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细读尝试二

北岛 发表于: 2008-1-13 14:49 来源: 今天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秋日”是1902921日在巴黎写的,那年里尔克年仅27岁。
书归正传,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秋日”。开篇就确定了谈话的对象是上帝:主呵,是时候了。这语气短促而庄重,甚至有种命令口吻。夏天盛极一时。参照题目,显然是一种感叹,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终于过去了。是时候了,是“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的时候了。¼置于是命令式的延伸。这两组意象有一种奇妙的对位关系,即你的影子日晷牧场在上下文中彼此呼应,互为因果。你的影子是有形的,而日晷是通过影子的方位确定时间的;而是无形的,牧场日晷在时空上的扩展。一般来说,明喻是横向的,靠的是“好象”“仿佛”“如¼似的”这类词来连接;而暗喻是纵向的,靠的是上下文的呼应。另外,说到诗歌的方向性,这首诗是个很好的例子,是由近及远从中心到边缘展开的。日晷是中心,而上帝的影子为万物定位,从这里出发,吹向广阔的牧场
第二段仍保持着开始时的命令式。带动这一转变的是,是促成段落之间的过渡。前面说过,这一段最微妙的是一系列强制式动词的层层递进:¼¼¼。这其实是葡萄酒酿造的全部过程,被这几个动词勾勒得异常生动。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若进一步引申,这里说的似乎不仅仅是酿造,而是生命与创造。
        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这两个名句几乎概括了里尔克一生的主题,即他没有故乡,注定永远寻找故乡。大约在此两年前,他在给他的女友后来成为妻子的信中写道:“您知道吗?倘若我假装已在其他什么地方找到了家园和故乡,那就是不忠诚?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游的等待。”也许是这两句最好的注释。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从开端的两句带哲理性的自我总结转向客观白描,和自己拉开距离,象电影镜头从近景推远,从室内来到户外,以一个象征性的漂泊意象结尾。最后三句都是处于动态中:醒来读书写信徘徊。而落叶纷飞强化了这一动态,凸现了孤独与漂泊的凄凉感。这让我想起苏轼的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其电影镜头式的切换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象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有时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由此进入,体验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

最新回复

特克 at 2008-1-13 14:55:12
单从中文来看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这里读之好像断了气:))
谢谢
张祈 at 2008-1-13 15:15:25
  1.冯至译:
    
  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    让秋风刮过田野。
    
  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    迫使它们成熟,
  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  
  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    在林荫道上来回
  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
  2.程抱一译:  
  
      神啊,时候到了。夏日曾经丰盛。
      将你的影投射在日规盘上;
      在原野间,散放你的巨风吧!
    
      最后的果实,命令它们成熟。
      再给它们两天温馨的日子,
      让它们完成。同时让果汁的
      甜意滴滴渗入浓郁的琼醪。
    
      没有居屋的,将不再建造。
      原是孤单的,就此孤单下去;
      念书,写信,或是苦守长夜,
      他将久久徘徊,在林荫道上
      飘零无尽的落叶间。
    
      程抱一《和亚丁谈里尔克》纯文学出版社中华民国六十一年初版,第86-87页)
  
  3.陈敬容译(题为《秋天》)
    
      主啊:是时候啦,夏季的光热多奇伟。
      如今你的影子躺在日规上,
      任无羁的风在平原上吹。
    
      吩咐最后的果子充满汁液,
      给它们再多两天南方的温暖,
      摧它们成熟,把最后的
      甜味,给予浓烈的酒。
    
      没有房屋的人,谁也不为他建筑,
      孤独的人会长久寂寞,
      会在无眠的期待中读书、写长长的信,
      会在秋风蹂躏枯叶的街巷里
      不安地踱来踱去。
    
      (《(诗苑译林)图象与花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版P78)
    
  4. 杨武能译
    
  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已很盛大。
      请往日规上投下你的影子,
      还让西风在田野里吹刮。
    
      命令最后的果实结得饱满,
      再给它们两天南国的温暖,
      催促它们快快地成熟,还给
      浓烈的酒浆加进最后的甘甜。
    
      谁此刻没有屋,就不会再造屋,
      谁此刻孤独,就会长久孤独,
      就会长久醒着,将长信书写,阅读,
      就会在落叶纷飞的时节,
      不安地在林荫道上往来踟蹰。
    
      (《里尔克抒情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P20)
    
  5.李魁贤译
    
      主啊,时候已到。夏日已太长。
      使阴影掩过日晷仪,
      让秋风在草地上吹扬。
    
      令最后的果实都成熟,
      再给予两天南方温暖的时光,
      逼使更加完美饱满
      且猎取那浓郁美酒的终极芬芳。
    
      如今谁无房屋,也不需要再建筑,
      如今谁无伴侣,亦将长期孤独,
      亦将清醒,阅读,而且写长长的信,
      而且将在甬道上来回走步
      不休止地,当黄叶飘零。
    
      (《里尔克诗集(III)》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P74-75)
    
  6. 绿原译
    
  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    把你的影子投向日规吧,
      再让风吹向郊原。
    
      命令最后的果实饱满圆熟;
      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
      催促它们向尽善尽美成长,
      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
    
      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
      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    将在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
      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  
      (《里尔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P94)
    
  7.飞白译
    
  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如此之长。
      把你的影子卧在日规上吧,
      再在田野上放开风的马缰。
    
      命令那最后的水果更加饱满;
      再给它们加两天南方的温暖,
      好把它们催向完成,再往那
      浓冽的酒浆里压进最后的甜。
    
      今日无房者,不再为自己造房,
      今日孤独者,将长期会这样,
      将会长醒,长读,写长长的信,
      将会随着飘荡的落叶之群
      在林荫道上彷徨,彷徨,彷徨……
    
      (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现代卷》漓江出版社1989年版P1051-1053)
    
  8. 欧几译
    
      我主,是时候了。我们已消受盛夏炎炎,
      投你的影子于日晷,
      放出风,让它纵蹄原野。
    
      让最后的果实成熟;
  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日光,
      催它们丰润完美,
      把最后的甜蜜驱入肥硕葡萄的浆。
    
      无家的人将长流浪。
      孤独的人将长寂寞,
      读书、写信将伴无眠,
      也将踯躅
      林荫道上,当叶儿飘落。
    
      (陈敬容主编《中外现代名诗鉴赏辞典》)
明天 at 2008-1-13 20:29:03
都是你的《时间的玫瑰》里头的,我买了,来点新文字!
朱妙 at 2008-1-13 22:55:01
细读尝试一二都看了,觉得还是北岛老师译得好
别人的不是泥沙拖沓,就是营养流失
只是自己的一点感觉吧
不大懂诗,只是喜欢
北岛老师,您的《失败之书》早已拜读过了,特喜欢
《时间的玫瑰》一定要找来看看
beautyofsadness at 2008-1-14 02:26:35
我喜欢北岛老师的分析。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美和力量就象一种能立在塔尖上的“和谐”--达到这种表达的境界,其实是要不断思考和过滤痛苦的精神挣扎和经历;另外对意象的选择好像随手拈来,其实有极浓厚的意义,而且它们在一起形成一个organic的诗境,没有一个奇怪的不和谐。随时要崩溃要冲击,但又有一种永恒的稳定。
天天向上 at 2008-1-14 04:04:38
对北岛老师的推荐、翻译和分析心服口服。
风信子 at 2008-1-15 21:14:46
拜读。:)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

大概这两句也是醒题的。

因为惟有秋日,万物复归裸露,大有万物一统的慨然之气。房子岂不多余。而孤独才是永远的家。

有人终生住在那里,并且使用它。
风信子 at 2008-1-15 21:18:25
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

很认同。^_^
苏省 at 2008-1-16 13:43:43
相比于张祈贴出的另版翻译,北岛翻译的最后一段尤其漂亮。
山居糊涂虫 at 2008-1-16 16:14:28
个人以为这些只能算是尝试吧,收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也就是了。
尤鸣 at 2009-2-02 13:02:04
看见一和三被翻出来,就把二也提起。
张伟良 at 2009-2-02 16:49:11
“里尔克一生写了25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赞同,里尔克有一些诗并不成功。
木虫 at 2009-2-03 08:12:52
的确是北岛先生译的最好!
江左遗民 at 2009-2-04 14:30:13
诗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深有感触
宇文所安 at 2009-2-05 09:31:42
北岛为什么成不了大诗人?
原因在此!

-------------------------

     正是这首诗,让我犹豫再三,还是把里尔克放进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行列。诗歌与小说的衡量尺度不同。若用刀子打比方,诗歌好在锋刃上,而小说好在质地重量造型等整体感上。一个诗人往往就靠那么几首好诗,数量并不重要。里尔克一生写了2500首诗,在我看来多是平庸之作,甚至连他后期的两首长诗《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十四行》也被西方世界捧得太高了。这一点,正如里尔克在他关于罗丹一书中所说的,“荣誉是所有误解的总和。”
璇玑 at 2009-2-05 10:56:24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好!!!
木芙蓉花下 at 2009-2-08 21:27:50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看,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梯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对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主呵,是时候了”和“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但同时又非常克制,象激流被岩石压在地下,有时才喷发出来。这激情来自正视人类生存困境的勇气,因触及我们时代的“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这首诗的玄妙正是基于意象的可感性,读者由此进入,体验一个漂泊者内心的激情。

时代痛点而带来精神升华.我读绿原译本很长时间了,都是朦胧意会似懂非懂,这次是第一次有人带路,身临其境,领略风光.谢谢!
孟冲之 at 2009-2-10 12:02:26
对里尔克的诗歌抱有如此的怀疑,令人惊讶.
就译作而言,学生觉得第一段读起来不是滋味.
"夏天盛极一时"与"夏日曾经很盛大"两句对比,感觉相差甚远.
比岛 at 2009-2-11 18:49:48

QUOTE:

原帖由 宇文所安 于 2009-2-5 09:31 发表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北岛兄那一代人“微薄的文化底子”造成了对里尔克的认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

我以为!

可别是托大心理吧,要是中国文人相轻的陋习在作怪就太没劲了。
但愿。

[ 本帖最后由 比岛 于 2009-2-11 19:09 编辑 ]
比岛 at 2009-2-11 18:50:36
我是大悲
杨典兄,请封杀

祝快乐哈!~

88


View My Stats