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两首诗看上下做人的方式

没有压制住 发表于: 2015-3-25 21:14 来源: 今天

   http://www.zhengcunzai.com/




                                 两首诗看上下做人的方式


《储蓄》
作者:雪原兰波
他被另一个空间的人纠缠着无法摆脱
目光触摸着白色的墙壁炙白的灯
幻静的空间摸到了处在远方的人
他辗转着:
秘密也许泄露
也许只有绝对的崩溃
辗转着[size=10.0pt]……
辗转着[size=10.0pt]……惶、如野兽加速在膨胀
(灯光熄灭了[size=10.0pt]黑暗侵入他的骨髓)
未被发现的秘密
终将被揭开
空间的磁场会让秘密泄露
请你保护好[size=10.0pt]--你的储蓄[size=10.0pt]

评:
    第一句,“他”到“被另一个空间的人纠缠着无法摆脱”,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有什么原因、因为受到了什么、怎么会这样、如此怎么办”等问题一下子全部拖出来了。这样一个内在的世界敞开了。但是,作者把这所有的一切一下子介绍出来了,并没有一一地表达,由此合成于自我所上,让自己沿着这条内在的路向上爬。
    第二句,“目光触摸着白色的墙壁炙白的灯”,作者并没有对“他”作任何反应的描述,而是直接以他的反应作为语意的推动,这样标明作者是以一个“不知所以的内涵”,来引动他的思绪的向前发展。
    第三句,作者直接给予了“一个模糊的答案的条件反射在他的身上发生”,来作为对他此时心理状态的直接展现。作者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描述这中间的关系,都是以主人翁内在的心理变化来演示了,这就需要作者非常清楚自己所表达的思想情景与想要找到的答案。这种表达非常困难,它不是对表现者的状态进行表达,而是直接从内里推动出来,每一刻、每一点的思想与精神力量都必须准确合拍到位,直接出场,没有任何描述进行回旋的余地。要么你找到了这个精神的点,要么你没有找到,任何花姿招展的东西都没有用,炫耀不成,来真的。
    然后,从“他辗转着”到“终将被揭开”,完全展示了他的内心变化的走向,挨家挨户,逐一落实,没有虚雾,也没有落烬,一五一十地传达出他的内心的真实的演变。这样,作者就在这样的真实的寄寓主人翁的心情中,演示了自己对这一精神的把握,从而让他成为自己的内心,又让自己在他的基础上借人说话,以期达到客观的推演的可能。这里的“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作者本人,但却是作者本人的一个心理片断,所以是“他”,而不是作者自己。这时,自己与他又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不同,就是作者在此作品之后还有更深的空间世界去思考。所以,不能完全以我代替他而出场。故在于此。
    倒数第二句,“空间的磁场会让秘密泄露”,作者以一个作者的身份客观地表达了主人翁他的心理客观效果的事实,是一种“客观精神效果可能被落实”的表达,虽然并没有揭示出真示的答案,但却充分揭示了主人翁对这一答案的渴望。因为,主人翁内心非常谙弱,他需要知道来自自己精神的暗孔的虚弱的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直到最后,作者都没有结出答案。
    当然,作者并不想给出答案,因为这样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也没有意义,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只是说主人翁“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心理负担”罢了。问题不在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负担,而是他为什么会因为这样虚无的原因而造成这样的负担?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从而揭示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多么不可控制、敏感、高贵和多舛,要如何把握自己,与如何享用自己,如何在世途中旅行自己,成为了一种命题。
    而对于这样一种特定的人格意义的思考,即代表了作者精神世界的丰富、敏感与勇敢。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全部文艺意义。所以,作者最后一句“请你保护好——你的储蓄”,即代表了作者这里对主人翁寄予的“你不能解答你的答案,但你要珍藏你现在这种心情”,即成为全诗最高精神效能的预期实现。
    全诗没有一点多余和不足,字字精准,完全发自内心,并接受的内心如实演变的一切可能,演示完了一切可以演示的骨干,并附带所有只能附带的或隐含的东西,不矜持夸张,不故作高深,不炫弄技巧,非常老实地如火如荼地中坚支柱地完成了自己真实的过程。
    让他始终作为内容,而自己始终驾驭着他,体现为自己的作者的表达的全部突出,嘎然而止,应声倒地,冰霜雪雨,自然天成,历历在目,飞扬天地。
    读,变成了读者的事,而作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写作。于是乎,一个凭空出世的真实精神体,在我们荒漠的感觉世界中,倒出了筋骨来,而不再是一滩无用的感觉血污。
    全诗气息荡漾,精神纷呈,刻骨铭心,则又淡然释之,不疑为一个真正精神者的精神写照的功课完成。文艺,乃精神的实在塑立体,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精神叶公好龙人。


《陈超十四行》
作者:罗傲鹰
生死的距离即是上下唇的距离
存在吐出的字,随时被涂改
抗拒那删除,向天空凿出金石文
在每枝春天上写满桃花词
词与诗,乃道成肉身
枝头即码头,只接待过客
不回头的绝情者,白白呼唤你复活
桃树为色香们守墓,很冷很冷
没有花瓣朽坏,没有石块坚硬
以死为钥匙开启的风暴
才是亡灵永久的枕头
没有飞翔会落,没有舞蹈会停
都会死,死是一个长句
长得像冰雪列车奔驰于月光原野[size=10.5pt]

评:
    “生死的距离即是上下唇的距离”,全诗一开篇就夸夸其谈。这里的“上下唇”与“生死”之间根本就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容、一种切身体会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是非常表面的。可以说,作者的第一句诗,就大量地浪费了一句话,没有全方位地定义“一个内在与潜在的主人翁的关系”,没有在其间嵌入任何可以作为精神旋转轴的东西。只是暗示了这种生死的意义的不可堪当的意思。这是典型的表现主义。——主人翁的这种精神到底与什么样的价值相吻合,他是怎样体现这种精神的,他是如何产生这样的精神意义的,他的精神走向如何?等等这些问题,作者实际上一个也没交待,实际上一个也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对这种精神的信仰、景仰以及瞻仰之意。似乎只要表达出了这种精神的敬意,并表示他的伟大与揭示,便能够产生最大的精神意义和作者的最终表达效能。
    所以,作者后面的字句,一直到最后的“长得像冰雪列车奔驰于月光原野”,都只是在不断地诉说主人翁的精神多么伟大,多么坚涩,多么不易,多么值得颂扬。并没有真切实意地去组织、反映、寻找、碰击主人翁的精神状态。
    作者只在于形容,只在于冰冷的边缘的地方临渊羡鱼地表达对主人翁的精神的信仰。并没有亲身切实地拿出自己的真实状态,与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撞,而产生并激励出精神的火花来,照耀全篇的客观精神体的自我实现。
    只在于表达,不在于实现,历历在目,这就是作者“真心实意”的虚伪的“表达”嘴脸,而不是“老老实实、鞠躬尽瘁、杀身成仁”地践行自己的精神实验。
    所以非常安稳地就表达了一切,没有实在的精神对撞火花。涂脂抹粉,以为文采飞扬,实则自欺欺人,甚嚣尘上。
    你看,通篇都充满了形容状物、绘声绘色,都是以一种“我对你”的口气在写这样的话,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表现主义霸主”的丑恶嘴脸。没有躬下身去亲身走来,让事实自然说话。所有的对撞,所有的猛烈,所有的情话,所有的状色,实际上都在你的亲身经历中告诉了你一切,随便也告诉了读者一切。
    像这篇诗文这样读来,读者只读到了作者的通篇的形容,并没有读到作者“准备爬到主人翁的事实上与之共同进事”之意,像这样机械、简单、冗长、做作的形容,如何能让真正的精神事例立起来?只能是一串隔岸观火的虚情假意罢了。作者这样不愿意投入,而只愿意状形绘物的心理,实际是卖弄自己的“才华”,发泄自己的“私愤”,并没有真正地面对事实的精神和科学的心态。是一种不真实的心理治疗,是一种走马观花的浮燥心态。
    精神并没有立起来,形容也并没有成为实事,一切都在噱头状态。
    所以,作者的问题不在于能说会道,而在于“以能说会道”掩盖了做人的机会。
    嗟呼,天下之事,竟以如此撩拨成为真理的拨弄者,让真理沦为囚徒,何其的感慨。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