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如果天空不死

北岛 发表于: 2008-1-28 18:33 来源: 今天






如果天空不死


——怀念熊秉明先生



我是临回北京前听说熊秉明先生住院的消息的。到北京的第三天,巴黎的朋友力川来电话,得知他走了。记得去年夏初和力川专程去看他。他家离巴黎很远,开车要一个来小时。那天他看起来精神不错。我们喝茶吃蛋糕,谈天说地。在午后的宁静中,几盆花开得热烈。他忽然谈到老年和正视死亡的问题。他说到死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得学而习之,特别到了老年,更要认真对待。他甚至想在国内开门课,和学生讨论这些问题。说到此,他脸上有一种智者的从容。得到他的死讯,让我想起他当时的表情。


在巴黎的朋友都叫他熊先生。先生如今已被俗用了
¾女士们先生们,其本意是先师的意思。在海外受过教育的华人,往往用字反倒比国内的人谨慎,特别是在象巴黎这样阴性的城市。故熊先生这个称呼是恰当的,表示一种亲切的敬意,并没生猛到言必称大师的地步。


我和熊先生相识的确切时间记不清了,应是八七年夏天。那时我们一家住英国,利用暑假到巴黎等地漫游。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贫困但闲散。记得在熊先生夫人当时办的旅行社开过个座谈会,有画评家陈英德,雕塑家王克平和熊先生。随后王克平还开车带我去拜访熊先生。他那时住巴黎近郊。后院是他的工作室,堆满了他的雕塑作品。印象最深的是一只铁皮乌鸦和用多层纸板黏合成的鲁迅头像。克平告诉我,自五十年代初起他就在法国画坛非常活跃,在不少法国及欧洲的大展上得过奖。


后来才知道,熊先生不仅是雕塑家,也是诗人,书法家,学者,哲学家。他为人谦和,不计功利。可以说,他是中国传统文人和西方自由知识分子在最好意义上的结合,是自五四以来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通才之一。所谓通才,不仅指在学问上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对人生的彻悟和关怀。与通才相对应的是专才,这就是充斥今日的那些所谓专家们。他们专业越分越细,路越走越窄,所掌握的知识纯粹用来混饭的。再看看当今统治世界的技术官僚们,正是这种专才在权力层面的延伸,从上到下,几乎个个懂行能干,但就是没有灵魂。


九十年代初我在巴黎住过,以后常来常往,但和熊先生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他后来搬出巴黎,因眼神不好开不了车,很少进城。去年夏天,他特地约我到他家小住几日,要好好聊聊,最后还是没去成。悔矣。人在的时候,以为总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我父亲前年春天重病住院。熊先生很着急,专门给杨振宁先生打电话,希望能由他出面帮我回国探望。他和杨先生是世交,父辈都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他俩不仅同龄,还是同班同学,深厚情谊一直延续至今。我那时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书,有幸跟杨先生结识,很投缘。在熊先生的重托下,杨先生格外重视。我终于得以成行,回北京见到垂危的老父亲。熊先生一直关注我回国的事,并常问起我父亲的状况。此生此情,怎是一个谢字了得?


熊先生住得远,来去匆匆,难得有时间多聊聊。和他在一起很少喝酒,总是清茶一杯。茶带来的记忆就是和酒不同,清爽明澈,这也恰似熊先生的为人。熊先生很健谈,路数多变,或曲径通幽,或海阔天空。记得有一回他对我的诗委婉提出批评,我和他争了起来,且相当不敬,而他只是宽厚地笑笑。另一回他请我读一首近作,结尾是“如果天空不死”,他感叹说,这句让他想起他的青年时代。我当时不知道这联想是怎么来的,现在终有所悟。这诗句其实有种悖论式的紧张:说来年轻时的天空是不死的,但虚拟语气对此提出了质疑,那正是青春期的困惑。


上世纪最后一年,熊先生在北京上海昆明台北高雄举办了巡回展《熊秉明的艺术—远行与回归》。这题目起得好,我想一定是熊先生自己起的。看看熊先生的年表,正如一条路线图,和历史事件和战乱和内心骚动有关。他二二年生于南京,父亲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二七年父亲到清华教书,举家迁到北京。七七事变后,又随父亲搬到昆明,四四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然后越走越远了,走出了国界
¾他四七年考取公费留法,直到七二年才第一次回国,这一走就是四分之一世纪。他父亲已死于文化革命中。此后他开始往回走了,回国办展览讲学出书。远行和回归,甚至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也是他的心路历程。他不久前提到,虽然在法国住了五十多年,他并不觉得有融入法国社会的需要。熊先生的法文应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他从不用法文写作。我想其实他骨子里有一种骄傲,中国文化的骄傲,这骄傲陪他远行,也伴他回归。


熊先生走了,这个世界更加黯淡了,留下我们去面对死去的天空
¾一个冷漠而高效率管理的时代。

最新回复

风信子 at 2008-1-28 18:40:54
父亲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

我现在还收藏着 熊庆来 的 纪念邮票呢

我最喜欢数学家了
风信子 at 2008-1-28 18:42:26
他不久前提到,虽然在法国住了五十多年,他并不觉得有融入法国社会的需要。熊先生的法文应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他从不用法文写作。我想其实他骨子里有一种骄傲,中国文化的骄傲,这骄傲陪他远行,也伴他回归。

读到这里突然是一种要流泪的感觉。。
风信子 at 2008-1-28 18:49:04
也想起了画家潘玉良先生。

为什么会终生客居法国。
丁南强 at 2008-1-28 20:21:21
再看看当今统治世界的技术官僚们,正是这种专才在权力层面的延伸,从上到下,几乎个个懂行能干,但就是没有灵魂。

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熊先生一直关注我回国的事,并常问起我父亲的状况。此生此情,怎是一个谢字了得?

“如果天空不死”……
北岛诗社 at 2008-1-28 20:28:16
先生不也再恋着自己的祖国吗?虽然这位严厉的父亲把你赶出了家门.
一梦 at 2008-1-29 10:08:25
他说到死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得学而习之,特别到了老年,更要认真对待。

生生死死。

我想对于个人来说,自己的一方天空都会关闭,可是对人类来说,天空是不死的。或者说,天空本身,也许永远存在。光明,或者生命的力量,永存。

[ 本帖最后由 一梦 于 2008-1-29 11:04 编辑 ]
张祈 at 2008-1-29 10:45:41
那个铁板站在那儿,好象在说:这就是艺术。
空手道 at 2008-1-29 11:18:55
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果天空不死
爱无垠
秋子 at 2008-1-29 11:52:48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周围的人总会一个接连一个的离去
过了今天,我们也许将成为别人
感慨的流星,如果活得够好
或许还有一两个文字
让自己永生
无所长 at 2008-2-04 11:39:24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年年登上座,渐渐入祠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只要活得有份量的人,生和死不过是一种存在状态的转换而已。天空不死,天堂永生!!
程度 at 2008-2-08 20:05:02
国学基本,西学泽被.谈吐生香,信手文章.看看如今被野蛮摧毁的汗文字,心痛啊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