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有根有节的老木器

空手道 发表于: 2008-1-25 15:49 来源: 今天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面对一个作品,如何还原它的场景,说出内在的真实?这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必要的功课。换句话就是说审美分析是构成收藏乐趣的内在动力。

眼前条案角落的这个笔筒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浮华之外它在给我们阐述一个抗日时代的人文故事。

投笔从戎话当年,家园即将在战火中解体……

这个台湾老兵带回来的铁刀子仿竹笔筒静静地站在那里,它沉默,沉默是历史的态度。有时侯我们会不经意翻起一本老日记,里面记满眼泪而我们无从知晓,这个笔筒辗转在人世而有幸被托付给了何云老师,有幸被我们无意间拾起的话题打开一个无名氏的诗意空间。

铁刀子现在通称鸡翅木,豆科植物,因子实体呈黑色刀子状故名,现代流通木材上不再考据它形态的关联信息,而直取纹理命名,如果我们从鸡翅木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作品那么它的语言力度就很有限了,我们也很难还原作者的当时心境,在移步换景的历史中需要考证的不仅是形带来的年代,更是是声传送的话语。

这个午后我们在一掊时光中漏过,残留下一抹茶香,和一屡往事的幽思。


附记:
这个午后,何云老师在谈论王世襄老师《锦灰堆》里总结的艺术品的十六品和十二病,十六品和十二病是王老一生对木器研究总结出来的审美二十八式,对艺术品的收藏和品鉴具有总纲的意义。泛而延之,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构成了自我的生命形象,既时间维度上的艺术品,要成就自我的人生美觉就应该遵从这些艺术准则,把自我生命的健康态表现出来。健康是美的存在氛围,文玩艺术品和家居艺术品以及人品都不外乎健康地存活天地之间,呼吸自在,畅泳于时间之河。
“健康”很难,难在心态,孔子的一生想要阐述的仁就是保持社会关系的健康,忠就是保持自我品格的追求,恕就是保持审美评述的宽容,而这诸多构成了古典道德意义的根,道德是美妙的,是至乐天真的,颜回的德行在于一瓢饮一箪食而不忘其乐,肱臂枕而忘忧,这是后来演绎为知足常乐的治身格言的原本,中国的菩萨造像中弥勒佛和观世音是最具影响力的,弥勒佛代表着欢喜,健康,有容乃大的胸怀和知足常乐的状态,它是光明佛,未来佛,是理想道德的乌托邦社族,而观世音是现在佛,是苦集悲悯的此岸,是病态人世的行者。
健康不病,品且有格,而能把自己的一生塑造成一个艺术品,而能发现他人健康的诗性存活,这就是审美人生,〈锦灰堆〉里的一瓣桃花。
价值等于零,吴冠中老师认为艺术品应该放弃对价值的考证,而在作品本身,内在语言的张力和精神的饱满度是我们感受艺术品健康和影响力的基础。
齐白石弄虾而名,我不知道是他笔下的第几只虾子,在泥塘里爬行。林语堂的幽默力量
画就了东方人的性格。大师们轻易点透世界的本质,他们是过去佛。
世界的意义在于发现,审美是人性自我的觉醒,培养自我的审美能力是我们《新古典》艺术生活丛刊的出发点了,我们的身边都不缺少美,缺乏的是发现。在浮躁的现代节奏中保持自己的审视(当我把绅士和审视等同起来使您会发现汉语的神性)。
   这个午后陆次有收藏爱好者拿着新掏来的古董向何云老师讨教,品病之间,大略如此,一等人一等见识。
这个午后我对李青花说商业化社会的吕字型结构,商业价值决定了商品的定位,而后现代社会是的品字形结构,信息流对物流和现金流构成照应和统摄,是我们传统审美文化的回归,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传统社会对信息化语言能力的一种肯定。而现在我们处在它们之间的过渡期,认识重构是我们〈新古典〉艺术生活丛刊的使命。
这个午后……天黑了,马路上的灯亮了。

最新回复

丁南强 at 2008-1-25 17:26:50
王世襄老师《锦灰堆》里总结的艺术品的十六品和十二病,能否告知~~~
空手道 at 2008-1-26 08:12:03
大概和二十四品相类似吧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