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杨键是中国诗歌保持思想力的证据

海客 发表于: 2008-4-21 20:49 来源: 今天

“杨键是中国诗歌保持思想力的证据”
2008-4-21 13:59  来源:晶报
  “杨键是中国诗歌保持思想力的证据”
  ——晶报“诗歌人间·杨键诗集《古桥头》研讨会”实录

  3月29日上午11时,“诗歌人间·杨键诗集《古桥头》研讨会”已进行大半,作为压轴发言的著名诗人于坚很是感慨,他说自己出席了许许多多的研讨会,可是像今天这样废话很少的研讨会却很少见,到场的嘉宾们都是有备而来,说的又都是真话实话。
  为了让这个于坚眼中“废话很少、质量很高”的诗歌研讨会时光倒流重现于读者眼前,《人文周刊》今天用两个版来充分展示,以期让喜欢诗歌的读者分享,也有坐在研讨会现场的真实感觉。
  陈寅(晶报总编辑):
  感谢各位特地过来参加晶报主办的“诗歌人间·杨键诗集《古桥头》研讨会”。
  可能很多朋友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搞一个杨键诗集的研讨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杨键的作品就在韩东主编的诗刊《他们》里面被重点推荐过。杨键的诗确实写得好,当时在诗坛的朋友中口口相传,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晶报在2004年用两个版的篇幅推介过杨键的作品、刊登关于他作品的诗评。这样郑重地用大版面来推介一位当代诗人,在大众媒体中是非常罕见的。
  到现在,杨键出版了两本诗集,一是韩东主编的《暮晚》,河北教育出版社“年代诗丛”中的一本,另一本是刚出版的《古桥头》。我认为杨键的诗越写越好,作为一个有文化责任感的媒体,发现有这么好的作品应该推荐给喜欢读诗的朋友,否则对当代诗歌就是一种失责。
  中国当代的优秀诗作并不多,好诗是汉语文学里面的瑰宝,作为媒体也有责任向读者介绍好东西,指出好在哪里,什么是真正优秀的诗人和诗作,这样才能以正视听。
  杨键(诗人):
  非常感激大家聚在深圳为我开这个研讨会,发起人陈寅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对我们这个时代混乱的诗歌现象有非常清醒准确的判断,这是我非常钦佩的。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诗是怎么一回事,晶报给我开这个研讨会才逼迫我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实际是一个非常传统和古典的诗人,我的诗大多是在自然中在行走中生发的。我做了13年的工人,居然没有写过一首关于工厂的诗,我现在才知道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一个自然的诗人,工厂是一个很难形成语言的地方,自然才是使语言保持活力的地方,是与心灵最容易发生关系的地方,我只是一个跟随自然、跟随事实之美的人。
  我也是一个常常思考“道”的人,“道”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思考的核心。我也是常常思考“父母”“兄弟”这些基本词汇的诗人。
  感谢大家出席,请多提宝贵意见。
  韩东(诗人、小说家):
  杨键的诗歌完全不是以文学甚至诗歌为目的的,他的目的,按他的话说,就是:“精研我的存在”。杨键的写作和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体,并且后者才是他焦虑、关注的根本。杨键认为,出生为人是他的第一次耻辱,写作是第二次耻辱。这些表白关系到杨键隐秘而紧张的精神生活,在此不多说。诗歌在杨键那里并非是一件合法而自足的事,说得明白些,诗歌在杨键乃是工具。但这工具并非是为了自我表达,而是为了泯灭自我。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诗言志”、“文以载道”成为必然和气象万千的。工具论、“文以载道”等在今天似乎已成为一种迂腐甚至有毒的说教,但我依然认定,在“靠下”的层次上它们是贻害无穷的,但在“高处”,站在超越和绝对的立场上,文学作为工具用以载道又是根本的。问题仅在于层面的混淆。这个“道”只能是存在的真理,而不应该是任何世间的强权、势力、偶像以及可悲的自我。总之,杨键因其卑微而伟大,因其软弱而有力,因其置诗歌写作于虚无的境地而成就了辉煌质朴的汉语诗歌。
  杨键的诗在民间流传近十年,模仿他风格的大有人在。一来,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投机之举,想写得像杨键那样的优秀,却从未有过杨键那样的生活和思考。二来,被杨键诗歌中特有的词语方式以及他的“学佛”身份所迷惑,也开始在诗歌里大写“地藏菩萨”、“落日的圆满”之类。我发现,无论赞美或者反对杨键,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这些肤浅的方面,的确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
  这是我在读《暮晚》的感觉。《古桥头》跟《暮晚》是一脉相承的,但我感觉现在的杨键写得比从前还要好了。人不是生下来就要写诗的,人生下来就要吃饭,写诗的动作其实很做作,所谓写作就是做作。写长篇小说和写诗的开头都是艰难的,我估计杨键刚开始写诗跟其他的人是一样的,从前杨键的诗作被人模仿,也有他的责任在里面,像一些意象、概念和词语方式都有能模仿之处,但现在他写诗已经跟本能相结合了,完全和存在相融合了,化掉了,特别自然,进入到人的潜意识,把概念融入背景了。接下来杨键能够写到什么程度,我猜测不到了。
  朱文(诗人、导演):
  杨键有一种强烈的自省气质,他的诗有一种内在的沉着,有一种大悲在里面,从前杨键的诗更多是内心挣扎,但是慢慢地重新找到平衡,更开放更自然了。杨键写诗的方式是古老、传统的方式,这是继承汉语诗歌古老的传统,看了他的诗有“谜底揭开”的感觉,杨键就是被选择继承传统的那个诗人,他的诗作具有代表某种方向的价值,具有艰难的平和卓越的视野,在这个时代显得特别宝贵。虽然他的诗集是物质的,但他的诗作和写诗方式却是“非物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晶报开这个研讨会就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庞培(诗人、诗评家):
  我发言的身份是杨键诗歌的普通读者。第一点是“杨键诗歌的中国人生”。诗歌于人有益也于人生有益。这一公式在诗人杨键这里得到一种史实般清晰的中国式人生。在诗中所有那些的面孔、声音和性别,都在叙述同一个此在中国,处于变革时代的郊区中国,在诗人眼中他们获得了同一身份,这就是“具有麻雀般寒酸”的普通中国百姓的日常所见,一名在众多社会身份中暧昧地失去了既定身份的“社会闲杂”,杨键的诗,部分立足于这一暧昧和闲杂。
  我要说的第二点是“罪与罚——杨键诗歌的普世价值”。我们从《暮晚》《古桥头》中仍然隐约听到另一版本的《狂人日记》。概括而言,杨键的诗歌课业实则是两个字:受难。这一课业自然包含了受难者的崛起、反抗和新生。在我们中间,杨键是一名带病容的佛陀,带病容的智者,带病容的当代隐士。至此我的发言归结为六个字:被说出的愁容。杨键诗歌是日常中国脸上被说出的愁容。
  张维(诗人、诗评家):
  汉语是当今世界成熟语言中惟一依然使用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于原初物象有直接关联,静观是汉字的基本姿态,它使得汉语表述出现两种形态,一是静观而意会,二是静观而显现。杨键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本质的体现了汉语的特征。尤其是第二种形态,静观而显现,直指人心。显现是经过内心而涌出的真相(佛学语境里的真相)。
  杨键诗歌的第二特征,是以佛教的悲悯情怀统照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论。在杨键的空间里,儒释道得到一种重新的融合,由旁观到体悟,由仁义到慈爱、悲悯,消融了“天人合一”体验中由自足旁生的自大,这使中国传统的空间更为完整、宽阔、丰盈。按杨键的说法,要回到谢灵运的时代,三教和谐如一。
  楚尘(知名图书策划人):
  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第一就是他的悲,杨键有种悲,不是让人号啕大哭的悲,而是那种使人欲哭无泪的悲。第二个是孤独,这个孤独似乎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人类共有的。另一个就是愧疚。第四点就是遗憾,他写过的场景,一些情景,都是一些消逝的美好的东西,让人有点痛惜。最后一个是死亡,他写的死亡非常美。
  我特别要感谢晶报。没有诗的时代很可怕,一个不读诗的时代更可怕,晶报对当代诗歌优秀作品的推荐一直在坚持,做了很大的贡献。
  钱超英(学者):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有一个理论,他把人类文学大致分为四种,一种是上层人写上层人,这种文学比较精致,但是它比较空虚。第二种文学是上层人写下层人,这种文学多是一些悲剧性的东西,但是上层人很难真正理解下层人的生活。第三种是下层人写下层人,这种文学有生活质感,但在艺术和教养上有所欠缺。第四种是下层人写上层人,这种文学比较容易包含一些正义的抗议,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譬如嫉妒。索尔仁尼琴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最有可能是从第二种中产生,也就是上层人写下层文学。
  从杨键这里,我们可以对这个理论做一些补充和修改:中国当代文学,以杨键为代表的从大众、从基层发展起来的作家,也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下层人写上层人也不一定就有怨愤和妒忌。
  杨键诗歌给人震动的一点可能就是:他从不把生活看作是彻底的灾难(包括死亡)和完全的幸福之间的简单轮回,总有一些更深厚、更恒常的东西作为“内核”沉淀在风波流转的时间长河之下。
  于坚(诗人):
  在深圳开杨键的诗歌研讨会很有意义。这个讨论会大家讲得都是肺腑之言,给我很多启发。我对诗的基本要求是感动。我对杨键的诗印象就是感动。正如韩东和朱文所言,杨键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
  历史需要这样的声音。杨键的世界是一个后退的世界,他回到被我们抛弃的中国传统中去看世界的。
  杨键是个自然的诗人。我个人觉得西方工业文明是反自然的,它的基调是对自然的怀疑,然后重新设定一个比自然更“牛”的社会。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设计的种种结果。
  杨键的世界就是回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是杨键作品中最重要的东西,“道法自然”才是根本出发点。杨键的出现是中国二十世纪新诗觉醒的象征,他的贡献在于使用新诗的形式来表达传统,用新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里存在的东西,并且保持着鲜活的思想力。在这一点上,杨键有点像德国的诗人荷尔德林,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荷尔德林,但我觉得杨键才是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他的这种悲悯是从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出发的,是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杨键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他写的东西是一致的,没有分裂。海子的诗歌和他铸造的世界是毫无关系的。
  杨键的写作也不是民间写作,他继承的是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最大的不同的是中国诗歌起源是古代巫师的招魂。诗人就是为大地招魂的人,这一点到屈原发展到很高的境界,发展成中国的文人写作,杨键就是回到二十世纪被抛弃的中国文人写作的传统。他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根据既定的观念,知识,历史来写作,杨键不是这样的。文人写作是为天地立心,召唤灵魂。新诗为什么会被冷落就是因为忘记了写诗应是为天地立心,召唤灵魂,而不是诗人的自我表演,或者为了获得名声。
  杨键的出现是中国诗歌保持写作思想力的证据。我最近的想法是,写作既不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先锋的或者后现代的,那些都是抽象的。写作归结为两个字:传神。传神明之神,神灵之神,神智之神,精神之神。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能否传神。杨键是一个传神的诗人。
  晶报首席记者 刘敬文 实习生 蔡荣安 庄雁冰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4-21 20:52 编辑 ]

最新回复

江左遗民 at 2008-4-21 21:03:44
这个很好.尤其韩东的说法,值得深思
fll6ty at 2008-4-21 21:30:22
“作为压轴发言的著名诗人于坚很是感慨,他说自己出席了许许多多的研讨会,可是像今天这样废话很少的研讨会却很少见”

那我也不多废话了。


photo 2.JPG



[ 本帖最后由 fll6ty 于 2008-4-21 21:32 编辑 ]
南北 at 2008-4-22 06:23:58
杨健的诗的确有自己的特点,是那种用生命写诗的人。
海客 at 2008-4-23 01:53:49

QUOTE:

原帖由 fll6ty 于 2008-4-21 21:30 发表
“作为压轴发言的著名诗人于坚很是感慨,他说自己出席了许许多多的研讨会,可是像今天这样废话很少的研讨会却很少见”

那我也不多废话了。

207 ...
黑天 at 2008-4-23 08:26:32
写作归结为两个字:传神。传神明之神,神灵之神,神智之神,精神之神。不在于写了什么,而在能否传神。

赞同!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