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也说诗境界

南北 发表于: 2008-6-18 09:49 来源: 今天



关于诗歌的境界之说,历代都有论述。有的说得直接明白,有的则说的晦涩隐蔽,不下半天死功夫就难知其味。其实,这些的境界之说,也算不上是什么创造,但可以说是总结,是发现。当然,因为这些发现暗合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也是可以被叫做真理的。不过,这也只能算是相对真理,而不是绝对。大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少年天才,虽没有经过那千难万险的历练,却出口不俗,远远胜似那些泥水中打滚多少年的老年庸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境界的获取,与人的生理年龄是不相干的。但与人的心理年龄,却一定脱不了干系。
废话不说,且看他们的。

其一。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谈到自己的禅悟体验时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其二。北宋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
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其三。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
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
及至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

其四。晚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则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
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
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

在以上几种不同时代僧俗人等对于诗词艺术的境界说辞中,我觉得,严羽说的最为直接,不绕弯子,让人一看就懂。大凡有了较多写作体验,又还不言放弃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到此公所言不虚。最初的不知好恶,只管肆笔而写,和透彻后的信手拈来,表面上看好像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天壤有别。一个是无知才无畏,而另一个则是成竹在胸后的从容和放逸。
境界的不同,结果也就自然是黑白分明了。

2008-6-18,上海西渡

最新回复

yufan1984 at 2008-6-18 10:00:58
拜读了!或许并不那么容易分得清楚。苏轼的写作可能是个例子,也许楼住可以研究下,用具体来说,这样就更有效果。泛泛而谈,大家都明白。
南北 at 2008-6-18 10:43:30
呵呵,问好。我只是随笔写来,一点随想而已。系统研究,不是我的专长呵。
海客 at 2008-6-18 20:52:57
严羽说的最高境界 也有如孔子所言     人过“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南北 at 2008-6-18 23:35:26
呵呵,我的理解是,有相同处,但也有不同处。孔子是将年龄作为人的境界的一个标尺。但我理解严羽的话则是不在年龄,而在悟。七十甚至八十,也很有不开窍的啊^_^

QUOTE:

原帖由 海客 于 2008-6-18 20:52 发表
严羽说的最高境界 也有如孔子所言     人过“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08-6-18 23:36 编辑 ]
兰波 at 2008-6-20 11:01:4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此有种茫然
海客 at 2008-6-20 11:27:34
我个人理解此话,,,大概是指


-----苦苦追求的东西(比如幸福等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原来没有悟道 ,所以久久去追寻,到了一定境界和年龄才悟到这点

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样诠释了,,,,,,
兰波 at 2008-6-20 13:07:54
谢谢海客 灯火阑珊处 就象人间一样
南北 at 2008-6-20 21:45:46
苦苦追求那个人而不得,不想偶一回首,原来那人就站在路灯下,嘿嘿i

QUOTE:

原帖由 海客 于 2008-6-20 11:27 发表
我个人理解此话,,,大概是指


-----苦苦追求的东西(比如幸福等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原来没有悟道 ,所以久久去追寻,到了一定境界和年龄才悟到这点

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样诠释了,,,,,, ...
海客 at 2008-6-20 21:53:04
是这个解

不过  乍一回头 会吓自己一跳吧   哈哈哈哈
兰波 at 2008-6-21 19:08:02
一般回不了头,那“灯火阑珊处”一直照着后背
李大兴 at 2008-6-24 06:07:16
沧浪说得直白,更近经验之谈;易领会,但略少美学内涵。静安三重境界说,更具想象空间;须品味,但较多审美指向。
南北 at 2008-6-27 20:52:02
各种表述,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原本没有优劣之分,全在读者自己领会了。不过基本意思,也都大差不差。知其一,便知其二三。

QUOTE: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6-24 06:07 发表
沧浪说得直白,更近经验之谈;易领会,但略少美学内涵。静安三重境界说,更具想象空间;须品味,但较多审美指向。
Jojo at 2008-6-27 23:28:24

QUOTE:

原帖由 兰波 于 2008-6-21 19:08 发表
一般回不了头,那“灯火阑珊处”一直照着后背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