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于俳句的几句闲话

楼河 发表于: 2008-1-23 22:02 来源: 今天

(2006年的一篇小文)

工作关系,偶然翻到70年代的《明报月刊》,有一篇文章题为《俳句的世界》,作者是林长青,副标题为“简介十首最伟大的俳句”。简介本身的好坏暂且不说,被简介的十首俳句确实很可我心,心中窃喜,遂卷起私藏,预备带回住处慢慢看。同时被我私藏的还有另一篇文章《幽玄之美》,是吴汝钧议论日本人由樱花时节的情状而发生的审美感情。两篇文章都写于七十年代,在我出生之前,甚至更早许多时间,前一篇是例子,后一篇就论证了——虽然不是发表在同一期的文章。
真古老啊,我突然感悟到自己能看到这些东西实在是种缘分;更古老的是这些俳句,清冽明净犹如深海干泉,正在时间里缓慢结冰。
发议论之前,先引用出来——十首里,只有第一首是有标题的:

1

上野的樱花      
在樱花下
人还会陌生的嘛!

——一茶

2

蝴蝶
醒来,醒来
我要和你做朋友

——芭蕉

3

公雉高啼一声
它吞下了整个
春天的原野

——野朗


4

五月的滂沱大雨
覆盖了一切
除了那座长长的濑田桥

——芭蕉

5

夏日的倾盆大雨
正打在
鲤鱼的头上

——子规

6

头目
在今夜的月光下
引吭高歌

——芜村

7


“我要它,我要它”
幼儿强索着
那轮明月

——一茶

8


万里无云
我脱下了斗笠

——山头火

9

养在瓶中
深山里弄来的木莲花
绽放了

——秋樱子


10

古池
青蛙一跃
扑通一声

——芭蕉

俳句就是和我们的古诗不同——当然,古时候的日本诗人也是会写汉诗的,这几乎是一种高贵的表示——都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决不如古诗完整:起、转、承、合般面面具到;技巧也不如我们的复杂,赋、比、兴洋样精通。
俳句就是片段,也就是瞬间,是瞬间中的意境或心境。俳句不如中国古诗那么完整,似乎是因为他们的诗人写作时没有“文以载道”的巨大包袱,请看《文心雕龙》里的第一句就是:“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看来中国诗人从来就没有轻松。
俳句也没有古诗那么技巧复杂,赋比兴之外还有严格的韵律学,粗看这十首俳句,每一首几乎都像是童稚的语言,白描或叙述的只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件“5W”完整的事情。
所以,既是片段式的,也便是截面式的,不写整株大树如何,而只展现伐木之后的新鲜创口,譬如第4首和第5首:

五月的滂沱大雨
覆盖了一切
除了那座长长的濑田桥


以及

夏日的倾盆大雨
正打在
鲤鱼的头上


前一首的意境和韦应物的《滁洲西涧》有些相似:“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它有春潮的滂沱大雨,也有无人的“长长的濑田桥”,却并没有像韦应物那般解释了此诗的发生乃是因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而后一首,《俳句的世界》作者认为和杜甫诗歌《水槛遣心二首》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神韵相似,如果仅仅抽离出这两句,似乎可以这么认为,但全诗引用出来之后,观点却逐渐发生了变化: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诗的感情重心乃在于首尾四句,是“去郭”,是“无村”,是“十万户”对比之下的“两三家”。杜甫的这首诗一下子由恬美而让人感到了荒凉无助。
俳句的这些截面是新鲜的,我们甚至可以闻到树木砍伐后,创口里飘散出来的植物气息,试看第8首和第9首:

万里无云
我脱下了斗笠




养在瓶中
深山里弄来的木莲花
绽放了


天晴,“万里无云”,所以“我脱下了斗笠”,其中的因果已有了禅韵,而万里无云之空旷地带独自兀立一男子,简单两句所制造的意境的张力又是遗世独立,大气得大相无形。
但第9首的木莲花又实在新鲜可人,寥寥三句,只呈现了木莲花绽放的这一事实,它从深山里弄来,有植物与泥土的芬芳,“养在瓶中”,最后终于“绽放了”,实现了一个久盼的美丽憧憬。这首俳句,是时间之树的树梢的截面,在此处,我们看到了一小段落的过去与现在。而此刻的瞬息,也是一段时间的样本。
既然是瞬息的片段,我于是以为俳句之难,在于如何捕捉瞬间,且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俳句的方式。第十首可以用来举例:

古池
青蛙一跃
扑通一声


对照原文,这几乎就是一句话而已。“古池”这句(词)如何,已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联想空间,而在此地,有“青蛙一跃”,紧接着“扑通一声”,一见一闻之后即告静谧了,悠悠地在瞬间喀然而止,至于“扑通一声”之后的回声或波纹,那全是想象的用武之地。
这个瞬间,短暂的可能只有三秒,但思维的空间却可以从“古池”的樊笼里走出,深邃至于一个宇宙。

最新回复

楼河 at 2008-1-23 22:04:16
今天论坛的发表界面实在太糟糕了,WORD或者写字板里的格式不但无法复制,而且会严重变形。
李大兴 at 2008-1-24 00:31:17
然而,翻译过来后,这一层是无法传达的。
日本文化里素来没有“文以载道”这一传统,俳句以酬和即兴为主,更无承载。
楼河 at 2008-1-24 22:08:08
哪个诗人说了,诗歌就是翻译中失去的那部分。
然也。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