句号划归多么艰难啊。二十年的铁铸信念,二十年的寻梦艰辛,刘堂鑫顿觉瞬间得到回报。他甚至认为是超值回报。他于冥冥之中无端地生出一种感恩情绪。他生活清贫、收入微薄。二十年寻找岳飞家园耗去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段。他原本可以以鉴定文物(特别是古瓷)的一技之长获取不菲的商业性收入。他懂瓷器,待人诚恳厚道,做过两年瓷器生意回头客很多。但是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一条反市场经济之路,一条没有收入只有支出的另类人生之路。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生出感恩情绪?究竟要感谁的恩?这会让他很为难。就象寻找岳飞家园曾调整考证方向一样,他也可以换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这就是幸福。就是在那个幸福的夜晚,他工作到凌晨三点,完成了“岳园考证”的论文写作。消息传来,史界震动。2002年7月3日台湾“中央日报”上,高双印在《庐山脚下走访岳飞遗迹》的巡礼文章中,率先在媒体上公布刘堂鑫发现九江的岳飞家园。不久香港大公报、民报也作了报导。9月21日我社华社为此发通稿。人民日报和全国各省级报刊也相继报导。
1998年春,“岳飞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市浔阳楼召开。刘堂鑫讲述了自己二十年寻找岳飞家园和发现“岳氏名园”的经历以及岳飞词《满江红》作于九江的见解。来自海内外的岳飞后裔及学者大受感动。会间休息时,两位从河南来的岳氏妇女,当着研究会长岳朝军的面,双双跪在他面前流着泪说:“刘先生,我们岳家不忘你大德,我俩愿意在你家当佣人,不要工资。”2002年夏天,台湾岳飞研究专家高双印先生来九江采访。他得知刘以不足四百元月薪,竟能坚持研究岳飞二十余年,不禁肃然起敬。他整衣起立向刘堂鑫行三鞠躬礼。10月,香港高级警官蔡警长带领四十名警官到大陆瞻仰岳飞遗迹。对应不应该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严肃问题,这些爱国警官与日本右派曾在网上有过激烈辩论。日方狡辩地说:“靖国神社供奉着我们日本的民族英雄!但你们中国没有民族英雄!”香港警官们正色道:“岳飞就是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辗转找到刘堂鑫,对他二十年寻找岳飞家园的高尚情操,当面表达他们有份量的感激与敬重。岳飞后代散居世界各地。岳园的发现激发了他们寻宗问祖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激发他们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积极贡献。  
                              


尾 声
2004年5月,刘堂鑫应东林寺主持大安法师之邀,担任东林寺文物管理处处长。东林寺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净土宗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着独特地位。东林寺名僧大德代有人出,但因各种原因,寺藏文物几近空白。刘老废寝忘食、呕心呖血,为东林寺发掘整理出6件六朝文物,8件唐朝文物以及一批宋代以后的文物。刘老还为东林寺补齐王阳明碑,找到历史上遗留三座东林寺地宫的第二座(第一座于20多年前出土)。特别有意义的是,刘老发现并考证纪念西行取经的石蹬。石蹬是八面体,每面刻有跋涉的僧人或马匹。东晋太元时期,净土宗开山祖师
慧远派出弟子法净、法领二人去西域取经。取回的大量经文,一部分呈送京师珍藏,一部分运到东林寺翻译与研究。这次取经比唐玄奘西域取经要早300余年。今天,东林寺文物展览室的珍贵文物,以其特有的灵性与厚重的历史感,向南来北往的香客游人,讲述东林寺曾走过的灿烂与辉煌。
2006年2月下旬刘老得到一个好消息。2月23日《信息日报》在显著位置报导“投资1000万,用于恢复南宋时期的古代建筑岳氏名园、岳飞武馆等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工程已经启动。”刘老乐观地推测,岳园开发之时,地下可能还有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文物出土。离岳园不远处有岳母墓、岳夫人墓、东林寺等景点。刘老前瞻性认为,以岳园为龙头,可一下激活庐山爱国主义的人文景观。
5月的一天,刘老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那头泣不成声地称自己是B某。刘老早就听说A某和C某于10多年前去世,死时均正当壮年。B某绝望地哭道:“我已得了脑溢血……我这辈子造了孹,我对不起你,我害了你,我害了你……”,刘老宽厚地安慰B某说,过去了的事已经过去,现在自己已过得很好,一个人只要一心向善,什么时候开始做善事都不晚。不久刘老登门去看望了他,鼓励他要性格开朗,以利恢复健康。不久B某又打电话来说,他右手功能未受影响,想练书法,希望得到帮助。刘老又亲自指导,热情支持。为鼓励B某建立生活信心,刘老设法联系让B某加入市书法家协会。
今天,在往返于九江市区与东林寺之间的公共汽车上,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穿戴朴素,举止安详。他太普通了。就象车窗外的某一棵树,和林子里别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一样。但是,人与树不同。人与人之间真正区别,不是外表,也不是年龄和性别,是内心。不管命运之车把你抛到什么地方,只要你怀有古仁人之心,你的脚就不会背叛你的意志,从而在不可知的天空下,平静地接受风雨的洗礼,就象你眼前的这位老人曾经经历过的那样。
木芙蓉花下 at 2015-5-03 09:20:42
岳氏明圆,乃岳飞在九江家园,498间房子,五座水磨,座落在两个溪涧之间,背靠庐山蕞险要的石门涧,百丈梯悬崖陡峭,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岳氏明圆,旁边有秦汉古驿道 ,一里三桥 就是古驿道三桥,宋代驿道属于官道,便于输送军队粮草。
所以,岳氏明圆不仅仅是岳飞的家园,而且是军事地理险要的岳家军指挥部。
千年风雨,沧海桑田,昔日岳氏明圆,如今已经没有房屋,周边也被新修的农舍侵占,溪涧水浅,荒草凄凄,我在刘老的指点下,才走进千年历史深处,考古怀旧 ,抒发幽情。
刘堂鑫先生,岳氏明圆发现者,九江文化学者。从八十年代到九七年,耗时十五年,寻找岳飞家园。十多年里,足迹遍布庐山脚下石门间一代,风餐露宿 ,甚至晕倒野外。苍天不服有心人,1997年九江山洪暴发,洪水从石门间冲出大片土地,发现一块巨石,上刻岳氏明圆,时刻有宋代淳佑年号,落款石门岳氏。
终于,他在一本当地文人的诗集中,找到一首诗歌,确认岳氏明圆既是岳飞宋代家园。

岳氏明圆,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甚至连个围墙都没有。。。。
木芙蓉花下 at 2015-5-03 09:21:36
岳飞在江州
第一集   岳氏名园

2015年五一前夕,一位82岁的古稀老人来到庐山脚下石门涧赛阳岳家市,在溪涧旁一块巨石前长久伫立,神色暗淡肃穆。这块天然巨石上,依稀可见摩崖石刻,字迹汗漫,右边刻着大宋:淳祐年号,中间“岳氏名园”四个大字,左边落款:石门岳氏。

环顾四周,左右两条溪涧,从石门涧分流而下,如果不是如今溪水已经受到污染,新建的农舍错落,古代这里应该是个风景宜人的胜地,在这块方圆约一公里的地方,靠山有跑马场,前有秦汉古驿道,背靠庐山地势最险要的百张天梯石门涧,让人感觉这里透出不寻常的风水气息。

两边环水,背靠大山,后有跑马场,前有古驿道。
能守能攻,能进能退,有险可据,交通便利,可以作为战时指挥部。

岳家市,在宋代曾经就是岳飞在九江的家园所在,岳家军在江州的指挥中心。
这位82岁的老人,就是岳氏名园的发现者,九江文化学者刘堂鑫先生。



2,
五代十国数百年动乱结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隐居华山的陈希以陈抟老祖喜闻这一消息,手舞足蹈,高呼:四百年太平岁月至也!竟然高兴得从毛驴背上摔下来。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秦以武力横扫六合,统一天下,横征暴敛,二世而亡;汉代秦,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牛车政府,励精图治,开创了文景之治。经过近千年的动荡战争,南北东西的民族融合,唐朝以海纳百川,万邦来朝的恢弘气势和宏达胸襟,迎来中华文明最灿烂的鼎盛时代。

汉唐梦,一直萦绕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民族复兴,梦回汉唐,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宋代开国,北方受到金,西夏,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朝廷鉴于唐代藩镇作乱的危害,重文轻武,文风鼎盛,武备不足,每年需要大量的岁币交好北方游牧民族,致使宋从始只终,都是一个器具狭窄,捉襟见肘的弱势朝廷。

北宋末年,内乱频繁,外侵不断。
岳飞,就是那个内忧外患的弱势朝廷,挑起保家卫国振作民族精神的将领。
岳飞的一生,是戎马疆场,精忠报国的一生,他在夹缝中求生存,练铁军,平内乱,抵外侮,冤死风波亭。
但是,岳飞之所以被中华民族永远纪念和缅怀,也是他困境不屈的精神光照千秋。

难以想象,在那个风雨飘摇,社稷倾颓的年代,能写出荡气回肠的《满江红》,发出“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豪言壮语。难以想象,拥有虎狼之师的完颜洪烈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转战江州

【岳飞在十多年的抗金戎马生活中,征战范围极广,曾率领岳家军五次到达江州,或作战,或戍守,或守母孝,与江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江州是他的第二故乡。旧时,江州城里建有岳王祠,塑岳飞像,春秋二祭,岁岁不绝。】
岳飞,字鹏举,北宋徵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出生在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是南宋最杰出的军事家,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戎马一生,在十多年的征战中,曾率领岳家军五次到达江州(今九江)。岳飞的四子岳震,就是于绍兴五年在九江出生的,五子岳霆于绍兴九年在九江降世。他在江州、修水、武宁、瑞昌一带征讨流寇,或屯兵、或为母守陵,与江州结下不解之缘。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二月,岳飞驻军襄阳,作直捣中原之计,不料老母姚太夫人于三月二十六日病逝在鄂州军营。岳母姚老夫人深明大义,教子有方,曾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勉励儿子效忠祖国,抗击外敌,收复中原,被世人尊为千古母范。岳母逝世后,岳飞立即奉奏朝廷,不等朝廷回报,自解军职,携带眷属,跣足徒步,扶护灵柩,送回庐山,葬于株岭北端“卧龙舔尾”处,使老母忠魂与庐山相伴长存。办完丧事,岳飞就在墓侧结庐,为老母守孝,按当时惯例,岳飞必须“丁忧”三年,方可起覆为官。岳飞看透了以高宗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本质,不愿继续为官。连续上表乞辞,打算在庐山终生为母守孝。由于金兵南侵,朝廷多次诏令“起复”,并派官员至江州敦请,岳飞被迫“移孝”作忠,由夫人李娃代为守孝,复回鄂州军中。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正当岳家军奋力抗击女真贵族的进犯,直逼金朝在中原的战略要地开封时,南宋皇帝赵构却指令岳飞“不许深入”,随即又一天之内颁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岳飞感叹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社稷江山,再也难以中兴,难以恢复了!”岳飞又一次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江州家中,这年岳飞只有三十九岁。秦桧对岳飞去官隐居并不放心,居然生出斩草除根的毒计,诬陷岳飞部将张宪、义子岳云谋反,又笼络、收买岳飞结拜兄弟杨沂中到江州,把岳飞骗到杭州,以“莫须有”罪名杀害。江州人民为宣泄对奸相秦桧的憎恨,经研究做出一道菜,名叫大“杂烩”。九江话“杂”与“炸”,“烩”与“桧”谐音,意为“炸桧”,把残害岳飞的元凶秦桧的肉放在锅里油炸,以解心头之恨。这就是九江名菜“杂烩”之由来。
     2009年3月11日,海内外岳氏后裔聚浔城,纪念岳飞诞辰906年。还到九江县株岭岳母姚太夫人墓前和岳飞夫人李夫人墓前举行祭奠活动。还有人考证出,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当年是在江州岳氏名园所作。亦有人主张把九江打造成岳氏文化圈。

岳飞是宋朝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今属河南。他作为北方人,来到南方以后,爱上了江州的山水,从今存史料看,他原是准备功成身退,归老於江州。他作为宣抚使,驻军鄂州,却在“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赡守家者”。①岳飞母姚氏死,岳飞父子特别从鄂州长途跋涉,将她葬于庐山。岳母的葬地事实上成了岳氏宗族的聚居地,故出现了岳家市的新地名,岳家的相当部分房地产就在岳家市。②岳飞平反后,岳氏家族仍然回归江州聚居,“时朝廷还岳飞家赀产,多在九江,岁久业数易主,吏缘为奸”。韩世忠子韩彦直“搜剔隐匿,尽还岳氏”。③其妻李娃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寿终,亦葬于江州。④①《鄂国金佗粹编》卷9《遗事》,岳飞在江州的房、田、地产详见《鄂国金佗续编》13《户部复田宅符》,《宋会要》崇儒2之34,方域4之25。②《挥麈三录》卷3,《周益国文忠公集杂著述》卷7《泛舟游山录》,《嘉靖九江府志》卷3,《鄂国金佗续编》13《户部复田宅符》,《宋会要》方域4之25。③《宋史》卷364《韩彦直传》。④《宋岳鄂王年谱》卷6,《嘉靖九江府志》卷3。

  建炎4年(1130)秋,金兵南侵,因南宋抗战派的坚决抵抗而暂时北撤,战事一度沉寂。南宋朝廷便利用这一喘息的时机,整饬内部,消灭江南的游寇。
  当时,窜扰在江南的游寇主要的李成、张用、曹成等率领的各股。其中最使朝廷头疼的是李成为首的一支。岁末,宋廷命江淮路招讨使张俊指挥江淮地区的宋军,包括驻扎在江阴境内的岳飞的部队在内,负责征讨李成。当张俊的大军奉命启程时,李成又攻陷了江州,张俊不得不前往营救江西的首府洪州(南昌)。张俊到达洪州后,李成的副都统领马进也连营于赣江两岸的西山与宋军对峙。张俊畏惧敌人的兵众势盛,整月不敢出战。岳飞于三月初到达江州后才改变了这种消极防守的局面。
  岳飞向张俊建议,由洪州赣江上游生米渡绕出敌后,攻其不意,并且自愿担任先峰。七日,岳飞身披重铠,带头跃马泅渡,大军依次过江,双方在玉龙观进行大会战。岳家军首先突击马进的右翼,大败敌人。马进逃遁,岳飞率几十骑追逐。由于土桥被马踩塌,马进挥兵反扑。岳飞一箭射死敌方的先锋将,指挥几十名骑士奋通苦战。马进大败,向北逃窜,寻求李成救援。岳飞连夜率领将士衔枚急行军,赶到马进前面,在武宁县的朱家山伏奇兵,斩杀马进部将赵万。李成不甘失败,留马进守江州,亲自提兵反扑,又在奉新的楼子庄遭到惨败。张俊和岳飞兵分两路,张俊从东北方向收复江州,岳飞往西北方向收复李成。李成逃至武宁,恰好修江暴涨;岳家军如神兵天降,匪徒们来不及渡河,只得沿江溃逃,武宁百姓因此而免遭涂炭。岳飞率部挥师东进,与张俊会师江州,乘胜北渡长江穷追逃窜至黄梅县的李成。李成匪徒在石幢坡占据山险,投木石阻击官兵。宋军实行强攻,追杀马进、孙建等头目。李成势力尽,逃奔伪齐,投降了金朝“子皇帝”刘豫。
  绍兴元年(1131)元月,岳飞基本讨平李成后,张俊又命岳飞前往江州招降流窜在瑞昌和修水一带的张用。张用本是河南汤阴县的一名弓手,趁乱起事。聚众数十万,劫掠州县,不服朝廷节制。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飞在东京南薰门外,以二千之众杀败张用数万人马。为此岳飞致信张用:“吾与你同县,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尔所患,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张用考虑到岳家军的实力今非昔比,遂率五万人马归降。八月八日,张俊在瑞昌丁家州检阅张用人马。并安排了张用的官职。岳飞也以功提升为神武右付军统制。
  岳飞在江州征讨游寇时留下不少遗迹。朱家山下有“马嘶垅”,相传因岳飞骑马过垅马声嘶叫而得名。岳飞曾在朱家山刀斩赵万,乡民曾在古战场发掘一处古墓,内出头骨大如斗,腿骨长二尺,乡人皆谓此巨髅即为岳飞所斩的赵万遗骸。绍兴元年(1135),岳飞南下平李成时,取道武宁,饮马于山岗,俗呼“骤马岗”,《南昌府志》载有岳飞写的《骤马岗》诗一首,诗云:
立马林岗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廷热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旧不收。
绍兴二年(1132)七月,发生了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判降伪齐的事件,宋廷急令岳飞屯戍江州,巩固江防,以防伪齐南侵。
    在驻屯江州的日子里,岳家军约有二万三、四千人,这支战功赫赫的铁军,军纪严格,索有“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的美誉。在岳家军中,如发生践踏民间禾稼,买商品压低价格等现象,都必斩不赦。这次屯驻江州,因供应匮乏,全军一度处于“杀马、翦发、卖妻、 鬻子”,以“博易米斛”的窘境,亦未发生掠夺事件。后将部分军马移屯外州就粮,才渡过难关。岳家军行经乡村一般都露宿在民户门外,百姓开门接纳,兵士也不敢进屋。早晨起程时,民家屋外堆放的草苇依然如旧。有个士兵向湖口县人项某买些薪草,项某自愿少收二文钱,这个士兵一定不肯,并说:“我可以用二文钱换我的脑袋吗?——”
  在驻屯江州期间,岳飞与将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一钱不私藏”。他平日与下等军士共餐,酒肉一定均分部属,如果酒少就搀水共啜。行军时逢军士露宿,自己不入馆舍。出征时,命妻子李娃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战斗时,常“自为旗头,身先士卒”。伤病者则亲自慰问,亲手调药。战死者吊唁尽哀,抚育孤寡。正因此,全军合力同心,每战必胜,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
  岳飞屯戎江州半年多的时间里,了解了江州的灵山秀水,风俗民情。他喜爱这个地方,决心把江州作为第二故乡,打算将来抗金功成身退之日,不再北回汤阴,留在这里养老,安度余年。此时,汤阴的岳代宗族因不能忍受女真贵族的奴役,纷纷南逃,投奔岳飞。岳飞当时的职务是五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每月料钱三百贯,公用钱数千贯,收入比较丰裕。他用这些钱在庐山西南购置田7顷88亩,地11顷96田,水磨五所;还盖造和购买房廊、草屋和瓦屋498间,供岳氏宗族耕种和居住,形成了人烟稠密的岳家市。据《周必大后录》记载:“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有岳家市。”可见南宋的岳家市在现今庐山区距石门涧五里的赛阳乡境内。
  岳飞在战场上是个英勇善战的英雄,与当时的士大夫一样,对佛教却有几分虔诚。在江州他结识了晋建东林寺慧海和尚,并赋《寄浮屠慧海》诗一首,表达了他对匡山湓水的无限依恋,抒发了他抗金复国的壮志豪情,和功成身退的思想感情,诗云: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
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
绍兴六年(1136)二月,岳飞屯驻襄阳,作直捣中原之计。不料老母于三月二十六日病死鄂州军营。岳母姚氏,深明大义,教子有方。曾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勉励儿子效忠宗室,抗击外侮,收复中原,被世人尊为千古母范。母死后,岳飞立即奏报朝廷,不等朝廷回报,自解军职,携带着眷属,跣脚徒步,扶护灵柩,送往庐山安葬,使老母忠魂与庐山相伴长存。丧葬完毕,岳飞就在墓侧结庐,为老母守孝,按照当时的惯例,岳飞必须“丁忧”三年,方可起复为官。岳飞看透了以赵构、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本质,不愿意继续为官,连表乞“终别”,打算在庐山终生为母守孝。但由于金兵大举南侵,朝廷多次诏令“ 起复”,并派官员至庐山敦请,岳飞被迫“移孝”作忠,由夫人李娃代为守孝,复又回到鄂州军中。
  岳飞热爱江州,眷恋岳家市,葬母之后至少两次来到江州为亡母“持余服”和探望岳氏宗族,并多次抗诏,不愿归军。朝廷遂严令宣抚司参议官李若虚和统制官王贵登门苦谏,岳飞方于绍兴七年(1137)六月下旬赴建康向高宗请罪,回到军中。
  由于岳飞与秦桧在战、和问题上势不两立。高宗为了对金媾和,在秦桧的怂恿下,于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将岳飞诓至临安,投入大理寺狱,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
  岳飞被害后,江州民众将其圣像供奉于家中。岳王祠遍及城乡。江州人民为了宣泄对奸相秦桧的憎恨,请名厨师烹出一道名菜——“杂烩”。九江话“炸”与“杂”,“烩”与“桧”谐音,意为“炸桧”,就是要把杀害岳飞的元凶秦桧的肉放在锅里油炸方解心头之恨。这就是九江名菜“杂烩”的由来。
  岳飞遇害后,他在江州的家属被流放,财产被藉没。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廷迫于朝野舆论的压力,才诏释岳飞的家属回到江州。李夫人于1175年在江州病逝,并葬于太阳山,与母墓相伴,至今墓塚完好。
木芙蓉花下 at 2015-5-03 09:45:11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汤阴〕今属河南省。人也。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弥月〕满月。,河决内黄〔内黄〕今属河南省。,水暴〔暴〕突然。至。母姚氏抱飞坐臣瓮中,冲涛乘流而下,及岸〔及岸〕靠岸。,得不死。

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沉厚寡言〕深沉宽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悟,强记书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拾薪为烛〕捡来柴照明。,诵习达旦不寐〔诵习达旦不寐〕(一直)读到天亮,不睡觉。。生有神力,未冠〔未冠(guàn)〕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的(dì)〕箭靶子。,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的〔飞引弓一发破其的〕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引,开弓,这是“引”的本义。发,把箭射出去,这是“发”的本义。,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益自练习〕练习得更勤快。益,更加。自,没有实义。,尽得同术。

未几,同死,飞悲恸不已。每值朔望〔朔望〕朔,夏历每月初一;望,夏历每月十五。,必具酒肉,诣同墓奠〔奠〕祭奠。而泣,又引同所赠弓发三矢,乃酹〔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父知而义之,抚其背曰:“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你定然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使,如果。异日,他日、将来。其,表揣度。!”应曰:“大人许〔许〕同意。儿以身报国家,何事不可为!”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