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简读北岛——同行

苑永哲 发表于: 2008-4-02 12:34 来源: 今天

     同行
[size=+0]
[size=+0]作者:北岛


[size=+0]这书很重,像锚
沉向生还者的阐释中
你的脸像大洋彼岸的钟
不可能交谈
词整夜在海上漂浮
早上突然起飞

笑声落进空碗里
太阳在肉铺铁勾上转动
头班公共汽车开往
田野尽头的邮局
哦那绿色变奏中的
离别之王

闪电,风暴的邮差
迷失在开花的日子以外
我形影不离紧跟你
从教室走向操场
在迅猛生长的杨树下
变小,各奔东西
[size=+0]
[size=+0]
[size=+0]又看到北岛新作,和他以前的作品相比,有很多人说大不如从前,但于我而言,还是欢悦大于失望的。一直以来喜欢他的诗。如果把罩在北岛头上的光环摘去,就本首诗,不妨我们先以一个读者跟作者突然相遇的感情去读,我想生出的感触兴许更大一些。不论是哪个诗人,这条路走的长了,他的语言和风格能在时间里是能保留下一部分习惯性的传承的,这点也不容质疑。恰恰是后期内部元素的变化——思想,势必也会排除一部分的读者进入。曾经的北岛是歌者,如果用来比喻一下。年轻时期的他是在掣着一杆大旗奔跑;而这个时期的北岛,作品沉健洗练,隐而不晦,更多的是在语言的边缘上寻找生活意义的支点。在自己的博客里,对于这首诗,只说了一半就收住了,现在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补充完整,算是善始善终吧:



这书很重,像锚
沉向生还者的阐释中
你的脸像大洋彼岸的钟
不可能交谈
词整夜在海上漂浮
早上突然起飞


“这书很重,像锚,沉向生还者的阐释中”,开头就为全诗定音,这是一首忆怀之作:故人已逝,生者伤怀。一句“你的脸像大洋彼岸的钟”引出“不可能交谈”,我们常说,人的乡愁是意在思念一些人,熟悉的人。这一句既道出了时间的不重叠性,又在告诉读者此刻作者的空间感。意象由此完成了意境氛围。走进去,从而从这些细节上去感受作者的感情。紧接着出现“词整夜在海上漂浮,早上突然起飞”,言说之情整夜漂浮,一种压抑隐忍的感情通过发生在早晨“起飞”这个动词一下子释放了出来。随着作者进入:



笑声落进空碗里
太阳在肉铺铁勾上转动
头班公共汽车开往
田野尽头的邮局
哦那绿色变奏中的
离别之王



“笑声落进空碗里,太阳在肉铺铁勾上转动,头班公共汽车开往,田野尽头的邮局”这几句豪情而大气,当初的笑声,有如落到空碗里爽朗,声声脆响,太阳也成了牙食之物,潇洒之情跃然纸间。赶上头班的公共汽车,去田野的尽头收寄信笺,这正是在激情的岁月中那一份彼此惺惺相惜的爱珍,是怀揣一种对生活知遇的美好心情。后一句“哦那绿色变奏中的,离别之王”,作者把四季交替诗化成绿色变奏中的离别之王,真是神来之笔。这二节的结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到下面:




闪电,风暴的邮差
迷失在开花的日子以外
我形影不离紧跟你
从教室走向操场
在迅猛生长的杨树下
变小,各奔东西



这一节,开头便出现不祥的征兆,闪电一词,会让人想到某些突然出现的事件降临,和《列宁格勒》那首有相似的地方,是突然间的断裂。接着,风暴一词的意象来补充阐释前面的突兀语境;闪电是邮差,带来了不祥。正是这突兀的事件让年华即失去的东西———那些美好日子瞬间不再。“形影不离”的暗示具有紧张性,读到这里,不由会使读者的心揪到了一处,一种逼仄的气氛蔓延过来。另,“迅猛”一词我还尝试在走进去,理解它的真正指代。后面“变小,各奔东西”是当初结局,在情景并置的时空里,也构成了感情变化的因果关系。全诗肌理明晰,张驰有度。对诗人而言,读者就是一把钥匙,期待与大家分享阅读的快乐。能言尽言,欢迎提出不同的意见,一起聊聊心得,草草收笔了。

最新回复

小杨柳 at 2008-4-03 09:44:14
读得很好,这首诗应该是北岛老师假定了另一个我的存在,写的是自身的分裂,写的是另一个自己。问好楼主,学习了。
苑永哲 at 2008-4-03 10:22:32
感谢小杨柳,如真是这样,只有重新来读了
小杨柳 at 2008-4-03 10:40:35
其实读诗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按照自己的审美去读,能自圆其说就行了。能独立思考者一定是有自己审美观的人。
苑永哲 at 2008-4-03 13:11:33
哈,你的一句“能自圆其说就行了”看笑了,握手;不过这样可不成,真正抵达作品灵魂的最愉快,于读者,于作者,于作品本身都是一次目的性明确的探险。
yufan1984 at 2008-5-20 09:33:22
转到草根诗歌网诗评区:http://tp-star.cn
谢谢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