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陈亚平:艺术是哲学的证书

周瑟瑟 发表于: 2015-3-26 18:26 来源: 今天

陈亚平:艺术是哲学的证书
-----从当代艺术的起点看


艺术:先验-经验审美方法


我认为,先验-经验方法论结构的相互依存进而发展到相互生成的关系,是先验维度向经验维度相互演替的非对立关系。其先验-经验方法论结构就是先天直观-感性直观结构方法,是在形而上的又后形而上的暂联中,联结主观和客观的中介。因此,它具有主观界面和客观界面互为的同体性
1,只有通过先验,经验才是有限的,反之,只有通过经验,先验才是有限的。两者的互依性决定了融合,两者的融合又反促其生成新的融合。融合与生成的循环运动状态又形成具有客观实在维度的间性。


2先验-经验既可成为先验对象的内在方面,也可成为经验对象的内在方面。例如,语用规则是先验的,但又是向经验开显。


3,先验的属性具有向经验属性相兼合的过程历史化的基础与发展范围。因此,先验的经验化过程是经验的先验化过程的同一性。


4,先验不是依靠无数经验叠加而进化的,先验就是人机体的自在因与生成因的先决存在,也就是超机体的暂未知与机能的暂自决的互构性实存。正如直观(时空序列)中就表现了自我意识的辩证(对立而推动)维度。



[size=12.0pt]

当我们将先验-经验方法运用到美学的先验性上,就可获知,美学的先验方法论本身就是在自主观与再次主观认识下的对象中,建立起反思与直观。这也就意味进入了辩证因素的束缚范围(辩证因素就是适合在思的内在中论证思的存在)。虽然“直观”(强调经验的原本)本身是反辩证思维的,直观的诸序列又表现自我意识持续不断的隐含否定对立的历史。所以“反思”本身又是在辩证前提中被限识的。这两者很奇妙的彼此会合在一起宛如主客同一,也就是说,其本身就构成对立中互为依存的交互间性,到互助生成间性
于是,在这个前提下,反思就是包含了直观基础上的反思,直观就是包含了反思基础上的直观,在“看”中给予对象以本质或上升为本体的支撑,即是存在。纯粹的反思是没有对象联系的存在的反思,它是思自身内在的自闭的思之思。纯粹的直观是没有对象联系的空在的直观,它没有支撑的本质(本体)可还原。












先验-经验结构方法运用在绘画艺术美感的直观方法的美学层面上,就构成主观先验和客观经验的互为演替的维度


具体说,就是先验与经验互连的方式划分为系统的各个子域组成,各个子域是有限元的集合,构成了连续域的离散单元。各个单元的相互映射功能生成高维度的连续体,并从单元的公共边传递到另一个单元中去。单元的公共边就是机体的效能。




审美观照是以一种视知直观


先验-经验一体化的绘画艺术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过程,是审美主客体之间发生实践性联系的特殊方式。绘画审美状态的进入、审美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先验-经验审美观照这个阶段的过程生成。比如我认为:绘画审美观照是以一种视知直观的方式,对于具有表象形式的客体进行意向性的投射,从而生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象。绘画观照不能没有视觉方式,这也意味着观照的对象必须是表象化的客体。但同时,绘画审美观照又远不止于一般的视觉涉入,它还兼之以明显的审美心理活动。
绘画艺术审美观照并不排除认识,在观照过程中会包含着认识价值的产生;但如果以认识作为观照的本质,那自然是对观照的扭曲。观照是审美主体以充满情韵的眼光和超越逻辑思维的非线性,来看对象物时的观赏。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对象的介入,而且是以特有的角度将其改造成以此对象为原型的审美意象。它不仅视对象为观赏的客体,而且与对象彼此投入,形成物我两忘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由此形成,绘画审美价值的生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审美观照对于审美主客体都需要相应的条件。就客体而言,能够成为绘画艺术审美观照的对象之物,一是感性的、具象的,能够提供给审美主体的知觉以原型或者说是整体性的材料;二是对象本身具有某种审美属性,或是美的潜质,在主体的意向性召唤中使其美的潜质或属性得以呈现。审美观照是人的主客体关系一体化的一种特殊的过程方式。
在绘画艺术审美观照中,观照的对象必然是与主体的意识相贯通或者说浸染着主体的意识的。
绘画艺术审美观照无疑具有感性的特征,但又非止于感性。观照不能脱离视觉的作用,但同时又是心灵的关注。而对于客体而言,观照所把握的绝非仅是感性的形象,而且包括直观中的本质。观照是感性的、直观的,观照中呈现于主体心灵的主要是知觉,它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知觉整体。绘画艺术审美观照所带来的知觉是综合而又统一的,而且,这种知觉是以主体的审美情感和意趣对客体物象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先验-经验的改造。

一切过程对绘画艺术审美来说也就成为它自身的过程化,过程成了绘画艺术审美自身。绘画艺术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现实化为过程性的现实,过程性的现实又成为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者,它同时具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同样具有共时空的片段性。三种构素,三个时间域,三个空间维度的交织变幻,构成了绘画艺术审美的共生的复杂的存在状态。我极端地研判:这正是人类未来美学建构的新的基础。我坚认,凡是能面向新颖性的创造性进展的审美过程才是美学的本质,这种美学的本质以过程的形式表现为前、后两种显态,前一过程造成了美的活动从“现实的”向“纯粹实在之后的”转化;后一过程造成了美的活动从当前实在的向未成现实的增长。这种实在的发生状态所构成的一个联结,恰恰是处于产生过程之中的未完成物。故而,美是各种实际存在的心与物相互连接、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的思维与现象,它像自然与人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处于永恒的创造和生成过程之中。

最新回复

周瑟瑟 at 2015-3-26 18:26:30
绘画艺术审美的心象界没有时空维度的必然性,而现象界则有时空维度的有限性,所以,绘画艺术审美心象界是故自在又自由,而现象界只自在不自由,二者矛盾地统一在过程中。从而,艺术力图把人从现象界的不自由,借助艺术的平衡作用,提升到心象界的无限自由。因为,绘画艺术审美心象界只有在自由中,才能战胜现象界的自在。心象与现象的对立而统一(存在于意识思维中,也存在现实关系中,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了绘画艺术审美的初步基质,进而言之,是感性与理性融合统一的基本层级。其感性形象与理性观念之间的融合度越高,则审美的特征越显著。但感性表现的生成过程,与理性认识的生成过程是同步一致的互动过程。固之,感性形成的缺失必然起因于理性内容的缺失,也就是说,现象界的弱化是起因于心象界的弱化,为此证明,心象界是因为人的理性介入了其中,介入了对现象界的原则与标准。故此,审美起源于人的先验-经验-感-理性的过程性介入。

(1)象征艺术形态就反映了理性观念与感性形式的过渡的尚未融合过程区段,这一过程就是理念缺乏感性现实的准确表现的过程,即,自然现象的直观性成为世界观的表现的唯一性或无选择性。

(2)古典艺术形态反映了理观念与感性形成的协调过程,这一过程以心象界完全取代现象界为前提,自然现象完全“拟人化”,这又从另一角度破坏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融合,因为理念的无限主体性不能以人的身体形象或人格形态作为客观存在。

(3)浪漫艺术形态反映了人的心灵内在高于外在自然现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人的心灵现实提升到超越现实形象的高度,从而也导致理性与感性的不统一,这过程中,自然形象不能完全表现理念的内在的诸多无限性。

上述这三个形态就是内在的统一关系,而这种内在统一表现为差异的内在关联即过程关联,因为,一个统一体中的对立面是相差异的,因而,是过程的。正如,心灵的自由可以超越客观界自然的不自由。心灵可以独立自为地去达到自由,因为,心灵是人在有限存在的(客观界)有限感性现实中提升而超越的,进而,有限现实与无限自由心灵的统一就是绘画艺术发生的过程,绘画艺术是使现象界具有更自由的并由心灵提升的实在。正如历史不是直接的客观存在,而是客观存在的心灵性的显现(与科林伍德观念近似)。然而,绘画艺术的显现实质是借助艺术本身媒介而导向到艺术本身以外,即从本身到本身以外之过程生成。







以下式分析:



(一)先验艺术

超感觉绘画----艺术界S.H.E----数字绘画派艺术



先验绘画---超写实画派艺术



超验绘画---原始画派艺术



直觉绘画---后先锋画派艺术



无意识绘画---仿符号艺术



潜意识绘画---实验水墨画艺术



理智的直觉绘画---前符号艺术



纯粹视觉绘画---实验线描艺术



先验绘画











(二)经验艺术



海上画派艺术

岭南画派艺术

金城艺术

金陵画派艺术

巴蜀画派艺术

北方山水画派艺术

京津画派艺术

长安画派新安派艺术
野逸派艺术
浙派艺术

扬州画派艺术
金陵画派艺术

关东画派艺术

现代彩墨派艺术

新徽派艺术

黄土画派艺术

冰雪画派艺术

漓江画派艺术、

沙漠画派艺术

南昌画派艺术



(三)先验-经验艺术

后现代装置艺术

后现代装置行为艺术

后现代影像艺术

后现代地景艺术

八五新潮美术

九十年代中国美术·

中国经验画艺术

政治波普观念艺术

玩世写实艺术

玩世现实主义艺术

新学院派艺术

新现实主义艺术

卡通一代艺术

艳俗艺术

新文人画艺术

中国写实画派艺术

先锋版画艺术

理性绘画艺术

新写实画派艺术

星星画派艺术

香港后八九中国新艺术

青春残酷绘画派艺术



我认为,一个绘画艺术审美行为中的客体对象首先存在着感觉、知觉形式,然后才有基础激发审美主体(人)在绘画艺术审美经验与审美先验共同体中的拓展。这个构成是感性存在派生了理性存在,它对应的是这个场域:感性已存,理性预存,本质是“前”与“后”之过程生成的“矛”决定了“盾”。因此,审美对象的客体存在着“前”与“后”生成场,而审美主体意识结构也存在着“前”与“后”生成场,从而,世界的关系就是生成的“前”与生成的“后”的过程关系。现象学认为“直观分析”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体对审美客体在视知觉上的体验感性区段;第二阶段为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性之外的理性拓展价值区段;第三阶段为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性与理性两个维度存在的实质内容,进行所需要的合并与提取出第三方面的维度的区段。这一过程场表征为循环:审美感性审美前理性审美后理性审美感理性综合性审美合生体。这一审美过程场的循环动态,不是结构而是对立统一的运动,所以表现为绘画艺术审美动态的价值、存在的运动。
莫笑愚 at 2015-4-12 15:24:46
拜读学习。收藏了!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