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江弱水:文字的银器,思想的黄金——《水绘仙侣》序

江左遗民 发表于: 2008-3-08 15:26 来源: 今天

文字的银器,思想的黄金——《水绘仙侣》序

江弱水

    这首诗,这本书,会引起非常不同却同样强烈的阅读反应。喜欢柏桦文字的人,一定更添加了一份欢喜,只因这首诗,这本书,读起来是那样熟,有他一如既往的缓慢而动人的语调,一直耽溺其中却不欲惊动旁人的观念;却又是那样生,一个大得多的形制,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和技术实验,分明是艺术家中年野心的勃然显现;而柏桦,这个我们时代思想和趣味大规模拆迁运动中的钉子户,其多年抱持的情怀与信念,借这两百多行的诗,十数万字的散文,得到了一次索性的、孤注一掷的释放。
    但是,这首诗,这本书,想必也会深深冒犯另一些人,因为里头有好多的政治不正确。道德批评家与社会批评家将拉下脸来责问:一种儿女情长的个人叙事,如何对时代变局和社会苦难做一个交代?换句话说,在1644年酷烈的甲申之变前面,1642年水绘园中的仙侣如何可能?而女权主义理论批评家则会从董白与冒襄这对神仙眷侣的恩爱中看见深刻的不平等:女主角谦卑恭敬的种种,岂不就是夫权阴影下人格主体的自我阉割?另一方面,白话原教旨主义者会很不舒服于诗中毫无顾忌地引入大量文言,打破了自己的阅读预期,扰乱了语言的秩序:诗,怎能这样写?最后,由简体字培养起来的读者,对全书如此随兴的形式也会茫然无所适从:书,又怎能这样写?

1

    两三年前的甲申与乙酉之际,我读了不少明季的野史,心情极度灰恶。那崇祯、弘光之际,阴阳失位,社会失序,士大夫失德,君相失策,人民的苦难失控,一幕幕惨史刿目怵心,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些事情,真也不像人世,要令人毛骨悚然,心里受伤,永不全愈的。”(《病后杂谈》)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恰恰就发生在这段时期。所以,当柏桦半年前给我发来新诗《水绘仙侣》后,我一时无法收拾自己的心绪来细细品味。在个体存在与家国命运、私人书写与政治叙事的困局之间,我不那么容易把自己开脱出来。后来,读到了这首诗全部的注文,我应承下为本书作序的工作,应该说,是柏桦为我卸下了那些莫名的政治与道德焦虑。
    且绕远点说。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我是二十五年前买到的,收在一本上海书店影印的《美化文学名著丛刊》里,原为国学整理社1936年刊本。我疑心柏桦也用的是这个本子,因为有赵苕狂的本事考和朱剑芒的校读附记。可当年,我读罢这书,并不喜欢。赵朱二位鸳鸯蝴蝶派作家老是爱用惊叹号,而且都用在那些赞叹艳遇和艳福的地方。要知道这是1936年,只隔一年,日本人惊叹号一样的炸弹就要落下来了!
    我们的思想就在这一刻停顿。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写有一本《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译者在后记里感叹:“假如一个社会共同体偏在边衅频仍的危急存亡之秋,居然还有心思去空前精巧化其生活艺术,使人直把杭州做汴州,恐怕其失落就有点必然性了。”所以,在蒙元入侵的阴影里,《武林旧事》是可耻的;一如在靖康之难的背景前,《东京梦华录》是可耻的;在甲申之变的衬托下,《陶庵梦忆》是可耻的。面对大历史不断的天崩地裂,后知后觉的我们,必然认定那些“精巧化其生活艺术”、那些“美化文学”的行为,纯属错误,甚至罪孽。逻辑的推论也就是,当我们的好日子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把日子过好——

    这唯一的哲学令我羞愧。

    柏桦复写水绘园中的冒董之恋,从根本上说,是写一则注定了毁灭的故事,属于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所称的“预知毁灭记事”,但分明与一般的写法迥异。张大春说,被历史决定论纠结着的文学政治,使写作不可能自由,必将导致只剩下一种文本,那就是“提醒读者面对来自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里的艰难困苦,指称一切皆来自政治或归于政治”。换成鲁迅先生的表述,就是“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样的文本里,排除了一切逸乐的笑的可能与美的可能。从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到二十世纪不断垦殖的各种批判理论,助成了作者与读者集体性的道德焦虑,无所不在,无所不用,已经内化为我们内心的律令:

    只要我们回忆起拉伯雷或塞万提斯时代人们还可能欣赏甚至相信的文学旨趣,便得知他们的敌人不只是当时的教廷,还有我们这个时代对“模棱两可”的疑虑,对“不真实”的憎恨,对“非关政治”的否决。(张大春《小说稗类》)

柏桦这首诗与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他以不可救药的姿态,宣布与这一道德律令的决绝。他,理会这些做啥子嘛!尽管有了冬,春花自不妨浪开;尽管有了死,我们也要活出滋味来。“再好再坏的人世都是有个底子衬着”,兵荒马乱的时代也当“做一份人家”。汉乐府古辞善哉行》有四句诗,胡兰成与张爱玲都喜欢的,道是——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真是好诗,怪不得。那么真实的身体感,“口燥唇干”;那么充盈而坦白的幸福,“皆当喜欢”。来日的大难未来之际,就让我们及时享用“你用鲜花和水果做的甜点/是光阴的珠泪,是纯粹的美学”,让我们品味“横隔沉、蓬莱香、真西洋香、生黄香、女儿香”,让我们因为精致,所以颓废。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道德批判论者,一个说教者。但我们必须警惕他,因为“冬天的思想者只剩下骨头”,他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贫乏:

    他无法抓住口味、气味或声音的审美维度。在布里亚-萨瓦兰式的龙涎香巧克力面前,在普鲁斯特式的香柠檬调味汁面前,在舒伯特式的弦乐三重奏面前,批判主义便倾覆了。(米歇尔·昂弗莱:《享乐的艺术》)

2

    当年我读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对其中两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之类细节全无解会,却对董小宛在冒氏家族里“三从”“四德”的完美表现大不以为然。柏桦书中也引到下面这段话:

    姬在别室四月,荆人携之归。入门,吾母太恭人与荆人见而爱异之,加以殊眷。幼姑长姊尤珍重相亲,谓其德性举止,非常人。而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烹茗剥果必手进;开眉解意,爬背喻痒。当大寒暑,折胶铄金时,必拱立座隅,强之坐饮食,旋坐旋饮食,旋起执役,拱立如初。余每课两儿文,不称意,加夏楚,姬必督之改削成章,庄书以进,至夜不懈。越九年,与荆人无一言枘凿。至于视众御下,慈不遑,咸感其惠。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姬不私银两,不爱积蓄,不制一宝粟钗钿。死能弥留,元旦次日,必欲求见老母,始瞑目,而一身之外,金珠红紫尽却,不以殉,洵称异人。

    女权主义者当然会对此戟指大骂,骂董小宛的美德是女奴的道德,骂冒辟疆的艳福是男性沙猪的幸福。难道不是董小宛以一意“做小”、“做乖”的姿态,以“星靥如蜡、弱骨如柴”的惹人垂怜的形象,才换得冒辟疆那铭心的长恨与刻骨的相思?别尔嘉耶夫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男人对于女人从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欲望或同情。女人只是男人跟自己结算时候的报表。准此,则《影梅庵忆语》也就是冒辟疆“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的一份最漂亮的帐单了。
    我们的思想又在这一处停顿了。不,正如我们不能让血泪文学作为道德律令压抑写作的自由一样,我们也不能让受害女性作为标本化约无比丰富的历史的现实。高彦颐(Dorothy Ko)在其《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中不断提醒我们,如果在儒家的社会性别体系中,女性永远只处在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就不可能运转得那样稳定而恒久。她说:

    在“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和“是什么(what is)”之间,也就是说,在伦理规范和真实生活之间,总是存在着莫大的距离和紧张。即使在儒家体系范围内,中国古代女性仍然拥有自我满足和拥有富有意义的生存状态的可能。儒家社会性别体系之所以能长期延续,应归之于相当大范围内的灵活性,在这一范围内,各种阶层、地区和年龄的女性,都在实践层面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在冒辟疆的《忆语》,也在柏桦的《仙侣》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上层社会的女性游刃其间、绰有余裕的生活内容:女红、饮食、财务及管理;临书、学画、吟诗;莳花、品香与玩月。她们“在静中洒扫庭除并亲操这份生活”,量入为出,相夫教子,乃属于古代社会由性别功能差异所导致的分工不同。而她们闲暇时候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往往与丈夫在一起的,或刻烛分笺,衔杯共月;或生香熏袖、活火分茶,也见著于历代无量数的私志中。大家不妨读一些近年来翻译出版的海外女学者关于这方面的著作,高彦颐的《闺塾师》外,还有伊沛霞Patricia Ebrey的《内闱》、曼素恩(Susan Mann)的《缀珍录》等。她们对宋、明、清各代女性生活作了面面观,能够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修正我们的偏见。胡兰成是柏桦征引最多的人,他有两段话说得特别好:

    夫妇和同,夫妇有别。中国家教的原则是人家分个内外,前院门庭清肃,后院妇子熙熙。清肃是天德,熙熙是人私。中国人家是前院为公,后院则是晏私之地。
    中国的人家所以是风景,古诗里写人家前庭与华堂,词里则多写的是后院内室。前庭与堂前的是男人的日月,后院内室的则是女人的光阴。(胡兰成:《中国的礼乐风景》)

    兴许有人会说,董与冒不过是次一等的夫妇,董的身份只是“妾”,所以冒的《忆语》一直称之为“姬”,二人的关系于是更加不平等。可是,我们试想,出身秦淮旧院的小宛,在把自己的未来系于冒辟疆一身这件事情上,显示了何等的大智和大勇。在一个只能被动接受的社会环境和秩序里,她竭其所能而得遂所愿,追求幸福并收获幸福。这昂贵的爱情之花,用冒辟疆的话来说,乃“万斛心血所灌注而成也”。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去理解小宛在水绘园中的服劳之勤,执礼之恭,不能因为对一个制度的指控,而蔑视这个制度中的鲜活个人。

3

    柏桦的文字,精确,暧昧,流动着诱惑,属于不厌精细的“养小”类型。在当代,属于极少数拥有自己的声音的诗人一种内省的声音,感触良多,语调很慢,情绪随轻描淡写的风景而变化,忽又灵机一动,吱溜一下拐个弯,留给我们些许惆怅,与些许困惑。
    可是在这首《水绘仙侣》中,因为有一个故事的骨架的预应力,柏桦的语句变得更清晰,更有着落,却又更多他特有的迷人风致。我取一个小小的采样:

啊,正直、微妙,全能的香,
还原的香、天生的香,
我两人就在蕊珠众香深处,
听“晓钟恒打,尚未着枕”;
或“久蒸衾枕间,和以肌香,甜艳非常……
于浓浓清安中,呼吸着喜悦、呼吸着梦想。

    在这一节中,如同在整首诗中,文言与白话的对接多么突兀又自然,何其触目却悦耳!我真要赞之以T.S.艾略特《四首四重奏》里的赞词:“文字既不羞怯也不炫耀,/新与旧之间的一种轻松的交流,/普通的文字确切而不鄙俗,/规范的文字准确而不迂腐,/融洽无间地在一起舞蹈。”
    本来,我曾经向作者建议,为保持诗行与诗篇在视觉上的连续和完整,全诗注释的引用编号不应插在诗行里,而应像莎剧一样,于页边标出诗行的序数,再依次作注。后来发现这办不到,因为其中有大段大段《忆语》的引文,无法分行。
    柏桦如此大胆地引入文言,洵属创举。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用文言辞藻和句构,而是以引号形式直接介入。特别是在将近结尾的地方,更是一意孤行地照录了长达四百字的短文。这一招真狠,也真险,很容易落到全盘皆输,因为它们像拒绝融化的冰块,存心给只习惯入口即化的白话的读者难堪。
    文言与白话的关系,到底是水和油,还是水和乳?我认为,两者之间绝非二元对立。台湾学者张汉良有一个说法,深获我心:

    事实上,白话文(语体文)和文言文并非对立的语言系统;两者并无先验的独立的语言质素,足以作为彼此区分的标准。就语音、语(句)构和语意三层次而言,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如果有区别,也仅在于语用层次,亦即语言使用者对以上三种层次的惯例的认知、认定和认同问题。(张汉良:《白话文与白话文学》)

    是的,文白之别,不在本质,而在你怎么看,怎么用。我曾经说过,文言词藻与句式的恰当使用,正如恰当的欧化词句一样,往往会给一首现代诗带来某种异质性,使之呈现为多层次多元素的奇妙混合。它们既可以丰富诗篇的内在肌质,也可以调节语言的速度以造成节奏的变化,拗救清一色白话口语的率易平滑。
    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柏桦这首诗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证明了文言与白话的水乳交融。

4

    我尝戏称,柏桦这本书是前现代的思想,后现代的形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一个严整的结构安排,情形相当于《米沃什词典》、《哈扎尔辞典》与《马桥词典》。可是,以注释形式写出一部书来,恕我孤陋寡闻,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发散式的“稗史”(Les Petites histories)写作。其体制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暗含了作者对理性整合的现代秩序的反叛,而与后现代主义声气相通,因为后现代主义者只选择并列关系,而舍弃主从关系。注释如同词条,彼此的聚合完全偶然,相互的地位绝对平等。中心被消解了,连续性和统一性被打破了,整体被解构为无数片断。柏桦用这样的抗拒一体化的尝试,把他反宏大叙事的“养小”型思维发挥到极致。
    这写法真新鲜,但读起来又好生熟悉。头绪纷繁,材料散乱,组织也似绝不经意,简直就是旧式中国文人喜欢的笔记体。关于笔记,张大春《小说稗类》里恰好也有一节谈到:

    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正确抱持高度怀疑和憎恶的人,不易也不宜读笔记。对中国语文表述之科学性和逻辑性有强烈不安的人,恐怕还会从十之八九的笔记作品里读出中国人的迷信无知与中国文明的愚昧落后呢。

    偏偏柏桦这本书,观念多有违于政治正确,思维常不符合科学条理。那么,无从检索、无法归类的笔记体,岂不正好是最适合的形式么?喜欢胡兰成的柏桦,一定会欣赏《今生今世》里的这番话:“我给爱玲看我的论文,她却说体系这样严密,不如解散的好,我亦果然把来解散了,驱使万物如军队,原来不如让万物解甲归田,一路有言笑。”柏桦用信马由缰式的写法,写他对人世风景的看法,落到我们手里,一张榻,一杯茶,风吹哪页看哪页,多好!
    要说结构问题,这本书没有,这首诗倒真有。前面一半是一路迤逦写来,从“来临”,到“家居”,到“食”“茶”“香”,都是董与冒二人世界的清欢。但到“水绘雅集”这一部分,我们的情思还沉浸在“我们”的情爱氛围里,可事实上此时小宛已经不在了,那么,如果仍在说“这盛世歌舞做成了水绘江山,/也做成了我们中年的繁华/我们的欢乐与记忆”,未免让人觉得此老全无心肝。后面却接着写“避乱与侍疾”,又是活着的小宛,这就乱了。生死无常,然而叙述也当有方。不过作者到底还是做了一个挽救:以省略号将“水绘雅集”纷繁的故事前后断开,之前有小宛的音容笑貌,之后却是别一番狂欢场面,在此总算为读者划出了泾渭线。最后一部分,“梦记或我的宗教生活”,作为附录缀后,是比较妥切的处理,因为这是“我的”而不是“我们的”。结尾四行——

生离死别就是这样朴素,
单是为了今天的好风光
我也要把这两两相忘,
也要把这人间当成天上。

    情感和音响皆属神品,作为整首诗的收束再完美不过,如果还是讲董冒这一对仙侣故事的话。可细读起来,这个附录中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与小宛的死不搭界。从叙事脉理上说,这四行诗或许应有另一个去处。
    说到底,这首诗若非作者野心太大,就是他写着写着分了心:从爱欲到死亡,从家居的食、茶、香到诗、酒兴会,他想写一部古代中国文人思想和生活的总志。

5

    柏桦把这本书“献给美丽的江南”。江南,是柏桦心里的一个结。对于无数有着深沉的历史感与文化情怀的中国人来说,也是。然而,请容我说句杀风景的话吧:江南已经只存在于故纸上了。二十世纪,江南可谓四度遭厄:一二十年代的社会动荡,三四十年代的军事侵略,六七十年代的政治肃杀,以及八十年代以来的环境污染。柏桦的《水绘仙侣》,我是当作一份江南文化的悼亡词来读的,而这并不是第一份。
       1938 年,钱锺书坐《围城》里面一开头写的那艘轮船从马赛回国,在船上结识了同样翩翩年少、刚卸任驻苏联外交官的冒辟疆后人冒效鲁,从此诗篇酬唱一生。下面两首诗,便是钱锺书写给冒氏二十多首诗的最早两首。此际,冒氏故园已经沦亡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故钱锺书三致斯叹:江南,是回不去了——

    斓斑颜色染秋痕,剧似春花殒后魂。试问随风归底处?江南黄叶已无村。(《亚历山大港花园见落叶冒叔子有诗即和》)
    绝世人从绝域还,丹青妙手肯长闲?江南劫后无堪画,一片伤心写剩山。(《题叔子夫人贺翘华女士画册》)

    而江南水绘园,也早已经是回不去了。民国初年,著名女诗人、寒碧山庄主人吕美荪在其《葂丽园随笔》中写道:

    余三十许时游如皋,日徜徉于水绘园故址,芙蓉苇蓼映池沼边,灿若霞锦,而楼台则倾圮荒凉矣。慨名士美人之已往,赋诗以感叹之。

    用不着我的这篇序,以上寥寥数语,直可移作这首诗、这本书的题记,胜过我们心中要说的万语千言。

2007127,江弱水于杭州

[ 本帖最后由 江左遗民 于 2008-3-8 15:32 编辑 ]

最新回复

beautyofsadness at 2008-3-08 16:47:38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美国史学家高彦颐来支持其观点,即明清妇女在儒家的性别体系中也不是永远处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地位,她们也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作者还提醒读者去读其他几位美国史学家的作品,认为他们都“修正我们的偏见“。真正好好读过这几部史学论著的人都会发现,本文作者对这几部性别史的引用,其实是非常有断章取义的问题,把人家大的论述中的一个小小部分取出来,就变成了支持他的观点。这是非常不负责任和误导的。对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位史学家做的历史研究,的确修正了以往简单的女权主义对性别压迫所做的论断;但是,他们的研究要指出的是,性别的压迫形式和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一个“侮辱”和“损害”就能概括的,我们要看到这样的复杂性,超越“男尊女卑”的简单概括,把性别和其他历史问题放在一起更全面地分析,并发现性别体系是如何历史地变化以维持男权制度的。这是8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史学的重大修正,然而却被断章取义地用来说明相反的论点。

另:“政治正确”不能乱用。还没反思呢,就捧出“政治正确”来维护旧思维,也是在学术界和政界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至少在美国是向右转的一个借口。
楼河 at 2008-3-08 17:40:25
“这首诗,这本书,想必也会深深冒犯另一些人,因为里头有好多的政治不正确。道德批评家与社会批评家将拉下脸来责问:一种儿女情长的个人叙事,如何对时代变局和社会苦难做一个交代?”

即以政治正确不正确来做文学批评的挡箭牌,也是对批评者的想当然。都什么年代了,还以为不认可的读者就是裹着小脚的。

[ 本帖最后由 楼河 于 2008-3-8 17:42 编辑 ]
柏桦 at 2008-3-08 18:26:30
此文标题漏掉一重要的字,不是"思想的黄金",应是"思想的黄金周",另,文中第四部分有套红的字,不对,应改为黑色.
陈律 at 2008-3-08 20:00:57
读到这样的文字,会觉得何谓文学的体面,何谓雅致,何谓学问,何谓文明。在我看来,文学首先应是这样一种“美与弱”。有时,当我们说文学改变了我们,其实是说文学之美让我们变得更弱。
      其实,批判与逸乐并不对立。让批判的人去批判;让逸乐的人去逸乐。只有最勇敢的人、最幸运的人才能完成批判,完成逸乐。
      反过来,我觉得对一个文人而言最糟糕的情况是,他既无法勇敢、智慧地批判,也不知何谓极度审美的逸乐。而文学恰恰是通过极端来完成的。

[ 本帖最后由 陈律 于 2008-3-8 20:05 编辑 ]
柏桦 at 2008-3-08 20:21:28
这才是文学的内行。而一般人仅为安全计,就只会说伟大的鲁迅或相关文学英雄。而现在已到了“举逸民”的时候了。既然现代人都认可了另类,为什么我们不能标举不同的文学呢?
swanlake at 2008-3-09 11:17:09
女权主义者还没有出声,本文作者便定下了“女权主义者当然会对此戟指大骂”的基调,用自己关于女权主义的片面理解,向读者勾勒一幅关于女权主义者蛮不讲理的形象。只是不知,作者的“女权主义者”,是否有特指?中国的?美国的?包括自己罗列的这些美国学者不?或是干脆就是出于自己带着偏见的理解所想象的这么一群人?接着再用女权主义之矛攻女权主义之盾,女权主义围绕“压迫”和“解放”立场认真开展的论争和思考,本来是要呈现在制度中各种权力关系之间更加复杂的运作方式,却变成作者笔下一个简单的证据,支持自己想要支持的观点。这是否也是顶着“拿来主义”的帽子对不明就里的读者的误导呢?
三句半 at 2008-3-09 16:41:15
“其实,批判与逸乐并不对立。让批判的人去批判;让逸乐的人去逸乐。(……)”
-----------------------------------------------
让批判的人去批判。------------
看了令人心酸:中国,你需要什麽样的感动?(图) 综合新闻
作者:laomi06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 ... 02&postID=39131

最初看到白芳礼老人的故事,震惊得许久说不出话来, 或者说不知道该说些
什麽。今天又看到他的故事, 静下心读不到一半, 早已是泪流满面。以下是
我读到的报道:

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
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
账单上是一个零。93岁的时候,他静静地走了。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
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
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
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
落了泪。眼下,人老了,又有政府每月发的退休金,他计划回家乡安度晚年。
他走在村里,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为什么不上
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
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这一晚,白芳礼一夜没合眼。白
芳礼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可他很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他常对人
念叨一个理儿: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眼前家乡的一幕让他无法平静。难
道能眼瞅着家乡就这样一辈辈穷下去?能眼瞅着那些没钱的孩子上不了学?
不成!第二天天一亮,老人便召集家庭会议,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我要
把这些年蹬三轮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第二,我要回天津重
操旧业,挣下钱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 74岁的白芳礼回到天津,重新
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和以前蹬车相比,他现在感觉目标亮堂。
他像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这个梦他小时候做过却没能实现。现在,他要
把这个梦扩展得大大的,要让它在更多的有梦的孩子身上变成现实……

每一个见过白芳礼的人,都会心酸。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
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
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往开水里倒一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馋得厉
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放一星肉,含着,品品滋味。物质生活上压榨
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
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
中,摔到沟里;他曾因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高烧到
39摄氏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更有不为人知的,由于年事过
高,冬天里他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
车跑。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属牛。有人说,他真是牛命,吃的是草,
出的是苦力,挤的是奶。他为了什么?对于一颗挣脱了世俗羁绊的心灵,并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有人背地里称他是“高级神经”。老人说:“我咋
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往里挣
才是!” 这是一颗太阳的心,默默无言,却灿烂炽热!看到自己捐的钱能
化为孩子们读书的甘露,他便有了无上的幸福白芳礼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
晚饭后抱着他那个小木盒子往里数钱;一元、一角都要把它们展平、码好。
他每个月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蹬着三轮车去学校捐钱。儿女们的印象中,这
样的日子老爷子总是像过年似的欢喜。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
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白芳礼
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
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
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
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
时,双手都在发抖。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
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
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
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
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
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
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
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
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
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
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
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
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
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
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眼戮妥≌舛耍 ?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
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
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
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
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
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
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的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
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
到这里, 我再也读不下去了。一个该享受晚年的老人,在年迈虚弱的暮年,
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不求任何回报地榨干自己,把美好的将来和希望留给
尽可能多的弱势的孩子,他卑微的身影可曾唤起了我们的良知?他悲壮凄惨
的故事可曾让我们无地自容?他的信念和不懈坚持可曾让我们放弃片刻的享
乐,去思考年富力强的我们可以去为弱势的人们做点什麽,教育的责任难道
到最后要沦落到由一个多病体弱的九旬老翁蹬三轮来担当么?

卑微的老人,默默地坚守着道德和良知。即使我们做不到象他那样热忱,善
良,即使我们做不到象他那样不屈的挺立,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里,可曾不屈
不挠,力争做到最多,最好,尽我们所知,尽我们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
像一个human friendly world?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又为身边的人
付出过多少真心不求回报的爱?

多少年里白芳礼老人从来没有被人关注过,他的内心也不从被人解读过,在
这越来越人情淡漠缺少真爱的社会里,他的灵魂之光是那么耀眼,他苍老的
蹬车的图景是那样的惨烈悲壮让人发自心底的震撼。

我实在不能理解或者说原谅,他两次都没能感动CCTV,虚伪的CCTV感动中国
节目是央视为主流媒体所发起的庞大的中国秀。在2004年的评选十大感
动中国的风云人物中,白芳礼老人的得票数仅次于公安局长的榜样任长霞、
世纪飞人刘翔位居第三,但最后仍旧是榜上无名。

白芳礼,你咋就感动不了中国呢?
中国,你怎么了?
中国, 你需要什麽样的感动?
三句半 at 2008-3-09 16:44:31
以前有乞丐在一户人家门前,户主不如所愿就用砖头拍头,直至血流 /by 传染病
满面,路人围拢来大声开骂,户主便再也太不起头来。
---------------------------------------------
To freewriter /by tt0413

我的疯狂是因为被这位老人的所作深深感动! 我的疯狂是为了对这样做好事的老人伸张正义,因为有些人竟然对这样的老人不敬! 我的疯狂不是象你在这没有理由的随便的对我进行攻击? 我看应该对你这样的人进行鞭笞以示后讯!
---------------------------------------------
如果天津的孩子一哄而上帮助老人,又是一番如何的景象! /by 传染病
---------------------------------------------
freewriter 你个SB!! /by tt0413

我表现的疯狂正是因为对你们这样的人的嫉恨!!
---------------------------------------------
好文章!令我心酸落泪。老人为何不能感动身边的人呢? /by 传染病
---------------------------------------------
《读者》2006 第四期第10页 /by 韩非

那一年每次家里来朋友时我都有意将这页放在书桌上,感动了所有朋友。自己赔着落了几次泪。
---------------------------------------------
中国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变动!! /by peterhu11

应该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却由一个普通的老人承担!!
---------------------------------------------
看了回帖真吃惊,大家居然都不知道? /by 风雨阳关

这是两,三年前的事了。我们当时还组织了很多人在qq在msn上拉人投票,就因为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比超女啥的强。评选结果出来了。我们都对国家失望了。而且努力了两届都没选上!看来我们当时作的还是不够!(其实只是自我安慰一下,把海外的票全加上也选不上!)当时老人还活着!如果当时回帖的这些朋友能费点时间就好了!
---------------------------------------------
很感动,眼睛很湿润。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 /by 营养在线

他是伟大的人,在这里伟大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容词了,他真真切切的代表了伟大的最高含义。老人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尽情的享福吧!一定是这样的!!!!!!!!
---------------------------------------------
老人走了,我总觉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欠了老人什么,心里很难受! /by 谈空说有

国家是否也欠了老人什么呢?
---------------------------------------------
Let us follow him /by lvzhijian

let us do our job well and donate more to our great people.
---------------------------------------------
读后我泪流满面。希望此文能在网上广为流传,让两亿网友都看到 /by 谈空说有
---------------------------------------------
支持yizhong的观点 /by 最后的恐龙

他可没有说错什么。能做到他那般境界的可不简单。我们红尘中人就是要他人与我们看齐,嫉其右出者,恶其不如己(的)人。 容易动情的人坏不了到哪里,不易为动所情的人往往才能成就大业!今天我才知道我不是哪个料!
---------------------------------------------
李雪健来演,一定能演活了 /by walkitalki

建议张大导演拍这个片子,李雪健来演这个白老先生,一定好看到极点,这个故事比任长霞更感人。
---------------------------------------------
我不信神, /by 最后的恐龙

但此时我真的希望在我们的头上的那片天空里,会有一个天堂,在天堂了住着像白老那样的人!
---------------------------------------------
感动得一塌糊涂 /by walkitalki

白老先生真是一个活菩萨,真的非常羡慕他,有这样单纯美好的信念,让他度过那么多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艰苦岁月,而他自己却活得幸福、充实、健康、长寿,让他的心灵永远地安息吧。央视不央视的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坚持实践着自己支教的信念,他的行为应给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很大启示,那就是助人为乐是健康快乐幸福的法宝。
---------------------------------------------
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话估计能得奥斯卡奖 /by plum8

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话估计能得奥斯卡奖. 感人的故事太多了.导演们怎么静拍些空洞无意义的题材?
---------------------------------------------
应该欣慰:人类有希望 /by swen

每一个民族都有她的脊梁撑着。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感动业已多多次。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做一点什么呢?
---------------------------------------------
人不应该控制别人的思想 /by hopelesschina

可是许多人的思想都被控制着。
---------------------------------------------
现代武训 /by 祖宗

武训兴办义学,不也是形同乞丐么?现在有谁还记得武训呢?
---------------------------------------------
来到美国.我才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最丑恶的! /by bnw

共.产党完全不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什么CCTV 之类.完全是满口男盗女娼!仔细想想它们这些王八蛋筒直是魔鬼!!是心狠手辣的魔鬼!!!是毫无人性的魔鬼!!!!!
---------------------------------------------
不明白怎么什么罪过都跟GCD和胡温有关 /by 热爱和平

好像中国就是gcd,其他啥也没有一样。那我可真是佩服死GCD了,仅仅几十年就把一个发展了几千年的民族完全掌控了。CCTV确实报道了老人的事迹,但是最终没获奖,原因是什么,谁知道,估计有人脑筋秀逗了,不知想拍谁马屁。。。让我们对这位老人和其他无名英雄们致敬就好了!
---------------------------------------------
一个高尚的人 /by lantianyu

又想起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这句话用在白方礼先生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就是不一样.有损人利己的,也有专门利人的;有为富不仁的,也有贫贱好施的;有尸位素餐,祸国殃民的,也有无权无势,却能位卑担国忧的.白方礼先生确实让每一位有点良知的人感动和敬仰.不错,白先生只是一个退休的三轮车工人,其贫穷, 低贱可想而知,却能在自己又老又穷的晚年资助三百多贫困生上学,功德无量啊! 白先生不仅使人崇敬,还让人羡慕.健康长寿,理想实现,好一个完美人生.俗不可耐的我倒认为白先生不给下岗女儿工作太不近人情.他连一个"国家干部"都不是,那么大公无私干什么?
---------------------------------------------
这么多评论,就只有tt0413表现得疯狂。 /by freewriter

不知道tt0413这样的疯狗是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如果不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的人当对tt0413诛无赦。列位以为如何?
---------------------------------------------
向老人致敬。 胡.锦涛和温.家宝应向老人鞠躬,请罪。 /by 看不贯

共.产党就知道唱高调。老人以实际行动狠狠地抽了党和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共.产党的官员(包括胡.锦涛和温.家宝)的人格,品格有这位老人的十分之一,中国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共.产党凭什么还认为中国非共.产党领导不可。可恶!可耻!
---------------------------------------------
wuti /by yunqianli

看了这文,心酸如洗。这么多的孩子上不起学,这是国家的耻辱!
---------------------------------------------
我也要做些对中国穷孩子上学有帮助的事来表达对这位 /by bang2jing

老人的怀念和尊敬!
---------------------------------------------
答唐风 /by jackel.lily

老人的故事完全是个人高尚情怀的体现,报道了并不因此给政府摸黑. 印度修女特蕊莎的故事曾经感动了整个世界,难道报道之后会给世界摸黑了吗 CCTV 没有报道此事,是他们的新闻嗅觉或者说做新闻的出发点(良心)变味了. 我很早之前就读过这个故事(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里的作者以发自肺腑的疑问重述这个故事,很有震撼力. 感谢发此文的人的社会责任心,但不必失望,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
Shame on you-Yizhong /by jackel.lily

如果这样的故事都不能感动你的话,你还如何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活着, 我倒是为你可惜,作为一个无感觉的食物袋子在世上晃荡,挺不值的.浪费了能源不说(想必你也不在乎),自己也活的无聊.
---------------------------------------------
有些人是SB! /by tt0413

yizhong, coolwin,你们他妈啊. 这你都不被感动, 你还是不是人了, 不要让老子看到你, 否则抽死你. 这位老人所做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是完全自发的去做这些好事的, 一坚持就是20年! 在我看来比刘翔要感动的多了, 因为刘说白了只是作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不是吗? 你这种不是人的动物完全没有资格在这发表评论. 太感动了, 这才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啊! 你不要用低俗的眼光去看, 什么让子女不忠不肖啊,什么有用没有用之类的话, 就是放屁!!!! 如果你是受资助的人, 你还会这么说吗? 如果你没有钱上学, 你还会这么想吗? 当官腐败不仁确是我们国家的问题, 我们是需要把他们一个个都查处, 但这和这位老人的好事有什么相关性吗? 用你的脑子好好想想吧. 你们自己做不到也不要在这说风凉话, 起码要保持一颗感动的心来看待这件事情. 如果你们不服, 当面单挑,就是鄙视你们这种到处说风凉话以为自己很特例独行的一帮毫无社会责任心的同胞!!!!
----------------------------------------------
实在忍不住了 /by Frappuccino

那个叫yizhong的,你真是连畜牲都不如
----------------------------------------------
恕我直言. 我并没有被感动 /by yizhong

而且我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感动的. 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这个社会才能更和谐, 才能更好的发展. 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 却要硬着头皮去做那些好人好事. 有多大用处? 干慈善事业也要量力而行. 这不, 现在就有好多人该骂政府对老人家不关心, 电视台不重视了吧? 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鼓励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楷模? 算了吧! 这样的楷模还是越少越好.
----------------------------------------------
看到南开校园了... /by 虚怀待物

好亲切
----------------------------------------------
好文章. /by 岁月无敌

被感动了。
----------------------------------------------
三句半 at 2008-3-09 16:45:04
你让央视播这个,等于要政府自打耳光. /by 唐风

教育极端产业化,政府每年的教育资金投入比例是全球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的一些世界排名(ZT): 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7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  教育投入  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占GNP的比例为5.1%,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围.1%,撒哈拉的南非国家为4.6%,印度为3.5%,最不发达国家为3.3,中国为2.3%(成为世界上投入最少的国家?)。  200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1%,2003年为 3.28%,2004年为2.7%,逐年减少。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受教育人口的中国,只用了占世界各国教育总开支的1.5%;美国两亿人口,教育经费为7千亿美圆,中国十三亿人口,教育经费仅0.4千亿。  从2003年开始,肯尼亚这个经济落后国家克服重重困难,破天荒地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义务教育非那个“义务教育”,他们是真正的全免费教育,学生完全不交书本费、学费和杂费等一切学习费用。继肯尼亚之后,马拉维、莱索托、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也都实行了小学免费教育。 2/3非洲国家的教育经费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4%。      医疗投入  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188(倒数第四),美国是13.9%,瑞士是10.9%.WTO制定的最底投入标准为5%,世界经合组织为8.4%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但医疗服务支出不到全国总支出的20%。      中国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不上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乌干达!!!      一些令人羞耻的世界第一:      1.中国各级政府办公大楼的豪华程度令人咂舌,连自称最富有的美、日政府也相形见绌,世界第一。  每到一城市,配以灯、草、树、雕、泉以及直达机场的高架或8-10车道通道的豪华壮观的“政务中心”即可让你叹为观止。       2.公款吃喝排名世界第一  我国每年公款吃喝消费约600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2%。       3.中国政府每年公务用车费用折算的金钱数目高达2000亿人民币以上,世界第一    4.政府代表团出访成员人数世界第一外国奶牛都认识中国人    某代表团与外方会谈时,成员从左侧一直满坐到右侧,而对方只有连译员在内的三人。某长出访下飞机后对方主迎人员已经握手了三四人,而机门口还有出来的 “主要成员”。  北京市长王岐山说:“我们还是要讲究实际的,我希望我们的政府官员也能踏踏实实地做些事。以前,听说南斯拉夫的奶牛养得好,中国人就经常去学习参观。当地的官员就对我们讲,‘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我也不知道这是表扬还是批评,可能是我们去参观的人太多了吧。”      5.中国官方公布的其官/民比例目前达到了1:28(一说1:15),绝对创世界第一。   当代中国官民比例之高举世罕见。尽管统计资料的来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数字大致差不离,如从纵向看,我国官民比例在汉代是1:7948 人,唐代是1:3927人,明代是1:2299人,清代是1:911人,1949年是1:294人(一说是1:600人),而今天是1:30人(一说是 1:28人),有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陕西省黄龙县是9个农民供养1个干部);从横向上看,1999年中国的官员比例是1:30人,印尼是1:98人,日本是1:150人,法国是1:164人,美国是1:187人。农村社会的基层政府是典型的“吃饭型财政”,行政管理费及工资支出占到了当地财政收入的80%~90%。       6.九亿人没有任何医疗社会保障,世界第一。  中国九亿农民几乎没有任何医疗社会保障,世界第一       7.中国教育投资不及非洲的乌干达,失、辍学儿童人数世界第一       8.中国近10年贪官转移国家财产500亿美元到海外,且几乎永久性无法追回,世界第一。大陆外逃贪官4000,转移国家财产500亿美元,海南省为贪官外逃重灾区。据有关人士推断,全世界每年涉及的“洗钱”量,大概在15000亿至28000亿美元之间;而我国的权威分析表明,最近三年中国资本外逃达 530亿美元。       9.中国游客境外人均消费世界第一       10.中国大型商场占世界第一  尽管居民消费能力和美日等国比还相差甚远,但全球十大商场中国就占到一半。国内也有媒体报道,商务部起草的一份关于商业地产的调研报告已进入最后的修订阶段。调查显示,银行在商业地产上需要承担的风险资金大约在1400亿元到1800亿元之间。       11.中央电视台新楼进入世界电视台建筑物之最  央视大楼由两幢建筑(主楼和电视文化中心)组成,建成后将有50多万平方米,可容纳10多万人在此工作,可以播送250个频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但据传被总理叫停。       12.中国城市广场世界第一  天安门广场当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但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及乡镇政府驻地的广场热确实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中国城市广场总面积雄居世界第一是无庸争议的。       13.中国城市高楼的数量世界第一  为了保持“世界第一高”建筑的纪录,“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方案将原本460米高的94层建筑,改为492米101 层。建成后,高度将超过目前世界最高的吉隆坡佩重纳斯大厦(俗称“国油双峰塔”楼高95层,高452米)。其身边的“中华第一高楼”——420米高的金茂大厦,立刻就变成了“小弟弟”。其 “两把军刀一而太阳旗”的造型受到普遍质疑。  北京申奥成功后,就有传言说在奥运村建设的世贸中心将高510米;接着又传出亦庄经济开发区将建520米的“世界第一高楼”。由于各方面的反对,这两个项目搁浅,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人在呼吁立项。       14.中国磁浮列车世界第一  耗资89亿人民币的上海,于2003年元旦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列车运行大约30公里的路程,设计时速可达430公里/小时,单向运行时间大约 8分钟,年最大客运量为1.5亿人次。该工程总耗资8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50亿元,每年的利息大约是3亿元,以现在的票价50元计,上海磁悬浮的年收入连利息也不够还。列车平时的上座率只有六分之一。
---------------------------------------------
党要反思 /by qipol

大陆与台湾每年争斗耗去的钱财能让多少孩子有学上,
---------------------------------------------
感动 /by 梅超凤

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好感动,,愧疚不如!
---------------------------------------------
他跟雷锋不一样 /by 成年人

雷锋是官方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打造出来的模范人物,很多光荣事迹今天证明是假的。 这位老人是出于良心自愿做出这么动人的事迹。 他肯定进天堂,现在享福呢。
---------------------------------------------
应该发动网民,让cctv向老人道歉致敬, /by 热爱和平

以告慰老人在天之灵。
---------------------------------------------
人是好人,可做了不该做的事! /by coolwin

虽然这话很难听,但我也想说.1.这不是资助贫困的学生,而是变相地让那些官员有更多的钱去挥霍! 2.让那些拿到钱的大学生学会不劳而获!失去学习如何自立自强的一个机会.3.对"和协"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讽刺.?4.让CCTV的员工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5.让子女于处于不忠不孝的境地6.乱搭乱建,让城管失职. 祝老人在另一个世界,eat, drink and be merry! 可是在中国的人们又不想信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否则,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
这位老人的事情我还是几年前看《读者》的时候才知道的 /by 不是别人

不用说他感动了普通人。既然感动不了电视台,这是电视台的问题,我们完全继续我们的尊敬,不用理睬电视台。
----------------------------------------------
心痛 /by 4人拱猪

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却由一个普通的老人承担。中国需要的不是感动,而是变动。这样辛酸的事情不是让人感动,是让人失望和气愤。
----------------------------------------------
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自我反思. /by china123

我们该为那些孩子做些什么?
----------------------------------------------
比喻不恰当 /by wylf

什么雷锋?分明是当代武训!哎,全国数以百万计自诩为“人民公仆”的贪官污吏每人每年少用公款吃几顿饭、玩几个小姐、“考察”几个国家,老人哪至于这样吃苦遭罪啊!
----------------------------------------------
另一个雷锋同志! /by 吴雨

另一个雷锋同志! 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鞠躬 /by Bodensee

给老人鞠个躬,中国有这样的人,就还有希望。
----------------------------------------------
yuo /by 民主~粉刺

民族文化里震撼的一面。 如果有来生倒是祝他能当个贪官,平衡一下生命的不公。
----------------------------------------------
政府少吃几顿,少招待几次 /by MRN

就能给这样的老人最大的安慰
----------------------------------------------
CCTV和婊子的牌坊无异。 /by tomcat77

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毫无疑问,如果白老先生上榜,无疑是抽了党的一记响亮的 /by 4566

耳光,响得连宇宙人都能听到的耳光.所以,不可能上榜.
----------------------------------------------
真是菩萨心呀,普度众生.可惜,我们的国家这样的人太少了. /by 4566
三句半 at 2008-3-09 16:46:14
自罚三个星期不说话。
beautyofsadness at 2008-3-10 21:55:47
谢谢你的响应!我们也许可以提出一些更具体的批评,针对‘文“,”史“和”政治“三个方面。
beautyofsadness at 2008-3-10 22:13:44
我一直觉得,柏桦先生提议对”逸乐“的重新思考,我们大家应该更深入地讨论。在中国,毕竟文史不分家。但是似乎我提的意见都局限于”史“的部分,不太妥(虽然我个人认为”史“的部分是必须要讨论的)。那我就说一个小的想法吧。”诗歌的功能“的问题,在古代和近现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至少在批评层面,主流诗论方面,这一点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参与思考诗歌和诗人的意义。刘禾教授的新文,似乎也跳过了这个问题。

仔细想想,柏桦先生的尝试和提议,也许是把诗歌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的一个好办法--吟诗如果成为我们最经常用的一个自我表达方式,一个生活的纪录方式,我们文化中的很多典故和风俗,也许也会复苏。诗存在于”人的存在“的各个层面,不仅是呐喊,也是眨眼,是呼吸,是茶痕。它不应该被孤立在钢琴键盘最高音最intense的那一端。当然,我认为”逸乐“的提法,好听但是不具体不体现足够的历史反思。对”逸乐“的批评不完成,它与诗歌的关系就无法超越文人士大夫那个时代的局限。
柏桦 at 2008-3-11 07:46:20
我也很想听听大家对“逸乐”建设性的批评。
张祈 at 2008-3-11 09:35:55
仔细想想,柏桦先生的尝试和提议,也许是把诗歌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的一个好办法--吟诗如果成为我们最经常用的一个自我表达方式,一个生活的纪录方式,我们文化中的很多典故和风俗,也许也会复苏。诗存在于”人的存在“的各个层面,不仅是呐喊,也是眨眼,是呼吸,是茶痕。它不应该被孤立在钢琴键盘最高音最intense的那一端。当然,我认为”逸乐“的提法,好听但是不具体不体现足够的历史反思。对”逸乐“的批评不完成,它与诗歌的关系就无法超越文人士大夫那个时代的局限。
张祈 at 2008-3-11 09:38:02
当我最初听到这逸乐二字时,脑子里冒出的居然是以下八个字。

叫“生于闲逸,死于安乐。”后来才发现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记忆。
苏七七 at 2008-3-11 13:06:26
单就董小宛与冒辟疆的关系而言,我认为还是很复杂的.

董小宛极其自愿主动地投入到封建家庭生活秩序中去,以我看,她一则爱冒辟疆,二则更爱这个秩序给她带来的安全感与成就感.江弱水的文章里一直想解释董小宛并不怎么吃苦,也有好多快乐.其实对董小宛来说,鞠躬尽瘁带来的快乐也许比吟风弄月还要大.

说到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伤害与控制,倒不在于让董小宛服了多少苦役,而在于它能让董小宛形成这样坚决的信念.她身世孤苦风尘零落,渴望能进入主流秩序,并且做得比主流还要主流.----这与李香君柳如是差得远了,李与柳有自我,还想实现自我,董小宛一心一意要把自我泯灭.

这算是一种性格倾向在特定环境中的走向,对于个人来说,求仁得仁,死有何憾,跟文死谏武死战差不多.但对于记载下这一切的冒辟疆来说,他肯定不爱她----爱一个人,不至于看她"星眸如蜡骨瘦如柴"还进行病态审美津津乐道吧.他有福消受美人恩,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阶层,写了一本书,来表达对这个体制的欣赏与爱,而不是对这个女人的欣赏与爱.

冒辟疆几百年前的人了,思想受限于时代与阶层,留下了一个文本,可算是一份文化研究的资料.<水绘仙侣>呢,我好象很难把它当一个文学作品来读,读来读去,还是心理,历史与社会).
李大兴 at 2008-10-20 10:16:39
遵七七嘱提上来。顺便说一句,柳如是经过陈寅恪先生诠释,是不世出的人物;李香君经过《桃花扇》演绎,也是风骨独立;董小宛追求爱情,自甘牺牲,相对来说更是传统女性。
海客 at 2008-10-20 13:52:44
江弱水?  如果是杭州的那位大学中文教授,那我见过一次。

此兄不骄不矜 对陌生朋友亦很客气 !

呵呵 题外话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10-20 14:13 编辑 ]
海客 at 2008-10-20 14:12:31
柏桦的这书我没有读过。

我个人认为在专制的体制下,任何体现个体审美价值的诗文,客观上都是对专制的一种蔑视和践踏, 是人性的舒展,是自由的呼吸----皆无不可!

我对“逸乐”、“下半身写作”等是一个态度 :乐观其成 ,乐观其乐,  百花齐放。  就怕花开不多 不乱:)

才开放30年不到,文坛积弱 身子骨还不硬朗   
各自修养  各自表述   自得其乐    是为正理

个见:)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10-20 14:25 编辑 ]
海客 at 2008-10-20 14:30:28
另外,大陆文化人个体的追求“逸乐”观和大陆文化人整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成为“社会良知”本不相矛盾!



可是,天可怜见,两者并重且有所担当的文化名人却少之又少   



中国目前多灾多难

独乐乐 与人乐乐 孰乐?

逸乐 看来也有大乐和小乐之分啊  (不针对柏桦个人 谈整个文化阶层)

愚见!



阿弥陀佛,,,,,,,,

[ 本帖最后由 海客 于 2008-10-21 00:04 编辑 ]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